浙江省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五县七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脊骨(j) 召唤(zho) 什刹海(ch) 绿林豪客(l)b狭隘(i) 跫音(qing) 黑魆魆(q) 窗临远阜(f)c着色(zhu) 颓圮(p) 清凌凌(lng) 玲珑剔透(t)d一瞥(pi) 撩起(lio) 簌簌声(s) 命途多舛(chun)【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字形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婷婷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b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c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触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d当我们的来复枪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婷婷玉立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b水蒸汽水蒸气:简称水汽,是水(h2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c触膝谈心促膝谈心:指古人席地而坐,或坐在床上,两人对坐时,膝盖靠近,叫做促膝。形容亲密地交谈心里话。【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同音字、形似字、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是高考字形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当然这要求同学们平时就要读准字音,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字形辨识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说做到“字不离词”。 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c近日,简阳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将隐匿于东城新区鳌山国际社区内的一处生产假烟窝点捣毁,当场将四名嫌疑人抓获。d国内团购行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团购网站5000多家,这样的发展速度让所有行业都望洋兴叹。【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4月1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一“治堵新政”。b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c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d互联网应建设成“互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显然,和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了,然后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高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看文章的中心;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在传达室,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集结成册后,他的第一本书正式出版,取名叫站着上北大。北大校长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请说出甘相伟将自己书取名为站着上北大的两点理由。【答案】(1)站着符合保安身份,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2)站着体现了他作为旁听生,刻苦求学,执着乐观的精神。(每点2分,共4分)【解析】【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一段话,就要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油中含有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对人和其他生物都有毒性,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导致人和动物中毒。当然,原油泄漏的近期危害首先是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的危害。原油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海鸟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鸟儿无法飞走,于是被滞留在油污中,或窒息或溺毙而亡。当然,海鸟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同样,被原油围困的海洋生物,如海豹和海龟等,也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由于污染面积宽广,而且油污严重,它们最后都会一个个挣扎得精疲力竭,无力地沉入海底死亡。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于浮油,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原油泄漏已经提供了灾难的样本。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一世界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在10年后才有了初步的灾难评估报告。“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其实,这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情况。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远不止这些数量。保守估计,也是该报告数量的数倍到十多倍。灾难评估报告也称,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曾经发生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无论怎样评估,可能都不会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要轻。这不仅在于此次的原油泄漏更多,而且恰恰发生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和动物的繁衍交配期。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25%,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构成巨大威胁。例如,墨西哥湾有3处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地方大多是沼泽地,风浪把浮油吹向沼泽地,意味着许多野生动物将面临灭顶之灾。而且,动物们正处于繁殖期或孵化期,浮油的到达将把动物的母婴一起杀灭。如果浮油向东扩散,可能会危及海牛。在墨西哥湾,成年海牛数量眼下不足2500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也不能幸免,因为接下来6个星期,这种鱼会涌入墨西哥湾北部海域产卵。另外,包括水獭、海狸鼠等毛发浓密的动物以及半水栖的啮齿类动物在接触原油后都会受到毒害,而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和鲸鱼会出现皮肤不适。由于经常在水面觅食,海龟也很容易吞下原油。另外,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对海龟尤为不利,因为此时它们正进入春季的筑巢期和孕育期。原油泄漏对人健康的危害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而且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可达几十年。例如,研究发现,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到时再致人发病。而“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20多年后,对人和环境的负面作用仍未终结,而且不知道何时能终结。研究人员发现,今天“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对阿拉斯加渔业社区和村庄的人们造成的负面社会和精神影响仍在持续。当地人仍然感到沮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患者比例非常高,严重忧郁者数量也较多。而且,受污染地区居民的离婚率、暴力犯罪率以及破产者数量也较历史平均水平显著增加。7下列对环境和生态灾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研究发现,原油中的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使人和动物中毒。b原油泄露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使海鸟无法飞走,或窒息或溺毙而亡,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c那些被原油围困的海豹、海龟等海洋生物,由于甩不掉皮毛上的油污,无法跃出水面,直到精疲力竭后沉入海底死亡。d大型海洋动物海象、鲸等也会因原油泄漏面临同海豹和海龟一样的厄运,因此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才能避免发生灾难。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量海洋动物死亡,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动物死亡后沉入海底,造成的巨大危害实在无法估量。b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的灾难评估报告认为,阿拉斯加地区的海洋渔业受到重大影响,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于事故发生4年后彻底崩溃,并再未恢复。c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严重得多,正在繁殖期间的许多动物因此面临灭顶之灾。d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广大,对野生动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然而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a原油泄漏不仅对环境破坏严重,而且对人体的危害持续时间长,某些有毒成分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长达十几年,到时再致人发病。b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使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多年后不仅精神感到沮丧,而且应激障碍综合症患者比例非常高。c据研究发现,原油泄漏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离婚率、暴力犯罪率以及破产者数量会显著增加,甚至不知道何时终结这种影响。d如果浮油继续扩散,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会对那些进入春季筑巢期、孕育期的海龟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肋。【答案】7c8c9b【解析】7试题分析:根据原文第一段第四句内容可推断:海豹、海龟海洋生物是能跃出水面的,不能甩掉油污也绝对,只是因为污染面积广且严重,跃出水面后回到水面又会重新沾上油污,最后挣扎得精疲力竭而死亡。c项“无法跃出水面”表述不当。【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就可得出答案。8【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即可得到答案。9试题分析:b项由原文最后一段“今天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对阿拉斯加渔业社区和村庄的人们造成的负面社会和精神影响仍在持续”可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表述错误,应为“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2分)渐行渐远的村庄黄辉(1)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2)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且温暖的胸膛吗?(3)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的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材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梁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而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从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4)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5)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呜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6)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7)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多年前的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只能在我的梦里和我的小妹的呓语中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8)史蒂文斯说:“月亮就折叠到大衣里了。”这让我想像在一个有月亮的村庄的夜晚,月辉是那么皎洁,我们在晚饭后信步到村边的树林旁散步,我们的孩子睡在家里,出来时,她告诉我们要把月亮带给她,然后,等我们回家,一轮月亮就折叠在我的大衣里抖落在她的小手里了。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她可以看到乡村最纯洁和最完美的月亮,她有一颗童稚的心。(9)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言说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10)我知道,当我在广场上能时时看到白色的大理石雕塑和五颇六色喷泉的时候,那一枚属于村庄的蓝月亮已渐行渐远。可怜的孩子!你不能认识月亮,还能认识什么?我累了,疲惫已极。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10“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联系全文,“我的思绪”中想到了村庄的哪些情景?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11文章的二、三、四段写到了鸽子、老马、乌鸦、虫子、猫头鹰等生物,说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1)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2)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13文章中作者一再提到“月亮”这一意象,有何作用?(4分)14阅读全文,体会“渐行渐远的村庄”的含义及作用。(6分)【答案】10冬夜里家人团聚的亲情;冬天里鸟儿幸福的生活;村庄夜晚的树林和蓝月亮;离家的那年春天和妈妈告别的情景。(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11作者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这些生物在村庄温暖、安详、幸福的生活,(2分)更形象深入地写出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2分)12(1)作者以“孤独的鸟”比喻远离村庄的“我”(人),以鸟“找不到归程和穴巢”比喻居住在高楼问的“我”(人们)找不到自己心中的“村庄”,(1分)表达自己对村庄的迷失之感。(1分)(2)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夜色中的村庄的静谧和柔情,有着一种自然诗意之美。(1分)13(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2)故乡村庄的月亮是纯洁心灵的象征;(1分)(3)既借此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又表达了对自我纯洁灵魂失落的痛苦。(2分)14“渐行渐远的村庄”不仅写出作者离开村庄,渐远村庄,表达作者对村庄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而且更写出对“村庄”这一灵魂和根的精神远离,(2分)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美好,具有精神依托的村庄生活的渴望和呼唤。(2分)【解析】10【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梳理。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逐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归类整理,给文章划分出层次,归纳概括出层次大意。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主旨句,以及表层次的序词。需要注意的是,本题只要求答出“我的思绪”中想到的村庄的情景,考生只需将涉及“村庄情景”的部分答出来即可。注意条理清楚。11试题分析:文章的二、三、四段写到的鸽子、老马、乌鸦、虫子、猫头鹰等生物都出现在作者的回忆里,出现在乡村,属于回忆;作者用了“诗意”“纯洁”“歌唱”“温暖”“温驯”“熏醉”“窃窃私语”“幸福”“静谧和安详”等词汇来描写这些生物,描写这些生物和人相处的乡村生活,画面和谐温馨感人,表达出作者深深的留恋热爱和怀念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实质是考查作者选材的特点。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选了哪些材料,材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性;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如此选择材料是如何突出中心、突出了怎么样的中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思考如此选材是否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思考如此选材是否丰富了文章内容,营造了某种氛围,达到了某种艺术效果。12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在文章的第二段,“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交待了“鸟”生活的环境,鸟属于大自然,属于青山绿水,此处并非它的家,所以它是“孤独”的,它“找不到归程和穴巢”,这就写出了“鸟”的内心世界。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鸟喻人;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第二个句子,写的是村庄景况,“虫子”“泥土”“树木”营造了一种包含一丝神秘的“充满柔情”的氛围,表现出村庄夜色中的静谧和诗意。从修辞上看,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注意使用文中原词句。13【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解答时注意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理解文中特定形象,作答时注意涉及技巧,要明确概念,联系内容要中心辐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是否作线索,贯穿全文,推进故事发展,使文章结构紧凑;是否具有特定含义或象征意义;是否烘托人物,使其个性鲜明;是否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暗示文章的主旨;是否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14【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甲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沿着)b余怜而售之(卖)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交会)d以效兹丘之下(呈现)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悠悠乎与灏气俱 是其果有遭乎b故为之文以志 若牛马之饮于溪c则施施而行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d醉则更相枕以卧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17下列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渊然而静者与心谋。b则贵游之士争买者c凌万顷之茫然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8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内心忧闷,故需要排遣。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无目的性、散漫放任的。尽管这种游览也有乐,但实则苦中作乐。b始得西山宴游记采取由抑到扬的方法,开始那一大段文字,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情态的陪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态。c钴姆潭西小丘记第一段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多”,运用了拟人、比较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情态,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d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巧具匠心,揭示主旨:感慨奇美的小丘被弃置在南荒连岁不售的命运,由物及己,联想到自己的被弃,借以发抒自己的不平;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1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3分)【答案】15b16c17a18c19(1)(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3分,“然后、向、于是”为得分点)(2)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3分,“弃、陋、连岁”为得分点)【解析】15试题分析:b项将“余怜而售之”的“售”解释为“卖”,代入原文中,会发现不合文意,结合上下文来看,是“我”就买下来了小丘,所以“售”应是“买”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16试题分析:c项,两个“而”都表修饰,不译。a项,前一个“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后一个“乎”句末语气词。b项,前一个“之”,代词,这;后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介词,凭借。【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17【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断句、翻译等考点结合命题。文言句式常见的类型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各类典型例句,答题时方可对号入座,避免判断失误。18试题分析:c项,第一段没有运用比较的手法。第一段,写小丘的基本情况。“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两句,介绍发现小丘的时间及小丘的方位。“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句后的第一段内容,写小丘的景物。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仅用“生竹树”三字概括其一般景物,而把重点放在写山石的奇特上。着重描写石的“奇”,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一句,既是对偶又运用比拟的方法,形象地将一堆堆静止的无生命的石头描绘成了一群群虎虎有生气的牛马和猛兽,生动细致,联想奇妙,下笔传神,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涉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写作手法的鉴赏,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错解手法、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9【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译文:(甲)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乙)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6分)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yn,寂静无声20整首诗是以 为线索来写的,全诗由黄昏最后写到 。(2分)2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4分)【答案】20时间 深夜(2分,一空1分)21(4分)本诗刻画了一个羁旅在外、孤单寂寞、夜不能寐、疲惫不堪的游子形象。题目中的“宿”“旅馆”表明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游子身份;“寒林残日”,乌鸦归巢,再加上明灭的油灯营造出的冷清气氛,体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从“假寐”到“卧卧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心情纷乱惆怅;“疲马”“残刍”表现马非常疲倦,这也表现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奔波劳累(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形象,分析出1点得1分,分析不足酌情扣分。)【解析】20【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思路,这类题目可以从诗句作用设题,也可以从诗歌结构、写作顺序设题。古代诗歌讲究起承转合,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分析诗的结构思路,从大的方面说,必须把握诗句间的关系,了解有的是按时间顺序成诗,有的是先写景后抒情,还有的是先叙事再抒情,也有的是先议论抒情最后再写景;从小的方面说,针对某句的总起、过渡、铺垫、照应等都要分析到位。21试题分析:诗的一二两句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寒林”,除了写荒郊野景,黄叶零落,林木萧疏,还暗寓着季节。“残日”,也是一方面绘景,红日西沉,暮霭弥漫,同时也明点着时间,已近黄昏之时。冬日傍晚,“欲栖乌”,也就是“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残晖笼罩着疏林,寒林的梢顶盘旋着归鸦,构成了暗淡凄冷的意境。第二句由外景转为内景:“壁里青灯乍有无。”“青灯”,即油灯,其光发青,故名。“乍有无”即乍有乍无,也就是灯光忽闪忽闪,时亮时暗。这是由于灯芯小,且有风吹的缘故。乌鸦归林,旅人投宿,在此日暮天寒之际,寓居于灯影幢幢的旅舍之内,诗人心旌摇荡,思绪纷乱。诗的三四两句宣泄了一种空虚、落寞的情绪。“假寐”,指不脱衣冠而睡,通常指坐着打盹儿。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外面下起了淅淅小雨,更使人增加愁闷。终因时间过久,解衣而卧,但怎么也不能入眠,还听到槽头的马在嚼着草料。夜阑人静,疲马嚼着残刍,窸窣之声,更使人觉得深夜的沉寂。“疲马”是疲倦的马,“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疲马啮残刍”,既表明时间之久,夜之深,又表现声音之弱。卧听着疲马啮着残刍,触动着诗人疲于奔波,深感孤寂的情怀,更使他久久不能入眠。这首诗刻画了一位羁旅之中感到飘泊无定、前路茫然的诗人形象,颇具功力。【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角度: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抓住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等。一般的答题步骤为:明确形象;(性格特征+身份);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三)古诗文默写(6分)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5)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答案】(6分,只选3小题,每空1分)(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5)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尊以相属【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四、作文(共40分)2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求: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门与墙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我想,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有人曾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诗中虽没有提到门与墙,但万重山水的阻隔和柳暗花明的出现却也道出墙与门的结合。西方哲人也曾说:当上帝在你面前把大门关上的时候,他必定会在一个地方把另一扇大门敞开,这倒也应了古人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现实的残酷犹如悲观人眼里的墙,而冲破这些困难的力量则是通过乐观人眼里的门。在这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唯有现实主义的人更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冷静的思考。如果说时代的隔阂会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代沟是一道无形的墙,那么理解和沟通是埋藏墙中的一道门;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欺骗与冷漠是一道无形的墙,那么真诚的奉献则是通过墙的那扇门;如果说富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