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12题。1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2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解析:1.D2.B第1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 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4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3.D4.D第3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大。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如图为我国某省连续三年人口变化图,完成56题。5图中信息反映了该省()养老保障压力较大人口外迁现象明显人口容量逐年下降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ABC D6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促使该省()A城市等级提升 B逆城市化加剧C相关产业发展 D环境承载力变小解析:5.A6.C第5题,从图中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从人口总数的变化看,人口减少幅度大,说明人口外迁现象明显;看不出人口容量逐年下降,自然增长率先增加后下降,选择A。第6题,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生人口增多,从事少年儿童工作的人数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C对;与城市等级提升和逆城市化加剧无关,A、B错;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主要与资源和科技有关,D错。当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中位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读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完成79题。7上图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A巴西 B瑞典C俄罗斯 D中国8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A人口增长数量 B人口增长速度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老龄化程度9应对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对策不可行的是()A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B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C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D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解析:7.B8.D9.A第7题,读图,根据各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比较,变化最小的是瑞典,变化幅度小于6岁,B对。巴西、俄罗斯、中国年龄中位数变化幅度都超过10岁,A、C、D错。第8题,年龄中位数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中位数越大,说明老龄人口数量越多。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D对。不能反映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增长速度,A、B错。不能分年龄段显示人口年龄结构,C错。第9题,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是增大的很快,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会导致人口增长快,加剧人地矛盾,A不可行。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B可行。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C可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D可行。(2019益阳调研)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1011题。10图中信息反映()A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与所占比重呈正相关B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C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D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11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吸引外来移民迁入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延迟退休年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A BC D解析:10.C11.B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增长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二者并不呈正相关,故A项错误;2015年以后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转化为老龄人口,而只有一小部分人口转化为劳动人口,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即2015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故C项正确;劳动适龄人口数总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所以虽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但由于总人口数仍在增长,所以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并未达到最大值,劳动力短缺并不会太严重,故B项、D项错误。第11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劳动力逐渐出现短缺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也可以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现状;还可以通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增加人口出生率,大约二十年后这些新出生人口就可转化为劳动力,可以缓解未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故 B项正确。吸引外来移民迁入会加剧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不符合我国国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会增大,从而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二、非选择题12(2019福州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1)指出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直接结合图例与图示信息分析即可,注意要体现“变化”。第(2)题,图示苏中老龄化最严重,说明老年人口多,则要从大气环境角度分析老年人口多、比重大的原因。注意“世界长寿之都”的信息提示。第(3)题,首先明确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苏中,则必然省内存在人口迁移现象。再结合三地老龄化空间差异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分析。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A1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2型;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任答2点即可)13(2019贵阳期末测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2014年日本人口减少了约27万人,出生人口约100万人,同比下降2.8%,而死亡人数则升至127万人。如图为日本本土示意图。(1)北海道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的1/5,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试分析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的原因。(2)指出目前日本人口增长状况对日本人口再生产的影响。(3)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只有8.5%的农民年龄在39岁以下。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并说明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的原因应主要围绕自然因素(纬度与气候)与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回答。第(2)题,目前日本人口呈现负增长,从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总量减少。第(3)题,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可从出生率低、老年人口增加、人口迁移等方面分析。 日本农民老龄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主要从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新技术推广难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