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胡伴奏京剧百余年,由于长期处在伴奏从居地位,缺乏演奏技法研究和规范,呈现出演奏只追求个人感性模仿、各人各异的混乱状态。也许因我是学理工出身,追求理念是我的天性,因此,在积多学科知识、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京胡演奏“二十法”,力图促进京胡演奏的科学化、规范化地进展。(一)京胡演奏“音乐法”(1法):任何器乐演奏音准和节奏是它演奏的命脉,它比演唱更应重视音准和节奏的训练!绝对音准和稳定匀速节奏(匀减速、匀加速、突加速、突减速)伴奏是拉好京胡的首要条件。(二)京胡执琴“直角法”(1法):长期以来京胡执琴姿态各异,我认为采用直角(90度)规范执琴较好,其要点是:1、琴身安放高低、前后位置,以右手小臂大臂成直角为准;2、二黄调式左手手指按弦应与琴弦成直角(不可锐角和钝角),西皮手指应与琴弦成锐角(小于90度)不可成钝角大于90度;3、拉外弦弓毛与外弦及蛇皮成直角;拉里弦弓子弓毛运行轨迹为与担子接点和里弦成直角。(三)左手“四指法”(4法):四指法为:揉打碰滑。揉弦主音不能变,要揉得均匀流畅;打弦心中要有数,一下、二下、三下、四下要打得均匀圆润响亮:滑弦要求食中无名指都能(二黄或西皮)掌握上滑、下滑、下回滑等技法,要滑得连贯并掌握虚实轻重。(四)右手运弓“捧、捋、挤、按”(4法):我借用陈式太极手法,拉外弦用捧劲,拉里弦用捋劲,推外弦用挤劲,推里弦用按劲。这样用力科学合理,能获得运弓用力的支点。(五)右手运弓“开合摆法”(1法):由于京胡琴弦张力比较大(尤其是高调门),要想把京胡拉出最强音,单用臂力和腕力远远不够,必须激发全身爆发力,这就是拉弓用太极“开劲”,推弓用太极“合劲”及“摆劲”!(六)右手运弓“四腕法”(4法):1、正腕子腕子运动方向与运弓方向一致(推弓腕子同时向里运动,拉弓腕子同时向外运动);2、反腕子腕子运动方向与运弓方向相反;3、圆动腕子腕子能作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运弓;4、死腕子腕子固定、运弓靠大小臂快速暂短颤动,用它来演奏极短弓和超快弓!(七)右手“五当运弓法”(5法):因为京剧五大行当(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演唱音响和音色软硬虚实亮暗均不相同,为了使京胡伴奏能与其匹配,我采用了:1、青衣使用虚长弓为主;2、小生使用虚实刚长弓为主;3、老生使用刚实短弓为主;4、老旦使用虚实硬长短弓为主;5、花脸使用硬实长弓为主。京胡演奏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性,我的“二十法”是在遵重京胡演奏科学性的基础上规范的,它涉及生理学、音响学、数学和物理等多门学科知识,希望“二十法”能帮助你拉好京胡。京胡伴奏京剧百余年(京二胡使用于1924年),由于历史制约长期来琴师只重视伴奏剧目的数量和感性表面模仿,缺乏演奏技艺科学系统研究和规范教学,所以呈现出演奏姿态和技艺紊乱不已!“千人千面”。这给后人的传承极为不利!也阻碍了这两门器乐演奏的完美和提高!我几十年奋斗、耕耘在伴奏演奏研究实践中,结合广泛多学科知识,研究精炼出京胡及京二胡演奏高新技艺“赵氏七十五总法”。多次承办、组办“七十五总法”辅导、专题讲座和培训班。一、 用琴五法:弓杆、弓毛、码子、千斤、琴弦的使用科学要求。二、 琴奏五响(五法):目前专业及票界京胡及京二胡演奏呈为五种音响状态:1、京胡伴奏五响:乱糟糟(音准节奏紊乱)、刺啦啦(噪音多)、支扭扭(琴弦与马尾成阻尼振动)以上声音不可取,的朗朗(旦角多使用的伴奏音响)、响当当(老生多使用的伴奏音响)。 2、京二胡伴奏五响:乱糟糟、刺啦啦、病哼哼(声音不稳定,缺乏支持)、支棱棱(京二胡当京胡拉)以上四种音响均不可取,只有“响嗡嗡”是京二胡最佳伴奏音响。三、音乐法(十法):任何器乐音准、节奏是演奏的命脉!演奏员应首先重视音准、节奏严格训练!为此我研究拟定出: 1、节奏五型(与演唱法的节奏相同):匀速节奏、匀加速节奏、匀减速节奏、突加、突减速节奏。每种节奏均可用等差数列理性描述和训练! 2、“四合一音准”为:里外弦定弦五度音准、拉推弓的音准、按弦音准、按弦后里外弦音准。只有这四种音准完成后,最后再规范拉奏出这两门器乐的“标准”音准。四、京胡及京二胡直角执琴八法。百余年执琴姿态各异,为此研究规范统一出执琴直角八法(90度)。其要点: 1、“二黄”左手指按弦与琴弦成直角(不可小于大于直角); 2、“西皮”左手指按弦与琴弦成锐角(小于直角,不可大于直角); 3、琴身放置在左腿上面高低、前后以左右手大小臂成直角为准; 4、身体坐姿应与地面成直角; 5、拉奏里外弦弓毛应与琴弦成直角; 6、琴身放置左倾角为六分之一的直角(京二胡为九分之一的直角)。 7、推拉运弓右手正腕子为直角; 8、推拉运弓反腕子为直角。五、右手爆力运弓法(三法)。由于京胡琴弦张力较大,尤其高调门,(京二胡张力较小),要想拉奏出京胡铿锵的最强音,单用臂力、腕力远远不够!必须驱动身体引动爆发力!来打开琴弦振动。拉弓用太极“开劲”或者“摆劲”,推弓用太极“合劲”或者“摆劲”。京二胡因张力太小,在拉奏现代戏老生、花脸、老旦也应加点爆发力增加琴音的刚硬度与京胡相协调。六、右手运弓拳四法:“捧、捋、挤、按”。我使用陈氏太极拉外弦用“捧劲”,拉里弦用“捋劲”,推外弦用“挤劲”,推里弦用“按劲”,这样用力科学合理,能获得运弓用力支点,声音稳定、纯净、密度大。七、右手运弓“反死正圆”四腕法。1、正腕子:腕子起动与运弓方向一致,推弓腕关节向里起动,拉弓腕关节向外起动;2、反腕子:腕关节起动与运弓方向相反;3、圆动腕子:腕子应能做顺时针、逆时针运弓旋转;4、死腕子:腕关节锁死,运弓靠大小臂快速极短颤动,死腕子用来演奏颤弓和超快弓,超快弓每分钟演奏六百多音符以上,我叫超音速。四腕法解放了右手腕子运弓羁绊。八、“指腕肩肘”力四法。指腕肩肘都是运弓的发力点,用这不同的四个发力点可奏出不同运弓音响,琴师必须很好的掌握它,“力四法”解放了运弓科学用力。九、美音四法:京胡为“稳定、纯净、集中、脆亮”,京二胡为“稳定、纯净、集中、浑厚”,这是这两门器乐演奏音响基础要求,也是高级要求。这里面蕴藏着运弓长短、摩擦力、速度、角度等许多科学内涵。十、五行当右手运弓法(十二法)。因为五大行当(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他们演唱声音虚实、软硬、宽窄、亮暗均不同,为了使伴奏音响与演唱声音和谐,琴师须变换不同音响的伴奏,克服自我的单一拉奏来伴奏五大行当。我多年来自拉自唱京剧五大行当,从而实践中从理念和感悟中提出伴奏五大行当“三度”:柔韧度、脆亮度、刚硬度,以此来组合伴奏五大行当拉奏音响(见表,表中指数为音度的比数,总指数为12) 青衣 小生 老生 老旦 花脸 柔韧度 6 4 23 2 脆亮度 4 4 64 4 刚硬度 2 44 5 6为此:(1)青衣伴奏多使用长虚柔弓(京二胡同) (2)小生伴奏应使用长短虚实刚柔弓(京二用长中刚实柔弓) (3)老生伴奏应使用短实脆弓(现代戏京二用中实脆弓) (4)老旦伴奏应使用长短、硬实脆弓(现代戏京二用长中、硬实脆弓) (5)花脸伴奏应使用长硬刚弓(现代戏京二用长、硬实刚弓)。这样调节运弓方法从而使京胡、京二奏出与五大行当相和谐音响。十一、旋奏十六法:“连断点圆、虚实抖泛、揉打碰滑、强弱快慢”这十六法与演唱十六法相呼应。这里不再赘述。京胡和京二胡演奏、伴奏具有艺术和科学双重性,“七十五总法”是在科学及艺术基础上精炼规范成法的,它涉及生理、声乐、医学、物理、数学、音响等多学科知识,期望“七十五总法”能提高演奏科学化、理性化、系统化,升华京胡及京二胡演奏规范和品位,成为京胡和京二胡学习及演奏教程。 京胡是一种个性很强的乐器,它很“霸气”。有人称京胡是噪音乐器,很难控制。说它象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好驯服,要想降伏它就得下大功夫。我认为京胡演奏应该广泛吸取民乐、西洋乐之长处,力求音色的纯美、音乐性要强,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生命的活力。有的爱好者功夫没少下,练得很刻苦,但收效不大,拉出的声音总是不悦耳,这说明基本功欠缺或练功不得当。有不少京胡爱好者存在音准与节奏的问题,尤其是拉西皮时把位就更不准了,音不准就很会难听,大家一定重视音准和节奏,音准与节奏是艺术的生命、是音乐的灵魂所以说多练基本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说练基本功枯燥无味,但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京胡教学光盘中有诸多的名琴师教京胡很到位、很细致、社会影响很大,很受京胡爱好者的欢迎。我在这里主要讲一下右手的运弓、左手的基本技巧,容易出现的问题、 容易忽视的问题、但又是极其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先讲一下右手的运弓,正确的运弓原则是:“平、直、匀、实”四大要领。不正确的运弓是:“昂、垂、悬、摆”四大要害。平:马尾始终和琴筒、琴杆贴紧,弓子运动要平稳,不可忽上忽下,运弓不平稳是常见的毛病,也叫“翘板式”运弓。拉弓时右手抬的过高,使马尾离开琴筒。推弓时右手又压的太低,使弓尖翘起,(示范)另一种是右手持弓时向里扣腕弓杆碰擦琴弦(示范)过于折腕则弓杆又碰到琴筒,(示范)这两种毛病不但造成手腕紧张,还容易出现杂音,正确运弓应该是马尾与琴弦始终保持90度角(示范)直:运弓时马尾成一条直线,不要内外摆动,无论是拉里弦还是外弦,马尾在运行中不能离开琴弦、琴杆、和琴筒。尤其拉里弦时千万不可离琴杆太远,(示范)运弓是不是一条直线,看松香的磨擦面就会一目了然,俗话说,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拿琴对比)匀:是指运弓的全过程速度和力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忽强忽弱,拉弓和推弓都要保持平稳、均匀,不能出现杂音,(示范)从弓根到弓尖要掌握一个力度,有一种气息在里面,我们运弓应该说是一种静气功,全身气息贯穿,尤其右手,跟写毛笔字一样,初学毛笔时,描红模子手是抖的,那就是运笔不匀。跟运弓一样右手功力增强了,自然就会均匀而有力。实:指运弓发音纯厚坚实,京胡的运弓和其它弦乐的运弓不太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马尾紧贴琴杆。尤其拉外弦时,右手必须向外用力,手指持弓、琴弦、琴杆这三个点,形成一种杠杆作用,(示范)但是,要掌握好度,找它的最佳饱和点,不能太用力,用力过大声音就背过去了,拉里弦时,除了不离开琴杆外,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弓杆,最重要的是无名指用力向里勾马尾,这样声音才会纯厚坚实。 “昂、垂、悬、摆”四大要害,它是:平、直、匀、实的反意,什麽叫昂、垂、悬、摆”四大要害?(示范)京胡的运弓在做到平、直、匀、实的前提下,才能轻松自如的发出高爽、脆亮、饱满、圆润的音色,这才是京胡的最大特点。我们可以做几个练习,长弓,也就是慢弓,2 2 5 5 大臂、小臂、腕子动作要谐调,象鱼儿摆尾的动作,(示范)但不要太大,太大了会形成折腕子,也叫“磕头腕子”(示范)大臂不要太大,先出肘是错误的.没有腕子也不对,叫“死腕子”(示范)掌握好度很重要。我们一边练习,一边找感觉,找感觉的同时要动脑子,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慢弓、中弓、顿弓、) 以上讲的是运弓,下面讲一讲左手的技巧: 滑音、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叫做滑音,滑音要甜而美。在京剧音乐中,多种滑音技巧对表现各种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唱腔风格和韵味是独具魅力的。京胡中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用的比较多,例如:西皮的3 由 5 滑到3 叫做下滑音,滑音时一定要圆,中间不能有断痕,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示范) 太大的滑音会太切、太腻容易出现怪味。(示范)太小的滑音不到位使音色干枯无味,(示范)所以说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度 非常重要。回滑音比如:西皮的5 这个音很关键,既不要太纯(程派拉法除外),又不要太噪,(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是:有一种又沙又甜的味道,比如:我们吃西瓜,又脆、又甜、又沙 的大西瓜,(示范)是一种先虚后实,虚实结合的技巧。但是,拉里弦的 1 时 绝对不能有沙音,(示范)要坚实浑厚,我们要掌握要领,更重要的是找感觉,感觉这东西有时用文字和语言是表达不出来的,只有心领神会。 第二,打音、打音要脆而亮,打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在旋律上方二度的手指迅速打弦以装饰本音位叫做打音。打音一般是食指按弦中指打(示范),中指按弦无名指打(示范),空弦时用食指打(示范)。小指一般不打,打弦应该是二度(示范)不能小三度、更不能大三度(示范)象蒙古草原的马叫味。 练习时最好一弓打四下,然后六下,八下(示范),这样既练了打音,又练了右手的运弓,左手不要僵,要松弛。演奏任何技巧都要放松,松弛。但一定要把握住:松弛不等于松懈,圆不等于水,流畅不等于平,所以把握好度,尤为关键。打弦一般打四下,如:二黄原版(示范),还有短打,也叫快打。西皮的无名指用的较多,一般快打三下(示范)。这种快打弦是肌体的一种手指神经震颤的感觉。好象触电的一刹那,(再示范)靠单纯的指打是完成不了的。这是我的一点体会,也许用语言表达的不准确,还是找感觉吧。 第三董音:这是京胡的最大特点,比如:二黄的7 和1 西皮的 1 和2 要拉的厚而足(示范)。京胡的这个音叫法不统一,有叫虎音的、有叫 筒音的、甚至还有人叫 泛音,等等。我个人认为叫董音比较合适。据说早年间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到厂甸,看到旧货摊有一个老笔筒,用重金买下,做了一把胡琴,声音非常浑厚,里弦董董的,取名叫大董。因此,董音的叫法就流传开来了。这是一个小典故。董音的要领,比如二黄的 7 食指绝对不能抬起原位按住弦,中指一虚一实,注意中指虚而不离,找厚音。(示范)。二黄的 1 也是这种方法,食指不要抬起原位按住弦,中指和无名指一虚一实,注意中指和无名指虚而不离,找厚音。(示范)。有些京胡爱好者不正确的演奏方法(示范。全抬起,上下移动这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揉弦:左手指利用腕、掌的小摆动,在琴弦上有节奏的揉动,使弦音发出一张一驰,一松一紧的变化,形成一种连续,有规律的颤动,这就是揉弦。一切拉弦乐器都离不开揉弦。由于京胡的弦特别硬,加上它固有的,不同一般的韵味,揉弦对于京胡演奏来说,是相当的重要,韵味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揉弦和滑音的正与否。揉弦一般大都采用滚揉式,滚揉的方法是:手指在弦的本音位做上下原位滚动(示范腕、掌、指、要谐调),频率不要太快(示范)。不要过大上下移动揉弦,这种揉弦会使本音位漂浮不定,给人一种麻乱心慌之感(示范)。揉弦应该注意,虎口夹担子不要紧张、呆板,要自然放松,肩、臂、肘、要自然下垂,千万不要较劲。注意,揉弦时琴身不要抖动(示范)。一个琴师揉弦的好与否,取决于他自身音乐素质的高低。另外,有的操琴者在揉弦时,由于紧张呆板,越揉越往下,不知不觉的音就高上去了(示范)西皮 5 一高,6 肯定高,里弦的 1 2 都要偏高,整个音程关系都变了,听起来很不悦耳, 一指、二指偏高,当拉空弦3 时,自己就感觉音低了,因此,就落千斤,对于大乐队尤其是四根弦的弹拨乐来说是件很头疼的事,所以我们操琴者必须对此引起极大的重视,注意音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京胡与其它拉弦乐不同,左手运用的是保留指,也就是说第三指按音时一指二指不离开琴弦,第二指按弦时一指不离开琴弦,这就叫做保留指。它的作用是发音浑厚、扎实。再有需强调的是注意大二度、小二度的关系,3 4 之间 7 1 之间是小二度的半音关系,绝不能平均指,平均指奏出来的效果用二黄把位来说明4 是升 4 , 7是降 7,这样的手法演奏出来的音乐和唱腔是不悦耳的,个别特殊升降音除外。 第五大抖弓:大抖弓和其它拉弦乐的演奏大致相似,用弓尖进行快速的推拉,抖弓时肩、臂、肘、虽然用力,但不能僵硬,肩关节尤其要放松,关键以小臂带动手腕急速抖动,发音要均匀,清晰(示范)。抖弓一定要靠近弓尖部位,有的人抖弓用中弓,抖的速度慢而不匀(示范)。有的太僵,抖着抖着突然没音了,僵住了。正确抖弓的效果应该是密而匀。 第六开花音:开花音是京胡演奏中非常特殊的技巧,在所有拉弦乐中,只有京胡有这种独特的技巧。开花音是具有强烈爆发力的弓法,和轻而虚按、先虚后实的指法演奏出特别刚劲有力的声音。开花音分为拉弓开花音和推弓开花音,拉弓比推弓用的多,推弓难度较大,开花音一般在二黄的 5 6 西皮的 7 1 用的比较多。(示范)。开花音极需双手配合得当,开花音要求纯度高,声音的感觉要透明,象哨子一般透彻、明亮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坚决杜绝杂音,噪音,否则还不如不用。 下面我们练习一下:右手运弓要有爆发力,从弓根到弓尖急速拉出,运弓的速度就是力度,比方说,汽车的速度越快,撞击的力度就越大 (右手示范)。 我们再加上左手练习一下:按弦的左手一定要松弛,轻轻的搭在琴弦上,轻而虚按、先虚后实(示范二黄西皮)。 我再介绍推弓的开花音,推弓开花音的方法同拉弓开花音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拉弓开花音的爆发力点是在弓根,推弓开花音的爆发力点是在弓尖,正好相反,但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更需要双手的配合(推弓示范)。.我们在练开花音时肯定会遇到刺耳的杂音,我们要用脑子来练琴,想一想右手的爆发力需用多大的力,左手指的按弦松弛到什么程度为最佳?这就要找感觉,把握好度,以上我经常谈的度,这个度非常重要也非常奇妙,不但拉琴把握度,做任何事都有个度,把握好度就是胜利者,把握不好度就是失败者,在艺术上把握度的高与低,乃是艺术家与一般从艺人员的最大区别。就这机会,我再谈谈调门的定弦问题:西皮定63,二黄定52,反二黄定1-5,我绘制了一个京胡定弦一览表供大家参考,京胡定弦一览表西皮:6-3D 调: 内弦定 B - 外弦定 # FbE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E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F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A#F 调: 内弦定 bE - 外弦定 bBG 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二黄: 5-2C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C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D 调: 内弦定 A - 外弦定 EbE 调: 内弦定 bB - 外弦定 FE 调: 内弦定 B - 外弦定 FF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F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 GG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AG 调: 内弦定 bE - 外弦定 b BA 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反二黄: 1-5G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G 调: 内弦定 #G - 外弦定 DA 调: 内弦定 A - 外弦定 EbB 调: 内弦定 b B - 外弦定 FB 调: 内弦定 B - 外弦定 FC 调: 内弦定 C - 外弦定 GD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AD 调: 内弦定 #D - 外弦定 bBE 调: 内弦定 E - 外弦定 B 有不少地区的专业和爱好者习惯用几个眼来定调门,比如说,我唱西皮四个眼。那么眼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哪,过去是用笛子定音,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眼,我给大家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对照为了让大家更快捷的了解眼和调的关系,我绘制一个京剧调门用D调膜笛定音公式表请看:(上图)注:曲谱栏目有可下载的“京剧调门用膜笛定音对照图”下面我再谈谈用工尺谱定调。工尺谱与C D E F G A B的关系(上尺工凡六五乙)C 调 尺字调D 调 小工调bE 调 凡 字调E 调 爬半调(俗称)F 调 六字调G 调正宫调A 调乙字调bB 调上字调如果有的调门升半个,后面就加个半字。比如:#C 调尺字半调# D调小工半调(通常用二黄)#F 调 六字半调#G 调正宫半调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用C D E F G A 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这样比较科学,比较统一,我们应该做到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到任何艺术团体的乐队一说,人家都会明白。以上的工尺谱与眼字调只是供大家参考,了解一下就可以啦,不宜提倡,我们还是用最科学,最现代,最统一,最方便的,C D E F G A B来说调门的高低为好.在这里我还要更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无论我们定什么调都应该以“1”为准,比方:唱西皮E调我们应把里弦定为#C,在南方、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不少人都把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的调门,这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他们把西皮E调称为#C调,这就错了。我们试想一下,用西皮E调琴拉二黄应该变为#F调,但里弦定音仍然还是#C,还能称为#C调吗?所以,科学合理的叫法应该以调的“1”为准,不应该以内弦的定音称为所唱调门。 我个人认为,不同流派的演奏,就有不同流派的韵味和不同流派的风格,它们之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共性。不管拉哪一派,都需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良好的基本功,拉哪一派都不会有很好的起色,所以练好基本功极为重要。为了使广大京胡爱好者学习方便,我编了 常规口诀、技巧六字禅、方法八句言不成体统的顺口溜:常规口诀:欲强先弱 欲弱先强强时如暴雨骤、雷鸣闪电弱时如轻飘杨絮、微风拂面。以静待动静如平湖秋水明月,动如大鹏展翅云天。 2 技巧六字禅:滑、打、董、揉、抖、开。(1)滑音:甜而美 (2)打音:脆而亮 (3)董音:厚而足(4)揉音:正而帅 (5)抖音:密而匀 (6)开花音:透而明。 方法八句言:甜而不腻、美而不艳。慢而不拖、快而不乱。弱而不虚、强而不噪。蜻蜓点水、似断非断。起收清楚、全局观念。呼吸均匀、气息贯穿。一通百通、举一反三。 掌握要领、情字当先。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操琴体会,寥寥闲侃,诚望专家、老师、同行及广大的戏迷朋友们不吝指正。在本教学栏目接近尾声时,我想引用京胡鼻祖徐兰沅先生的绝妙格言作为结束语,以此来激励我们!徐先生的操琴艺诀是我们学习的座右铭。我们应该很好的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徐兰沅操琴艺诀:腔调简单、格局严紧变化翻新、出神传情。指 法 虽 清 能 净抑 扬 顿 挫 需 明传 神 传 情 表 戏 情方 称 艺 术 之 精 。胡 琴 拉 法 需 刚 柔又 有 骨 头 又 有 肉用 刚 用 柔 看 唱 法表 达 感 情 是 高 手。技 艺 必 须 苦 钻 研大 方 不 俗 要 自 然掌 握 尺 寸 是 重 要腔 调 追 随 要 包 圆刚 柔 顿 挫 看 唱 法拉 花 容 易 干 净 难每 字 内 中 均 有 法感 情 滋 味 紧 相 连经 验 丰 富 少 出 错火 候 炼 成 心 自 安。京胡运弓的状态-刀与鞘弓子运行要做到自然,平稳和合理,这是拉出好音的基本条件。 “会拉一条线,不会拉一大片。” 这是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对运弓的精辟总结。对此我比喻为刀鞘关系。 当你持刀入鞘时,刀不能上下左右晃动,刀尖一定要对准鞘口,平稳直线插入鞘内。 运弓也是这个道理。 弓子推拉不能上下摆动,不能像一支小舟在水面摇晃一样。 只有弓子平稳运行,马尾和弦的摩擦才能在一个点上(鞘口),音色就会稳定和结实。 这个比喻也可得出另一个认识,那就是运弓要平稳,角度要小,包括里外弦换弓不能有多余的浪费动作。 所以我将运弓的基本方法总结为:“一个点,两个匀,三个不要”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琴筒上松香的痕迹。 总的来讲,一定是小喇叭形,因为里外弓运弓的角度不同。运弓“一条线”并不是说留下的就应该是一道沟印,那是不可能的。 就连杨先生自己也做不到。 但是喇叭口大小,确实反映了运弓的质量和方法是否正确。 喇叭口不能大。 喇叭口大,说明弓子在里外弦行走时角度大了。 这对掌握节奏的准确性和拉快弓是极其不利的。 喇叭口大小还取决于两弦距离,琴筒摆放角度和马尾的松紧,松了,喇叭口一定是相对的大。再谈拉外弦时弓子为什么要贴担子。 京胡和其它拉弦乐器相比,京胡的弓子马尾在弦上的摩擦力和运弓速度要远远超过其它拉弦乐器,这样才能拉出京胡的音质和音量,不然就会出虚噪音。 这是因为京胡的特殊构造和演奏内容的要求而造成的。所以拉外弦时一定要贴担子,形成发差力;右手才能使得上劲儿。 摩擦力加大,琴才能出大声。 而里弦运弓,贴担子就不存在反差力,二者是同方向,因此没有必要贴担子。 这时增加摩擦力就要靠右手指压马尾来取得。 如果贴担子反而会减弱马尾对弦的摩擦力 根据以上的论述,业余朋友不免回过头检查一下自己运弓方法; 看看松香的痕迹,弓子的松紧,弓子摆动的角度和贴担子的状况等等,也许你会有新发现和新体会。有关京胡弓法-林宗褆 那么京胡弓法有什么特点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以分弓,中短弓,急速弓为主,以及特殊弓法-抖弓,这些是以京胡唱腔和特点而产生的。我们通常称名琴师的“味道”不一样,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弓法运用不一样。 业余琴师在基本运功方法上需要掌握什么呢?我以为有两点:一是掌握规范的持弓和运弓,也就是持弓自然,不要紧握弓子,同时要做到“一点,两匀,三不要”。 “一点”:马尾和弦的摩擦要集中在一个点上。 “两匀”:弓子力量要匀;速度要匀(从基本功上要求)。 “三不要”:弓子不要上下摆动,也就是杨宝忠先生说的“一条线”(我称为刀鞘关系),拉外弦马尾不要离开担子,不要有意摆动手腕。 以上就是我对规范化运弓的解释。我不强调“别弓”的概念,因为弓子本身状况不一,有硬有软,有轻有重,有松有紧,使用起来感觉是不一样的。马尾擦弦一个点,才是本质所在。 下面来谈京胡弓序的基本特点。有网友说是“一音一弓”,基本意思是对的,我具体说明一下: 一:差不多80%的音,京胡都是用分弓来处理,但分弓中也要有强弱,顿挫和快慢之别。 二:强拍音或次强拍音,也就是单数音,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推弓,这正好和其它弦乐器相反。 三:京胡的分弓常以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出现,俗称“加花”。 四:除分弓外,还有连弓。常见的连弓是“双连弓”,就是两音一连。“三连弓”也就是三音一连。被连的音,一般都出现在一根弦上,个别时候也有多余三个音的连弓。“分弓”和“连弓”的处理都要和唱腔的强弱和感情的需要为依据。 以上所谈京胡弓法基本要领,对业余朋友来说很重要,掌握不好回影响琴技的进一步深入。 下面来谈关于在速度和节奏的掌握上,京胡和鼓师之间谁是“掌杆者”,我认为是琴师,当然首先要有台下的商量和台上的默契。一段唱的强弱,节奏变化,感情的铺垫和烘托,渗透在京胡伴奏的每一个音上,对此,鼓师是无能为力的,他只是掌握总体速度,所以,京胡是主导者。京胡左手七字技法讲座后语及如何掌握-林宗褆七字技法,是我近五十年操琴生涯的总结,其中有传统的技法,也有我个人实践过的新技法和新名称,如“击指”,“垫指”,“闪指”,“抹音”等。就拿新名词“垫指”来说,有人称为“虚实音”,但我认为,“虚实音”有可能让人联想到任何其他音上的处理。事实上,这个技巧的先觉条件是垫指头,这是关键所在,如不垫指头,无论如何,也是拉不出来效果的。所以我称它为“垫指”。还有“泛按音”的提法,从虚破音到明亮尖音的结束和手指的浮按,这是这个技巧的特征,而俗称虎音”,“开花音”,“炸音”,还有称为“先虚后实”,这些叫法,在表达以上两个特征上,都欠准确性。还有称为“泛音”的,就更不准确了。民二胡和西洋弦乐乐器,都有泛音技巧,它和京胡的“泛按音”技巧,完全是两码事,它的操作和音响效果,完全不同。再如“抹音”的提法,它有区别于“下滑音”,因为时常有人将这两个技巧,混同起来。还有“闪指”和“击指”,这都是我个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考试试卷及答案
- 证券从业考试5科及答案解析
- 初中理综中考试卷及答案
- 道路运输 安全管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专职安全员c1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安全培训师宋婷课件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地理学概论》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朔州市2025年公需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普洱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技术试题(含答案)
- 2026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贵州盐业(集团)遵义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EMS供应商对比方案报告
- 管理会计(1)-课件
- Q-SY 08365-2021 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通脉颗粒课件
- COPD患者自我CAT评分表
-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安全操作资格培训教材课件
- 造纸培训制浆造纸培训造纸纸病分析处理(“毛布”文档)共112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