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共计50分)1.最能体现“文化治国百代之业”的是A.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汉武帝独尊儒术C. 唐太宗虚心纳谏 D. 明太祖大兴文字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焚书坑儒和文字狱都不利于思想发展和文化治国,故排除A、D项;唐太宗虚心纳谏主要体现了唐太宗在治国方面的个人素质,没有体现文化治国的内容,故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体现了文化治国百代之业,故选B。2.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西学东渐的影响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文化政治中心东迁【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南宋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故导致明代儒学家大都来自南方的现象的出现,本题应选C项。图片中的宋明儒学家并未受到西学的影响,故排除A项;B项由C项所致,与设问要求“根本原因”不符,故排除;明代的政治中心仍位于北方,故D项的表述错误。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牲),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B. 民为邦本C. 天下为公D. 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辟新航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系列事件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故A项正确;B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材料;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点睛:材料“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反映了中国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周杰伦深情演唱了一曲兰亭序。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兰亭序阼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B. 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C. 柳公权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D. 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A、B、D符合史实;C项中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还可以考查三种主要的书法字体楷书、草书和行书及其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6.我国农历“虎”(庚寅)年,从甲骨文中,看到“虎”字的象形,从商周的青铜器中,领略“虎”神韵,从春秋战国先秦的铜符虎、铜虎节,虎头带钩上,感受“虎”的威严,从汉代的画象砖、刻石上,体会“虎”的风采。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虎”字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A项为牛字,B项为猪字,C项为鸡字,D项为虎字。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睛】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7.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指的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奴隶制度和新兴封建制度激烈博弈的时代,符合题干主旨,而7世纪初期是我国唐王朝建立和发展时期,隋朝到唐朝的过渡没有经过砸烂旧传统和维护旧传统的博弈,因为两个王朝都是封建王朝,本质上没有改变,排除。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符合题干主旨,对,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社会背景。8.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该变化反映了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答案】A【解析】由“夷”到“洋”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学习西方,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蔑视到尊重,但反映不出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故选A,排除B;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为“洋”了,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都是西方中心,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人称谓的变化,无法体现对西方外交政策的变化,排除D。9.文艺复兴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前期)本质上都是A. 传统文化的复兴 B. 传统文化的传承 C. 新型文化的兴起 D. 新型文化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化持否定态度,所以既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故排除A、B项;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扬资产阶级文化,新文化运动则是宣扬西方文化,都属于新兴文化的兴起,而非延续,故排除D项。故选C。【点睛】比较型选择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同中找异,异中求同。这类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注重于能力考查。解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熟知,其次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最后对应选项,得出答案。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有时比较的内容较复杂,可使用选项对应法,用选项对应历史事件。10.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孟子 董仲舒 孙中山 卢梭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民本思想。孟子主张仁政和民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包含有反对专制暴政和民本思想的内容,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也体现了反对专制暴政和民本的内容。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所以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睛】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11.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实现国共合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新三民主义” 确定“三大政策”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不属于孙中山其后所做的努力。为了挽救中华民国,孙中山与共产党展开合作,并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确立了三大政策。所以属于孙中山此后的努力,故排除A、B、D项。故选C。12.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根据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推知( )A.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就可以得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故D正确;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无法体现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错误。【点睛】“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与政治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包公“铁面无私”,其脸谱的主色调为A. 白色 B. 黑色 C. 黄色 D. 蓝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京剧。在京剧脸谱中,白色一般代表阴险狡诈,黑色一般代表无私正直,黄色一般代表枭勇凶猛,蓝色一般代表刚强骁勇。包公“铁面无私”,所以其脸谱的主色调应该为黑色,故排除A、C、D项。故选B。【点睛】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14.东西方文化解析:“文化偏见不仅助长观念意识上的中心思想,而且还会滋生霸道行为。如果说东方是王道的话,则西方就是不折不扣的霸道。”以下不属于西方文化霸道史的是A. 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B.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C. 伏尔泰极力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 D. 鸦片战争的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东西方文化。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霸道指的是对外侵略扩张,侵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和鸦片战争都属于霸道的行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引发了西欧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也算是霸道行为。故排除A、B、D项。伏尔泰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为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寻找理论依据,是启蒙思想的范畴,不属于霸道行为,故选C。15.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名画的作者是A. 顾恺之 B. 展子虔 C. 阎立本 D. 张择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绘画。根据“恍然如入汴京”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汴京指的是北宋时期的首都开封。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时期,展子虔生活在隋代,阎立本生活在唐代,当时都没有“汴京”的称呼,故排除A、B、C项。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故选D。16.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17.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A. 进化论 B. 相对论 C. 量子论 D. 经典力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进化论。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相对论和量子论都产生于20世纪初,经典力学产生于17世纪末,都和题意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C、D项;根据“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可知该“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选A。18.下图是伦敦博物馆收藏的1849年的蒸汽引犁模型,下列对此模型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它反映了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成果B它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C它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D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时间1849年可知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图片和所学可以判断出A、B、C正确,D项不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西门子发明的的发电机。所以本题选D。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901995年,全球移动用户以年均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通过空中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A. 信息革命在全球迅猛展开 B. 新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C. 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 D. 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说明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的关系,而不是信息革命在全球迅猛展开,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新经济发展的问题,故B错误;“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说法过于抽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20.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这里的“制造派”是指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造派”是指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引进机器,学习西方科技,故B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故A排除。资产阶级维新派,属于变法派,故C排除。资产阶级革命派,属于自由民主派,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洋务派21.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中指出:“民国四五年之交,整个的中国陷在革命顿挫、内部危机四伏、外患侵入不已的苦闷中,一般人以为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手段”于是兴起了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民国四五年”是指1915-1916年;根据“民国四五年”“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指的是1915年兴起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A项是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不符合时间要求,排除;B项发生于19世纪末,排除;C项是政治革命,排除。点睛:材料“民国四五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从中可以得出正确答案。22.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中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国事要闻的内容最多,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说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报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唯一途径,排除B;材料无法推断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排除C;材料信息体现新青年对西方习俗礼仪关注较少,排除D。所以选A点睛: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了解表格材料所呈现出的信息“介绍马克思主义篇数”、“国事纪闻”,和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23.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A. 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 反对推翻满洲贵族统治C. 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 D. 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三民主义。根据题意可知,章太炎主要是指出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只反对满清政府而不反对帝国主义的缺陷,并不是反对三民主义,也没有体现出章太炎反对进行暴力革命,故排除A、D项;章太炎认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要甚于满清政府,但并不是不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排除B项。章太炎指出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不足,故选C。2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坚持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C. 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D.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材料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指导思想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所走道路即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为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C。25.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二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邓小平所说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应该是指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来推断,应该指的是D,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的开端,因为从此之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共50分)26.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三大革命”。(3)“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答案】(1)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3)学术觉悟: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介绍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政治觉悟: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建立社会秩序方面,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而苏格拉底则主张美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2)根据所学内容并结合材料二可知,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三大革命”指的分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3)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指的分别是在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的器物、制度和思想等不同的阶段。在器物阶段,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介绍西方先进技术,其中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在制度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思想阶段,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文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而仕也,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群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查学生抓住材料有效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等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新见”, 依据材料文字“而分治之以群工”、“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归纳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方法,“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绝对尺度”,可见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去评价,否则有失偏颇。第二小问,注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论。第(3)问,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审题时抓住两者“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分析作答。28.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1
-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 2.3我们爱分享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 第三节 氢原子光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5-粤教版2005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1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说课稿 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 Unit 7 To Your Good Health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冀教版必修一-冀教版2004
- 地产公司工业化建造体系全剪外墙应用技术指引
- 7 两件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苏武传》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资阳市安岳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3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平谷区初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冲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应急通信保障中心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练习题(含答案)
- GB/T 10609.3-1989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 钢结构基本原理及设计PPT全套课件
- 初中课外阅读指导课-课件
- 房建满堂脚手架专项验算书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管理规定
- 《非线性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