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红阳机械厂铝合金阳极化QC小组提高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合格率.ppt_第1页
国营红阳机械厂铝合金阳极化QC小组提高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合格率.ppt_第2页
国营红阳机械厂铝合金阳极化QC小组提高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合格率.ppt_第3页
国营红阳机械厂铝合金阳极化QC小组提高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合格率.ppt_第4页
国营红阳机械厂铝合金阳极化QC小组提高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合格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铝合金阳极化QC小组二 六年五月 提高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合格率 我厂表面处理中心2001年正式建成 占地面积1200余m2 共有20余个镀种 多年来 工厂非常重视表面处理中心的发展和产品表面质量的提高 不仅在工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在表面质量改进方面 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飞跃性的提高 一 概述 目前 表面处理中心已将QC活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求全员参与 人人负责 不断将QC活动推向深入 二 小组概况 制表人 贺春影日期 20041212 注册时间 2005 08 表1 方案制定和技术协调 组员 刘焕文 宋丽娟 孙立君 孔佑平 都金梅 成员分工 贺春影 刘树群 计量人员 基地工艺专家 工人专家质量明星 全面负责 助理工程师 材料收集和试验数据分析 硬度检测和数据分析 负责专职检验 操作工人 组长 副组长 技术顾问 主管工艺师 基地工艺专家 技术指导 检验人员 三 选题理由 基地应急任务需求 到2005年6月交付2万件合格品 时间紧 任务重 尾翼座加工周期长 成本高 尾翼座从下料到成品周期约2个月 各种成本共约0 1万元 每报废1件不仅损失较大 更影响生产进度 表面处理中心现状 提高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合格率 选择课题 合格率差这么多 怎能完成任务 四 活动计划 P D C A 表2 制表人 贺春影时间 20050110 制表人 都金梅时间 20050111 我们对2004年10月 2005年1月间的尾翼座膜层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 见表3 产品合格率只有89 7 不合格品特征主要有烧焦 白点 起粉和其他问题 烧焦的现象请看烧焦的图片 各质量问题的表现状态所占比例 见统计表4 表3 五 现状调查 膜层烧焦部位 制图表人 贺春影时间 20050113 表4尾翼座不合格特征表 根据 关键的少数 次要的多数 的原则确定 小组成员将解决膜层烧焦的问题作为了本次QC活动的主攻目标 尾翼座不合格特征排列图 烧焦 白点 起粉 其他 N 211 本次活动的目标 五 确定目标 六 可行性分析 经分析 白点 起粉等问题是由于绝缘胶未清理干净造成 只要提高责任心 就可避免 如能解决烧焦的问题 尾翼座膜层合格率就可以达到 89 7 1 89 7 96 2 99 6 经统计2004年12月10日 15日期间生产的84件尾翼座合格率达到了93 接近目标值 本QC小组组成为三结合小组 从技术领导到技术工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而且 我厂在铝合金阳极化方面的多次攻关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标可行 制图人 宋玉娟时间 20050210 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膜层烧焦 七 确定要因 人 机 手工操作 电压提升不稳定 设备不稳定 没有要求 料 槽液不合格 电源波纹系数超过3 冷水机组能力不够 气泵搅拌能力不足 工艺曲线与标准曲线偏差较大 法 工艺方法不合理 溶液浓度偏离工艺 采用直流氧化可靠性差 溶液杂质含量偏高 溶液温度偏高 溶液流动速度过慢 电压波动大 环 工艺参数不合理 要因确认计划表 表5 制表人 都金梅时间 20050215 偏差较大时 合格率较低是要因 要因确认之一 工艺曲线与标准曲线偏差较大 验证人 贺春影 孔佑平 表6 制表人 都金梅时间 20050220 波纹系数1 8 调查显示各项指标都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不是要因 现场查阅 槽液分析报告贺春影 刘树群1 溶液浓度偏离工艺 2 杂质含量高 要因确认之二 三 四 计量检测孙立君 都金梅氧化电源波纹系数大于3 表7 要因确认之五 六 七 冷水机组能力不够 开机后溶液温度始终保持在 5 6 满足工艺 1 6 要求 搅拌气泵能力不够 搅拌气量260m3 h 满足工艺要求 200m3 h 现场验证 孔佑平 都金梅 现场检测 孔佑平 宋丽娟 工艺参数不合理 在进行正式产品生产前 我厂已采用正交试验 电压提升速率从2V 5min 6V 5min 溶液浓度从150g L 400g L 溶液温度从 12 2 溶液的搅拌速度从50m3 h 250m3 h 进行了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 试验非常充分 确定的工艺参数又经过近千件产品的验证 膜层的厚度和硬度都满足设计指标且比较稳定 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品外 产品合格率已达到90 以上 因此 工艺参数是合理的 讨论分析 小组全员 均符合要求 且工艺参数制定合理 设备不是要因 制表人 都金梅日期 20050225 表7 采用直流氧化可靠性差 是要因 要因确认之八 LC4材料试验件的电压提升速率的范围为3 9V 5min 范围较宽 合格率可以达到98 以上 LD10材料为5 6V 5min 范围相对较窄 膜层合格率只有91 因此 LD10材料的尾翼座 采用直流氧化可靠性比较差 表8 膜层烧焦的要因找到了 1 工艺曲线与标准曲线偏差较大 2 采用直流氧化可靠性差 我们针对造成尾翼座膜层烧焦的原因 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表 规定了实施时间 明确了责任人 表9 制表人 都金梅日期 20050225 九 制定对策 实施一 精度提高了上千倍 超过了目标值 0 1V 十 对策实施 实施后 电脑控制 技术员按照软件程序 将时间 段数 电压值等输入电脑中 电脑再按指令输出 经运行后检查 证明电脑输出精度可达 0 003V 采用手工操作输出精度只能达到 1V 实施前 手工操作 采用电脑控制电压提升速率后 我们又生产了1203件尾翼座 结果合格率达到了95 3 同时我们对不合格情况进行了统计 表10 验证一 合格率在上升 直流氧化的电流随电压的上升不断上升 反应界面的热量不断积聚 脉冲氧化的电流随着电压的高低脉动 由高到零变化 为零时反应界面的热量急剧下降 热量不会积聚 直流氧化电参数变化原理图 电压电流 时间t 电压V 电流i 电压电流 时间t 电压V 电流i 脉冲氧化电参数变化原理图 热 热 热 真舒服 2 设备选型 脉冲氧化电源对于我厂来说 是一项技术较新的设备 为此 在设备选型上小组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 最终购进了一台引进意大利技术的国产脉冲电源 性能十分稳定 见实物图 主控制柜 远程控制器 采用新设备 新工艺后 电源参数需要进行调整 为此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后制定了试验方案并组织进行了评审 在方案中 小组根据脉冲电源的设计原理和前期直流氧化的电参数 确定了脉冲氧化电参数的4个因素 A主脉宽B副脉宽C峰压值D低压值 先分别选取3个水平 进行参数择优试验 然后再根据试验结果 再进行参数优化试验 经过 评审组的讨论分析 最后一致认为试验方案合理 可行 顺利通过评审 3 实施试验方案 1 试验方案评审 试验方案评审通过后 小组按方案中的L9 34 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 请看下表 制表人 贺春影日期 20060325 因素位级表 表11因素位级表 2 试验方案实施 正交试验表 表12正交试验表 制表人 贺春影日期 20060325 正交试验表 实验结果 A3B1C3D4是最优的组合 合格率最高 90 从趋势图可以看出 A的影响因素最大 A C D都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所选的位级没有包容最好的位级区域 而且 从统计表中也可以看出 较优组合的合格率只有90 为此 小组在较优水平的临近范围又选择了2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择优 见表11 趋势图 表13 小组又选用了L8 24 正交试验表 进行正交试验 见表12 表14 制表人 贺春影日期 20060325 实验结果 较优的水平A1B1C1D2 最优的工艺参数为 主脉宽 7ms副脉宽 3ms峰压值 70V低压值 40V 3 试验验证为进一步验证所选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小组以表12中的试验1A1B1C1D2组合 用正式产品进行验证 我们取了20件正式产品分2槽进行氧化 结果见下表 对应的脉冲波形如图 表13 制表人 都金梅日期 20060325 结果验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氧化的2组产品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说明小组确定的工艺参数合理 而且 对产品膜层质量的改进效果非常明显 完成任务有保证了 表15 工艺变更后 不仅烧焦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膜层的硬度和生产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4 两种工艺效果对比 界面太热 我都烤焦了 现在我感觉好多了 也漂亮了 脉冲氧化 直流氧化 采用脉冲氧化工艺后 我们对同样获得70 m厚的膜层 和以前采用直流氧化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见下表 速率提高了 表16 表16 采取电脑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脉冲氧化工艺措施后 我们对2005年5月 10月生产的21253件尾翼座进行了统计 只有44件产品不合格 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9 79 见统计表11 不合格品特征见表12 制表人 都金梅时间 20060330 1 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 检查效果 产品的质量特征见表12 制图表人 贺春影时间 20060330 表17 频数 件 尾翼座不合格特征排列图 12 24 36 48 0 0 25 50 75 100 72 7 95 5 累积百分比 40 9 44 白点 烧焦 起粉 其他 烧焦问题已不是关键的少数 N 44 通过本次活动 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了99 79 较活动前89 7 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超过了目标值 小组活动效果非常显著 活动目标实现了 小组目标达到了 2 效果持续情况 QC小组攻关完成后 我们又对后续产品进行跟踪验证 从2005年11月至2005年12月 本厂又生产此产品2700件 其中只有3件出现烧焦现象 产品合格率为99 9 3 经济效益产品一旦烧焦就会报废 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成成品价值约0 1万 我厂年产7200件 产品合格率提高后 每年可为工厂节约 0 1万 单件 7200 年产 99 89 7 2005年12月 我们的成果通过了工厂财务部门鉴定 2006年1月 此成果又被评为066基地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并给予我厂5000元奖励 67万 4 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QC活动 小组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表13 十二 巩固措施 1 将变更的工艺方法及有效的工艺措施纳入 尾翼座硬质阳极化规程 2265 3 中 对工艺控制要点进行了细化 2 将脉冲阳极化工艺规程编写成企业标准Q N 500 2005 在巩固期内 我们按照变更后的工艺方法对2006年1 2月份生产的尾翼座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 见表14 产品合格率 99 6 其中只有2件是烧焦的问题 表14 1在活动中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