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伟对当下建筑的断想[文档资料]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2/11/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1.gif)
![孙继伟对当下建筑的断想[文档资料]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2/11/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2.gif)
![孙继伟对当下建筑的断想[文档资料]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2/11/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3.gif)
![孙继伟对当下建筑的断想[文档资料]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12/11/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6c75af93-c472-443d-a396-5fe58d78490f4.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继伟对当下建筑的断想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上海是有着多种文化内涵、底蕴深厚的都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建筑创作也进入了多元化时期。在全球化语境背景下,上海在建筑艺术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的建筑艺术发展目前呈现怎样的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上海会为中外建筑师提供怎样的舞台?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艺术研究所周兵所长一行三人对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进行了采访。 一、上海建筑艺术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但也有遗憾 上海建筑设计整体环境比较宽松,这给建筑师带来了机遇,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建筑事务所(如 KPF、 SOM 等)、一流的国际建筑大师(如安藤忠雄在嘉定设计的保利剧院,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徐汇滨江的建筑设计,还有诺曼 福斯特、 R 皮亚诺等)、一批国内优秀的中青年建筑师,都活跃在上海这座城市里。 建筑是建筑师、甲方、政府、开发商、施工方合谋的产物。一个优秀的建筑,除了建筑师,甲方和政府也起很大作用。很多建筑师都会说,项目之所以能成功,是遇到了好业主、好甲方。一个宽容、具有好品味、高眼界的甲 方,是一个优秀建筑得以产生的原因。另外,优秀的施工以及各方面的有力配合也非常关键。建筑设计做得再好,但室内设计或施工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使前面的努力前功尽弃,整个建筑也随之被毁于一旦。 上海一贯坚持对当代建筑艺术的探索,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突破性研究。其整体建造水平在全国排名比较高。但放眼世界,其建筑水准还需大力提升,特别是造价低廉的普通项目,其水平亟待提高。另外,我们建筑艺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建筑(尤其是住宅)的折旧率和衰败程度非常快。很多只有 20 年甚至十几年的房子就被称为老旧建筑,这也从另 一方面说明了房子的质量。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总结了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建筑发展的状况,认为这 30 年里,能保留下来的建筑不多,很多二三十年前获奖的作品,如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南京路上的华东电管大楼,现在已经让人不忍目睹了。整体而言,中国建筑赢了局部,输了全局。 在城市化进程当中,要提高建筑质量和建造水平,需从建筑设计、施工、后期管理等各方面入手。我一直关注中国中小城市的发展,一直致力于中国建筑水平的提升。这不仅指重要建筑,也包括普通建筑(包括动迁房、经济适用房),我希望能有更好的机制,在低造价的前提 下,能把房子造得更好,这更加考验大家的智慧和良心。 二、对建筑艺术进行研究对当今上海建筑的发展有意义 无论是中世纪、巴洛克,还是文艺复兴,建筑史和美术史都密不可分。建筑有艺术性,也有技术性。随着科技发展,建筑更讲求科技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把建筑和艺术放在一个平台、视野上研究、衡量,一方面可以从学术上加强艺术间的比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公众的审美眼光。 当下的城市建筑设计状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大众整体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在全民艺术修养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城市建筑出现恶俗、混乱的状 态很正常。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比如扎哈的建筑设计,跟城市空间没有任何关系,看上去很荒谬,但很多二线城市不断找她做项目,上海也有她的作品。在发达国家,这些建筑很少见,而中国却不断出现,这与城市管理者、官员的水平有关。他们认为标新立异能吸引眼球,其实这是很愚蠢的,对城市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关心优秀建筑设计,对专业人士是一个导向,对普通大众是一次教育。审美和欣赏能力需要不断灌输、提升。作为建筑艺术专业研究人员,除了自身的研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宣传、推广整个社会的审美和艺术普及。 三、民国建筑对当下建筑有借鉴作用 有人觉得当下建筑不及民国时期,这种看法有正确的成分。在那个时期建造的房子有以下优点:第一,民国建筑在中西结合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如外滩、里弄,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一些外国建筑师来到中国以后,并不盲目灌输他们的建筑理念,而是走一条与本地生活与文化相融合的路。还有一些从国外留洋回来的优秀建筑师(后来成为中国建筑界的泰斗和先驱),他们也努力探索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把中国文化跟当时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致力于为中国建筑的发展作贡献。第二,从当时建造的能力和水 平看,民国时期的建筑都是精工细作,虽然工艺没有现在先进,设备、技术也没有现在高超,但它们做得非常精致。经过七八十年,甚至近百年再来看,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这说明当时的建筑师做这些项目时的心态是很平静的,没有现在那么浮躁和急功近利。但从总量上来说,现在好建筑的数量肯定超过以前,因为建造技术、材料、技术比当时要先进很多。 四、建筑师不分国籍,只看能力 有人说,现在重要建筑都是外国人设计的,担心上海要成为外国建筑师展现才能的舞台。我觉得这有民族主义倾向。项目由谁承担关键看能力。国内很多大型设计 事务所、设计院,跟国外一流的设计事务所的差异,必须正视。对城市来讲,合适的建筑找合适的建筑师,而不是强调找中国建筑师还是外国建筑师。这种民族主义情结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是比较落后的想法,没有必要太强调。 当下,中国有大量的建筑师把建筑仅仅作为生意,没有严谨对待,没有职业操守。他们尽可能把建筑做得差一点,越差对行业发展越好(今后还可以进行改造,重新做)。我称他们为 “ 五斗米 ” 建筑师,仅仅为了设计费做建筑。当然中国还是有很多有追求的建筑师,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我们会给年轻建筑师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很多海外归来的年轻建筑师,怀着远大的抱负,但由于实现途径非常有限,他们的生存也很难。青年建筑师需要机遇,我们会提供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希望这是一种双方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核心就是提高城镇化的品质和质量。我们需要一批有抱负、有能力、有水平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