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课件.ppt_第1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课件.ppt_第2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课件.ppt_第3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课件.ppt_第4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之法 1 目录 导入 象形文字 今文字 汉字演变的总结 2 第 章 导入 3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国家 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 一幅美丽的画 你要好好学习 4 各国对汉字的叫法 日本 汉字 日本汉字 平假名 朝鲜 韩国 谚文 汉字 朝鲜汉字 越南文 ch H n 汉 喃字 英文 Chinesecharacters 法文 lescaract resdechinois德文 Chinesischeschriftzeichen俄文 阿拉伯文 西班牙文 loscaracteresdechino0葡萄牙文 Chinesischeschriftzeichen意大利文 Icarattericinesi 5 汉字的起源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 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 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 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 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 可记号太多 容易忘记 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 比如 太阳 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 树 就画成树的模样 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6 第 章 象形文字 7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 又称意音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 苏美尔文 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 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约5000年前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 也是最形象 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8 甲骨文 造字方法 甲骨文 又称 契文 甲骨卜辞 殷墟文字或 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 前14 前11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 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 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意义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 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 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 下启青铜铭文 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被称为 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9 甲骨文图片 10 金文 造字方法 铸模殷周金文被铸在青铜器的内侧 但是怎样在铸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确定 根据在工场遗址所发现的大量模具所推断 青铜器的制造方法如下 1 利用粘土做一个与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 模型 另外再用粘土包裹着模型 待干透后切开外层的粘土 作为外模 2 将模型削去外层 作为内模 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 组合起外模和内模 并在之间放入铜片作为间隔空隙以待注入铜液 3 将已溶化的铜注入 将模冷却打破 取出青铜器 刻字在内模上加上文字图案等 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商周金文由于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 因此在内模上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 加上这些凸出来文字的技法 有各种不同的假设 1 将溶成泥状的粘土 逐渐贴上 此为清朝金石学权威阮元提出的假设 但没有实证实验 2 在内模贴上薄粘土 再削去多余部份 这是民国以前被提出的假设 工序中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 而青铜器上亦必然有之 然实际上并没有 3 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 用粘土填满后 再将粘土移印至内模上 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 但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 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 金文与甲骨文十分相似 11 金文 金文的意义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 被学者所研究 金文是研究西周 春秋 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 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与甲骨文相比 甲骨文笔道细 直笔多 转折处多 为方形有所不同 金文笔道肥粗 弯笔多 团块多 金文大字典 铜器上的铭文 字数多少不等 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 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 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 记事涉及面很宽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12 金文图片 13 大篆 西周后期 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 一是线条化 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 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 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 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以前的甲骨文 金文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 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 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 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 地域性 有的难以识别 造字方法 出现的铸在钟 鼎 货币 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 或 钟鼎文 书法渐趋整齐 风格圆转浑厚 字形变化丰富 参差不一 春秋战国时代 刻在石簋 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 笔划雄强而凝重 结体略呈方形 风格典丽峻奇 上述的甲骨 金文 石鼓文 秦代称之为大篆 14 大篆图片 15 小篆 造字过程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前221年 推行 书同文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由丞相李斯负责 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 进行简化 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 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 约公元8年 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 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又因为其笔画复杂 形式奇古 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印章刻制上 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 一直采用篆书 直到封建王朝覆灭 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意义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 逐渐开始定型 轮廓 笔划 结构定型 象形意味消弱 使文字更加符号化 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16 小篆图片 17 第 章 今文字 小篆演变为隶书后 象形面貌完全消失 这是汉字形体发生的最大变化 从此 汉字告别古文字阶段 进入今文字的行列 18 楷书 真书 正书 今隶 造字过程 始于汉末 通行至今 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 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 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 汉末 三国时期 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 磔而为撇 捺 且有了 侧 点 掠 长撇 啄 短撇 提 直钩 等笔画 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 19 楷书图片 20 草书 演变 为了便捷书写 经过漫长的约定俗成的过程 尤其是在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时期 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 写法逐渐统一 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 那便是章草 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 狭意的草书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 约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 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 草书是笔画省略 结构简便的书体 二是 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 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 三是 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 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21 草书图片 22 行书 造字方法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介于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 是 行走 的意思 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 特点 在书写过程中 笔毫的使转 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 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 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 细若游丝的痕迹 这就是丝连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 是楷书的流动 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 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 点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