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对待埃博拉病毒病[文档资料]_第1页
冷静对待埃博拉病毒病[文档资料]_第2页
冷静对待埃博拉病毒病[文档资料]_第3页
冷静对待埃博拉病毒病[文档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静对待埃博拉病毒病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埃博拉病毒病(过去称 “ 埃博拉出血热 ” )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这次爆发迄今已有 5 500 余人受感染,超过 2 500 人死亡。也就是说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不能被救活。据此,民众对这种疾病的恐惧和不安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年发生埃博拉病毒病大流行的国家主要是西非四国,即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到目前为止,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输入病例均到流行区旅行过。 “ 输入性 ” 和 “ 二代病例 ” 是何意 在介绍某些特殊传染病时,常常会使用 “ 输入性 ” 和“ 二代病例 ” 这样的名词。简单地说,输入性,就是从别的国家或地区传输过来,不是本地产生的。这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疾病流行国家或地区被感染,在发病期间回到自己的国家或地区的患者;二是疾病流行国的患者在患病期间来到另一个国家。如果这两种 “ 输入性 ” 的病例,回到或来到非流行国家后又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那么新发的病例就属于“ 二代病例 ” 。 “ 埃博拉 ” 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目前不是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国,迄今没有输入病 例,当然就更谈不上二代病例。我们一直要问这样一些问题:埃博拉病毒病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中国是否会发生输入病例?一旦有输入病例,会不会产生二代病例?从物理距离上看,西非国家离我们似乎很远,但如今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发达的交通工具大大拉近,比如上海,每周都有来自非洲各个国家的飞行航班。大陆去非洲旅行或在西非四国工作的人并不少;同时也有非洲居民到大陆旅行、求学或务工。所以,埃博拉病毒病 “ 被输入 ” 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埃博拉病毒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另外,从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传播规律和历史事实看 ,完全把病毒拒之门外也是非常困难的。 有关部门在行动 今年 8 月初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医疗机构,为防范埃博拉病毒病传入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制定了科学的埃博拉病毒病的诊断和处置方案,并在全国召开了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各地区也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学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非常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学习该疾病的防范、诊断和治疗知识。笔者作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咨询专家之一,就于 8 月份先后两次参加了上海市卫计委组织的专家咨询会,并参与 修订了上海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还在上海市医学会组织的特别学术会议上为 300 余名传染病医务工作者作了 “ 生物安全与预防埃博拉病毒传播 ” 的报告;另外,各出入境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严密的筛查和处理输入性病例的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迄今已经有 174 名医疗卫生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疫区工作。 阐述这些情况的目的就是给大家传递这样的信息: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早已行动起来了!所有这些主动、积极和有效的防范行动,都为最大可能地将埃博拉病毒病拒之国门之外提供了 保障,即使有输入病例也不必恐惧和惊慌,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必要的准备。特别要说明的是,我国经过 2003 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及其后的多次流感和禽流感的 “ 洗礼 ” ,已建立了严密的公共卫生防范体系,拥有一支强大和富有防御突发传染病实战经验的卫生队伍。因此,即使埃博拉病毒病来袭,也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相信每个读者都已经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埃博拉病毒病的一些常识问题。本文还要就埃博拉病毒病 “ 可防可治 ” 的一些事实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方式传播 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等各种 分泌液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如果未经防范,接触后就有可能被传染。还有报道认为,患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含病毒,男患者痊愈 40 天后还能通过性行为把病毒传播给他人。另外,流行区的果蝠和猿猴也是传染源;处理患者、死者或动物,也有被传染的可能性。埃博拉病毒是否通过呼吸道尤其是气溶胶传播,目前还没有定论。当然,对于密切接触患者的实验室人员,必须防范含病毒气溶胶的传播。 显然,对于非医务人员而言,防范病毒感染的最佳措施就是不接触。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病毒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患者在哪里,这就给防范带来难度。然 而,毕竟在目前,这个病的流行还集中在西非几个国家,因此,具有流行病学史,即到过西非国家旅行,甚至与当地的发热患者或确诊的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有过接触的人,才是重点要“ 排查 ” 的对象,对他们采取适当的隔离和观察措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预防埃博拉病毒病最有效的手段是疫苗 从一种新传染病的出现,到有效预防的疫苗研制成功并应用人类的疾病预防,是需要很长周期的。最近有报道 1名英国志愿者接受了试验性埃博拉疫苗的注射,以测试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款疫苗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美国国家卫 生研究所联合研制。另外,美国也有 10 名志愿者接受了这款试验性疫苗的注射,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瑞士和俄罗斯等国家也在积极研制埃博拉病毒疫苗,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相信,一旦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制成功,这种烈性传染病就成为可控的疾病,人们的担忧和恐惧就可以大大消除。 虽然埃博拉病毒病有很高的死亡率,但是毕竟不是不治之症。在西非国家,患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恐怕与当地很差的卫生和生活条件、医疗和保健条件、个人防范观点、对传染病控制措施的配合程度等有关。按照传染病处置 原则,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就能够提高治愈率。事实上,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比如及时给患者补液、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控制继发细菌感染、有效止血、治疗基础疾病等,都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措施。 美国两名医务人员 布兰特利和赖特博尔,在利比里亚救治埃博拉患者期间感染病毒, 2014 年 8 月初他们被接回美国治疗,经过近 20 天的治疗,二人均成功康复。他们接受治疗的特效药物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由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的马普( Mapp)生物制药公司生产。最近美国政府已经与这家公司签订合同,以期加快生产。 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这种抗体能大批量生产和成为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特效药物,但是,这毕竟是一缕曙光。 人类与传染病的较量是无止境的,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任何传染病终究会被人类控制,埃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