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华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华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华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华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仁政学说c. 性善论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下图为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a. b. c. d. 4有一种学说,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黄帝 b. 秦始皇 c. 孔子 d. 老子5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a. 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 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 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6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b.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7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其主要目的是a. 倡导儒学,推行教化 b.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c. 利用天人感应服务皇权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c.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9汉代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的“儒学内在传统”是a. 理生万物 b. 格物致之 c. 心即理也 d. 强调人格、修养10下图是根据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a.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b.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c.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d. 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11学者余英时认为:“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其强调宋明理学是a. 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b. 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 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d. 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12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a. b. c. d. 13明末清初学者唐甄指出,“天地吾心,万物吾体,皆空理,无实事也”,这只能把读书人引向歧路,而终将贻害生民。这一主张a. 批判宋代学者不言事功的迂腐学风b. 剖析了宋明理学的思想本质c. 揭示出宋明理学的虚伪和反动d. 主张学者应该关注现实和社会14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c.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1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这三大思想家( )a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b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16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地图a. 图中使用的是“蔡侯纸”b. 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c. 纸最早是用于绘制地图的d. 纸最早是在我国的甘肃地区发明的17有诗云:“指点云帆,济沧海之远行。由之而来去无碍兮。永不失其为指路之明灯貌虽丑陋而褐其色兮,铁遇之而趋附殷勤。针受感而贯以苇草,浮诸水而则指极星。”该诗赞颂的古代科技成就是( )a. 发达的造船技术 b. 先进的天文历法c. 神奇的指南针 d. 精确的地理知识18对下列两幅图片(图1、图2)出自金刚经,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火药19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根植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a. 重在探求科学原理 b. 理论和实践并重c. 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d. 重理论而轻实践20下图中书法作品的特点是a. 勾连不断、线条流畅 b. 字体扁平、工整精巧c. 形体严整、笔画详备 d.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21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a. 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 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 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22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自然主义23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a. 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b. 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c. 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d. 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24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小题14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4分,共52分)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孔子家语贤君材料二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害民之小者,恶之小矣,害民之大者,恶之大矣。春秋繁露请回答:(1)据材料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思想?(6分)(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是什么。体现了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什么?(4分)(3)综合上述材料,这些思想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26(12分)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你会同意材料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要同意材料中的一种看法即可,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6分)(3)根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思想和科技发展的关系。(4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材料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材料三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明清小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繁荣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6分)高二历史试题答卷纸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小题14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4分,共52分)25题:(14分)(1) (6分)(2) (4分)(3) ( 4分) 26题:(12分) 27题:(12分)(1) (2分) (2) (6分)(3) (4分)28题:(14分)(1) (3分)(2) (5分) (3) (6分)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dbabc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dbbbabcc题号21222324答案dc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小题14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4分,共52分)25(1)核心思想:注重民生,使民富裕。(2分)方法: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注重教化,减轻刑罚。(4分)(2)因素:国君的统治和民心的向背。(2分)意图: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2分)(3)价值观:注重民生,以民为本。(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和谐。(2分)26(12分)看法:同意费正清的看法。理由: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所著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束缚中国思想发展;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和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压抑人性;理学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看法:同意吕思勉的看法。理由:学术思想上,宋开创了理学和心学,涌现出朱熹和陆九渊等大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文艺上,宋词繁荣,涌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等诗人;宋代书画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宋都有名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7(1)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逐步走向衰落(2分)(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