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安、连城、华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2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3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a反映统治的没落b与新儒学紧密相关c遭到统治者的禁止d导致西汉的覆亡4. 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说明了董仲舒( )a宣扬君权神授 b将儒学神学化c倡导儒学,推行教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美洲白银大量进人中国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6.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7.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8. 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a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9.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a反对封建制度 b抨击君主专制c主张人人平等 d继承传统儒学10.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记述:法书名画必资纸而久传,纸之不可无考审矣。江南有竹纸,浙中有麦秸、稻秆纸。这表明()a中国的造纸业历史源远流长b南方造纸技术领先于北方c造纸所需原料大多较为廉价d书画名作必资纸方能流传11.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a告别骑士时代b加速思想解放c使欧洲完成社会转型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12.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学以至圣的关键是“致良知”abcd13.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 a“圆弧,富有奇趣” b“状如龙蛇,钩连不断”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1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15.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16.下列对联刻画的人物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abcd17.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18.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 a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19.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b要求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赞扬殖民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d认识到西方社会治理的先进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21.读下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 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22.有人这样认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此处“启蒙”的主要内容是()a民主科学b马列主义c实业救国d君主立宪23.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24.规范汉字书写已成为今天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白话诗歌的负面影响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25.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c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d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二、非选择题(50分,共3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4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市)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 (3)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早在甲午之前,康有为已注意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和总结中国落后的原因。针对守旧派闭目塞听,驳诘西学之非,他在1888年致洪良品的信中说:“夫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一曰势,一曰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不复以中国之是非”为评判准则,说明他已超越华夏中心主义。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使康有为等人觉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距,从而才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 张昭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10分)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adbbccbbbc11121314151617181920dcaaaaccdc2122232425/caddd/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26(18分)(1)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分)(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2分) (3)观点: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权力。(2分)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4) 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8分)27(14分)(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 (2)理论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