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讲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四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9 1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决策 一 市场特征厂商数目较多 竞争的特征 单个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很小 完全竞争则是十分微小 近于无 市场进入壁垒较低 竞争的特征 厂商生产规模较小 进入障碍不显著产品之间存在差异 垄断的特征 产品差别的方方面面 质量 构造 外观 销售服务条件 商标 广告 差别产生一定程度的垄断 产品差异性把它和完全竞争行业区分开来 产品之间替代性又把它和垄断区分开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企业通常会寻求一种或多种途径使自己与其它企业的产品区分开来 差异化 以获得对价格某种程度的控制 超额利润 二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决策 短期的概念已知需求曲线与成本曲线 不论什么类型的市场结构 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都是MR MC D MR AC MC Q P 0 Q0 P0 经济利润 三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长期中 垄断竞争企业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 这就是说 只要存在经济利润 其他企业的进入 就会使该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反之 企业退出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最后与平均成本线相切 实现长期均衡 此时代表性厂商的均衡图如下 此时该厂商只获正常利润 D MR AC MC Q P 长期均衡条件 MR MCP AC Q P E F 例题 求长期均衡的价格和产量狗去矣公司是芝加哥一家宠物殡仪馆 在芝加哥宠物的葬礼服务是垄断竞争行业 狗去矣公司的经理估计该企业的需求方程为P 309 75 Q 并且长期总成本方程为TC 400Q 20Q2 Q3 这里 Q为每月宠物葬礼数 问该企业的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它将获得多少经济利润 此时MR和MC等于多少 解 长期看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 价格会降到与平均成本相等 即P ACP 309 75 Q 400 20Q Q2 AC解得Q 9 5代入需求方程得P 309 75 9 5 300 25此时没有经济利润此时MR 309 75 2Q 290 75MC 400 40Q 3Q2 290 75 四 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竞争 不同市场结构 企业竞争方式不同 完全竞争市场 产品同质 竞争是效率竞争 成本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 除价格竞争 还有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竞争 在产品中引进新的 与竞争对手不同的 迎合不同顾客群需要的特征 包括 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性能和结构 增加用途 还包括售后服务 品牌等 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短期决策中 完全竞争厂商只需选择产量 销量 完全垄断厂商只需选择价格或相应产量中的一种 而垄断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需考虑三个因素 1 产品售价 或相应产量 2 改变产品质量和性能 强化产品差异 3 调整广告和销售活动支出 厂商竞争手段的区别 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如 R D来改进生产技术 广告影响需求 横向和纵向的收购等等 这些竞争手段是不可逆的 会形成沉淀成本 sunkcost 它们与产量和价格竞争有很大区别 可以低成本调整 因而可将产量价格竞争视为战术性的 短期的 而研发 广告 并购则属于影响较长远 战略性的 五 广告竞争与广告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不需广告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 差异化竞争需借助于广告 广告能提供产品信息 强化产品差异化 使企业需求曲线变得更陡 或更向外推移 广告费支出并非越多越好 在一定规模内 广告费的边际收益会递增 但超过一定的规模 广告的边际收益会递减 容易接受广告的已经买了 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第一个动机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 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第二个动机是出于竞争战略的需要 广告可以增加本企业产品与其它企业产品的可见的差别化程度 从而增加企业的潜在利润 以树立品牌为目的的广告尤其扮演了这种角色 今年全世界的广告支出将从2003年的3860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4060亿美元 中国2005年上半年广告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0 广告支出总额达人民币1430亿元饮料 化妆品 零食 这些快速消费品行业一般把收入的10 到20 投放于广告 这些行业都是典型的垄断竞争结构 我们很难想象生产玉米或者火箭发动机的企业会花大把的金钱请明星作为产品代言人 因为这些产品要么是标准化的要么被一两家企业完全垄断 他们没必要做广告 广告支出决策 Q为1元广告引起的销售增量 则广告最优时 Q P MC 1P Q P P MC 由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时 产量总是定在MR MC P Q P P MR 由于MR P 1 1 Ep 得 P Q Ep 最优广告数额 增加1元广告引起的毛利增加量等于1元广告费支出 此时企业总利润最大 公式意义 最优广告费用条件为增加1元广告费用支出引起的边际收入 Ep 例 某电器制造商 它计算现在自己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为 1 6 同时根据最近的广告投入数据推断 如果广告费用增加100000元 销售收入会增加200000元 问该公司为使利润最大化 是应增加 还是减少广告支出 解 该公司增加1元广告费的收入增加约为 200000 100000 22 1 6 所以 为使利润最大化还应增加广告投入 1 广告的信息作用 1 提高信息均匀分布 2 提供虚假信息和误导2 对利润 价格 的影响 1 降低了利润 价格 眼镜行业 2 增加了利润 价格 香烟行业 3 对竞争的作用 1 强化了竞争 2 加强了垄断 降低需求弹性 提高进入壁垒 4 对规模效益的作用 1 扩大了规模效益 2 降低了规模效益 同类广告的抵消作用 对广告的评价和争论 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吗 LeeBenham曾调查研究美国各州眼镜验光广告对眼镜售价的影响 发现在禁止广告的各州 每幅眼镜平均销售是美金33 04元 允许广告的各州是26 34元 换句话说 广告可节省消费者25 即每幅6 70元 广告使消费者获得更多信息 查询成本减少可能产生改变整个产业结构的效果 因为查询成本愈少 消费者查询愈多 查询愈多可能会加强制造厂间的竞争 良性竞争促进厂商的经营效率 带动整个产业成本结构的调整 其他观点 实际产量小于理想产量 说明某些相似产品的小规模厂商过于拥挤 即垄断竞争的厂商数量过多 所以应减少厂商数目 扩大单个厂商规模 使生产的平均总成本下降 过剩生产能力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既定的市场容量被分配给了过多规模的较小厂商 如太多的商标品牌 太多的百货商店 理发店 饮食店以及太多的推销努力 垄断竞争不必反 以产品差别为基础的垄断竞争所产生的多余生产能力 及社会福利损失 是社会为得到多样化的产品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产品差异化造成的 因此 垄断竞争不必反 总结 垄断和竞争的交替与竞争策略 价格竞争 谁降低了价格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如果你这样做了 别人也会这样做 差别竞争 以差别赢得顾客 迎合顾客的偏好 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和更大的价格控制能力 广告竞争 促销手段 传递信息 树立品牌形象 可以增加需求 强化产品差异度 获更大定价能力 垄断因竞争而消失 而竞争的最好方法是寻求垄断 熊彼特 竞争 创新 垄断 竞争 9 2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决策 一 寡头 垄断 市场特征寡头 oligopoly 垄断市场 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其它厂商难于进入 重要特征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彩电业 厂商间的行为相互依存 激烈竞争 寡头市场是一种较普遍的市场组织 制造业 交通及通信业等 寡头市场形成原因主要有 某些产品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供给的控制 政府的扶持和支持等 寡头行业分类差别寡头行业 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 如汽车 冰箱等纯粹寡头行业 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无差别 钢铁 铜等 按厂商行为方式分 有勾结行为和独立行动的寡头市场独立行动 竞争性寡头市场有勾结行为 签订公开协议的 卡特尔 达成非正式秘密协议 串谋 寡头垄断厂商行为特征 寡头厂商行为的相互关联性寡头厂商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对市场价格有相当的控制力 为此寡头厂商也有相当的冲动去扩大市场份额 以取得更大的市场控制能力和更高的垄断利润 因此 一个寡头的行为对其他寡头的利益有相当大的影响 与垄断竞争的区别 竞争或串谋 寡头的两种行为方式若采取合作和串谋而不是竞争方式 寡头们有可能在在显著高于边际成本水平上制定价格 从而获得丰厚利润 另一方面 寡头之间也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 并降低它们获得的利润 纯粹寡头市场 串谋成功可能性大 OPEC 差别寡头市场 串谋或合作不可能维持长久 则竞争居多 彩电业 寡头垄断厂商行为特征 策略性或博弈性 它们采取某种经营行动必须事先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 经济学家将这一点称作寡头厂商行为具有策略性 Strategic 引入策略性因素之后 寡头厂商的决策规则极为复杂 在理论分析意义上无法采用一个简明的模型加以概括 二 集中度集中度是指特定行业中若干最大企业 一般选4 8 20家 的产销量占行业总产销量的比例 然后按照比例大小排序 并将其加总起来 如果最大四家企业占市场份额50 60 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寡头垄断了 企业产出份额企业125企业220企业315企业410企业58企业67企业75企业85企业93企业102 70 最大四企业集中度 93 7 82 16 86 8 84 84 37 7 4 21 4个最大企业份额 第5 8企业份额 不同国家间的数据可看出下列特点 1 行业集中程度在国家之间是可比的 如香烟业 玻璃瓶业 电冰箱业在大多数国家是高度集中的 而鞋业 纺织业在大多数国家集中程度是很低的 这意味着生产技术 规模经济性 而不是管制或纯粹的偶然是市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 2 与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市场的集中程度要低一些 而瑞典和加拿大的集中程度最高 美国有更多的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 当市场需求很大时 就使得更多的公司得以进入市场 从而使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相对小一些 另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方法是赫菲德尔指数法 即用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来表示 HI值越大 集中程度越高 如一家企业垄断整个市场 则HI 1002若n家企业市场份额相当 则HI n 100 n 2若n趋向于无穷大 则HI趋向于零 赫菲德尔指数与集中度的比较 1 该指数涉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 而不象集中度只考虑几个最大的企业 2 各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差别越大 表明市场垄断程度在增强 3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企业数越多 HI越小 表明市场竞争因素在增强 市场结构与赫菲德尔指数 注 该表赫菲德尔指数计算用的市场份额是小数点表示 三寡头垄断市场模型1 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斯威奇模型 寡头市场的价格比较稳定 通常并不紧密的随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价格刚性 例如1901 1916美国钢轨价格一直是每吨28美元 1922 1933 价格又一直维持在43美元不变 同样 硫磺价格1926 1938一直维持在每吨18美元左右 这种明显的价格刚性 使美国经济学家斯威奇设想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好象它面临的市场需求线不是平滑线 而是拐折的 斯威齐认为寡头价格刚性 轻易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如果一家寡头跌价 别的寡头也降价至相同水平 所以这家寡头需求量增加有限 一家寡头提价 别的寡头不提价 这家寡头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寡头的价格变动不能使其市场份额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寡头不轻易变动价格 斯威齐模型 价格刚性现象解释 寡头厂商弯折需求曲线如图所示 当一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 其销售量沿d需求线变动 降低时销售量沿D线变动 因此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弯折的需求曲线厂商均衡 当前状态为B Q P 成本为SMC1 当边际成本曲线变化较小时 如变至SMC2时 不降价不提高最好 只有发生较大的改变 超出FG的范围 如变至SMC3时 才可考虑提价 结果是 当边际成本在一定范围变动时 价格均以不动为优 当这个模型最初被提出时 曾经被欢呼为寡头垄断的一般理论 但今天它只被看作几种对寡头垄断行为描述的一种 对它的批评主要有 1 虽然可以解释寡头垄断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改变价格 但并没解释为什么价格会稳定在某一个点而不是其他点 2 许多寡头垄断行业的定价与此不符 如价格领导 无论竞争者涨价还是降价 其它企业都会跟进 它只适用于主要企业规模大致相同 产品同质 卖者不能肯定竞争对手如何反应的市场 案例 皮革制品的价格刚性丹麦皮革业有一价格刚性的有趣例子 一位经济学家在就价格政策与丹麦企业的经理们访谈时发现 染色的制靴用革价格要比黑色的高 这种价格差别自1890年一直存在 因为当时染色皮革要比黑色的制作成本高 但在访谈时这种染料价差已不存在了 在问到为什么定价政策一直没变时 企业经理回答 也许我们应适当降低染色皮革价格和提高黑色皮革价格 但我们不敢这样做 如果我们降低染色皮革价格 竞争对手也会这样做 但如果我们提高黑色皮革价格 我们就会冒卖不出去黑皮靴的风险 结果黑色皮靴与染色皮靴的价格差别一直保留下来 2 寡头竞争的古诺模型 寡头的产量决策与竞争对手密切相关 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引入的一个简单的双寡头模型 1 模型假定假定市场上只有A 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样的产品 其共同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 两厂商对此有准确的了解 A B两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 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没有串谋 即各厂商将它的竞争者产量看作固定的 然后决定自己生产多少 天真的寡头模型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 120 0 垄断均衡 60 60 寡头均衡 古诺 纳什均衡 80 40 假设 两家厂商生产矿泉水 生产成本为零 市场需求已知 双寡头各自决定产量时 总产量要大于垄断产量 但价格 利润都比完全垄断时要小 产量也不会达到完全竞争的配置 古诺模型 寡头的最优选择 假定某产品需求方程为P 950 Q Q为整个市场所有供给者总产量 假定MC AC 50 如果市场上只有一家垄断企业 则其利润最大化产量MR MC可求得Q 450P 500如果为完全竞争市场 价格会降到P MC则Q 900 P 50如果有两个卖者 双头垄断 根据古诺模型假设 每个企业都相信其他企业会保持原产量不变 此时Q q1 q2 由于企业1认为企业2不会改变产量 因此q2可被看作常数 古诺模型 寡头的最优选择 企业1的边际收入MR1 dTR dq1 d 950 q1 q2 q1 dq1 950 q2 2q1同样 企业2的边际收入MR2 950 q1 2q2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MR MC 50可求得q1 450 0 5q2q2 450 0 5q1上述两式表示 每个企业对另一企业产量的预期来确定自己利润最大化产量 称为反应函数 古诺模型 反应函数与寡头市场均衡 反应函数由于寡头的最优产量取决于对手产量 决策 所以称寡头的最优产量决策函数为反应函数 横轴为企业1的产量 纵轴为企业2的产量 画出给定对方产量时自己的产量即可得出双方的反应函数 古诺均衡 寡头市场均衡 各厂商根据自己反应曲线定产 两个曲线交点给出了均衡产量 称为古诺均衡 是给定对手行为时该厂商的最优行为 在这一点双方都没有改变其产量的动力 900 450 300 300 450 900 古诺均衡点 企业1的反应曲线q1 450 0 5q2 企业2的反应曲线q2 450 0 5q1 反应曲线与古诺均衡 q1 q2 什么时候是均衡状态呢 企业2生产900 则企业1愿生产0若企业1生产0 则企业2愿生产450若企业2生产450 则企业1又愿意生产225若企业1生产225 则企业2又愿意生产337 5 古诺模型中的厂商数量 N 增加 企业数总产量价格利润14505002025002600350180000472023012960088001508000328737723571100089951899 Q古诺 N N 1 Q完全竞争随厂商数量增加 产量增加 价格降低因此 厂商的数量越多 竞争越激烈 这就是反托拉斯政策的理论基础 四 卡特尔与串谋 在寡头垄断行业 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往往导致价格下降和利润减少 由于行业中垄断企业家数不多 因而往往易于形成勾结 勾结行为 签订明确 正式协议来协调价格和产量 卡特尔cartel 达成非正式秘密协议 串谋collusion 亚当 斯密 同行业的人即使是为了娱乐和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 但他们的对话通常不是对付公众的阴谋 便是抬高价格的计划 国富论 1776 卡特尔曾经存在于许多行业 但由于各国反垄断法的出台 卡特尔作为一种垄断组织而被加以禁止 例如美国著名的谢尔曼法 ShermanActof1890 因而现在的卡特尔均为国际性组织 例如欧佩克OPEC 国际铝矾土联合会IBA 如果一个卡特尔能够根据该行业产品的需求状况和各厂商的成本状况 按照行业利润极大化的原则确立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全行业的供销数量 则卡特尔就相当于一个独家垄断的企业了 要形成卡特尔 各个独立的厂商 必须就价格 产量 市场和利润达成能严格执行的正式协议 国际粮食市场特点之一是出口由美 澳 加 欧共体 阿根廷等国家占绝大部分 美国常占到一半左右 具有寡头垄断特点 20世纪70年代未期到80年代 苏联 日本 中国是最大粮食进口国 由于美国在出口国中居于龙头老大地位 并且主要出口国都是美国盟国 因而美国长期有一种 粮食武器 理论 如果主要出口国在美国领导下联合起来对某国的粮食进口实施禁运 Embargo 能够达到特定政治或外交目的 这种禁运虽然与一般市场条件下的寡头目标存在差别 但它同样是通过寡头之间协调串谋来影响交易数量和价格 因而与卡特尔勾结具有可比性 1979年底 卡特政府决定通过对商业性粮食出口进行禁运来打击对手苏联 起因是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认为这是对它战略利益的挑战 但又不宜军事介入 于是利用粮食禁运武器 案例 粮食禁运 当美国政府1980年1月4日公布禁运政策时 苏联已向美国定购了2500万吨粮食 占苏联1980年计划进口总量70 1980年1月20日 主要出口国加 澳 欧盟同意参与 禁运开始在美国获得了国内广泛支持 禁运似乎很有希望成功 美国意图是对苏联饲料供给和肉类消费造成破坏性影响 从而对苏联造成国内政治压力 然而 结果事与愿违 1980年苏联进口粮食3120万吨 与计划进口量仅差10 禁运仅使饲料供给下降2 肉类消费影响微乎其微 1980年是大选年 里根以此攻击卡特政策无能 并在入主白宫几个月内解除禁运 以失败告终 出口国难于达成共识 如阿根廷拒绝加入 在禁运期间出口大增 同时价格短期上升 成了最大赢家 寡头间的竞争关系使他们难于勾结起来 每个国家都有投机行为 如禁运国将粮食运至第三国再转口 加 澳 欧盟承诺将粮食出口限制在正常水平 但正常很难界定 它们在禁运期对苏出口比前几年高了几倍 美国也对中国粮食出口急剧增加 蚕食加澳传统粮食市场 美国禁运期间粮食出口量反而上升了 串谋者都有欺骗的动机 其他国家进入 进口价格上升使泰国 西班牙 瑞典等以前不向苏联出口粮食的国家大量出口 新的竞争对手会出现 卡特尔串谋为什么失败 卡特尔成功的条件 粮食禁运案例中的卡特尔失败了 现实中试图抬高铜 锡 咖啡 可可的国际卡特尔都没能成功 成功的将价格长期维持在应有水平的有OPEC及IBA 卡特尔形式的勾结要起作用 必须至少满足两方面经济条件 第一 对于卡特尔产品的需求必须缺乏弹性 如果很容易获得大量替代品 卡特尔提高价格可能因购买者转向替代品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 卡特尔的成员必须遵守规则 然而个别厂商不守规则可能得到巨大利益 利益驱动使得寡头遵守规则很困难 最低价承诺 是促进竞争还是串谋 保证全市最低 否则原银奉还 寡头厂商可能承诺它索要的价格不高于任何其它对手 这对消费者似乎是好事 但是它实际上可能导致更高的价格 因而是一种隐蔽和特殊的串谋手段 分析 假定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的商店为商店A 它的竞争者为商店B 当商店A把 相机的价格定为5000元并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的时候 商店B应如何定价最为有利呢 如果商店B的定价高于5000元 显然对其竞争不利 因为顾客都将到商店A去购买尼康相机 如果商店B的定价低于5000元 它能否因此而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呢 不能 因为商店A已经有了保证最低价格的条款 这样 对商店B来说 它的最优的定价策略就是与商店A制定同样的价格 反之 对商店A来说 如果它预期商店B将与其制定同样的价格的话 它应按照多高的利润水平来定价呢 考虑市场中只有这两家商店的简单情况 此时商店A可以将尼康相机的价格定在 卡特尔 的利润最大化水平上 即5000元将是 个垄断价格 尽管两家商店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但商店A可以设想这两家商店构成一个假想中的 卡特尔 并按垄断定价的法则来制定价格 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 保证最低价格的条款实际上是商店之间形成默契的有效手段 串谋和卡特尔不稳定性的经济原因 DD是行业需求线 dd是企业需求线 卡特尔协议价P1 但某企业偷偷降价到P2 扩大市场份额以获得更多经济利润 每个企业都有类似动机 导致价格协议瓦解 这具有 囚徒的困境 性质 个体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而选择的行为可能导致对集体利益不利的结局 OPEC由于石油弹性较低 加上接近 重复博奕 条件 所以存在阶段性成功的可能 而其它弹性较高的一次性博奕性质的串谋成功更为困难 D d Q 0 P P1 Q1 MC AC 假定无不变成本并且MC为常数 d D Q2 P2 图 在串通协议上搞欺骗的好处 a b c e f g 串谋的不稳定 国内的案例 1999年初 长虹公司又一次大幅度降低电视机的价格 三天后康佳公司宣布奉陪到底 其他公司的价格也随之下降 彩电生产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利润水平 向上游生产企业挤压 彩管的价格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明显下降 为了维护彩管生产商的利益 国内八大彩管生产企业于5月份在北京开会协商 决定停产一个月 以提高彩管的价格 但彩电生产企业对这一价格联盟不屑一顾 果不其然 不到一个月 这八家企业中就有人悄悄地开工生产 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厂商率先制定 其余厂商追随其后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谁的本领大》说课稿课件
- 《诗经》二首课件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查房
- 亮眼找秘密课件
- 逆向派遣相关条例解读
- 骨伤疼痛病人的护理
- 视传毕业设计中期汇报
- 《蒲公英旅行记》课件
- 《茅屋被大风所破歌》课件
- 钾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毕业设计:平谷新城某高层住宅楼室内给排水、消防与采暖系统设计
- 《装饰艺术运动》课件
- 《公路工程量计算》课件
- 医院建筑综合设计与布局优化
- 阴道镜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边坡工程第3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索思医疗卓越产品系列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
- 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房屋交易诚意金合同范本模板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课件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