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性情和旨趣。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选自文汇报2008年2月12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我们源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d、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2、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b、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者丰富的内容。c、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d、“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徳观念。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3 分)a、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b、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c、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 30 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d、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颀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b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c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d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5文章第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方面“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6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一)课内文言文(7-10题,共4题12分,每题3分)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错的一组是()(3分)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羁鸟恋旧林(束缚)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赂) 再拜还入户(又拜一次) 喻之于怀(比喻) c.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痛苦) 修短随化(变化) 始适还家门(出嫁)d苟余情其信芳(只要) 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故作不良计(故意)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怨灵修之浩荡兮 b.驰椒丘且焉止息 四体康且直c. 引以为流觞曲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于今无会因 或因寄所托 9. 下列文言句式分组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不吾知其亦已兮 渐见愁煎迫 高余冠之岌岌兮 当其欣于所遇 为仲卿母所遣 謇朝谇而夕替 仰观宇宙之大 何以解忧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a、/ / / b、/ / / c、/ / / d、/ / /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c、【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即考中进士。d、【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1-14,包括一道课内翻译,共19分)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烈三)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译文:_(2)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课内兰亭集序翻译)译文:_(三)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普明寺见梅【宋】杨万里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b“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c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d“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四)背诵默写(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 , 。”(2)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诗句“ ,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这种思想提出批判的句子是:“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 , 。(5))游山西村中对家乡淳朴生活产生欣慰之情,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惶恐不安,与所游之境恰相吻合的句子是: , 。三、语言运用题(18分)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朝谇(su) 揽茝(chi) 修姱(ku) 乘彼垝(wi)垣b嗟悼(ji) 领略(l) 鲑珍(gu) 匪我愆(qin)期 c激湍(tun) 霎时(sh) 袅娜(nu) 蓊蓊郁郁(wng)d 癸丑(ku) 摧藏(zn) 否泰(p) 渐(jin)车帷裳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云霞尽染,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申雪、赵宏博自信满满地表示,已经为明天的自由滑雪比赛做好了准备,刚刚夺得了国际滑联短节目冠军,正好及锋而试。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学生写的作文,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a. b. c. d.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2013年9月1日,又一批方便民众、还政于民特色的行政法规在全国开始实施,得到了众多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a.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b. 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d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剑桥大学的导师特别重视语言沟通能力,学生_要“敏于行”,_不能“讷于言”。在发言环节,学生_尽力准备,让别人明白他的思考成果。此外,学生态度一定要端正,否则将被大声斥责,_对努力准备而不够完美的学生,导师将给予宽容。只要努力,_天赋不够,_会被包容,而绝不会被苛责。a不但而且必需而如果也b既也必须但是即使也c既又必须并且无论都d虽然但是必需/就算仍22、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题目:暖冬要求:根据题意,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科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1、b (a 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中说的是“我们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c 项,“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于文无据。d 项,根据倒数第二段“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可知,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是“家讳”,不包括“社会避讳”。 )2、d (d 项,偷换概念。引用句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姓名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的。)3、c (c 项,无中生有。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 30 个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3分)c (c项,“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步换景的方法”错误。“都运用想象”错误,只有第一幅图使用想象,“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本题的答题区域在第五段,回归第五段可以知道,第二幅图没有使用这一手法。)5. (5分)【答案】(1)文章第二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3分);(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2分)。本题有两问,第一问“第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方面胜概”,这是考查学生概括的能力;第二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前者首先应回归文本第二段,要抓住“胜”的表现,“胜”的意思是优美的(景物、境界、景象等。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东山的物产丰富,第二部分写其自然景象之美,第三部分通过写渔船归来,写劳作之美。从这些描述和用词中,即可看出作者的赞美之情。)6. (6分)【答案】(1)“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明作者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2)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每点3分)(本题针对标题设题。一问标题的内涵,二问标题的作用。设题的方式: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本文的标题是“太湖碎锦”,首先应理解其意思,再思索其作用。“碎锦”,比喻细碎的花纹,就是零散知识的集合。本文指的是太湖的零散景象。文中就是写太湖的这些景象,标题对文章就起到了统领的作用,这是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作者用“碎锦”来比喻太湖的景象,包含了对太湖的赞美。)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一)课内文言文(7-10题,共4题12分,每题3分)7、b (b项,贿: 财物、“再拜”意为“拜两次”、喻:明白;a向:过去;c化:自然。)8、a (a消独/消独,b暂且/并且,c用/因,d机会/随着。)9、c (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0、b (右迁是升官的意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1-14,包括一道课内翻译,共19分)11、(3分)a (收:逮捕)12、(3分)c13、(3分)d (误解文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14、(1)(5分)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去”、“险”、“栅”、“逾”各1分,句意1分)(2)(5分)所以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兰亭集会的人,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时人”“ 世殊事异”“ 所以”“ 致” 各1分,句意1分)(三)诗歌鉴赏(8分)15、(3分)c (c“以梅衬雪”错误,应是“以雪衬梅”。 )16、(5分)【答案】(1)懊悔、叹惋之情。诗中“忙失”二字,流露出诗人错过探梅佳期的懊悔感伤情绪,“却欠伊”三字,是为梅花缺少同伴而发出轻轻的惋惜喟叹。(2)庆幸、欣喜之情。诗人将 “半开时”的情状与“那恨晚”的心绪相对应,略感庆幸;“犹喜”二字,直抒胸臆,凸显欣喜。(3)欣赏、赞美之情。诗人目睹仅有“一两枝”的山寺梅花“半开”,却认为“应更好”,又言“今冬不雪何关事”,其对腊梅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4)豁达、释然之情。诗人觉得梅花“半开时”来观赏反而更好,哪里是什么失期呢?表现出豁达乐观、超脱淡泊的情怀。(答对1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若答对梅花的欣赏、赞美之情亦可酌情给分)(四)背诵默写(10分)17. (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分)(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分)(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分)(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分)三、语言运用题(18分)18、(3分)c 19、(3分)d20、(3分)d21、(3分)b (从文意来看,“要敏于行与不能讷于言”是并列关系,排除d项;“必需”是动词,“必须”是副词,处应为“必须”,排除a项;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处所在句子含有转折意 思,故选b项。)22、(6分)(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拖延症就像星星之火,如果不及时扑灭,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你成功的机会。(每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符合题意、恰当地表达,得2分;整体上恰当、连贯地写出拖延症的危害,得2分;超字数酌情扣分。)【解析】顾名思义,“拖延症”,拖延的是时间,耽搁的是时间。由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拖延症是一种精神怠惰的表现,它会使计划落空,会使机会丧失,会使理想付诸东流,会使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会使生命一点一点消磨在拖延中,而且明知错误还不改正。考生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上述危害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参考译文】: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作非为。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鸡西市名校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低保特困政策解读
- 公司文员年终工作总结
- 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 202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区四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集团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北京路中学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6届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砀山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按课时
- 台达伺服asda-b2系列技术手册
- 云南省三校生语文课件
- 园艺产品的主要贮藏方法与原理课件
-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 环境风险评价(共84张)课件
- 函数极限说课
-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 果蔬贮藏保鲜概论:第五章 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第2节 分级 Sorting)
- 弱电桥架安装及电缆敷设施工方案(PPT)
- FQFNew8.0+供应商自审表格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