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 生物一、单选题1. 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图中如果1是染色体,2是dna,则3应该是基因,4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如果1是dna,2可以是基因,3是脱氧核苷酸,4可以是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之一碱基,b正确;如果1是核酸,2是dna,3是脱氧核苷酸,则4不可能是基因,因为基因概念大于脱氧核苷酸,c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二者没有从属关系,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解核酸、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集合图形。2.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b. 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c. 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d. 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答案】c【解析】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蛋白质失去活性,dna没有断裂,仍具有活性,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a错误;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进入了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并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错误;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c正确;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已经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不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d错误【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名师点睛】学生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理解不清细菌体内转化实验的2点提醒(1)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3. 如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c. 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d.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a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b项正确;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可能会出现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完全分离,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c项正确;上述实验过程只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在亲子代噬菌体间没有连续性,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 下列有关dna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相邻的两个核糖连在一起b. 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五碳糖c.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 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在一起,两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氢键连在一起,a项错误;dna分子每条链的末端的磷酸只与同一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相连,除末端的磷酸基团外,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b项错误;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项错误;嘌呤分子大于嘧啶分子,所以只有嘌呤分子与嘧啶分子配对才能保持dna两条长链之间距离不变,故d项正确。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5. 同学们分组各搭建-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供材料数量不限),最终10个小组正确搭建出不同的dna分子模型,这些模型的差异可能在于()a. 碱基序列不同 b. 磷酸与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不同c. 多核苷酸链条数不同 d. 碱基配对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不同的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不同的dna分子,磷酸与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b错误;不同的dna分子,都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c错误;不同的dna分子,碱基配对方式相同,d错误;考点:dna的分子结构【名师点睛】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6.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 共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 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 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答案】d【解析】链状双链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正确;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因此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c正确;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但是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d错误。7.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复制后的dna分子组成同源染色体b. 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c. 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d. 一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条染色体上的dna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别在2个通过共同着丝点连接的2个染色单体,故a错。dna复制以亲代dna1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组成新dna,为半保留复制,故b正确。dna为变解旋边复制,故c错。一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二个dna分子,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8.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的数目为13104b. 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答案】b【解析】根据分析可知,a=t=2000,c=g=3000,at碱对之间氢键为2,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为3,因此dna分子中有氢键的数目为20002+30003=13104,a正确;复制过程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子代dna含有32p的单链为1条,31p的单链为7条,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为1条,含有31p的为3条,d正确。【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9. 如图为rna形成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是模板链,是dna聚合酶b. 处dna双螺旋解开c. 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d. 的方向为向右【答案】a【解析】a. 是模板链,是rna聚合酶,故a错;b. 转录方向从左往右,边解旋边转录,故处dna双螺旋解开,故b对;c. 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故c对;d. 从题图可知,的方向为向右,故d对。10. 图甲、图乙分别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甲所示过程为dna复制,乙所示过程为转录。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其产物是双链dna分子;转录结束后dna是全保留的,其产物为单链rna,a错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且都需要解旋酶,b、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进行一次复制,而转录则可多次发生,d正确。【考点定位】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11. 下列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rrna上b.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都可以发生碱基配对,所以它们的种类相同c.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中都不含胸腺嘧啶d.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都具有简并性【答案】c【解析】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a错误;密码子有64种,由于三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因此对应的trna只有61种,b错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中都不含胸腺嘧啶,c正确;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反密码子不具有简并性,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掌握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的区别和联系。12.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 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中c.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d. 基因是dna分子上任意一个片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少数位于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正确;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所用原料是氨基酸b. 最终合成的肽链、在结构上各不相同c. 合成的场所均在细胞核,合成的场所均在细胞质d. 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核糖体在信使rna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故a错误;b、图示中4个核糖体合成的4条多肽链因为模板mrna相同,所以合成了4条相同的肽链,故b错误;c、真核细胞中,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信使rna,而核糖体的形成也与核仁有关,故c错误;d、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这样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肽链,故d正确故选:d考点:翻译的过程【名师点睛】据图分析,表示信使rna,表示多肽链,表示核糖体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14. 下图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菌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酵母菌和青蒿细胞的细胞核内均可完成过程b. 图中过程还需要另两种rnac. 上图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d. 可直接将ads酶基因和cyp71avi酶基因注入酵母细胞中,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菌【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为转录,其产物为合成fpp合成酶的模板mrna,酵母菌和青蒿细胞都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所以在酵母菌和青蒿细胞的细胞核内均可完成过程,a项正确;图中过程为翻译,除了需要以mrna为模板外,还需要另两种rna(rrna和trna)参与, b项正确;上图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c项正确;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i酶基因,可将构建的ads酶基因和cyp71avi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注入酵母细胞中,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菌, d项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和ads酶等;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i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中数字所示过程并结合题意分析各选项。15. 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会被细胞分解,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异常mrn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图中所示的为转录,为翻译过程c. 图中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d. 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成多肽链的片段【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异常mrna出现是对前体rna剪切出现异常造成的,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图示为对前体rna剪切的过程,不需要反转录酶,bc错误;s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前体需经过剪切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说明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的序列,d正确。16. 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r-loop结构有关,如图所示,它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单链dna所组成: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台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关于r-loop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r-ioop结构与正常dna片段比较,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有所不同b. 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c. 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相关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d. 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答案】d【解析】r-loop结构与正常dna片段比较,有a-u的碱基配对方试,碱基配对方式有所不同,a正确;r-loop结构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单链dna所组成,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b正确;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因此基因不能正常转录,从而影响相关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c正确;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为dna模板链的互补链,转录形成的mrna不相同,d错误。17.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细胞可进行过程b. 过程启动部位对应的碱基序列可能是augc.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过程结束时由trna携带相应氨基酸与终止密码子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是dna的复制过程;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是翻译过程;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是翻译过程,其中、和过程只能发生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hiv为逆转录病毒,其可进行过程,但不能进行过程,a错误;是转录过程,其启动部位为启动子,属于dna,不可能出现碱基u,b错误;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对应的trna和氨基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并明确、和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18. 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的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三种变异都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b. 和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 和均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d. 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表示基因突变;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三种变异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a错误;表示基因重组,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表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区分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区分如下: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19. 甲、乙两图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某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形成图甲细胞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b. 甲、乙两图说明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 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条姐妹染色单体d. 若图乙表示卵细胞,则图甲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析图及推理判断能力。图甲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中期,左数第三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颜色有差异,图乙细胞是与甲同时形成的另一次级性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两图说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图甲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8条姐妹染色单体;若图乙为卵细胞,则图甲为第一极体。20.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表: 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b.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答案】d.21. 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a. :aabb :aaabbb :abcd :ab. :aabb :aabbcc :aaaabbbb :abc. :aabb :aaabbb :aaaabbbb :abd. :aabb :aabbcc :aabbccdd :abcd【答案】c【解析】根据基因型判断,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aaabb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abcd含有1个染色体组,a也含有1个染色体组,a错误;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aabbcc含有2个染色体组,aaaabbbb含有4个染色体组,ab含有1个染色体组,b错误;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aaabbb含有3个染色体组,aaaabbbb含有4个染色体组,ab含有1个染色体组,c正确;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aabbcc含有2个染色体组,aabbccdd含有2个染色体组,abcd含有1个染色体组,d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名师点睛】含有2个染色体组,含有3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染色体组,含有1个染色体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方法:第一: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第二: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22. 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 若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d. 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因此b含有3个染色体组,c含有2个染色体组,d含有1个染色体组。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由于图c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所以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b正确;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如果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如果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c错误;图d代表的生物是由精子或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d错误。【点睛】解答cd选项,关键能理清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区别,判断方法如下:23. 我国科学家对“神舟”飞船专为西部大开发而搭载的红杉树种苗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这些种苗具有抗旱、抗寒和速生性能,试分析红杉树种苗所发生的变化和下列哪项相似 ()a. 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b. 用高杆抗病水稻与矮杆易感病的杂交得到矮杆抗病水稻c.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小黑麦d. 人工栽培,选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科学家对“神舟”四号飞船专为西部大开发而搭载的红杉树种苗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这些种苗具有抗旱、抗寒和速生性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用高杆抗病水稻与矮杆易感病的杂交得到矮杆抗病水稻方式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小黑麦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人工栽培,选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各种育种方式的过程和原理。24. 下列有关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有()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三倍体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高度不育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答案】b【解析】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错误;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是细胞,而单倍体是生物个体,错误;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它的花药离体培养发育的个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三倍体生物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不是单倍体,错误;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正确;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错误;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的单倍体细胞,错误,故选b。25. 下图表示利用农作物和培育出的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 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过程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d. 的过程中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答案】a【解析】都是二倍体,不存在生殖隔离,如可以杂交产生,a错误;过程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过程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正确;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其中过程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26. 研究人员为提高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染色体加倍率,以某品种烟草的单倍体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烟草单倍体苗的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秋水仙素浓度(mg/l)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染色体加倍率(%)75079.9882.152.4650080.4285.532.3125081.5187.391.927582.5489.861.17a.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b.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可获得单倍体苗c. 随着秋水仙素浓度降低,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升高而染色体加倍率降低d. 综合本实验结果分析,浓度为75mg/l的秋水仙素处理最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d【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所以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可获得单倍体苗,b正确;分析表格可知,随着秋水仙素浓度降低,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升高而染色体加倍率降低,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提高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染色体加倍率,因此根据表格,浓度为750mg/l的秋水仙素处理,虽然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较低,但是下降幅度不大,而染色体加倍率显著提高,因此该浓度最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27. 某科研小组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获得了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涉及的育种原理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 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子都需要很多年c. 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中,如果选育隐性个体,则很快可得;如果选育显性个体,则需要经多年筛选,b错误;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没有种子,应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d错误。28.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 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b.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d.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蒜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a错误;盐酸酒精混合液用来解离细胞,而卡诺氏液则用来固定细胞,b错误;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秋水仙素的诱导有一定的概率,故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观察。29.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伴 x隐性遗传病和伴y遗传病共五类(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以下是五类遗传病的家庭遗传系谱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l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可能是红绿色盲,该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 如果再生孩子,2号和3号家庭子代的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c. 如果考虑优生,建议4号家庭的患病儿子结婚后,选择生女孩d. 5号家庭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一定为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l号家庭的双亲正常,儿子患病,据此可判断所患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 x隐性遗传病,而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a项正确;2号家庭双亲患病,女儿正常,据此可判断所患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家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据此可判断所患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如果再生孩子,2号和3号家庭子代的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b项正确;4号家庭的男性均患病,女性正常,最可能为伴y遗传病,如果考虑优生,建议4号家庭的患病儿子结婚后,选择生女孩,c项正确;5号家庭父亲与女儿患病,母亲正常,据此可判断所患遗传病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患病女儿为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一定为1/2,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0.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二胎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计划生育二胎的准父母们都期望能再生育一个健康的无遗传疾病的“二宝”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而且调查群体要足够大b. 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c. 如果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d.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答案】d【解析】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调查对象应为患者家系,在人群中随机抽样是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不是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b错误;虽然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d正确。31. “经过突变的基因,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说法是()a.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b. 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 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d.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虽然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由于基因突变是否有利取决于环境,因此基因突变可以为自然选择提供大量材料,为自然选择奠定基础,因此“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句话是正确的,故选c。32. 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 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 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d.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绵羊和山羊属于不同种生物,存在着生殖隔离,所以它们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不能进行有性生殖的;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杂交的后代不育。33.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他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不是接触青霉素造成的,青霉素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名师点睛】学生对物种形成理解不清物种形成(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2)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34.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21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a. 14% b. 5.25% c. 6% d. 7%【答案】d【解析】已知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21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设色盲基因是xb,则xbxb=5人,xbxb=21人,xbxb=174人,xby=11人,xby=189人,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b的基因频率是xb(xb+xb)100%=(52+21+11)(2002+200)100%=7%,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弄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个体的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35. 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 “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 “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 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形成新的性状,所以“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点睛】本题以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为素材,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认真分析题干信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6.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的基因经土壤农杆菌导入植物受体细胞后,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因此一定能稳定遗传b.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c.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上的启动子部位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d. 常用的运载体有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后,该染色体上存在目的基因,而它的同源染色体没有该基因,因此可认为是杂合子,而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故a错误;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不是碱基之间的氢键,故b错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上的启动子部位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故c正确;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大肠杆菌是常用的受体细胞,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7. 如图是几种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部分片段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以上dna片段是由3种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b. 用dna聚合酶可以把相应片段连接起来c.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不同d. 上述是能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的两个片段【答案】d38.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复制原点,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扩增b. 具有启动子,使dna聚合酶识别并开始转录c. 具有标记基因,有利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d. 具有目的基因,以产生特定的基因产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具有复制原点,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扩增,a正确;b、具有启动子,使rna聚合酶识别并开始转录,b错误;c、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荧光标记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检测和筛选,c正确;d、具有目的基因,以实现产生特定的基因产物,d正确故选:b39. 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b. dna聚合酶能把单个脱氧核苷酸分子连接成一条dna单链c. 解旋酶能使dna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d. 一种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答案】d【解析】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dna聚合酶能把单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以磷酸二酯键形式连接成一条dna单链,b正确;解旋酶的作用是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同时使氢键断裂,c正确;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d错误。40.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 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磷酸二脂键b.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c.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相同【答案】c【解析】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的氢键,a错误;延伸过程中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a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正确;pcr过程为:95下使模板dna变性、55下退火(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延伸。因此,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高,d错误。二、填空题41. 人体细胞中的p21基因控制合成的p21蛋白可抑制dna的复制。在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中发现某种双链rna(sarna)可介导并选择性地增强p21基因的表达,这种现象称为rna激活,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其中ago蛋白能与sarna结合,将其切割加工成具有活性的单链rna。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双链dna相比较,sar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互补配对形式是_。图中c过程表示_,发生在_中。rna聚合酶可催化相邻两个核苷酸分子的_与_之间形成_键。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 _ ,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合成 _ (2)若p21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其表达产物变为z蛋白。与p21蛋白相比,z蛋白的氨基酸数目是p21蛋白的125倍。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p21基因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 _。(3)利用rna激活原理可选择性激活人的癌细胞中_基因的表达,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抗肿瘤新手段。【答案】 (1). a-t (2). 转录 (3). 细胞核 (4). 核糖 (5). 磷酸 (6). 磷酸二酯键 (7). trna (8). 多肽 (9). 原有终止密码子变为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 (10). 抑癌【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rna激活作用机制图解,其中ago蛋白能与sarna结合,将其切割加工成具有活性的单链rna,促进p21基因的表达。图中c为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d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1)双链dna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而双链rna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因此与双链dna相比较,sar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互补配对形式是a-t。由图可知,c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其具体作用是催化相邻两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的核糖与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用于合成多肽。(2)z蛋白的氨基酸数目是p21蛋白的1.25倍,由此可推知,在翻译z蛋白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已变成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从而使肽链延长。(3)能抗肿瘤,说明激发的是抑癌基因或凋亡基因。42. 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住: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