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ppt_第1页
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ppt_第2页
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ppt_第3页
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ppt_第4页
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统计学 第三章 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 企业投入统计 学习要求 企业经营要素包括劳动力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本章对各项企业经营要素的统计内容 统计指标 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了解各项经营要素包括的内容 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 掌握统计指标的计算分析方法 劳动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企业经营要素 企业经营要素统计指标体系 劳动力要素指标 劳动资料要素指标 劳动对象要素指标 技术投入指标 企业财务指标 1 劳动力 指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的劳动者 内容 劳动力数量 构成 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的使用等 主要指标 包括劳动力数量 构成 素质指标 劳动力时间利用指标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指标以及劳动报酬指标 2 劳动资料 包括设备 厂房 建筑物等 特点是以其完整的实物形态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其价值以折旧形式参加企业再生产的周转循环 主要指标 包括设备数量 构成 更新指标 设备利用指标 以及产品生产能力指标 3 劳动对象 指原材料 能源等被加工的对象 特点是在企业再生产中一次性消耗 其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到产品价值中 主要指标 包括原材料的收入 消费 库存指标以及利用指标 企业劳动力及利用统计 一 企业劳动力的涵义企业劳动力亦称劳动者 指经企业安排在企业在企业从事各种劳动和工作 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固定工 合同工 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 二 企业劳动力数量指标期末人数平均人数 三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劳动时间利用指标是在核算企业直接生产者各种劳动时间总量的基础上计算的 因此 掌握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应首先掌握各种劳动时间的总量指标 劳动时间总量指标 日历工时数 制度工时数 出勤工时数 实际生产工时数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出勤率 制度时间利用率 作业率 已知某厂四月份月初生产工人 人 月末 人 该月份公休日 天 实行一班制 小时 生产 其劳动时间统计资料如下表 要求 根据资料计算工人出勤率 作业率 制度时间利用率 解 第一步 计算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 月末人数 2 380 420 2 400 第二步 计算劳动时间总量指标 日历工时数 人数 日历天数 制度工时数 400 30 8 96000 工时 制度工时数 日历工时数 公休工时数 96000 400 8 8 70400 工时 出勤工时数 制度工时数 缺勤工时数 70400 工时 400 8 1200 66000 工时 实际生产工时数 出勤工时数 停工工时数 非生产工时数 全日非生产 66000 300 8 680 360 120 8 61600 工时 第三步 计算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出勤率 作业率 制度工时利用率 93 75 93 33 87 5 四 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标反映了劳动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劳动效率 劳动生产率有正 逆指标之分 其具体含义有区别 但其经济意义一样 学习本部分内容 重点掌握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分析方法 一 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生产经营成果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对生产经营成果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劳动力数量一定的条件下 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报告期劳动生产率 基期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劳动力平均人数2 产量一定条件下 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二 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1 工人在全部劳动力中比重的变化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这种分析是通过工人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 三者的经济联系 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 工人占全部人员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 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 工人占全部人员比重指数 根据三者的经济联系建立指数体系 绝对数体系 例 有关某企业资料如下 要求 对两个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总平均变动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所需数据计算如下 产量 万吨 26 22 8 48 8 66 25 2 91 2 60 24 84 报告期总平均劳动生产率 基期总平均劳动生产率 假定总平均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绝对数分析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绝对数分析 劳动生产率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绝对数分析 指数体系 119 61 108 57 110 16 59 8 吨 人 28 8 吨 人 31 吨 人 说明 两个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总的上升了19 61 人均产量增加了59 8吨 这一变动是由两个因素的变动引起的 其中由于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总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 57 人均产量增加了28 8吨 由于各企业人员结构的变动 使总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 16 人均产量增加了31吨 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 根据资料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和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练习 根据资料计算相关指标如下 全员劳动生产率总变动情况为 1 3 1 11 0 19吨 人 其中 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使得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为 1 53 1 39 85 0 12吨 人 其中 由于工人所占比重变化而使得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为 85 80 1 39 0 07吨 人 0 19 0 12 0 07 请同学们归纳因素变动的主要情况 某企业某月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 根据资料分析工人时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的变动 对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根据资料计算相关指标如下 工人月劳动生产率总变动为 160 120 40公斤 人 其中 由于工人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使得工人月劳动生产率提高 0 8 0 75 200 10公斤 人 其中 由于人均月工作小时变动使得工人月劳动生产率提高 200 160 0 75 30公斤 人 40公斤 人 10公斤 人 30公斤 人 3 技术装备及其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通常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用平均每一劳动者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表示 现有技术装备利用程度用固定资产产值率表示 他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生产率指数 劳动者技术装备率指数 固定资产利用率指数 绝对数体系 企业工资统计 一 企业工资总额的含义及统计原则企业工资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 年 季 月 内 实际支付给全部企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总额 企业工资总额统计应遵守的原则 1 应与企业劳动者人数统计范围相适应 2 工资应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性质的支出 3 应按实际发放数额统计 二 企业平均工资统计 平均工资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劳动者的工资额 反映企业平均工资的变动程度是企业统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反映平均工资的变动程度可用平均工资指数 其公式为 二 职工的平均工资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其中 x代表各组工资水平 f代表各组的人数 平均工资 公式表明 平均工资的高低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个是各组工资水平x 一个是各组的人数f 当对平均指标的变动进行分析时 也是从对这两个因素的变动分析来进行的 即平均工资的变动受到各组工资水平的变动和各组人员结构变动的影响 对平均指标进行因素分析 建立的指数体系如下 平均指标可变构成指数 平均指标固定构成指数 平均指标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相对数体系 绝对数体系 平均指标固定构成指数 反映了各组质量指标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相对程度 平均指标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反映了各组数量指标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相对程度 总平均指标报告期比基期增减变动数值 各组平均指标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值 各组数量指标结构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值 例 有关某企业资料如下 要求 对两个企业工人工人平均工资变动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所需数据计算如下 工资总额 万元 26 22 8 48 8 66 25 2 91 2 60 24 84 报告期总平均工人工资 基期总平均工人工资 假定总平均工人工资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绝对数分析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 绝对数分析 平均工资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绝对数分析 指数体系 119 61 108 57 110 16 59 8 元 人 28 8 元 人 31 元 人 说明 两个企业工人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总的上升了19 61 人均工资额增加了59 8元 这一变动是由两个因素的变动引起的 其中由于各企业平均工资的提高使总平均平均工资提高了8 57 人均工资额增加了28 8元 由于各企业人员结构的变动 使总平均工资水平提高了10 16 人均额增加了31元 三 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关系的研究 企业研究二者关系的意义 从社会观点看 企业更应严格遵守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应快于平均工资增长的客观经济要求 从企业角度看 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平均工资增长是企业降低产品成本 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条件 探索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数量关系 可以达到正确处理改善企业劳动者生活状况与发展生产的关系的目的 研究二者关系的基本指标是工资相对增长系数 计算公式 工资相对增长系数 平均工资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在正常情况下 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应当小于1 即平均工资增长率小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其意义为 企业在提高平均工资的同时 工资费用率也得到了降低 相对节约了工资成本 提高了工资效益 增加了利润 既发展了生产 又改善了生活 四 平均工资增长与物价增长关系的研究 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 大体上可以反映职工生活水平的变动 但是由于各个时期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经常发生变动 同样多的货币在不同时期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是不同的 因此职工货币工资的多少 并不能确切地反映职工实际工资水平 为了真实地反映职工实际工资的变化 就需要消除生活消费价格变动的影响 消除的方法 就是计算实际工资指数 计算公式为 实际工资指数 报告期实际工资 基期实际工资或实际工资指数 货币工资指数 生活费指数公式中实际工资的计算方法为 实际工资 平均工资 物价指数其中 平均工资以货币工资表现 物价指数一般采用生活费指数 实际工资的含义 指用货币工资能够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数量为标准的工资额 企业劳动资料及利用统计 一 企业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1 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指期限较长 一般在一年以上 单项价值较高 在规定限额以上 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及其他物质资料 2 固定资产的分类 固定资产可分为经营性固定资产 非经营性固定资产 租出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不需要固定资产 封存固定资产 土地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二 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量指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量指标包括 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 三 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利用指标 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如何 对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降低成本 增加盈利等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统计必须从设备的数量 时间 能力和综合利用方面来研究其利用情况 反映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指标有 实有设备利用率 实有设备安装率 已安装设备完好率 完好设备利用率 四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指标 一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概念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工业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 在原材料 燃料供应充分 劳动力配备合理 以及设备正常运转条件下 可能达到的最大年产量 二 产品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及一般计算公式决定各设备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有三个 设备数量 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单项设备生产能力 计算各类设备产品生产能力的一般公式 某类设备的产品生产能力 设备数量 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单项设备生产能力 三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变动及利用指标 主要指标包括 年初生产能力 本年新增生产能力 本年减少生产能力 年末生产能力 全年平均生产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 企业原材料及能源统计 一 企业原材料 能源统计的基本内容原材料 能源统计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反映原材料的供应过程 二是 反映原材料的使用情况 二 原材料供应过程的总量指标反映原材料供应过程的总量指标包括 原材料的收入量 原材料的消费量 原材料拨出量 原材料储备量 四个指标的平衡关系为 期初库存量 本期收入量 本期消费量 本期拨出量 盘盈盘亏量 期末库存量 三 原材料使用水平基本指标 反映原材料使用情况的基本指标包括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 原材料利用率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 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单耗 某种原材料总消耗量 某种产品产量具体计算方法有 投料法 平衡法 构成法 原材料利用率是合格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在原材料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了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是从利用角度反映原材料使用水平的基本指标 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利用率 合格产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 原材料总消耗量 100 注意 学习时需理解原材料利用率和单耗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四 原材料利用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原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 1 一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 2 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 3 一种产品消耗多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 1 一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 一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完成程度 实际单耗费 1 消耗定额 n 100 单位产品原材料节约 或超支 数量 1 n全部产品原材料节约 或超支 数量 1 n q1 报告期产量 2 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 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完成程度 1q1 nq1 100 原材料节约 或超支 数量 1q1 nq1 例题 要求 1 分别分析各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 2 分析全部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 解 1 各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 只有甲产品原材料消耗完成了定额任务 乙和丙产品都没有完成消耗定额任务 2 全部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 多种产品消耗某种原材料的定额完成程度 1q1 nq1 100 14420 14000 103 原材料超支 数量 1q1 nq1 14420 14000 420 千克 企业成本费用统计 一 企业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1 企业全部产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检查 公式 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指数 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节约额 式中 Z1 Zn分别表示单位产品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 Q1表示实际产品产量 2 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分析步骤如下 1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2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3 实际与计划对比分析实际比计划多 少 降低的百分比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