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还有人活着吗》(冀教).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还有人活着吗》(冀教).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还有人活着吗》(冀教).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还有人活着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救生人员一心排险救人的急切心情以及遇险人员奋力自救的不屈精神,从而感受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那种人间真情以及那种不可折服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感悟“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救生人员和遇险人员都意味着什么。【教学难点】 感悟“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救生人员和遇险人员都意味着什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对每一个唐山人来说,这都是一场特大灾难。值得庆幸的是,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了医疗队和解放军战士赶往灾区,抢救生命财产,妥善安排受伤人员,与灾区人民一起重建家园。二、学习生字新词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3、学习生字:泰、瓷、墟、揪、赔。4、利用形近字来记忆生字,重点是“泰、瓷、墟”三个字,还要注意同音字的区分。5、字词积累:似曾相识、天国福音、魂飞魄散、赔罪、两世为人。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唐山大地震中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小故事,表现了遇难者对生命的渴望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赞扬了抢险人员为了抢救他人生命,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高贵品质,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14)写作者于1998年夏天在电影院观看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时深受感动的场面,一句“还有人活着吗?”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自然引起下文。第二部分(59)作者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1976年大地震时三个遇难者死里逃生、被人救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自己永不放弃,不断争取,就有生的希望;人间自有真情在。四、学习课文,重点感悟1、紧扣重点,读中有所感悟。2、感悟“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救生人员和遇险人员都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由老师进行小结。“还有人活着吗?”对救生人员来说,体现了他们对每一个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对遇险人员来说,则意味着生还的希望、被救的可能。3、谈一谈,课文中的哪些事情感动了你?“我的泪,为人类高贵的精神而抛洒。”这“高贵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一方面指的是面对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难,要有一种不气馁、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另一方面指的是救生员高度负责、决不留下一点儿遗憾、视他人生命如自己生命的崇高思想。4、 总结写法(文章以救生员的问话“还有人活着吗?”为作文题目,贯穿课文全过程,使文章形散神聚,中心突出。)五、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作者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生动传神的言辞,描绘了在灾难和不幸面前,人们对生的留恋、对生的渴望。唐山人是不幸的,唐山人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场灾难中,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浓浓深情,感受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可亲可敬的解放军战士。真可谓“苍天无情,人有情”。六、课后作业1、观看唐山大地震的录像资料,感受地震时的场景,激起学生对战士的敬仰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2、谈地震灾区孤儿的安置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