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1. 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 春秋战国 b. 西汉末年 c. 三国两晋 d. 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从图中看出,耕作时,两牛中间横抬一“杠”,“杠”后接续辕犁,一人在后扶持犁把,这是二牛抬杠耕作法,二牛抬杠则是一种二牛一人的牛耕方式。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西汉初年,故选b。2.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 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无法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a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故b正确,排除。小农经济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故c正确,排除。小农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故d正确,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3.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战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b. 汉朝乡村大量出现“草市”c. 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 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草市,故b项不符合史实,因此答案为b项;ac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草市4.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农用动力发生改变自耕农经济出现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井田制发展到鼎盛阶段a. b. c. d. 【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农用动力发生改变;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经济开始出现。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acd项。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在明确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之后,排除含有这一错误说法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土地兼并的盛行 b. 豪强地主强占土地c. 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的盛行,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可以买卖。故答案为d项。a项是现象,不是根源,排除;bc项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点睛: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因此土地兼并现象难以根绝。本题的解答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源”。6.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有最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市场竞争的需要a. b. c. d. 【答案】a【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因此产品大多精美。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进入市场,不存在市场竞争,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bc项和说法不全面的d项。7. 在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一直在潜滋暗长,在繁华的城市出现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机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开始于a. 战国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繁华的城市出现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机构”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我国隋唐时期出现的柜房。柜房主要的职责是存放和借贷等。故选c。ab项时期因为商品经济发展有限,并未出现类似的机构;d项出现了更为发达和完善的钱庄。考点:点评: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柜房和飞钱相继出现与隋唐时期,成为存放钱物及汇兑的地方。除了掌握这一知识点外,在前期,虽然坊市制度虽然比较严格,但是在后期也出现了夜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坊市界限被打破。8.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a. 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 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c. 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 d. 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出现,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郊的“草市”更加普遍。所以假如到宋朝的汴京旅游,a、b、d的情况都能出现,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时商业发展的表现。9. 对唐朝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对外商业交往频繁,是亚洲各国经济交流中心对商业经营场所有严格的区域限定对商业活动时间有较严格的规定.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a. b. c. d. 【答案】a【解析】略10. 唐代诗人张籍在贾客乐描述了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 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 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 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答案】b【解析】据材料“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唐朝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年年逐利西复东”反映了商人为追逐利益往来奔波,但这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商人好逸恶劳,故c选项错误;“商人赋税沉重”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有两点:一是提取材料信息,这一点学生基本可以做到,二是抓住设问词“本质问题”,a选项显然不属于本质,故排除。11.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已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a. 地区性分工扩大 b.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这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a、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地区分工。12.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 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 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d. 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3.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明清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正确。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并不排斥工商业的发展,故b排除。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在鸦片战争前夕,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排除。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也在鸦片战争时期,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名师点睛】本题考查17、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这是高考常考的知识之一。17、18世纪,西方出现了启蒙运动,科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也开始建立和发展,同时期的中国正是康乾盛世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社会达到了最高峰,表面上国力强盛的天朝,实际上暗藏着危机,因为这个时候中国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时期,世界的中心开始渐渐的由东方的中国向西方转移。14. 官营手工业起到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b. c. d.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均符合对官营手工业特点的描述,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cd项。15. 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其中a. 正确,不正确 b. 不正确,正确c. 正确,不正确 d. 正确,不正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完全正确,而应该是葡萄牙人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过程16. 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说明西班牙出现了a. 商业危机 b. 商业革命 c. 价格革命 d. 经济危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6世纪初,西班牙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航路开辟,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价格革命,金银价值下降,故c正确。商业危机属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不是影响,故a排除。商业革命指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经济危机,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影响,属于高考热点。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出现了价格革命,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7.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工业革命殖民掠夺.奴隶贸易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16-17世纪”可知,这时的英国还不是海上霸主,也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所以排除,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18. 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a. 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 荷兰、德国、法国c. 西班牙、荷兰、美国 d. 西班牙、荷兰、法国【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依据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其丧失殖民霸权地位,排除b项;17世纪,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又打败荷兰,使荷兰丧失殖民霸权没地位,排除a项;在于法国的殖民争霸中,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所以应选b,排除c项。19.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大量的雇佣劳动力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国内外市场的需求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主要具备了一下条件:政治基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基础:从16世纪开始的殖民掠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积累了资金,圈地运动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劳动力基础: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进城务业;市场因素: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扩大;科技基础:18世纪科学理论的发展等。综上可知均符合史实和题意,即a正确;bcd三项均不够全面,排除。故选a。考点: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20. 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以上现象说明了a. 英国资源很匮乏 b.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c. 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 d. 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商品在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的说法本身具有片面性,材料信息也无从体现,排除。故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1. 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 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c. 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 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排除a;火车是工业革命期间交通革命的重要成就,发明于1814年,排除b;汽船是工业革命期间交通革命的重要成就,发明于1807年,排除d。电灯的照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1840年是不可能享受到的,故选c。.22.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 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b.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c. 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影响d.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a项是b项的表现形式,cd两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3. 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 b. 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c. 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d. 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答案】c【解析】略24.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 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 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 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自强求富抵御外侮,已达到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中外贸易交往,也不是发展官督商办企业,地主阶级洋务派更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巨变洋务运动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25.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对外贸易出现顺差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茶叶和生丝等农产品大量出口,这说明了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故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故项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26. 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前者推进洋务运动工业化,后者推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故正确;二者为了推进工业化,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正确;张之洞属于洋务派,故错误;张謇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a正确。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张謇【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产生,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有短暂发展。张謇是其典型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并于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27.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41469937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438359412250513498a. 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 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c. 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 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答案】b【解析】1899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是一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但时间较短,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没有促进作用。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28.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c.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综上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错误,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错误。故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一五”计划29. 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a. 思想改造 b.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c. 生产技术改造 d. 生产方式的改造【答案】b【解析】三大改造通过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30.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全国土地改革,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 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 “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答案】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材料分析(2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董猬救活荒民书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结果。(4)材料四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井田制。(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社会动荡不安等(3)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封建政府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三国实行屯田制,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4)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土地制度,(1)材料一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涉及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井田制,属于土地的国有制度。(2)在材料二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反应的是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影响从两个角度分析,其一是积极角度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其二 是在封建社会后期造成了土地的兼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3)在材料三中展现的是土地兼并的结果,封建统治者也曾试图去解决,但是其封建土地的私有制决定了其是不可根除的。(4)在材料中“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