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1页
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2页
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3页
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4页
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个生字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2 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3 背诵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二)学生按要求自读(三)检查预习1指名读望天门山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1 知诗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2解诗题望:看,往远处看。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3)指名说句意(4) 教师小结句意: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5)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2 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3)把理解的诗句画出来。画好后,可到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4)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提示“断、开、流、回”四个字帮助背诵。四、加强感知,看图片或录像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课文第一、二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认识蛐蛐吗?它的学名叫蟋蟀。你对蟋蟀有哪些了解?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二、布置预习1学习本课生字,说说书写时注意的问题。2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3读课文,想想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4质疑。三、检查预习情况1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翘舌音。“燥”是平舌音。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4组词练习慎( ) 址( ) 掘( ) 崛( ) 搜( ) 镇( ) 扯( ) 倔( ) 屈( ) 艘( ) 燥( ) 操( ) 澡( ) 蔽( ) 朴( )躁( ) 噪( ) 藻( ) 撇( ) 仆( )四、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8至10自然段):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六、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1)住址的选择;(2)使用的工具;(3)屋内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第一层:(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慎重”什么意思?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3)蟋蟀有特别好的挖掘工具吗?柔弱的工具指什么? 第二层: 指名朗读,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第三层: (1)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师生交流归纳,板书:伟大的工程 (3)指名读第三层。“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七、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Article/Index.html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八、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2朗读课文,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4汇报自学情况。 5让学生/Article/Index.html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板书:辛勤劳动)四、小结播放录像,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五、朗读全文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七、布置作业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2小组内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四、课堂总结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颐和园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i,葱cng)翘舌音(朱zh),前鼻音(殿din),后鼻音(廊lng爽shung葱cng)。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1)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葱绿:(草木)青翠。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板书:颐和园)(二)讲授新课1讲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明确:又长又美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4指导朗读(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明确: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明确:佛香阁、排云殿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明确: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3指导朗读(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四)自学第四段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1同学自由讨论。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五)布置作业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爬山虎的脚(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ng)“柄”(bn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隙”(x)不要读成(x);拂(f)不要读成(f)。(2)识别字型。(3)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提示: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叶子 脚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四)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2小组讨论:(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五)讲读第二段l出示绘有爬山虎叶子的挂图,指名读第二段。2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3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4指导朗读第二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2指名背诵。(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2课后3、4题。观潮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的涌潮。(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裂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顿时:立刻。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整体学习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明确: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明确:“大家昂着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明确:越往西越窄。湖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明确:潮水越往西越急。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人们的心情怎样?明确: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 3讲读第二层(1)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2)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明确:声音大,浪大(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4)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明确: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明确:“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首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5)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明确:人声鼎沸,都在喊:“潮来了,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4讲读课文第三层。(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明确: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2)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3)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一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2设问: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明确:奇。奇在什么地方?明确: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明确: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 1给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观潮(cho co) 坦克(tn tng) 笼罩(zo zho) 颤动(zhn chn)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 )若现 漫天( )地 风平浪( ) 人声( )沸 水( )相接 3根据课文填空 观潮一文是按_、_、写出了观潮的经过,课文重点写了_,是按_的顺序写出泪来之时的_和_。(五)板书设计潮来之前 风平浪静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猫(齐读)板书:猫导语: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二)学习新知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正音:辟p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板书:古怪淘气 可爱(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3、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同上节课板书(二)学习新知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板书:老实贪玩尽职(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视”等词语。(3)总结学法: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C.说一说具体表现。2、学习第2、3自然段。(1)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板书:温柔一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板书:害怕勇敢(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1)分析理解。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问题。如果将上面的各种表现单独来看,任何一种也构不成古怪。但如果把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等这样一组一组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表现统一在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了,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2)填空练习:(在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之后,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口头填空,随着学生填空出示相关内容)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既贪玩又(),既胆小又();高兴时(),不高兴时,()。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小声读,思考:这一段从哪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这一段从小猫什么东西都玩;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撞疼;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三方面写小猫的淘气。最后一句/Article/Index.html总结了小猫这些表现都是生机勃勃的。理解词语: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板书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思考:(教师指板书)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A.从古怪上看,正是因为猫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才使它的性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出人意料、令人着迷;B.从淘气上看,一个“生气勃勃”道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默读全文,画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主要画出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使用这些句子的心情,在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四)布置作业1、语言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读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老师可以视班级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关文章)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流程设计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2揭题:去年的树。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2交流初读心得。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1是好朋友。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二)交流。1“天天”一句。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2分别时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3怎么找的语句。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你着急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你体会得真好。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多么守信的小鸟啊。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幸福是什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2演课本剧。教学难点1初步形成幸福观。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3认读生字。学习新课一、了解文章内容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