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3.整体感知文意,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教学重难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2、 作者简介及梳理字词。1.作者简介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198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2000年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称号。谈家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2. 关于克隆克隆是“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今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英国英格兰科学家和美国俄勒冈科学家先后培养出了“克隆羊”和“克隆猴”。克隆技术的成功,被人们称为“历史性的事件,科学的创举”。有人甚至认为,克隆技术可以同当年原子弹的问世相提并论。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可以用来“复制”人,这更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质疑。3.给加点字注音囊(nng) 胚胎(pi ti) 蜍(chn ch) 两栖(q) 繁衍(yn)相(xing) 鲫(j)鱼4. 解释下列词语繁衍(yn):逐渐增多或增广。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四、问题质疑1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五、合作探究: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2.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有举例子、列数字等,各举例说明。3.“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六、课堂总结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齐读这段话。七、板书设计 克隆的含义奇妙的克隆克隆实验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好处人类对克隆技术的思考 八、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教学反思对于科普文章,我不想在写作思路的分析上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提高分析、理解、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高科技知识的文章,学生较为感兴趣,但如果老师过多的介入,反而会适得其反,因而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阅读本文,你了解了什么知识?问题较浅而且范围很广,同学们畅所欲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全由自己的水平而定,回答问题的同学争先恐后,热情高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他们在生物课上学的关于细胞学的知识,便很快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在拓展延伸的部分里我还设计院一个辩论题:正方克隆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