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空城计》(冀教).doc_第1页
【教学设计】《空城计》(冀教).doc_第2页
【教学设计】《空城计》(冀教).doc_第3页
【教学设计】《空城计》(冀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空城计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描述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概括为四个情节发展阶段:1.兵临西城;2.临危施计;3.司马中计;4.孔明释计。全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表达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领悟三国演义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独特语言风格,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影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放录像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是那个名著中的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感兴趣?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齐读标题空城计。二、知识拓展1、走近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2、介绍本文故事背景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反,遣人密报孔明,愿为内应,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却。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3、检查识字情况。4、检查朗读。5、课件出示词语并理解他们的意思。四、理解课文。1、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4、 空城计是什么意思?5、司马懿带兵攻打蜀国时,蜀国城里是什么状况?6、在敌军快要到来的情况下,诸葛亮是怎样应对的?7、司马懿率大军来到城下,看到城里的这种状况后有什么样的反应?8、司马懿为什么会这么快撤兵?9、反复读课文的对话,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感情,体会他们各自的心理。五、初读课文(略读),概括故事情节(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字义、寻找到关键词句,抓住主要信息)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出示幻灯片,指名读准字音:鹤氅、纶巾、笑容可掬、麈尾、抚掌、骇然、隐匿、遁逃、言讫、犒赏)2、重点词语释意及难句选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 “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 “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 “旁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 “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3、复述故事梗概(如: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4、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六、知能迁移 1、写:对于具有超人智慧的人,像阿凡提、一休,我们对他们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