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17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2.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 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制瓷业中民窑数量超过官窑,并出现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一方面这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包括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a项。民窑只是为官府代加工,并不是被官府控制,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3.3.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 “草市”开始出现 b. “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c. 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 d. 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始”;c项出现在明清时期;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4.4.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 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非常多,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外出经商,年老时归家务农。a c两项说法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无关联。材料中“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说明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观念仍占主导,只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这种观点受到冲击。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5.5.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下图四幅漫画,对下图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图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b. 图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c. 图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d. 图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答案】c【解析】【详解】四幅漫画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与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财富流入西、葡两国,但其王室却把财富用于奢侈享受,并没有把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最终使西、葡两国衰落,故c项对图的理解错误,答案选择c。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传统的商路被阻断。故d项理解正确。图反映了英国地处大西洋沿岸,对外贸易及殖民掠夺具有优越的条件,在18世纪中期成为海上霸主,故b项理解正确。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导致了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意大利失去了传统商业中心的地位,故a项理解正确。6.6.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a. 殖民利益发生冲突b. 扩张的方向相同c. 争夺商品倾销市场d. 宗教信仰的冲突【答案】a【解析】首先排除c项,这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情况;bd两项明显不是商业战争发生的原因,排除;英国与荷兰、法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占据贸易优势和夺取更多的殖民地,a正确。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结合时间信息和英国的殖民扩张情况解答即可。7.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d项是上述现象的影响。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蒸汽动力的推广8.8.下图中a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a. 这一时期蒸汽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 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 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a所处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电的发现与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与题意不符。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与题意不符。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c项排除。9.9.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年代1885189519051911进口8820001两白银17169671两白银44710008两白银47150394两白银出口6500571两白银14329321两白银22788819两白银37733816两白银a. 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b. 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c. 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d. 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从1885-1991年,清政府的进口额不断增加并超过出口额,表明清政府对外贸易出现了贸易逆差,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数据没有明确指向是哪种经济成分,故无法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1895年的进口额是1885年的两倍,而1905年的进口额是1895年的接近三倍,因此进口额的激增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故b项错误。一战爆发于191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点睛】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10.10.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x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a. 千呼万唤始出来b. 小荷才露尖尖角c. 忽如一夜春风来d. 无可奈何花落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x所处的时间为1895年到1900年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故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比较恰当,b项正确。a项是指民族工业的产生,时间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c项是指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时间是一战期间。d项指的是一战后民族工业的萧条。故acd三项都不正确。【点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暂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兴起和推动。11.11.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 曲线反映的经济形态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b. 曲线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c. 曲线反映的经济形态最能代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流d. 曲线反映的经济形态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呈现出不断解体的态势,可以判断出是指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描述符合史实,故b的表述正确。所反映的是洋务企业,洋务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军用企业,均属官办。另一类是民用企业,主要是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组织形式,这一类型的企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故a项的理解错误,答案选择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于1956年三大改造后消亡,是民族资本主义,它代表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1949年消亡,因此是官僚资本主义,它的存在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2.12.“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有56个安排在东北。国家对东北的实际投资额占全国实际投资额的443%。从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来看,当时重点布局东北a. 适应了战后全球化和引资需要b. 巩固了中苏友好同盟关系c. 有利于尽快建立基础工业体系d. 实现了工业布局合理规划【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答案为c项。材料所述与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b项不是从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来看的,排除;材料所述不能反映合理的工业布局规划,排除d项。13.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针对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在1960年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提出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故选a;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1956年的中国八大,排除;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排除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年到1956年,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八字方针14.1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却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计划经济下的农业政策的对比。毛是把土地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而邓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都扩大了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15.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a. 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b. 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 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的信息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导致经济词语描述变化,故c项正确;a时间不符;b中废弃说法错误;d时间不符。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影响【名师点睛】第卷16.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摘编自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答: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答对3点即可)(2)答: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答对3点即可)(3)答: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答对3点即可)【解析】【详解】第(1)问,根据材料“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可概括出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得出工商业的发展。江浙的大宗商品能辐射向全国依靠的是便利的交通和长途贩运的发展。同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江南一带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是起政治功能”可概括出答案。17.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材料四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年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据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名称、主要标志以及新工业部门的变化。(3)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次引进项目管理办法
- 乡镇村里经费管理办法
- 保密项目招标管理办法
- 企业用房使用管理办法
- 企业坏账计提管理办法
- 主机托管管理办法规定
- 聚焦生物制药:2025年技术突破与生物制药行业创新产品与技术动态报告
- 企业技师人员管理办法
- 人保增值服务管理办法
- 云南种植桉树管理办法
- 16 msds紫外线固化胶k3526
- 异常处理记录表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
- 码头叉车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 动力触探设备规格及修正系数xls
- 京沪高铁某段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 GB/T 5053.3-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定义、试验方法和要求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高周波熔接机操作指导书
- T∕CCTA 30101-2021 喷气涡流纺棉本色纱
- 上海石化挤出机组交流材料概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