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ppt课件.ppt_第1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ppt课件.ppt_第2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ppt课件.ppt_第3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ppt课件.ppt_第4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战略 SUSTAINABLEDEVELOPMENT2 1概述2 2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 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2 公害病 含义 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 须经严格鉴定和国家法律正式认可 特征 1 它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 2 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是很复杂的 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有单因素作用或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污染源往往同时存在多个 污染源的数量及其排放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同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之间一般具有相对关系 确凿的因果关系则往往不易证实 3 公害病 3 公害病的流行 一般具有长期 十几年或几十年 陆续发病的特征 还可能累及胎儿 危害后代 也可能出现急性暴发型的疾病 使大量人群在短期内发病 4 公害病还是新病种 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 因而缺乏特效疗法 4 2 1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1 寂静的春天 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2 八大公害事件 增长的极限 引起世界反响的 严肃忧虑 人类对环境的第一次认识高潮3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1972年6月5日 16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 成果 5 2 1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由58各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位会议提供一份非正式报告 只有一个地球 论及环境污染问题 将污染问题与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工艺技术影响 发展不平衡 以及城市等联系起来 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和研究 并力求找出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道路 大会通过 人类环境宣言 该宣言向全球呼吁 现在已经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 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行动时 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 2 1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4 我们共同的未来 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飞跃 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第二次高潮1984年10月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 新发展观 新经济发展观 协调发展观 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 环境改善同步进行 7 2 1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5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1992年6月3日 14日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UNCED 巴西里约热内卢 通过了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和 21世纪议程 两个纲领性文件 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 人类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并 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 8 2 1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6 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千年首脑会议 联合国千年宣言 人对对环境问题认识的第三次高潮2002年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9 人的生死保持平衡 即出生率和死亡率大体相等 土壤被侵蚀的速率不超过新土壤生成的速率 伐木不超过植树 捕鱼捕超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牧场放牧捕超过牧场的供养能力 抽水用水捕超过底下蓄水层的补充 碳的排放同碳的吸收保持平衡 生物物种的灭绝不超过新物种进化增加的速率 1 可持续发展含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一是人类要发展 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2 1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10 2 实质 1 从生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态系统协调稳定的运行状态 2 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尽快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 但经济发展不应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保证经济 社会持续发展 11 2 2 1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 1 相关的基本概念与观点 1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范围内 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组合 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 2 生态观点 3 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以及生态工程建设 4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 12 生产者 生产者 二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一级消费者 一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13 生态观点 第一 各类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 生态系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 是否已经意识到 人们的经济开发建设活动和社会行为 都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第三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生态规律 掌握和运用生态规律 改造环境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4 2 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尊重生态规律 掌握生态规律 按生态规律办事 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法则和原则 否则必然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 1 物物相关律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的关系 2 相生相克律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 彼此制约 协同进化 3 能流物复律能流单向流动物流循环流动 水 碳 氮 磷 15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产者 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单向 逐级递减 16 17 18 19 20 4 负载有额律 阈 5 协调稳定律只有但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多样化或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相对协调时 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 6 时空有宜律 7 生态位原理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 不仅包括生物所占有的物理空间 还包括它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8 生态设计与生态建设的一般原则 21 2 2 2生态农业建设 家庭生态系统P24 图2 2我国江苏省建湖县庆丰乡农民高文满 在其家庭生态系统中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 用鸡粪喂猪 用猪粪生产沼气 沼气发电 沼气渣水肥田 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使其生态农作物的成本降低了57 1 单位面积耕地成本降低了42 22 农场生态农业模式 P24 图2 3把稻草 树叶 蔬菜加工称饲料用于养牛 猪 鸭等 其动物粪便和肉类加工厂的高浓度废水送入沼气池 经微生物作用产生沼气 作为农场生活和生产用能源 沼气渣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氧化塘 进行曝气处理 在氧化塘中种植水生生物并养鸭 水生生物可作为鱼和猪的饲料 鱼塘内繁殖藻类做鱼饵 塘泥和沼气渣做肥料 23 区域生态农业模式 P24 图2 4 林 牧 经 粮 把农 林 牧结合起来 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按比例发展的大农业体系 24 2 2 3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子系统 大气 水 土 绿地等经济环境子系统 工业 交通 基础设施等社会环境子系统 科技 教育 文化 社会意识等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 生命系统 与环境系统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的组合 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生态系统 包括自然生态子系统 经济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生态子系统 25 城市生存力可持续性分析 1 城市生存力的含义指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能力 是由城市自然生存力 经济生存力 社会生存力组成的综合统一体 1 城市自然生存力指一个城市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 2 城市经济生存力指城市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 26 3 城市社会生存力指城市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 1 2 3 城市可利用的总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即城市的综合生存力 通称城市生存力 2 城市生存力可持续性表述一 我们留给后代人的城市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社会资源的总和 不少于我们这一代人所拥有的这3种资源的综合 27 表述二 城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社会资源的利用 消耗量不超出各类资源的可供量 3 城市生存力可持续性分析计算城市生存发展过程中各个期间 如2005年 2010年 2020年 对城市资源的需求量 并预测城市资源的可供量 如果需求量 消耗量 明显超出可供量 则城市的生存力将会遭到破坏 28 城市生态位势分析 城市生态位势 Ec 可分为生产生态位 Ecp 和生活生态位 Ecl 生产生态位 指人力资源 财力 物力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能源及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 描述了城市生态因素有利于生产经济发展的程度 生活生态位 指就业机会 供应状况 居住密度 绿地 文化教育 医疗 通讯 服务等 描述了城市生态因素保障居民安全 舒适的程度 29 城市生态位势分析方法 一 对比同类城市 如沿海开放城市 之间生态位的差异 二 对比理想城市生态位与现实城市生态位差异 步骤 1 城市生态位定量或半定量评估分别评估生产生态位Ecp和生活生态位Ecl 然后计算城市生态位Ec Ec 1 2 Ecp Ecl 30 2 对比同类城市间生态无的差异3 对比理想城市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的差异 31 2 2 4区域生态建设 在区域生态特征及资源 生态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本区域生态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实施生态设计 生态建设工程和建立协调 稳定运行的良性生态系统 32 2 3 1中国的 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2 四项重点战略任务 1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工业污染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行清洁生产 2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认真治理城市 四害 废水 废渣 废气 噪声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改善能源结构 4 推广生态农业 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 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33 3 四项战略措施 1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加强环境科学研究 积极发展环保事业 2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3 加强环境教育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