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与供给.ppt_第1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_第2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_第3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_第4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 货币需求与供给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石家庄培训中心郝军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 货币需求概述 购买手段 支付手段 财富贮藏 个人和家庭 企业 政府机构 投资者和投机者 货币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 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定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和行为 不是主观上 想要 是 不得不 不是一种纯粹主观 欲望 是一种由各种客观经济变量所决定的对货币的持有动机或要求 货币需求量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 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宏观的角度 1 商品及劳务总数量 物价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 可用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通过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公式表述 Md 货币需求量 Q 商品和劳务总量 P 价格水平 v 货币流通速度 则有 Md PQ v 含义 货币需求量与商品劳务价格总额 QP乘积 成正比 即全社会商品劳务价格总额规模越大 Md值也越大 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变化 货币流通速度由流动性强弱决定 流动性强 其v值大 Md值就小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 2 信用经济发展状况 部分交易可以通过挂账或相互抵消等结算 减少了货币需求 金融发展 可将闲置货币投资于金融资产 以保值 增值 当需要货币支付时 可通过变现满足 信用经济高度发达 货币需求量相对较小 3 市场商品供求总量 结构 供求结构失衡会直接影响货币需求 供大于求 产品积压 货币需求量下降 供小于求 货币需求量过多 带动需求膨胀 产生通货膨胀压力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 1 收入水平 1 收入高 持有 支出货币多 2 取得收入间隔时间长 会持有 定货币以备日常使用 货币收入间隔越长 货币需求量越多 2 收入的分配结构 3 价格水平及其变动 微观的角度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 4 市场利率 1 利率高低与货币需求呈反向变化 利率提高 持币机会成本 利息损失 将变大 会减少货币需求量 2 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比 证券价格随利率上升而下跌 利率高时 人们会产生利率将要下降的预期 预期证券价格会上升 为了投机盈利 将会减少货币持有 货币需求减少 增加购买证券数量 以待日后证券价格上涨而获利 5 心理和习惯等因素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 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可用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通过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公式表述 Md 货币需求量 Q 商品和劳务总量 P 价格水平 v 货币流通速度 则有 Md PQ v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8 费雪交易方程式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 费雪 1911年出版 货币的购买力 为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作 他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 费雪交易方程式 P 表示货币总量 表示货币速度 表示价格水平 表示产出 货币速度 货币周转率 即一元货币每年用来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平均次数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9 PT分析 PT 名义收入 货币收入 决定于货币数量 的变动 增加 一定上升 故 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变动 货币量 增加 V加倍增加 名义收入PT也一定加倍增加 费雪假设 产出总量T在短期中可以看作是一个常量 在短期内基本不变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0 费雪货币需求 PT 含义 从事交易的实际货币量为需求对象 货币是交易的周转金 保有货币的理由 保存一定量的周转金 以保证经济生活中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PT 缺陷 1 不涉及利率的影响2 认为货币只有交易媒介的功能 混同金属货币与纸币在决定物价中的不同作用3 VT不变的假设与现实不符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1 剑桥方程式Cambridgeequation 马歇尔 货币 信用与商业 1923年研究人们如何保有货币 保有多少货币才适度论证了货币数量对货币价值的决定作用强调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人们手中保有的货币量 以货币供求为中心 解释货币价值和价格水平变动的数学方程式 着眼于货币储藏手段职能 1917年 由英国剑桥学派代表A C 庇古提出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2 马歇尔的观点 货币流通速度 人们的持币时间和持币量 人们的财产和收入中多大一部分以货币形态贮存起来 人们愿意保持的备用购买力 持币动机 第一 得到便利与安全 成正比第二 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用于投资所能获得的实际收入 投资收益少 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第三 把货币用于消费所能得到的效用满足程度 直接消费得到的效用较低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3 剑桥方程式 所谓货币数量是指在一定时点停息的货币量 表示货币需求 表示总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所持有的比例 表示平均价格水平Y表示总收入 即实际产量 M KPY 经济单位在通常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量或现金余额 与国民总收入保持一个固定或稳定的关系 值在短期分析中也可视为一个既定的量 Y值在短期分析中也可视为一个既定的量货币需求取决于P的变动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4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一 凯恩斯的思想基础 凯恩斯认为 人们有了货币收入后 将进行两个抉择 1 第一 消费和储蓄比例 这是时间偏好的选择 2 第二 储蓄中是现金形式与购买国债形式的比例 假设 金融市场只有两种金融资产 凯恩斯 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 名著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5 二 流动性 灵活 偏好 货币需求 1 交易性需求 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币需要 2 预防性需求 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为防止收支增减等意外变化 保有一部分货币余额以备不测 3 投机性需求 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持有的货币 一般而言 为收入的增函数 L1 交易性货币需求的特点 需求相对稳定 事先可以预计 货币主要是充当交易媒介职能 这部分货币需求对利率不太敏感 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货币需求不太稳定 事先难以预测 货币主要是充当贮藏财富的职能 这部分货币需求对利率极为敏感 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6 凯恩斯货币总需求函数 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 用 表示 以 表示收入 则 1 f 1 2 f f r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r的减函数 以 2表示 则 2 f r 用 表示总货币需求 则货币总需求 凯恩斯的重要贡献 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 与利率成反向关系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7 流动性陷阱图示 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 流动性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 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 因利息收入太低 而债券价格不再上升 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8 弗里德曼新货币数量学说 一 货币主义Monetarism 20世纪50 60年代在美国出现货币学派 创始人芝加哥大学的M 弗里德曼 核心命题 经济活动中 货币最重要 政策主张 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与经济自然增长率一样 除此 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 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把货币需求当作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19 弗里德曼和现代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把货币需求当作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1 货币需求函数 Md f y w rm rb re 1 P dP dt u Md P f Y r 2 决定因素 总财富的多少 恒久性收入Y 恒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财富结构 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比重W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和预期报酬率 其它因素 恒久性收入是指过去 现在和未来收入的平均数 是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0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1 1 货币供给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 创造 扩张 或收缩 货币的行为 是指货币供给形成的整个过程 2 货币供给量 是指某一时点上除银行体系外的所有公众持有的货币总量 换句话 是指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是指经济生活中所有货币的集合 名义货币供给量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实际货币供给量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概念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2 货币的一些概念 狭义货币供应 流通中现金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 流通中现金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定期和储蓄存款 二 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 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货币 即流通中现金 以及对各商业银行负债的总和 实际上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大众的负债总额 由于可以支撑数倍的货币供给额 故称基础货币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 又叫做高能货币 我国货币层次划分M0 现金M1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 M2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其它存款 广义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3 三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公开市场业务 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证券 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 反之同样成立 1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2种主要方式 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 基础货币也同样增加1000元 反之 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 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4 2 政府财政收支 弥补财政赤字 1 增加税收 基础货币不会增加也不减少 2 发行债券 向公众融资 一般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影响 3 发行货币 增发货币 也就是债务的货币化 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5 3 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 不一致的三位一体 资本自由流动 汇率固定 灵活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 当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时 作为 最后贷款人 的中央银行又很难坐视不救 因为它必须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4 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6 第二节货币创造 一 一些基本概念 原始存款是基础 决定着派生存款扩张的基数 与派生存款成正比 3 存款货币 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4 货币供给 通货 活期存款 1 原始存款 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 2 派生存款 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 又叫衍生存款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7 二 信用货币创造 1 前提条件 非现金结算制度 部分准备金制度 只把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银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都作为准备金留在金库中或存入中央银行 法定准备率是央行规定 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 2 简化的基本假设 1 假设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 只有法定准备 2 假设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 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即没有现金漏损 货币创造是多家银行的多次行为才能产生的 这同时也是银行的运行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8 存款创造的一般过程 1 假设 1 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和多家商业银行组成 2 10 的部分法定准备金 各商业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 3 没有现金提出 公众不保留现金都存款 公众不增加定期存款 4 客户将1000元现金存入银行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29 A银行 B银行 C银行 1000 100 900 900 90 810 810 81 729 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 10001000900900810810 依此类推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0 D存款货币 R原始存款 r法定准备金率D R r 派生存款 D R存款货币的倍数创造 K 1 r 1 10 10 法定准备金总额等于最初的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引发的存款创造过程实际是该笔原始存款全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的过程 存款倍数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1 1 超额准备金率 e E D 2 提现率 现金漏损率 c C D 3 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 t T D 1 r e c t rt 10 5 5 40 12 5 1 4 K D存款货币 R原始存款 r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2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3 3 货币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举例 银行吸收100元 原始存款 其中20元 缴存存款准备金 剩下80元放贷款 客户得到80元贷款后 用于支付给另一个客户 这种行为进行无限回合后 在最初存进银行的100元 原始存款 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 最后银行总体账户上负债有500元存款 资产有400元贷款和100元准备金 另一客户将这80元资金存入另一家银行 这家银行在缴存16元存款准备金后 放64元贷款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4 1 客户在A银行存入100元 A银行按20 缴存准备金 A银行资产负债表 2 A银行对客户放贷款80元 客户提现后购买在B银行开户的客户的商品 存款划入B银行 B银行资产负债表 3 以后经过无数类似的递减回合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5 三 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 1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乘数本身是由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部门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2 单一存款货币形式下的货币乘数 s货币供给额D活期存款 d法定存款准备率 基础货币m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反映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倍数关系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6 3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1 法定准备金率 与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4 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 与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2 现金漏损率 与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3 超额准备金率 与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现金漏损率 提现率 指公众提取现金所形成的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7 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8 通货膨胀 1 通货膨胀 一般物价水平在较长的时期内以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通货膨胀率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 而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而是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上涨 较高的幅度上涨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 持续的上涨 Currency通货 在实践中 通货指现金 纸币和铸币 即流通于社会上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39 衡量指标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ComsumerPriceIndex生活费用指数IOLCost of livingIndex 消费物价指数 CPI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 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 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务 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支出 2 批发零售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RPIRetailSalesIndex 3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IPDGNPImplicitPriceDeflator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0 消费物价指数 CPI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 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 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务 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支出 某年CPI 某年消费品价格水平 基年消费品价各水平 100 PtQt P0Qt 100 某年通货膨胀率 本年CPI 上年CPI 上年CPI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1 消费物价指数 CPI 消费物价指数 CPI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 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 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务 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支出 筛选原则 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销售数量 金额 大 市场供应保持稳定 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 所选的代表规格品之间差异大 CPI 当期总的市场价值 基期总的市场价值1993年购买一组商品的所花费的支出是857元 1997年购买同样的商品 支出是1174元 则1997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是1174 857 137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2 零售物价指数 RPI 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 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 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 因此 计算零售价格指数 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取得的 即在全国选择不同经济区域和分布合理的地区 以及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样本 对市场价格进行经常性的调查 以样本推断总体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3 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 衡量资本品 中间投入等的价格变化 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 包括了中间产品和原料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4 通货膨胀的类型 爬行 温和 的通货膨胀10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 100 小跑式通货膨胀 超速 恶性 的通货膨胀 100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 亦称超级通货膨胀 飞行的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高低 可分为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5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6 按通货膨胀对不同商品价格影响的差别 可分为A 平衡的通货膨胀 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B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7 按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 可分为 A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价格上升的速度超乎意料之外 B 预期的通货膨胀 物价有规律的变动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8 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 公开型通货膨胀 指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隐蔽型通货膨胀 指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抑制型通货膨胀 指价格管制条件下 通过排队 搜寻 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49 1 通货膨胀对于收入的影响 1 通货膨胀对于收入的影响 实际收入不变 名义收入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实际收入减少 名义收入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实际收入增加 名义收入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2 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实物资产 名义价格随通货膨胀同步提高 实际价值不变 货币资产 名义价格不变 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负资产 负债 名义价格不变 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0 2 通货膨胀的收入效应 国民收入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而变化 有3种情况 1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产出增加 存在闲置资源 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 促进了产出增加 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 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 减少失业 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引起失业 产出会不变 或下降 不存在闲置资源 3 超级通货膨胀 产出减少 经济趋于崩溃 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 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 等价交换难以实行 投机盛行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1 3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1 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群 如领取救济金 退休金 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 此外 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 工资变化缓慢 2 依靠变动收入的人 从中收益 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 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 如扩张 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行业 领取短期变动工资的个人 3 对于储蓄者不利 各种形式的储蓄 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 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4 牺牲债权人的利益 债务人获利 发行公债的国家 获利丰厚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2 4 投机效应与信用危机 在短期内 利率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 会降低借款成本 激发过度的资金需求 同时储蓄减少 金融系统运营的利润下降 物价随时都在上涨 容易诱发投机行为 产生泡沫经济 从长期看 通货膨胀时 物价上涨 不论利率是否上涨 都会增加长期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 不利于债权人 债务的实际价值降低 正常的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储蓄者作为银行的债权人 为了减少损失并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会引发银行挤兑和抢购现象 严重的将危及货币自身的存在价值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3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有利论 温和的通货膨胀 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可缺少 有利于雇主 可刺激投资 通货膨胀税 政府增收 加剧不平等 富人的边际储蓄倾向大 可增加储蓄 有害论认为 通货膨胀政策是饮鸩止渴 扭曲价格机制 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预期利润率降低 不利于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破坏经济秩序 效率低下 紧缩政策抑制经济发展 使政府增加了治理通货膨胀的压力 削弱经济活力 货币贬值不利于经济交往 加大了经济核算的困难 货币幻觉 在通货膨胀时 仍以为币值是稳定的 信息比较灵通的企业家和银行家 按原来比较廉价的价格买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扩大就业和生产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4 通货膨胀的成因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5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 P Y AS ADf AD0 AD1 Yf P0 P1 总供给的增加并不能迅速满足总需求的增加AD0 AD1 Y0 Y1 P0 P1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无法再增加 原因私人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 Y AS AD0 AD1 Yf P0 P1 Y0 Y1 P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56 2 成本推动 成本增加AS0 AS1P0 P1 P Y AS0 AS1 P0 P1 工资成本推动 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 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 形成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 厂商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 进口成本推动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 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 成本增加 使总供给在高于以前的价格水平 达到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 第一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 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 从而价格水平上升 在劳动市场存在着工会的卖方垄断的情况下 工会利用其垄断地位要求提高工资 雇主迫于压力提高了工资之后 就把提高的工资加入成本 提高产品的价格 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工资的增加往往是从个别部门开始的 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工资的攀比行为 个别部门工资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的上升 工资 价格螺旋 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 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了工资提高 第二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 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控制了产品的销售价格 从而就可以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 经济学家认为 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实际上都是操纵价格的上升 其根源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即工会的垄断形成工资推动 厂商的垄断引起利润推动 第三 原材料和能源等涨价 除了工资和利润上升的推进 原材料和能源等涨价也会使成本提高 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引起通货膨胀 除了上述需求拉上和供给推动 许多经济学家还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他们认为 通货膨胀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0 3 供求混合推进 AD 和AS AD0 AD1 E0 E1 P0 P1 AS0 AS1 E1 E2 P1 P2 P Y AS0 AD0 E0 P0 AD1 E1 P1 AS1 E2 P2 总需求 物价 工资 成本 总供给 物价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1 1959年 舒尔茨 美国 分析1955 1957年美国的物价上涨 既不能用 需求拉动 解释 也不能用 供给推动 解释 提出了 部门需求移动论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 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 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扩展部门 AD AS 资源与人力短缺 成本上升 物价上升收缩部门 AD AS 资源闲置 工资不降 成本不降 物价不降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4 结构性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2 攀比理论 生产率提高速度较快的部门劳动生产率生产率提高速度较慢的部门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3 5 预期的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突发 人们无法完全预测到 劳动力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小于物价的上升 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扩大就业 产量增加 如果通货膨胀可被预期到 就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 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同幅移动 就业没有改善 产量不会增加 问题 为什么通货膨胀一旦形成 就会持续下去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4 6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 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 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 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社会对于经济前景预期普遍不良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 经济持续萎缩 资产严重缩水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 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发生的 物价连续下跌 另一个是通货量 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 实质 通货紧缩是 伴随物价下跌而出现的经济衰退 联系实际谈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5 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6 1 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思路 1 通货膨胀是众矢之的 要根除 2 是否值得治理通货膨胀 爬行的通货膨胀 可以不用理会 3 如何治理 采取哪些可行的方法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7 2 用经济衰退降低通货膨胀 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 1 渐进主义思路 以较长的时间和较小的失业来降低通货膨胀 经济衰退比较弱 2 激进主义思路 以较快的时间和较高的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 经济衰退程度大 3 降低通货膨胀 以经济衰退为代价 牺牲率 GDP损失的年累计百分比 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量3年内把通货膨胀从10 降低到3 第一年GDP损失10 第二年损失8 第三年损失6 则牺牲率 24 6 4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8 3 收入政策 工资和物价控制 1 政府采取措施 主要是强制性措施 来限制货币工资和物价 这样来影响和控制价格水平 被称为异端稳定计划 设置相互配合的工资和价格上限 2 强行限价的缺陷 人为限制价格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难以触及到通货膨胀的根本 总需求旺盛 雇主可以想方设法提高雇员工资 否则无法找到合适的劳动就业 限制价格可能妨碍了物价之间的稳定和协调 均衡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69 4 道德劝说 使用非正式的工资和物价控制 通过物价和工资指导价格 给予社会经济主体以劝说 使大家形成一种不提高工资和物价的共识 政府采购方面的强硬态度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0 5 改变预期 1 中央银行 采取强硬的态度 坚持紧缩货币政策 2 权威人士的权威预测和评述 紧缩政策主要是消除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 恢复对于货币购买力的信心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1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2 背景资料 萨缪尔森 索洛根据美国1901年 196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为阻止通货膨胀发生的代价是失业率必须高达8 10 要使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 3 必须有5 6 的失业率 要使失业率不超过3 通货膨胀率必须达到4 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3 二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 新西兰 1958年 利用英国1861年 1957年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统计数据 分析发现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U PC W W W W 1 W W 2 0 U1 U2 结论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是反比例关系 失业率提高时 货币工资增长率较小 失业率降低时 货币工资增长率较大 失业率 工资增长率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4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交替关系 假定 通货膨胀率 货币工资增长率 劳动生产增长率 PC P P P W W 0 0 U 8 10 结论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反比例关系 说明 较低的失业率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不可兼得 1960年 萨缪尔森和索洛发表了 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分析 一文中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 从而将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5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交替关系解释 供给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解释 AD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率降低 工会力量 工资与物价水平上升 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旺盛 对劳动了的需求增加 失业率降低 垄断者靠垄断力量 抬高物价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76 含义 反映了失业率上升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 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失业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