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题目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学习目标1.阐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某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知识转接】【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三、荒漠化的危害1全球上亿人面临_的危险,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造成表土裸露,为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_的破坏,使得生物的_持续下降,_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_,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四、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实施“_”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防治方针:“_,_,综合治理”。4防治措施(1)营造_建设工程;(2)采取_、_、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5目的:实现_、_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探究点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危害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材料三:沙尘暴,尤其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其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沙砾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使大片农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表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致使有的农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它能加剧土地沙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1分析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2说明沙尘暴的危害有哪些?3有专家认为我国注定不可能根治沙尘暴,请说明其理由。概括小结1、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无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气候原因。春季多大风是北方气候固有的特点。这是由于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异较大,就会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天多浮尘,是因为北方是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就起,形成浮尘、扬沙,乃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之所以遇大风也不会出现类似天气,一是南方以黏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地表非常干燥,这就为沙尘暴的形成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天气。2、我国北方治理沙尘暴的主要措施(1)加强法制,完善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牧区生产方式和牧场生态状况,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3)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质量,使 “绿色长城”更加坚固耐用。在荒漠化地区,要坚决地退耕还草、还林,只有多种林草,才能固住土壤,挡住风沙,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根本出路。典例解析读下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向_流。(2)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探究点二】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荒漠化扩展的速度使全球每年有约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 100万公顷土地退化而不能生产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同时荒漠化造成地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1如何多角度理解荒漠化的危害?2防治荒漠化是以预防为主,还是以治理为主?3防治荒漠化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概括小结1、我国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我国荒漠化的防治要注重以下几点:(1)制定好整治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依法监管生态环境。(2)调控西北三大水系(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艾比湖流域)的生态用水,遏制现有植被(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植物)的进一步缩减。(3)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植被)资源。(4)国家和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5)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生态脆弱区的农牧民向城镇转移。(6)大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典例解析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3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年大风日数少 年降水量多 年降雪日数少 沙尘暴日数多A B C D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选)截留水分 改变气候类型 削弱风力 改变植被类型A B C D3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层次一】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12题。地区超载起止年份(年)超载持续时间(年)年平均超载率(%)西藏牧区196420003747青海牧区197020003118甘肃牧区197320002820四川牧区1982200019101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A B C D2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 B C D【层次二】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35题。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5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层次三】62008年9月23日宁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