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蒙曼讲稿25-31集.doc_第1页
《武则天》蒙曼讲稿25-31集.doc_第2页
《武则天》蒙曼讲稿25-31集.doc_第3页
《武则天》蒙曼讲稿25-31集.doc_第4页
《武则天》蒙曼讲稿25-31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百家讲坛讲稿(蒙曼)武则天25重立庐陵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够当上太子,连出狠招,可是每次当他快要成功的时候,总有高人出手接招,搭救李旦,使李旦化险为夷,保住皇嗣之位。几个回合下来,武则天渐入老境,解决继承人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而对武承嗣和李旦来讲,这也意味着夺嫡之争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那么武承嗣会想出怎样的办法,来打动武则天呢?李旦和心怀李唐王朝的大臣们又会有怎样的举措?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递的。这种继承方式让女皇武则天大受困扰: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跟自己是一个姓,可又不是一家。武则天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最终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武承嗣通过向武则天大献殷勤,打动了年迈的姑姑,可是老臣狄仁杰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也引起了武则天深深的思索,心理天平又偏向了儿子。不久之后,武则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到了什么呢?这个梦难道与立太子有什么关联吗?虽然武则天明白,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平头百姓,支持李家子孙做皇位继承人的都占大多数,但是想到一旦传位给儿子,就意味着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武则天还是难以接受。在民心与私心之间,武则天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又是谁帮助她下定最后的决心呢?召回庐陵王,意味着武则天最终决定把政权归还给李唐王朝,这也同时宣告了武承嗣在夺嫡斗争中的最终失败。武则天放弃武家子侄做自己的继承人,除了亲情关系和民心所向外,武家子侄的确不能担当太子的重任,所以武则天最终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然而武则天有两个儿子,她又该立哪个儿子做太子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重立庐陵。【画外音】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重立庐陵。中国古代的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的传递,这种继承方式让女皇武则天大受困扰,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儿子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自己,跟自己倒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那么进退维谷的武则天最终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呢?上一集讲到,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够当上太子,连出狠招,可是每一次当他快要成功的时候,总有高人出手接招搭救李旦,使李旦化险为夷保住皇嗣之位,几个回合下来,武则天陷入恼境,解决继承人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而对武承嗣和李旦来讲,这也意味着躲嫡之争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那么武承嗣会想出怎样的办法来打动武则天呢?李旦和心怀李唐王朝的大臣们,又会有怎样的举措?武则天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蒙曼】武承嗣非常的着急,他就开始的吹这个武则天了,经常在武则天身边吹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从古到今没有哪个天子人外姓人当继承们,这话说得有道理啊,咱们不是说啊,古代是家天下,皇帝姓武,他的继承人肯定也应该是武家人,所以呢,这个姓武,那就成了武承嗣最大的优势了,而且呢,是别人还都没有的优势,你李旦就没有这个优势,那为了增强这个优势,武承嗣也没少忙活,比方说长寿二年他就牵头搞了一个五千人的请愿,要求武则天加尊号,加成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原来叫圣神皇帝,这时候成了金轮圣神皇帝了,那第二年他又牵头搞请愿,这一次是两万六前人,加成了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这尊号就一点一点往上涨,这是投武则天所好,让他看看到底是谁维护你的利益,还不是得是你娘家侄子,那他这么一番折腾,又有姓武的这个优势,武则天的心思就又开始活动了,那咱们根据上一集的经验就知道了,每一次武则天心里一活动,李旦这儿保证得倒霉,那这一次李旦是不是又该倒霉呢?这一次李旦没有倒霉,因为呢,这时候的宰相已经是足智多谋的狄仁杰了,狄仁杰就看出武则天的心思来了,他还没等武则天主动找他沟通他就先找武则天去沟通去了,他就跟武则天是,陛下你现在的江山那是高祖太宗皇帝打下来的,那高祖太宗皇帝为什么那么拼命去打江山呢,不就是想给子孙挣下一份家业吗,那高宗大帝去世的时候也是亲手把这个江山托付给了你,想让你传给儿子,可是现在你看看你,你怎么会想传给武承嗣呢,这你怎么对得起他们呢,再说呢,姑侄和母子相比,哪个更亲,陛下如果你立儿子当继承人的话,那么千秋万代之后呢,儿子会永远的祭祀你,如果你立侄子当继承人,那可从来没有哪一个侄子会会去姑姑,咱们一看这跟李钊德说的同一套话啊,还是这套话,就是三个角度,第一个就是继承关系问题,就是继承顺序问题,第二个,是这个身后祭祀问题,第三个呢,是亲情关系问题,还是这三个角度。不过不一样的呢,是狄仁杰的身份和李钊德不太一样了,狄仁杰当时号称国老,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而且呢,狄仁杰岁数比较大,和武则天的年龄差距不大,因此狄仁杰跟武则天说这套话,那就有点像一个老头跟一个老太太拉家常那样,显得比较亲切,容易让武则天接受,可是尽管狄仁杰他有这么一种特殊的身份,武则天还是把他给呛回来了,武则天就说这是我们的家的事,你多管什么呀,那狄仁杰多聪明啊,他马上又把武则天给顶回去了,他说亡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什么事不是陛下的家事啊,难道我就都不能管吗,再说了,这个君为元首,臣为古公,你呢,就好比一个人的头,我们大臣就好比一个人的四肢,咱们本是一体之人,何况我又是大臣里的头,我是宰相,那我更应该跟你上下一体了我怎么能不管你的事呢,那武则天也是没话可驳,心里挺烦的,就说行了行了,你下去吧,狄仁杰就走了,可是他走了之后,武则天不能停止思想活动啊,他想狄仁杰说的是有道理的,整天就为这事苦恼,一直在想,翻来覆去的相,立子,立侄,反过来调过去的想。【画外音】武承嗣通过向武则天的大献殷勤,打动了年迈的武则天,可是老陈狄仁杰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也引起了武则天深深的思索,心里又变偏向了儿子,不久之后武则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什么呢,这个梦难道与立太子有什么关联吗?【蒙曼】那咱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支大鹦鹉,色彩斑斓,长得是丰满秀丽,可惜节是两个翅膀都折了,想要飞,怎么也飞不起来,武则天一下子就吓醒了,吓醒了一看,也快到上朝的时间了,心里就想,这事就问问国老吧,国老就是狄仁杰,问问狄仁杰吧,他聪明,什么都能知道,解梦那肯定也是行家第二天上朝他就跟狄仁杰说了,他说国老你给我解一解这个梦吧,狄仁杰说,陛下您姓武所以呢这个鹦鹉那就是陛下您本人的化身啊,那两个翅膀折了,是怎么回事呢,说陛下您有两个爱子,但是这两个爱子都不得自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这就是鹦鹉两个翅膀,折了,那么如果您一旦启用两爱子的话,这就好比鹦鹉的翅膀又长好的,您就又可以展翅高飞了,这个梦解释得合情合理,武则天也是比较迷信的一个人,一听见狄仁杰这么解梦,他的心就非常的活动,那咱们听到这儿,可能有些人就有这个疑问呢,说狄仁杰那不是武则天最宠爱的最信任的大臣吗,他应该忠实于武则天啊,忠实于武周王朝啊,他怎么一个劲的撺掇武则天去立儿子呢,那立儿子以后不就恢复李唐王朝了吗,他到底忠实于谁呢,这里头有没有矛盾呢?其实这里头是不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连武则天本人都承认这武周是从李唐那儿继承来的,是从唐高祖,太宗,高宗传到他武则天手里的,因此呢,从当时人的观点看来,武则天就好比一个男性家长死后代行家长职权的这么一个寡妇,虽然他改唐为周了,可是狄仁杰他们还这么看待他,因为把他看成了一个代行家长职权替儿子看守家业的这么一个寡妇了,所以他们忠心的拥戴他,帮着他,把这个家管好,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忠实于武则天,也拥戴他当皇帝,之就是行使家长权力,但是呢,既然你是代行家长职权,是替儿子看守家业,那么这个家业是不是还应该回到儿子手里呢,还应该回到儿子手里那就是还要恢复李唐王朝,所以呢,忠实于武则天和恢复李唐王朝他本身是不矛盾的,当时不仅狄仁杰是这样想的,好多大臣他们都这样想,所以他们都在撺掇武则天立儿子,武则天的心也在活动之中,可是虽然武则天的心已经活动了,但是让她接受这武周政权就一代而亡,这个事实还是太残酷了,他感情上还是转不过弯来,打不开这个心结,那在这个情况下,狄仁杰他们的推动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足以让武则天下定决心,让儿子继承,那这时候呢,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外力出来了,把这个事情呢,又往前推了一步,什么外力呢,当时在东北部地区,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叫做契丹,契丹呢,本来是臣服于唐朝的,唐朝被武则天取代之后,他又臣服于武周,臣服了一阵子之后,他们逐渐强大的,逐渐强大就想摆脱中央王朝的影响,想要造反,那想要造反需要一个理由,他们就以这个李唐的两个皇帝,也就是李哲和李旦被废为借口攻打武周的幽州,就咱们今天这一片地方,打这儿来了,那打的时候还发布檄文,这个檄文就写,何不归我庐陵王,什么意思呢,庐陵王那就是被废掉的那个李哲,说怎么还不把他还给我们呢,这个口号他对于契丹来说,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因为当时的少数民族其实还顾不上中央哪个人当皇帝,这还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但他们把这个事提出来了,武则天心里受到震撼了,他想我大周王朝取代李唐王朝已经这么久了,怎么老百姓还忘不了李唐王朝了,连边疆的老百姓都还忘不了李唐王朝,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民心所向啊,所以他的思想又活动了一步。【画外音】虽然武则天明白,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平常百姓,支持李家子孙做皇位继承人的占大多数,但是想到一旦传位给儿子,就意味着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武则天还是难以接受在民心与私心之间,武则天最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又是谁帮他下定最后的决心呢?【蒙曼】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人最后使了一把劲,终于把这个问题彻底的解决了,谁使了最后这一把劲呢,就是武则天的两个男宠,两个面首,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这张昌宗是弟弟,那本来是武则天小女儿太平公主孝敬给妈妈的一个小玩意,张昌宗长得很漂亮,到了武则天面前,他就跟武则天说了,我哥哥张易之比我还漂亮,那武则天就一块儿笑纳吧,都收进宫来了,这兄弟俩长得确实是花容月貌,当时人说就像两朵出水芙蓉一样,上他们的脸长得像荷花一样漂亮,那武则天当时也是70多岁了,看他们是什么心情呢,我觉得那既像是老奶奶哄孙子,又像是小女孩玩那洋娃娃,反正是一种很复杂很暧昧的一种心态,但是不管多复杂多暧昧,人他们整天陪伴在自己身边,给他们穿上熏香的衣服,涂脂抹粉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放在宫里头玩,这两个小男宠他们因为有武则天的宠爱,所以马上就身价百倍,当时好多大臣都巴结他们,比方说武承嗣,武三思这样的人,那是武则天的娘家侄子,那是大人物了,宰相,可是都给他们牵马,拉缰绳,做那种奴才才会做的事,那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可是呢,这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他也不是傻子,他也明白人们为什么巴结他们,不过就是因为武则天的面子,可是武则天已经老了,风烛残年还能够罩着他们多久啊,等武则天一死那人们会怎么对待他们呢,他们想一想,觉得挺害怕的,就想找高人去指点指点今后的路怎么走,那就在这个时候两个小孩寻找高人的时候,高人主动来找他们来的,这高人是谁呢,就是咱们说过的吉顼,前面讲过最后板倒来俊臣的那个家伙,这个吉顼本来也是酷吏起家,但是他文化程度比较高,这个早早的看清了形势,早早的转行了,所以来俊臣死了之后,他没有受到什么牵连,反而成了武则天的一个心腹了,不仅跟武则天好,跟武则天这两个男宠关心也不错,吉顼是个明白人,他看轻形势了,觉得在当时李唐王朝复辟那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了,只不过武则天还打不开这个心结,那只有这个时候如果有谁在武则天这个心灵天平上再加一个砝码的话,那这个天平会立刻完全倾斜到李唐这一边来,那如果谁加了这个砝码,是不是谁就会立下大功,他想着立功,可是虽然这么想,他掂量掂量自己,又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成为最后的那个砝码还说不上话去,那谁够资格呢,他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这个二张兄弟,觉得他们是武则天面前最得宠的人,由他们给武则天吹吹风,那说话是非常起作用的,因此有一天吉顼就主动来找这个张易张昌宗兄弟了三个人一块吃饭,酒过三旬之后吉顼就说话了,说你们兄弟现在这么享受荣华富贵,这么得宠,可是你们现在所得到的这一切,并不是凭你们自己的功劳得来的,你们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品德,那你们又没有什么品德,又没有什么功劳,又这么得宠,天下人肯定是嫉妒你们,按照吉顼的说法你叫做侧目切齿多矣,拿眼睛斜着看你们,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了你说如果你们这个时候不立下大功的话,以后怎么保全自己啊,吉顼跟他们俩说我每次一想到这件事就替你们哥俩发愁,那咱们刚才说了,张易之兄弟也正在琢磨这个事,等于说到心坎上去了,马上就跟吉顼说话了说吉大哥你说得真好,我们也想到了,那你给我们出出主意吧,我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呢,吉顼就说了,说天下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唐朝,都想恢复庐陵王的地位,说如果这个时候你们撺掇咱们的主上让他重立庐陵王的话,你们就等于说建下奇功了,那你们建下这样的大功就不仅能够免获,还能够永保富贵,那咱们想一想,吉顼他是什么意思呢,他这意思和狄仁杰可不完全一样,固然他也是让二张兄弟去劝说武则天,别立你的娘家侄子,立李家的这两个后裔,但是他直接说出来了,不应该立李旦,应该立这个庐陵王李哲,那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给二张出主意,让他们立下奇功,那如果说让武则天去立那个李旦做太子,叫不叫立下奇呢,他不叫,李旦本身就是皇嗣,皇嗣和太子之间的关系非常模糊往上走一步就是太子了,有一点顺理成章的意思,但是庐陵王自从被从皇位上赶下来之后,就被赶走了,赶出洛阳了,如果你让他一步登天,从一个贬到外地的蕃王直接成为太子的话,那才叫立下奇功,所以吉顼这里头充满了私心,但是充满了私心他也是个很有用的计策,二张马上就接受了,张易之兄弟听了之后是连连点头,当天就把这个枕头风给吹过去了,跟武则天说陛下以我们二人的愚见,你不如把庐陵王招回来,立他当太子,这话刚说完,武则天都吓一跳,说我养的洋娃娃都会说话了,而且说的还是这么大的事,这简直是四面楚歌,你看这个不仅大臣说了,连娃娃都说,可是转念一想呢,武则天觉得不对,他们哪有这脑子,有这脑子也不给人当玩具娃娃了,所以就问他,说张易之你老老实实告诉我,这主意谁给你出的,张易之就说了吉顼给我出的,那武则天就把这吉顼找来了,吉顼见到武则天还是帮他分析利弊得失,那其实当时武则天已经考虑很久了这个思路基本已经确定下来了,现在这么多他身边信任宠爱的人再这么一推动,武则天就决定顺水推舟了那顺水推舟第一件事不就是把贬到方州的庐陵王给招回来吗,所以就在胜利元年也就是698年的3月,武则天就假托说庐陵王得病了,就把一家人接回洛阳来,整个行程是高度的保密,连狄仁杰都没告诉,等庐陵王李哲一家回到洛阳以后,有一天武则天就召见狄仁杰,跟他主动说起了庐陵王这个事情,那狄仁杰又是一番慷慨陈词,说咱们一定得接回庐陵王,武则天就笑了,说你既然想念庐陵王,我就把他还给你吧,然后就指着一个帘子,说你看那是谁,这时候帘子拉开了,狄仁杰一看,一个小老头站在那儿,再仔细一看,这可不就是当年那个心浮气躁的年轻皇帝吗,经过这十多年的流放,已经变成那副样子了,狄仁杰就忍不住老泪纵横,跪倒在地上了,那这样一来也就等于天下人都知道庐陵王回到洛阳了,那这时候呢,武承嗣就明白了,自己是万万没有希望了,你想他折腾了那么多年,就想当太子,到这时候一下子化为泡影,谁能接受得了,武承嗣就一病不起,死了。【画外音】召回庐陵王,意味着武则天最后决定把政权归还给李唐王朝,这也同时宣告了在武承嗣在夺嫡斗争中的最终失败,武则天放弃武家子侄作自己的继承人,除了亲情关系和民心所向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因素呢?武家子侄们是否具备了做太子应有的素质呢?【蒙曼】你想咱们说的武则天在武家那边,第一继承人是武承嗣,第二继承人是武三思,这两个人根据史书的记载,基本上没多大的能耐,除了给武则天拍马屁之外,没见他干什么正经事,两个人都当过宰相,但是当不多久,都得被罢免,为什么呢?没有行政能力那这两个还算好的,武则天其他的侄子就更不行了,举一个例子,武则天有一个堂侄,名字叫做武懿宗,这武懿宗长得是身材矮小,面容猥琐,长得不好看的也就罢了,他最要命的是胆小如鼠,怎么个胆小如鼠法呢,咱们刚才不是讲过,契丹进犯,武则天就让他这个侄子武懿宗带领十万大军讨伐契丹,当时契丹那边只有几千人,那咱们一看军事力量对比,武周绝对强,那边绝对弱,按道理讲,他应该干得很不错,可是这个武懿宗还离前线还有七百里,还相当远的时候,听说契丹有好几千骑兵就要过来了,他吓得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就直接就往回跑,往洛阳这儿跑,那从唐朝建立包括武周建立以来,没打过这么丢脸的仗,所以当时的那些才子都嘲笑他,当着武则天的面嘲笑他,写诗,这诗是这么写的,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去贼七百里,隅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什么意思呢,长弓短度箭,说武大将军拉的是一把长弓,但是箭没有射出多远,就掉地上了,这时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蜀马是蜀地的马,四川的马,四川的马有一个特征就是长得矮小,可是武大将军长得更矮,即使上这小蜀他都上不去,还得登着高才能上去,蜀马临高蹁,去贼七百里,隅墙独自战,什么意思呢,在离开敌人还有七百里的时候,武大将军就开始绕着墙自己跟自己打仗了,作出一副打仗的样子,最后呢,忽然逢着贼,骑猪向难窜,忽然就要跟敌人交战了,武大将军吓坏了,赶紧骑着猪往南逃,这诗是在武则天跟前念的,武则天也是一个聪明人,可是没听懂,就问这个诗人了,说我侄子是骑着马去的,你怎么说他骑着猪呢,这个诗人就给他解释了,他说陛你知道不知道猪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是豕呢,马牛羊鸡犬豕,这是六畜,所以那猪又叫豕,那诗人说了这个豕和那个屎尿的屎那是同音字,说武大将军一听说敌人来了,吓得屎尿都出来了,所以呢就是骑着屎往南走了,那不就是骑猪向南窜吗,武则天听了没面子啊,你说武家的人怎么个个不成器了,特别的没意思,这说明他胆小如鼠,胆小如鼠也罢了,这武懿宗还有一个毛病,心如蛇蝎,你让他去打契丹,他打不了,那打不了让他去安抚一下河北的老百姓,这个地方在契丹蹂躏之后残破不堪,派他去安抚百姓,武懿宗去了,到那儿当时有好多河北老百姓本来是被这个契丹裹挟走了,现在又逃回家园,武懿宗说这些人都是反贼,都跟着敌人一块儿造反来着,所以必须都把他杀死,那怎么杀法呢,他把这个人叫做生取其胆,活着的人就把这个胆给割下来,然后再砍头,那惨叫声是不绝于耳,血流成河,河北的老百姓都恨透了这个武懿宗了说他比那个契丹人也强不到哪儿去,都是强盗,那你想就是这样的武家子弟,就算武则天把江山传给他们,他们守得住吗?【画外音】通过蒙曼副教授的介绍可以看出,武家子侄的确不能担当太子的重任,所以武则天最终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然而武则天有两个儿子,他又该立哪个儿子做太子呢?【蒙曼】俩儿子,让哪个做继承人,这两个各有优势,你看李哲那是哥哥,大一点,那李旦呢,虽然是弟弟,可是他当皇帝和当皇嗣的时间都比较长他资格比较老,而且呢,现在处于皇嗣这个位置上,离太子一步之遥,这是他的优势,两难选择,手心手背怎么办呢,就在无论武则天为难的时候,这个李旦主动让贤了,皇嗣李旦反复给武则天上书而且绝食坚决要求母亲立哥哥当太子,那武则天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就作出了决定,重新立这个庐陵王李哲当太子,而且呢,还给他恢复了他出身时候的名字,他出身时候叫什么呢,叫李贤,让他重新叫李贤了,这时候是胜利元年九月,离他当以庐陵王的身份回到洛阳已经是半年之久了,那咱们说武则天放弃这李旦改立李贤,是不是就因为李贤是哥哥,李旦又在那儿拼命推让呢,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武则天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考虑他的一言一行都要首先考虑其政治意义,那咱们说武则天他立李贤而不是李旦有什么政治意义呢,我觉得有三条意义,第一条李贤在朝廷之中势力小,你想李贤是从文明元年就被拉下皇位,然后就被贬往地方了,他已经差不多十五年没在洛阳呆过了,那大臣换了一批又一批,所以朝廷里头他基本上谁也不认识,当然呢,大臣们也都不认识他,所以让他当太子,那就整个一个光杆司令,那李旦呢,李旦可就不一样了,李旦这么多年一直追随武则天呆在政治中心洛阳,那是想要恢复李唐王朝的大臣心目中的一面旗帜,老有大臣拿这李旦说事,所以呢,李一旦有好大的隐性势力,你想武则天是一个一生追求权力的人,那是立一个没有势力的人当太子,对他更有利呢,还是立一个有势力的人当太子对他有利呢,他当然要选择没有势力的人,这是他立李贤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是李贤和他们武家人没仇,李贤他被贬为庐陵王,那是武则天作出的决定跟武家子弟没有关系,贬为庐陵王贬往方州之后,他又一直呆在方州这个地方,跟洛阳缺乏联系,跟武家的人没有正面的冲突,那李旦就不一样了,李一旦的位置摇摇欲坠不是一直是武家的子弟特别是是武承嗣在害他吗,所以李旦在武承嗣的手下被折腾得九死一生啊,他能不恨武家人吗,所以他当皇帝那对武家子弟更不利,所以让李贤以后当皇帝,反而这个矛盾容易调和一些,那武则天虽然决定现在把这个皇帝的位置传给儿子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不惦记娘家人,他还是希望武家在以后的时代里,也继续拥有自己的势力,所以这样以来还是立李贤好一点,第二个理由。那第三个理由呢,是立李贤,这个李贤更容易对武则天感恩戴德,你想李旦他本身是皇嗣,皇嗣距离太子一步之遥,那如果把他从皇嗣提升为太子那叫做顺理成章,那李贤就不一样了,李贤早就被贬到方州去了,在地方呆着,待遇一直很差,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还有哪一天可以东山再起,所以这时候你直接把他从这个位置上提拔为皇太子,那对他叫做一步登天,那一步登天的人不是更容易感激提拔自己的人吗,所以在这一点上无罪天和这个吉顼和这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一样是有私心的,因为有这么三个理由,所以武则天最终放弃了皇嗣李旦,改立李贤为皇太子,武则天在久视元年的十月就宣布恢复李唐王朝所使用的夏历,不再使用大周王朝使用了这么多年的周历了,那在中国古代改历法是一件大事,这一件是就标志着武则天确确实实从心里要放弃自己的大周王朝了,至于具体什么时候恢复李唐,那就看武则天能活到多大岁数了,所以这一件事一作出之后,天下人的心里都很肯定,板一样。说现在已经是局势确定下来了,哪一天女皇寿终正寝,哪一天李唐王朝就可以恢复了,这叫做和平接班,那么已经无事一身轻的女皇,又会怎样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呢?请看下集嵩呼万岁。 百家讲坛讲稿(蒙曼)武则天26嵩呼万岁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生,为了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势,提出了封禅的祭礼,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一共有七个帝王。其中就包括女皇武则天,可是奇怪的是,其他六个皇帝都是封禅泰山,惟独武则天独树一帜,封禅嵩山。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与嵩山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呢?武则天以女皇身份封禅嵩山,不仅使她成为中国封禅史上惟一的女性封禅者,而且是惟一的在泰山之外举行封禅大礼的封禅者,那么武则天是如何封禅嵩山的呢?特立独行的武则天的在封禅嵩山的过程中,又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呢?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向天地告成功,求福佑,一幅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的盛世景象,而武则天也借此机会证明了武周政权是天命所归,她本人也是功高德厚的一代明君。那么武则天是不是从此就一帆风顺,不会再面临任何问题了呢?晚年的武则天由于追求长生不老,对道教的兴趣明显增强,这与她早年不遗余力地支持佛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武则天信仰改变之后,她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会不会也发生变化呢?通过蒙曼副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武则天从以前的热心政务开始变得纵情声色,然而此时的武周政权内部已经蕴含着新的矛盾,如果任由矛盾发展下去,必将会爆发一场内乱,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矛盾呢?武则天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嵩呼万岁!【画外音】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嵩呼万岁。武周政权一共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稳定问题,二是用人路线问题,三是接班人问题。这三大问题在武则天晚年都基本解决了,但是武则天在解决这三件大事的过程中,却逐渐与嵩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寿命与天的典礼,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鲁生为了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势,提出的封禅的祭礼,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应当到这一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上天,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一共有七个地方,其中就包括女皇武则天,可是奇怪的的是其他六个皇帝都是封禅泰山,唯独武则天独树一帜封禅嵩山,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与嵩山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蒙曼】咱们都知道有一条成语就叫做嵩呼万岁,他也叫山呼万岁,或者是三呼万岁,这成语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书记载,这是在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的,当时汉武帝巡游嵩山,忽然就听见耳边传来了喊万岁的声音了,万岁,万岁万岁。就喊了这么三声,汉武帝就问周围的人,你们谁喊的,那随行人说,我们谁也没有喊,您没有让我们喊,我们哪能瞎喊啊,那汉武帝觉得挺奇怪的,这时候有一个人就出来解释了,说这不是人在喊,这是嵩山在喊,汉武帝一听真是龙颜大悦,马上就下令去祭祀嵩山的山神,从此就有了嵩呼万岁这个成语了,而且呢,再到后来三呼万岁爷成了臣民晋见皇帝时候的一个固定的礼仪了,其实呢,这嵩山跟皇帝的渊源可是非常的深,他不光跟汉武帝喊过万岁,还给武则天喊过万岁,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前面不是讲过吗,武则天他当皇帝之后,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稳定统治的问题,怎么稳定统治呢,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不断的打击敌人,不断的光纳贤才最后统治终于稳定下来的,国家发展走入正轨,而且也开始呈现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了,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就开始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成就了,那怎么展示呢,中国古代有一个最隆重的展示方式那就是封禅,封禅是最隆重的一项祭天大典,那咱们肯定还记得,武则天这不是第一次封禅,他第一次封禅是在什么时候呢,那是在林德三年正月,当时他是以皇后的身份追随着唐高宗去封禅的,而且他还当了亚献,时隔三十年他要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封禅了,这一次封禅,他可就不是亚献了,而是正正经经的封禅大典的第一号主持人,而且呢,上一次封禅的是泰山,这一次他要换一个地方,改封中岳嵩山了,那咱们可能有的同事就问了,说封禅不是一般都在泰山吗,怎么武则天这么标新立异了,这个问得没错,中国历史上一共就有七次封禅,但是呢有六次都在泰山。【画外音】中国历史上进行过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蒙曼】只有武则天这一次是封禅中岳嵩山,那么武则天他为什么要换地方呢,我个人觉得至少有四点原因,哪四点呢,第一点嵩山他这个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嵩山号称是中岳,中国古代的人认为他是处在大地中心的这个位置,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当年周公测日影,测出来天下的中心就在嵩山脚下,那您想在天下之中的这么一个位置,凭空耸立起这么一个高峻的山峰,这是什么呀,这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一个通天柱子,封禅是要什么呢,封禅不是跟天沟通一下吗,向上天汇报成绩,那在这么一个天然的通天柱上跟天汇报,天应该听得更清楚,所以武则天这叫利用自然优势,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这个嵩山他本来就是西周王朝的圣神,当年呢周武王,周成王都曾经祭祀过嵩山,那武则天他自己自称是周王朝的后裔,他说他这个武姓就是从人家周朝畸姓上来的,所以说周朝那些先王那是他的祖宗,祖宗崇拜什么,这个后代也得崇拜什么,所以他也应该崇拜嵩山,另外呢当时还有这么一个说法,说这个嵩山的山神他就姓武,那姓武跟武则天就是本家了,那本家还能不保佑武周王朝吗,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武则天也想抬高一下嵩山的地位第二个理由。第三个理由是这个嵩山离洛阳比较近,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离嵩山有多远呢,几十公里的距离,现在走高速一个小时到了,当年古代交通条件肯定没有这么好,不过呢,从洛阳走到嵩山去,总比从洛阳走到泰山去要少折腾一下,武则天他在封禅嵩山的时候多大岁数了,已经是73岁高龄的老人了所以他想找一个近一点的地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第三个理由。第四个理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肯定是最重要的,这就涉及到武则天个人经历和个人心理了,跟李唐王朝彻底断绝关系,当年他不是陪着唐高宗一块儿去封禅过泰山吗,以皇后的身份作为亚献,那时候就在泰山之上祈祷上天,说可得保佑我们李唐王朝国作长久,那现在呢,他改朝换代了,李唐变成武周,如果他再到泰山那儿去,跟这儿说了,咱们转换一下思路,上天您也甭保佑李唐王朝了,你改保佑我们武周王朝吧,这个心理上有一点说不过去,所以还不如干脆换一个地方,不在泰山封禅了,换到嵩山来,这样就跟李唐王朝彻底断绝这个关系,也跟自己过去的皇后身份断绝关系。【画外音】武则天以女皇身份封禅嵩山,不仅使他成为中国封禅史上,唯一的女性封禅者,而且是唯一的在泰山之外举行封禅大礼的封禅者,那么武则天是如何封禅嵩山的呢,特立独行的武则天在封禅嵩山的过程中,又会作出怎样的惊人之举呢?【蒙曼】公元696年的腊月初一,武则天从洛阳出发开赴嵩山,到腊月十一这一天他就正式举行登封大典,封太室,禅少室。【画外音】中岳嵩山是我国古岳名山,古有嵩高唯岳,竣极于天的说法,嵩山不似其他山脉那样一山独秀,而是分为太室山,少室山二山,中间隔有数里的珊瑚平地,向望不向流,唐宋时期由于嵩山与都城洛阳开封毗邻故而成为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必游之地,特别是女皇武则天的这一次封禅更使得嵩山名扬天下。【蒙曼】整个的封禅的过程一共进行了二十天,这个进程相当的顺利,封禅完毕武则天为了纪念一下这个事,就把年号给改的,原来叫天策万岁,这时候改为万岁登封,不仅改了年号,他把这个地名也给改了,嵩山他所在的那个县,原来叫做松阳县,这时候武则天把它改为登封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就是咱们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另外呢,嵩山脚下的另外一个地方,原来叫阳城县,也给改名了,改叫告成县,大功告成那个告成,这个名字呢也沿用到今天了,今天是咱们河南省登封市的告成镇,改了一通名字以后,武则天又加封嵩山的山神为神岳天宗皇帝,这可是五岳山神第一个称帝的,封禅是让武则天是大大的风光了一把,现在他通过这么一系列活动,当皇帝已经是得到上天的认可了,可是皇帝是皇帝,这女皇帝又是另外一回事,怎么样才能通过这个封禅的活动,在取得一下人们对女皇帝的认可呢?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改朝换代在中国古代是经常发生的事,一个是男性的统治者他改朝换代了,他阻力不那么大,武则天这时候关键是一个女性改朝换代,他老得想着说明一下,理由在哪儿,怎么说明呢,还得利用这个封禅,搞一个副产品,他想封一批女神仙,怎么封女神仙了,这个嵩山的山神不是已经封为神岳天宗皇帝了吗,一个人多孤单啊,武则天想象他找一个伴想给他找一个夫人,这夫人也得有封号,这夫人的封号就是天宗皇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皇后,两个人一块在那儿接受万民的崇拜,这是一个女神仙,另外这个嵩山相传还是夏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夏启诞生的地方,而且民间有一个说法,说这个夏启生下来之后,他的妈妈就化成一块石头了,这是多伟大的母亲啊,为了成全儿子,自己不惜化成石头的,武则天就给这个英雄母亲加封为钰堇太后,那夏启一生下来妈妈就化成石头了,这个夏启他怎么长大的呢,民间传说他是由姨妈照看着长大的,那这个姨妈也很了不起,武则天也给这个姨妈一个封号,叫做金雀夫人这也是嵩山的一个小神,那你看,一时之间女神仙大行其道,往嵩山一走,没走几步,就能碰见一个女神仙,那咱们说武则天这样他想干吗呢,很明显了,他就是想昭告天下,连女神仙都可以存在,我当一个女皇帝又算是了什么,你们怎么就这么不依不饶了,封禅是一件事,封女神仙是一回事这两件事都圆满结束之后,武则天那真是志得意满,现在他已经成为自古以来第一个亲性封禅大典的女人了,那真是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了,这心情太好了,就在这样的好心情之下,武则天决定普天同庆,让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这个喜悦,怎么分享呢,他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免除前天下老百姓一年的租税,而且让天下的老百姓,都喝酒吃肉狂欢十天。【画外音】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向天地告成功,求佛佑,一副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的盛世底下,而武则天也借此机会证明了武周政权是天命所归,他本人也是功到德厚的一代明君,那么武则天是不是从此就一帆风顺,不会再面临任何问题呢?【蒙曼】人生就是这样,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年龄问题,武则天他老了,特别是这三个头疼的大问题都解决之后,稳定问题解决了,这个用人路线解决了,继承人问题也解决了,他的心放松了下来,这个衰老反而加快了,这个衰老有一个标志,就是在胜利二年的二月,公元699年的二月,武则天生病了,那咱们说这个头疼脑热的事谁没有,这生病怎么就证明人家老呢,因为这一次生病他被史书记录下来了,一次生病能够载入史册,这就说明病势不轻,这时候武则天多大岁数呢,他已经76岁了,那生病怎么办呢,首先就是求医问药,这没得说,可是求医问药他也不是见效那么快,病急乱投医当时武则天正在嵩山这儿,他就派了一个大臣,叫阎朝隐,去替他祈祷嵩山之神去了,求山神保佑他,这病快点好,那这个阎朝隐他拍起女皇的马屁来那是毫不含糊,一接到这个命令马上就去了,在这个祭台之前斋戒沐浴,斋戒沐浴完了之后,他自己就趴在那个祭台上头了,那咱们知道祭台上一般是摆什么祭品呢,所谓三生,那是一些动物的肉,这时候阎朝隐说了,我就是那个祭品,我愿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去换我们皇帝陛下的生命,这多虔诚啊,可能是这个虔诚还真感动上天了武则天的病还真有了好转,武则天也开心了一下,但是虽然说这病暂时好了,虽然开心一下,这一次生病对武则天的心理打击还是相当巨大的,他恐怕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来日无多了,那在这种心境之下,过去那种成圣成佛的高远理想就都有一点看淡了,他开始想要长生不老了,人只有到老年,才会想这个长生不老的问题,这是规律,那怎么才能长生不老呢,咱们都知道武则天早年非常信佛,可是佛教呢他讲涅盘,讲永恒他不讲长生不老,哪一个宗教讲长生不老呢,道教。道教讲长生不老那在这武则天的信仰就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于道教的兴趣变得浓厚起来了,那咱们说武则天这种信仰的转变,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他有三个表现。第一个表现呢,就是武则天开始服用丹药了,就在他生病的第二年,武则天开始服用一个道士,名叫胡超的人给他炼的仙丹,这胡超说这个仙丹可是没少费了心思,我炼了三年才炼成,那这个仙丹应该有效果啊,武则天吃了的时候,肯定心里也这么想,这个仙丹应该有效,这个心里一这样想有效,其实这个药效就容易表现出来,当然呢,也不排除这个三年炼成的丹药可能有一点有效的成分,反正武则天吃了这个丹药之后,觉得身体见好,那从此对丹药可是着迷了,就派人不停的炼丹,而且到什么程度呢,面手,就是男宠必须也得学会炼丹,才会得宠,否则不行。第二个表现是改元久视,久视这可是一个特别富有道家色彩的词,因为这词本身就是从道德经里截取出来的,道德经是道家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那里头有这样一句话,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武则天就从这里抽取了久视这两个词,希望这个年号能够保佑他统治长长久久,生命也长长久久。第三个表现是到嵩山投金简那咱们说金简是个什么东西,金简简单的说,那就是一个金子做的名片,可是咱们知道名片是递给人的,这个金简他不是递给人的,他是递给神仙的,而且呢,咱们现在的名片都写谁呢,写姓谁名谁,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这样一些基本信息,金简除了写这些基本信息之外,还要写上你对这个神仙的请求,投简本来是一个道教仪式,就是给人们驱病免灾这么一个道教的仪式,那武则天投金简那可是当年的一个大活动,那就是在久视元年的七夕佳节,他就派这个,给他炼丹有功的那个道士胡超到嵩山去投这个金简去了,这个金简现在存在下来的,就藏在这个河南博物院里头,一共上面刻了六十多个字,是这么说的。【蒙曼】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陈胡超,稽首再拜谨奏。【画外音】60多个字,听起来挺长,什么意思呢,大体意思就是说,大周皇帝武曌信奉道教希望长生不老,所以就在中岳嵩山投下这枚金简,祈求三官九府除去武曌的罪名,保佑他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三官九府是什么呢,所谓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道教的三个神仙,九府就是他们的洞府,也就是各路神仙,道教的各路神仙免除武曌的罪名,保佑她实现自己的理想。【画外音】从以上蒙曼副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晚年的武则天由于追求长生不老,对道教乐观兴趣明显增强,这与他早年不遗余力的支持佛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武则天信仰改变之后,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会不会也发生变化呢?【蒙曼】那咱们是武则天的理想现在既然已经变成追求长生不老了,那些想要升官发财的人,又从这个角度打主意了,有一个叫朱前疑的人,讨好武则天,讨好得特别有效,怎么讨好的呢,他发现武则天想长生,于是他就找到武则天呢,说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陛下您能活八百岁,武则天很高兴,给您当官吧,给他当了使役,使役是八品官,朱前疑本人高高兴兴回家了,一想当官挺容易啊,没过几天又来找武则天来了,说陛下我又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您的白头发变黑了,您掉下去的牙齿又长出来了,武则天一听更高兴了让他当家部郎中吧,家部郎中已经是五品官了,朱前疑受到鼓舞了,再接再励吧,没过几天又找武则天了说陛下我又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嵩山在朝您喊万岁,武则天说嵩山喊万岁是好事,我赐我给你一样东西吧,赐给他一个非拴带,这个拴带是什么东西呢是一个装饰品,一个小挂件,非拴带就是红色的拴带,这样的装饰品在唐朝只有高级官员才能佩戴,武则天因为心情一好,把这个赏给朱前疑了,那你说连做三个梦,就能连升三级,这种鬼话武则天都能相信,说明什么呢说明他想长寿都想到犯傻的程度了,那这种理想的变化,自然也就会引起心境的变化,什么变化呢,武则天从原来的热心政务办理单一享乐了,武则天本来是一个工作狂,当年一个太学生请假回家都得经过他亲自批准,可是现在既然人生理想发生变化,他觉得再玩命工作有什么意思,不仅不玩命工作了,还想把以前因为玩命工作所失去的那些休闲*都给找补回来,在这样一种心境之下,像什么旅游宴会那就成了武则天生活的主旋律了,他呢就抓紧时间纵情声色,为了纵情声色他还建立了一个叫空鹤府这样一个机构,光选美少年充斥期间,而且又选了一批文人亲客也放到这个空鹤府里头了,陪着他一块开宴会搞旅游,那这个宴会呢,其实也有不同的开法,有人开起来就很粗俗,就知道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的,武则天是一个风雅的人,他觉得这样没意思,咱们要搞得有一点文化品位,怎么有文化品位呢,咱们一边喝酒还得一边赋诗,这个喝酒赋诗,赋诗就得批判一下,谁的诗写得好,谁的诗写得不好,这样谁来做这个裁判呢,武则天选了一个人,大家得挺熟悉的,长官婉儿,那是被他杀掉的宰相长孙仪的孙女,当年才不到1岁就莫入叶挺,没有受到太正规的教育,不过上官仪这个文学基因在起作用,所以呢,婉儿生下来就聪明伶俐长大之后是锦心绣口,武则天特别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所以这时候就让她当了这赛诗会的裁判了,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都由婉儿决定,相传了,这婉儿出生之前,他妈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给他一柄大秤,说你生这个孩子,以后要去衡量天下,可是生出来是一个女孩,后来没入叶挺,他妈也没把这梦当回事可是现在这梦不是应验了,婉儿虽然没有能去衡量天下,那是武则天的事,但是毕竟他能衡量诗人了,哪个写得好,哪个写得不好,他一句话说了算,那这样的宴会就得轻松愉快,不能搞给太板,所以呢,尊卑贵贱这种事儿就放在一边了,参加宴会的有皇帝,有大臣,有男宠,有宫女,有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商人也到这儿来参加宴会来,这样搞来搞去有一些保守的大臣就看不惯了,有一个老宰相就找武则天,说陛下你收敛收敛吧,这像什么样子啊,武则天怎么答复他了,武则天说宰相你也老了,以后这样的事你也别参加了,我们一开宴会你就回家吧,自己照样是我行我素,武则天这时候追求什么呢?他追求的不就是活着并且快乐着吗。【画外音】通过蒙曼副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武则天从以前的热爱政务开始变得纵情声色了,然后此时的武周政权内部已经蕴含了新的矛盾,如果任由矛盾发展下去的话,必将会爆发一场内乱,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矛盾呢,武则天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蒙曼】这时候的武周王朝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李家和武家的关系问题,他的儿子李贤当太子了,但是那些娘家侄子还都封王了,李家和武家势均力敌,这可不是一个正常的君臣关系,当时好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个问题,就怀疑武则天一旦架鹤先去,李家武家会不会有一场冲突要爆发,好多人都这么想,那当年劝武则天杀掉酷吏来俊臣,后来又劝武则天改立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贤当太子的那个吉顼,他也是这有识之士。有一次这个吉顼就得罪武则天了,武则天把他贬到地方当县委去了,临走之前,吉顼就找到武则天,他是臣此次到荒蛮之地去,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来,再睹您的天颜,临别之际臣有一句话想对陛下说,陛下您愿意听吗,武则天说那你说吧,吉顼就说,咱们找一堆土,把他浇上水,和成一堆泥,你觉得这个泥内部他有斗争吗,武则天说这一团泥他有什么斗争呢,没有,吉顼说确实没有,但是如果我把这个泥从中间劈成两半,一半我把它塑成一座佛,另一半塑成一座道家的天尊,您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争执吗,武则天想这天上地下谁不是想惟我独尊,佛和天尊也一样,肯定会有争执,于是武则天说有争执,吉顼就说了,我也觉得有争执,可是现在咱们国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你看你的儿子现在当太子了,你的侄子还在当王,两家之间势均力敌,臣感觉日后必有争执,这可是国家的危险,说完之后这吉顼就看着武则天,希望武则天给他一个答复,而且这些话他说的确实是发自肺腑,所以他说完眼泪都留下来了,那武则天怎么反映,武则天半天没说话,最后长叹一声,说我也知道,可是事已至此,我又能怎么办,那咱们说武则天一生经历多少大风大浪,每一个事情不都能解决吗,这一个事情居然连她都无可奈何,可见这个事情确实不好解决。可是不好解决也得解决啊,你当皇帝撂挑子啊,那怎么解决呢,武则天现在不是经常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吗,每一次气氛都轻松愉快,他就想,能不能用这种方式解决一下呢,俗话说酒越喝越厚,把这两拨人给聚到一块儿,一块儿喝喝酒,大家感情就深了,矛盾不就化解了吗,想了这么一个方法,所以就在久视元年的七月他就把李武两家搞到一块开宴会来了,就在嵩山脚下的石崇河畔有一块大石头,武则天在这儿大宴宾客,宴请的都是谁呢,第一个人就是太子李贤,第二号人物相王李旦,第三号任务梁王武三思,除此之外还有大臣,像狄仁杰,姚元崇另外还有他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这些人,搞到一块来喝酒。那咱们说武则天这样想干吗呢,他不就是想把这些不派系的人都给结合在一块,让他们都团结在他周围那他这个目的达到没有呢,当时还真达到了,酒席之上肯定是非常融洽,一幅母慈子孝,君臣和谐的场景,武则天一看这个局面很高兴,豪兴大发,当场就赋诗一首。【画外音】石淙,作者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