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2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构建民权政府b批判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3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4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5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这反映了他主张a反对君权神授b维护私有财产c反对专制统治d追求天赋人权6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a背弃了主权在民说b具有专制主义色彩c符合共和主义理念d完善了社会契约论7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在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时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作者认为当时经济全球化a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差距b以欧洲为中心开始出现c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d加速了各国资本的原始积累8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一边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的是英国a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b资本积累的途径 c自由贸易观点终结d殖民掠夺的野蛮9“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10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11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该报告揭示了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12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13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亚当 斯密认为a社会发展以平等为主导b资本家追逐利润导致社会道德衰败c关注合理分配杜会财富d私有财产是白由社会的基础14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a阻碍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带来了两大阶级的对立c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d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力15“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d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16下表反映了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特定时期的外贸数据(部分)这些数据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当时 时间 国家及产品 产量 占世界产量比重 19世纪中期 乌拉圭肉牛 100多万头 1880年 智利硝石 25万吨 1897年 智利铜 38% 1900年 乌拉圭肉牛 700多万头 1900年 智利硝石 140万吨 75% 1912年 巴西橡胶 90% a发达国家原料市场被抢占殆尽b拉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成就突出c拉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工业革命促进了拉美经济的独立17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在传统上,政党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材料旨在说明a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b“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c“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d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18“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描述的两个政府是 a英国立宪君主与议会 b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 c德国首相与议会 d法国总统府与议会19据纽约时报报道,白宫于2017年5月9日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根据司法部建议,解除了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科米在2013年被时任总统奥巴马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局长,他是历来第二位被解雇的联邦调查局局长。特朗普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表明了司法部的地位高于联邦调查局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民主党与共和党矛盾不可调和2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说:“除了人民权利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执行权力的当局,这些当局虽不完全独立于人民,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有一定的自由,因而既要被迫服从人民大多数的一致决定,又可以抵制这个多数的无理取闹和拒绝其危险的要求。”美国宪法中体现出这一意图的规定是a民族主义原则b天赋人权生而平等c权利分享原则d人民权利高于一切21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的意外事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德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b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22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23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的70,这些举措a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b加剧世界经济的混乱c有利于摆脱经济大危机d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24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款规定:“wto成员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确定相关产品价格和成本时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采用中国的成本和价格,一种是可以不使用中国成本和价格如何选择,由成员国确认中国是否符合市场经济条件来定。”这反映了a中国入世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b中国入世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国入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d美日欧在国际贸易中执行双重标准二.材料解析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 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之初,仍然遗留着传统而丰富的古代儿童观,譬如“男璋女瓦”、“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等。在络绎不绝的出洋考察之后,国人才发现西方近代社会则是“男女并重”、“强迫教育”、“生子女皆报官”“国中男女皆入学”等。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时代。 摘编自陆克俭发现与解放中国近代儿童观研究材料二 近代以前,把儿童视为双亲所有物,以及中世纪以来贯穿基督教的“原罪说”依然占据主动地位,体罚、鞭鞑的教育习俗依然存在。此后英国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倡导“白板说”,声称儿童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的痕迹”;卢梭则在爱弥儿中提出“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的价值,让儿童按自然的进程去发展,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并颁布措施,建立各级学校、博物馆、公园等,切实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西方儿童观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西方儿童观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的相似背景及主要影响。(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有不少模式。其中把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归结为“推一拉”的简单力学公式模型说明了发达国家早期的情况。这种理论认为:促成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力量,一是农村状况的恶化产生的推力,二是城市有利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把农民拉到城里。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选定一个史实和“推一拉”理论中的一个角度,对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进行探讨(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史实与角度,探讨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经历着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区域的高速聚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极收集和处理被看作居民的个人事务。由于当时环境治理尚未起步,工业废物排放给城市卫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产重成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 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年,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垃极处理工作,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19世纪后半期疾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传统检疫中采取的“隔离”手段得到继承和强化,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疾”工作,国会陆续颁布国家防疾法、检疾法案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涵义出现了新变化,卫生即“强国”。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欧洲国家关于“卫生强种”的说法也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 (l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背景,并概括其主要内容。(7分) (2)简要评价晚清“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8分)高三历史10月月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abacbbbcad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bacabccbcbd二.材料解析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 分)25(1)中国:带有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色彩;初步转向男女平等的西方近代化儿童观;民国后受西方影响开始重视儿童新式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任意2点得6分) 西方:受基督教影响具有神学色彩;体罚、鞭挞为主要教育习俗;政府重视制度建设,推动教育逐步形成系统的近代教育观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开展教育工作;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任意2点得6分) (2)背景:经济上近代经济、工业化不断发展;政治上民主政治的进步、政府的重视;思想上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传播;近代自然科技的进步等(任意3点得9分) 影响: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有利于儿童的解放和发展。(每点2分,共4分)26示例1: 史实:英国圈地运动。(2分) 角度: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力。(2分) 探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贸易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圈地运动造成了大量的流民;失去土地的农民最终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即英国圈地运动导致农村状况的恶化,推动农民向城市迁移。(8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史实:英国工业革命。(2分) 角度: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力。(2分) 探讨: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业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