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语文教学中思维的碰撞[文档资料]_第1页
质疑 语文教学中思维的碰撞[文档资料]_第2页
质疑 语文教学中思维的碰撞[文档资料]_第3页
质疑 语文教学中思维的碰撞[文档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疑 语文教学中思维的碰撞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孟子 尽心下中有一言: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意为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思考,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这也启发我们,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面对文中的知识点或是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需要学生有着敢于质疑、不迷信书本并有着自己见地的思想。 高一下学期,我讲授荀子的劝学时,文中有一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参 ” 字文中注音为 cn,注解为: 验、检查。一说通 “ 叁 ” :多次、表概数。当时采取的是前者的音和意,理解来就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不会犯过错。在翻译理解到这一部分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质疑,她认为这个地方应是“ 叁 ” 即 “ 三 ” ,表概数,多次之意,并有孔子的 “ 吾日三省乎吾身 ” 为证, “ 日三省 ” 应为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马上也有同学赞同了她的看法。对于这一情形,我首先是肯定并表扬了她的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行为,并和她约定课后查寻有关资料明确读音及意义。事后,我借助网络搜寻资料,明确 了人教版高中教材采用的是俞樾的说法,他认为荀子中的 “ 省乎 ” 是后人根据论语而妄补的,那么 “ 参 ” 就只能读 cn,检验,检查的意思。而她也在查找的资料中同意了这一说法,看着她满意的神情,我颇感欣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 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质疑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发现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困难,体验克服困难的愉悦,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能培养 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那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他才会完成由 “ 要我学 ” 到 “ 我要学 ” 的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然而,在语文教学中,主动向老师提问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疑问而是他们不知该怎样提出问题,或是有着其他的顾虑不敢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首先,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希望学生敢于质疑,则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韩愈云: “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矣 ” 。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 “ 教 ” , 而忽视 了学生的“ 学 ” 。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以师为准的思维定势,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 “ 服从 ” 状态,学生没有疑问,也不需提问,长此下去,质疑从何而来呢?然而新课堂则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提问,如 “ 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 , “ 你能说一下你的看法吗 ;也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质疑,如 “ 你的问题提得好 ” ,“ 你的看法很独特 ” 。并做好一个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独特的想法,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我在上完李白 的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时,让学生们谈谈心目中的李白,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提到了李白在诗歌史上的成就及他积极进取和达观洒脱的情怀,少数同学从其他方面涉及,有认为他恃才傲物, “ 李白,你别狂 ” 的;认为他诗歌中的积极进取和消极避世思想是中国文人人格的代表, “ 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 ” 的儒、道两家影响的 学生纷纷畅述自己的观点,我也相应的做出了点评。这堂课中,学生从多角度评判历史人物,思维的碰撞,激发出质疑的火花,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其次,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质 疑,则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在课堂上,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在预习或初读课文的时候,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涉及内容中心的,也有涉及写作技巧的,还有涉及文学语言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就拿文学语言来说,古今作家都善于锤炼语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锤炼语言的妙处。苏小妹 “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 中的 “ 扶 ”“ 失 ” 二字,相对于 “ 摇 ”“ 映 ” 或“ 舞 ”“ 隐 ” 二字比较鉴赏,这二字到底好在哪里? 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这个 “ 扶 ” 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体态,也写出了春风的情意,把景物写活了。这个 “ 失 ” 字,写出了梅花月色溶在一起,分不清是花色还是月色,把诗的境界烘托了出来,难怪令苏东坡和黄庭坚托掌称妙。 第三,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希望学生积极质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对于学生的见解,要 “ 不以成败论英雄 ” ,更多的是鼓励,教师的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如果学生的观点有明显的 错误,也要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前提下予以纠正;有些肤浅的观点,要适当点拨,使其思考向纵深发展;有些一针见血,直切主题的,要给予表扬和肯定;有争议较大的问题,老师则不忙做总结,留下空白,让学生课后去完成,把这种探究热情带到课后。要相信他们能够立足于文本读出东西来。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才能始终活跃,积极的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学贵有疑, “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时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更是新课标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