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同步练习1.doc_第1页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同步练习1.doc_第2页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同步练习1.doc_第3页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同步练习1.doc_第4页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同步练习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目前世界上表现的突出问题如粮食短缺、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其根本原因是( )A.科技不够发展B.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统一协调规划C.人口的快速增长D.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2.对湖泊出现的“水华”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湖泊,容易引发藻类过度繁殖B.湖水温度升高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C.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会破坏湖泊原有生态系统D.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可导致鱼、虾死亡3.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和无边的草原,现在却消失了,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植被无法生存C.地壳的频繁运动D.长期干旱,植被死亡4. 16.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农业的特点?( )A.污染小或无污染B.能量多级利用C.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经济效益偏低5.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可能6.下列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 B.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C.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任意改变自然环境 D.人类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利用和改变自然环境为人类服务7.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D.开发水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8.“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 )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当如何做 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小组成员间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进行实地调查A.B.C.D.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调查活动,提出了若干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其中一条是把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便回收利用。能够比较好地达到这种目的的做法是把垃圾分成( )A.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B.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C.食品类、外包装类、玩具类、建材类、其他类D.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纸类、竹木类、废弃食物类、土石类、其他类10.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可采取的措施是( )A.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乱捕滥猎D.季节性休渔11.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的正确观点是( )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B.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大力扩大耕地面积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2.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田里种什么是由人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是人为因素构成的,可以随意平衡B.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容易被破坏C.沼气发酵既充分利用了废弃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应大力提倡D.生态农业不仅包括传统的种植业,而且包括养殖业及食品加工等13.2012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下列行为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离开房间时关灯B.拒绝使用塑料方便袋C.倡导骑电瓶车上学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14.大量植树造林既能美化环境、绿化环境,还能控制温室效应。其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是( )A.绿色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C.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15.下列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人口数量少,人口素质就高B.因为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C.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各种资源二、非选择题16.(5分)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当地某一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在注入湖泊的3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检验水样中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号水源水样中有单细胞藻类,种类多,数量大。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有刺鼻气味。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1)号水源的主要污染物是( )A.有机物污染B.含氮、磷等的无机物污染C.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D.藻类污染(2)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最严重的是 号水源。(3)上述污染物中,如果是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它主要来自( )A.化工厂B.机械工厂C.生活污水D.空气(4)哪一水源的污染最难治理?为什么?17.(1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你周围的生态环境、生产或生活实际状况作答。1953年,某城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水俣病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这些病是由该市60千米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的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可见,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环境,而环境的变化又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列举一个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2)针对该例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 (3)应用已有知识作出假设。 (4)说出探究该问题的方法。(5)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建议方案。18.(5分)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问题。事例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 和 地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方,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9.(10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一个模拟酸雨对植物影响的实验。实验材料: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pH为4的模拟酸雨、清水、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培养皿两个。(一)实验假设:模拟酸雨对大豆种子的 有影响。(二)实验过程:(1)取两个培养皿并编号A和B,在A培养皿里放入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在B培养皿里放入 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2)每天定时向A培养皿中喷洒一定量的 ,向B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清水。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3)定时观察A、B两培养皿中大豆种子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三)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中设置B培养皿的目的是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谈谈你的设想。20.(10分)你参加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2)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会对人体的 系统造成严重危害。(4)在日常生活中,你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说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1.C 解析: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迫使人们向生物圈索取更多的粮食、淡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但是,地球能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出现了粮食短缺、水资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2.B 解析: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过程。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含氮、磷等的有机物排入水体,促进了水中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植物如果过度繁殖,藻类死亡时,好氧微生物分解藻类时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可导致鱼、虾死亡,进一步恶化水体环境。当水中溶解氧降到很低水平后,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最终发黑发臭,湖泊生态系统将会崩溃。3.A 解析:人类的过度开发是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根本原因。4.D 解析:生态农业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D 解析:森林能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森林遭到严重砍伐会使一些生物灭绝或者因栖息地丧失而无法生存,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6.C 解析: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依赖于自然环境,同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会影响环境,但是人类不能任意的改变环境。7.A 解析:少开车多步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故多植树种草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的能源也可以减少煤炭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碳,故B、C、D三项都正确。A项和题意没有直接关系。8.A 解析:进行“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可以选择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束后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根据调查时发现的问题,应对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如何做提出自己的建议。9.A 解析:把垃圾进行回收可以减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垃圾分类时,要充分考虑到回收后垃圾的处理。因此,可以分为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10.D 解析:毁林开荒会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会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季节性休渔可以有效地保护鱼类的产卵繁殖和增殖渔业资源。11.A 解析: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情况下,人类才能不受大自然的惩罚。12.A13.C 解析:A、B、D三项的做法都是减少能量消耗、减少碳的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14.D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煤炭等的大量燃烧,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引起的,而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15.A 解析: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导致人类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粮食问题和资源危机等,影响经济、科技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使人口素质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人口素质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作用:优生、优育、良好的教育等,而不是人口数量少素质就高。16.(1)B (2) (3)A (4)号水源的污染最难治理,因为污染太严重,生物都无法生存,且发出刺鼻的气味,可见有毒化学物质排放严重。解析:从题目分析:号水源中,藻类的大量生长和繁殖主要是由于向湖泊排放一些含氮、磷等的废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号水源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说明水质污染已经十分严重,里面可能含有化工厂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动植物已经无法生存,而且这种污染也是最难根治的。相对来说,号水源属于比较好的,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17.(1)某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化学气体。(2)二氧化硫等化学气体对人体有害吗?(3)二氧化硫等化学气体会引起人患呼吸系统疾病。(4)调查法。(5)提醒环保部门督促该企业安装废气净化设施。解析:本题由具体材料引申而出,具有开放性。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已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威胁,因此要增强环保意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8.(1)改变和破坏 (2)乱捕滥猎、乱采滥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解析:(1)事例一说明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造成资料中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2)事例二说明乱捕滥猎、乱采滥伐和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是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3)事例三说明,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方,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9.(一)萌发 (二)(1)等量的 (2)模拟酸雨 (三)(1)对照 (2)工厂的气体必须经过处理,不准直接排放。多植树且多种植一些能吸收形成酸雨的气体的植物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