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_第1页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_第2页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_第3页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_第4页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安县高中地理优质课案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2让学生学会分析并理解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二、教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2通过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原因的探讨,使学生形成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剖析,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超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4通过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剖析,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方法【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1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1)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 表层 系统,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自然灾害的特征主要有突发性、周期性、多因性、群发性、复杂性、潜在性等。(3)常见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旱涝 、 寒潮 、 台风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 ;生物灾害等。2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危害 直接危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间接危害:影响生态环境,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并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3中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2)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和干旱,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我们海安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答:旱涝、寒潮、台风、大雾等。三、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引出新课。四、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方法: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接下来由小组长总结并反映本组同学的作答情况,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作答情况做出评价并做出最终的归纳总结。五、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1)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防洪减灾措施?点拨方法: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防洪减灾措施从灾害的形成原因考虑。参考答案:原因措施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大,多暴雨修建水库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修建蓄洪工程 河流支流众多且同时进入汛期,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 中下游围湖造田 部分防洪工程质量低劣植树造林 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加强天气预报、建洪水预报系统、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2小组合作探究题:(1)教师展示我国锋面雨带推移示意图,分析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的规律,尝试说出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点拨方法:从副高的强弱对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角度考虑。时间雨带分布春夏之交华南雨季6、7月份江淮梅雨7、8月份北方暴雨和西南夏季风引起暴雨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台风)引起暴雨参考答案:我国地域辽阔,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此外,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华北地区多春旱,其主要形成原因是什么?点拨方法: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移动的规律入手。参考答案: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主要是因为7、8月份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华北地区多春旱,主要是因为该季节雨带位于华南,该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四、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洪涝灾害包括哪两大类型?它们有何区别?参考答案: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2探究题评析:3规律总结:(1)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原因分析。如季节性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2)我国旱涝灾害频繁与锋面雨带移动之间的关系。4方法指导:(1)学会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和加工信息。(2)养成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3)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学会合作。(4)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教材理论相结合。五、课堂反馈训练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太平洋荒芜人烟的岛屿上发生地震 B2009年在湖南等省发生的儿童血铅事件C2010年我国西南的干旱天气 D太湖近几年春季发生的绿藻灾害参考答案:C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洪水干旱台风泥石流寒潮ABCD参考答案:A3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参考答案:D4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多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中游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中游洪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长江中游特大洪水,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但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参考答案:C5我国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参考答案:C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时间的迟早每年都不同参考答案:D7中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占年总量百分比)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华南地区1143397华北平原98731342长江中下游22451815西北干旱区32291029根据上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华南地区 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华北平原 主要发生在夏季长江中下游主要发生在夏季西北干旱区 全年降水较少,洪涝灾害发生几率较小,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 19542002 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 12 题。1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A气温不断上升 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参考答案:B2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参考答案:B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34题。3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支流多且集中在中上游地区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域内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无天然的入海河道 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78月份ABCD参考答案:C4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参考答案:D6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最合理的是(双选)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下游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参考答案:CD7(2009 安徽)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8(选做题)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参考答案课内探究1C;2A;3D;4C;5C;6D7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课后提升1B;2B;3C;4C;5D;6CD 7(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 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8(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抛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2学会分析并理解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学习重难点】1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1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1)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 系统,能造成人们 和 损失的自然事件。(2)自然灾害的特征主要有 、周期性、 、 、复杂性、 等。(3)常见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 ;生物灾害等。2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危害 直接危害: 和 亡。间接危害:影响生态环境,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并影响 和 。3中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多,发生频率 ,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2)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是 和 ,二、预习思考题我们海安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自主学习记录卡1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课内探究一、课堂探究1:(问题探究,自主学习)(1)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防洪减灾措施?二、课堂探究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读我国锋面雨带推移示意图,分析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的规律,尝试说出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华北地区多春旱,其主要形成原因是什么?反馈训练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太平洋荒芜人烟的岛屿上发生地震 B2009年在湖南等省发生的儿童血铅事件C2010年我国西南的干旱天气 D太湖近几年春季发生的绿藻灾害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洪水干旱台风泥石流寒潮ABCD3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4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多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中游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中游洪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长江中游特大洪水,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但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5我国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时间的迟早每年都不同7中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占年总量百分比)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华南地区1143397华北平原98731342长江中下游22451815西北干旱区32291029根据上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课后提升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 19542002 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 12 题。1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A气温不断上升 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2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34题。3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支流多且集中在中上游地区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域内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无天然的入海河道 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7、8月份ABCD4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5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6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最合理的是(双选)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下游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7(2009 安徽)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8(选做题)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2掌握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二)教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2通过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原因的探讨,使学生形成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某种灾害的剖析,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1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旱涝 、台风 、寒潮 等。2台风属于热带气旋(气旋、反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是西北太平洋海域。3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在冬半年。4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暴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5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 等。6地震发生在岩石圈的震动,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构造地震。7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8地震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而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我们江苏最靠近的主要地震带是? 答:环太平洋地震带。五、 导入新课今年(2010年)第2号台风“康森”已于7月16日19时50分在海南三亚沿海地区登陆。受其环流影响,17日广东省大部出现了阵性降雨,其中粤西南部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市县雨势剧烈,湛江、茂名、阳江出现了暴雨,广州、佛山也出现了大雨到暴雨。据广东省水文局统计,16日8时至17日8时,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站点有12个,大于30毫米的站点有91个,全省最大降雨量为59毫米。引出新课。六、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方法: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接下来由小组长总结并反映本组同学的作答情况,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作答情况做出评价并做出最终的归纳总结。三、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1)台风的分布及灾害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点拨方法:读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图和世界地图,从图中提取有关信息。参考答案: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2小组合作探究题:滑坡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我国哪一地区最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点拨方法:根据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参考答案: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断裂构造发育、地震剧烈、岩石破碎、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我国西南地区最易发生这些灾害。四、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台风的概念:人们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于等于12级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台风与飓风的区别:台风与飓风本质相同,根据发生海域的不同,人们把发生在太平洋海域的称为台风,把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的称为飓风。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2探究题评析:3规律总结:(1)台风的危害主要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2)寒潮灾害:使农作物和牲畜等受到冻害;影响交通、通讯;危害人体健康。4方法指导:(1)学会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和加工信息。(2)养成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3)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学会合作。(4)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教材理论相结合。五、课堂反馈训练1下列现象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和台风 B滑坡和泥石流 C洪涝和干旱 D火山和寒潮参考答案:B2长江流域的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的气象灾害有台风 风暴潮 寒潮 地震A B C D 参考答案:A3关于我国寒潮和台风灾害多发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台风多发生在春秋季B我国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C全国性寒潮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到第二年6月,长达半年D全国性寒潮34月为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参考答案:B4在山区发生较多的地质灾害有 A洪水 B火山喷发 C台风 D滑坡参考答案:D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回答57题来源:Z*xx*kCom5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来源:ZxxkCom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参考答案:C6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暴雨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参考答案:A7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控制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B人类目前可以预测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C植树造林可以减轻一些地质灾害的危害D地质灾害只能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参考答案:C8读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 和 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地质灾害系统。(2)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地质灾害系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此图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 性。(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参考答案:(1)地震 泥石流 (2)断裂构造发育、地震剧烈、岩石破碎、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人类不合理活动。(3)关联性(4)滑坡、泥石流9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 地过境的。来(3)B地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 风,C地的风向为 风。(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参考答案:(1)台风(2)B(3)台风中心过境(4)偏北风(西北风) 偏南风(东南风)(5)利: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高温。弊:强风、暴雨、风暴潮,影响工农业生产。课后提升1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 B粤、闽、浙 C赣、鄂、湘、 D冀、晋、豫参考答案:B2烟雾可以预防寒潮带来的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A增强地面辐射 B为地面传导热量C让作物吸收更多的CO2 D增强大气逆辐射参考答案:D3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泥石流和台风B地震震级越大,释放出的能量越大C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泥石流和滑坡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参考答案:A4下列地区属于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华北平原参考答案:C5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江南丘陵降水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西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A B C D 参考答案:C6对滑坡、泥石流正确的叙述有 来源:学|科|网A特大暴雨一定会引发泥石流来源:Z_xx_kComB滑坡和泥石流在平原上也常有发生C泥石流破坏力很强,而滑坡则无破坏力D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参考答案:D7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参考答案:D8台湾花莲海域 2009年12月19日67级地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台湾花莲海域 2009年12月19日21时02分发生67级地震。全台均有震感。台湾气象部门表示,这是台湾 2009年最大的地震,属于板块挤压造成的正常能量释放。(1)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比2009台湾花莲海域地震能量大,约_倍。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其位于_地震带。台北市位于震中的_方向。除地震外,台湾在每年夏秋受_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2)写出地震发生时可能诱发的其他自然灾害。你认为如何才能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3)根据材料二可知,台湾岛的气候类型为_气候,为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_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降水丰沛。参考答案:(1)30 环太平洋 西北 台风(2)滑坡、泥石流 加强监测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2学会分析并理解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学习重难点】1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1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_ 、 _ 等。2台风属于热带_(气旋、反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是_海域。3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在_。4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_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_暴发的寒潮和_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此外,寒潮对电讯、 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5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 等。6地震发生在岩石圈的震动,绝大部分地震都是 地震。7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在 和 。8地震属于 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而滑坡和泥石流属于 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阅读相关地图或上网查阅资料,说出我们江苏最靠近的主要地震带是 ? 自主学习记录卡1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课内探究一、 课堂探究:(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二、课堂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滑坡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我国哪一地区最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三、课堂反馈训练1下列现象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和台风 B滑坡和泥石流 C洪涝和干旱 D火山和寒潮2长江流域的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的气象灾害有台风 风暴潮 寒潮 地震A B C D 3关于我国寒潮和台风灾害多发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台风多发生在春秋季B我国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C全国性寒潮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到第二年6月,长达半年D全国性寒潮34月为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4在山区发生较多的地质灾害有 A洪水 B火山喷发 C台风 D滑坡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回答57题来源:Z*xx*kCom5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来源:ZxxkCom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6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暴雨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7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控制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B人类目前可以预测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C植树造林可以减轻一些地质灾害的危害D地质灾害只能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8读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 和 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地质灾害系统。(2)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地质灾害系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此图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 性。(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