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收涩药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学收涩药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学收涩药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学收涩药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学收涩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收涩药 1 含义 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又称固涩药 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 性温或平 主入肺 脾 肾 大肠经 2 功效与应用 功效 具有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 收敛止血 止带等作用 应用 适用于久病体虚 正气不固 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 盗汗 久咳虚喘 久泻 久痢 遗精 滑精 遗尿 尿频 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3 配伍 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 以标本兼顾 气虚自汗 阴虚盗汗 配伍补气药 补阴药 脾肾阳虚之久泻 久痢 配伍温补脾肾药 4 肾虚遗精 滑精 遗尿 尿频 当配伍补肾药 冲任不固 崩漏下血 当配伍补肝肾 固冲任药 肺肾虚损 久咳虚喘 当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等 5 使用注意 收涩药性涩敛邪 故凡表邪未解 湿热所致之泻痢 带下 血热出血 以及郁热未清者 均不宜用 误用有 闭门留寇 之弊 但有一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 兼有清湿热 解毒等功效 则又当分别对待 6 本类药物 根据其作用特点 大致上分为三个部分 固表止汗药 敛肺涩肠药 固精缩尿止带药 7 第一节固表止汗药 固表敛汗止汗 气虚自汗证 配补气固表药 阴虚盗汗证 滋阴除蒸药 8 麻黄 9 麻黄根 10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 生用 甘 平 归肺经 功效 止汗 应用 自汗 盗汗 能敛肺止汗 为临床止汗专品 可内服 也可外用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外用适量 11 浮小麦 12 浮小麦 本草蒙筌 为小麦未成熟的颖果 以水淘之 浮起者为佳 晒干 生用 或炒用 甘 凉 归心经 功效 固表止汗 益气 除热 13 应用 1 自汗 盗汗 甘凉 能敛虚汗 并有益气 养心 除热作用 凡阳虚自汗 阴虚盗汗者 均可应用 2 骨蒸劳热 有益气阴及除热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 15 30g 研末服 3 5g 14 附药小麦为小麦的成熟颖果 性味甘 微寒 功效 养心除烦 应用 治心神不安 烦躁失眠 妇人脏躁证 煎服 30 60g 15 糯稻根须 本草再新 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茎及根 生用 甘 平 归心 肝经 功效 固表止汗 益胃生津 退虚热 应用 1 自汗 盗汗 本品能止虚汗 2 病后阴虚口渴 虚热不退 骨蒸潮热 能退虚热 并兼有益胃生津作用 16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 性能特点 酸涩收敛 主入肺经或大肠经 敛肺止咳喘 肺虚喘咳 久治不愈和肺肾两虚 摄纳无权的肺肾虚喘证 涩肠止泻痢 大肠虚寒不能固摄和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 久痢 17 注意 本类药酸涩收敛 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不宜用 泻痢初起 邪气方盛 或伤食腹泻者不宜用 18 五味子 19 北五味子 20 南五味子 21 五味子 本经 为木兰科藤本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 北五味子 主产于东北 后者习称 南五味子 生用或经酷 蜜拌蒸晒干用 22 酸 甘 温 归肺 心 肾经 功效 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 应用 1 久咳虚喘 五味子酸能收敛 性温而润 上能敛肺气 下能滋肾阴 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肺肾两虚之喘咳 23 2 津伤口渴及消渴 本品酸甘 又能益气生津止渴 热伤气阴 汗多口渴 常与人参 麦冬同用 如生脉散 阴虚内热 口渴多饮之消渴证 如玉液汤 24 3 自汗 盗汗 能敛肺止汗 4 遗精 滑精 能补肾涩精 5 久泻不止 又能涩肠止泻 6 心悸 失眠 多梦 既能补益心肾 又能宁心安神 其他原因之失眠者亦可选用 本品研末内服 对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 亦有治疗作用 25 用法用量 3 6g 研末服 每次1 3g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 内有实热 咳嗽初起 麻疹初期 均不宜用 26 乌梅 27 乌梅 28 乌梅 本经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酸 涩 平 归肝 脾 肺 大肠经 功效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安蛔止痛 生津止渴 应用 1 肺虚久咳 乌梅酸涩收敛 能敛肺止咳 29 乌梅 2 久泻 久痢 又能涩肠止泻痢 如固肠丸 3 蛔厥腹痛 呕吐 蛔虫得酸则伏 本品极酸 具有安蛔止痛 和胃止呕的功效 如乌梅丸 30 乌梅 4 虚热消渴 味酸生津 故有生津止渴之功 如玉泉散 此外 本品内服还可止血 治崩漏下血 外敷能消疮毒 并治胬肉外突 31 乌梅 用法用量 3 10g 大剂量可用至30g 外用适量 捣烂或炒炭研木外敷 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32 五倍子 本草拾遗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 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酸 涩 寒 归肺 大肠 肾经 功效 敛肺降火 涩肠止泻 固精止遗 收湿敛疮 敛汗止血 33 药材性状 呈菱角形 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 表面被灰白色滑软的柔毛 壁较薄 或成长圆形 表面灰褐色或淡棕色 被灰黄色滑柔的柔毛 质硬而脆 易破碎 断面角质样 有光泽 内壁平滑 内有黑褐色死蚜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 气特异 味涩 34 应用 1 肺虚久咳或肺热痰嗽 2 久泻 久痢 3 遗精 滑精 4 自汗 盗汗 5 崩漏下血或便血痔血 此外 本品外用 还有解毒 消肿 收湿 敛疮 止血等功效 可用于疮疖肿毒 湿疮流水 溃疡不敛 肛脱不收 子宫下垂等 35 36 五倍子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入丸散服 每次1 1 5g 外用适量 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旧 本品主含没食子鞣质60 70 没食子酸2 4 37 罂粟壳 38 罂粟壳 本草发挥 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成熟蒴果的外壳 醋炒或蜜炙用 酸 涩 平 有毒 归肺 大肠 肾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敛肺止咳 止痛 应用 1 久泻 久痢 味酸涩 能涩肠止泻 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39 罂粟壳 2 肺虚久咳 有较强的敛肺止咳作用 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 3胃痛 腹痛及筋骨疼痛 有良好止痛作用 用治上述之证 可单用或配入复方使用 用法用量 3 6g 止咳蜜炙用 止泻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易成瘾 不宜常用 咳嗽 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40 诃子 41 诃子 42 诃子 药性论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 生用或煨用 若用果肉 则去核 苦 酸 涩 平 归肺 大肠经 功效 敛肺涩肠 降火利咽 43 应用 1 久泻 久痢 脱肛 苦酸涩 能涩肠止泻 可单用 如诃黎勒散 治虚寒久泻 久痢或脱肛者 常与干姜 罂粟壳 陈皮配伍 如诃子皮饮 2 久咳 失音 既能敛肺下气止咳 又能清肺利咽开音 用法用量 3 l0g 涩肠止泻宜煨用 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44 石榴皮 45 石榴皮 别录 为石榴科石榴的果皮 生用或炒炭用 酸 涩 温 归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杀虫 止血 应用 1 久泻 久痢 脱肛 酸涩收敛 入大肠经 能涩肠止泻 止痢 固脱 近代研究 有较强的抗菌止痢作用 故亦治急性菌痢 46 石榴皮 2 蛔虫 蛲虫 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有杀虫作用 用于以上肠道寄生虫病 此外 本品尚有涩精 止带 止血作用 亦可用于遗精 带下 崩漏等 用法用量 煎服 3 l0g 入汤剂生用 入丸散多炒用 止血多炒炭用 47 肉豆蔻 48 肉豆蔻 49 肉豆蔻 药性论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 主产于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我国广东 广西 云南亦有栽培 煨制去油用 辛 温 归脾 胃 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温中行气 50 应用 1 脾肾虚寒久泻 辛温而涩 既能涩肠止泻 又能温中暖脾 如四神丸 2 胃寒胀痛 食少呕吐 辛香温燥 有温中 行气 止痛作用 用量轻 用法用量 3 9g 入丸散服 每次0 5 1g 内服须煨热去油用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51 赤石脂 52 赤石脂 本经 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 主含含水硅酸铝 研末水飞或火煅水飞用 甘 涩 温 归大肠 胃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收敛止血 敛疮生肌 应用 1 久泻 久痢 赤石脂甘温而涩 能温里涩肠固脱 常与禹余粮相须而用 如赤石脂禹余粮汤 53 2 崩漏带下 便血 能固崩止带 收敛止血 3 疮疡久溃 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 此外 外用亦治湿疮流水 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 煎服 10 20g 外用适量 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孕妇慎用 畏官桂 54 禹余粮 本经 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 主含碱式氧化铁 醋煅用 甘 涩 平 归胃 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收敛止血 止带 应用 1 久泻 久痢 味甘涩 能涩肠止泻 常与赤石脂相须为用 如赤石脂禹余粮汤 2 崩漏 带下 又能收敛止血 固崩止带 用法用量 煎汤 10 2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55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 主入肾 膀胱经 功效 固精 缩尿 止带 应用 肾虚不固 膀胱失约所致的遗精 滑精 遗尿 尿频以及带下等证 配伍 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 以标本兼治 注意 本类药酸涩收敛 对外邪内侵 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 尿频等不宜用 56 山茱萸 57 山茱萸 58 山茱萸 本经 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酸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 收敛固涩 应用 1 肝肾亏虚 头晕目眩 腰膝酸软 阳痿 酸微温质润 其性温而不燥 补而不峻 既能补肾益精 又能温肾助阳 既能补阴 又能补阳 为补益肝肾之要药 59 1 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 腰酸耳鸣 如六味地黄丸 2 肾阳不足 腰膝酸软 小便不利 常与肉桂 附子等同用 如肾气丸 3 肾阳虚阳痿 多与补骨脂 巴戟天 淫羊藿等配伍 以补肾助阳 60 山茱萸 2 遗精 遗尿 既能补肾益精 又能固精止遗 3 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 又能补肝肾 固冲任 如固冲汤 4 大汗不止 体虚欲脱证 能敛汗固脱 此外 本品亦治消渴证 用法用量 煎服 5 l0g 急救固脱20 30g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 小便淋涩者 不宜应用 61 比较 五味子与山茱萸 性味皆酸温 同为滋补性的收涩药 同治各种滑脱不固之证 五味子 偏于收养心肺之气及肾中耗散之气 故敛肺止咳 生津 宁心安神功效尤胜 山茱萸 偏于补益肝肾 为平补肝肾之品 既可补阳 又可滋阴 敛汗力强可以固脱 补肝肾可以固冲任止血 治疗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 62 桑螵蛸 63 桑螵蛸 64 团螵蛸 65 桑螵蛸 本经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 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 分别习称 团螵蛸 长螵蛸 及 黑螵蛸 甘 咸 平 归肝 肾经 功效 补肾固精 缩尿止浊 66 应用 1 遗精 遗尿 甘咸入肾 能补肾固精缩尿 1 肾虚遗精 滑精 常与山茱萸 菟丝子 沙苑子 覆盆子同用 2 小儿遗尿 可单用为未 米汤送服 3 心神恍惚 小便频数 遗尿 白浊 如桑螵蛸散 2 肾虚阳痿 又有补肾助阳功效 67 桑螵蛸 用法用量 煎服 6 10g 使用注意 本品助阳固涩 故阴虚多火 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68 海螵蛸 69 海螵蛸 本经 为乌铡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 咸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固精止带 收敛止血 制酸 敛疮 70 应用 1 遗精 带下 温涩收敛 有固精止带之功2 崩漏下血 吐血 便血及外伤出血 能收敛止血 崩漏下血 如固冲汤 吐血 便血 常与白及同用 外伤出血 可单用研末外敷 3 胃痛吐酸 有良好制酸止痛作用 71 海螵蛸 4 湿疮 湿疹 溃疡不敛 外用能收湿敛疮 用法用量 6 12g 散剂酌减 外用适量 72 莲 73 莲子 74 莲子心 75 莲子 本经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 生用 甘 涩 平 归脾 肾 心经 功效 益肾固精 补脾止泻 养心安神 应用 1 肾虚遗精 遗尿 益肾固精 常与芡实 龙骨等同用 如金锁固精丸 76 2 脾虚食少 久泻 既可补益脾气 又可涩肠止泻 3 带下病 既补脾益肾 又能固涩止带 脾虚带下者 脾肾虚带下者 4 虚烦 心悸 失眠 能养心益肾 交通心肾 治心肾不交所致上述之证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去心打碎用 77 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 莲须为莲花中的雄蕊 甘 涩 平 功能固肾涩精 主治遗精 滑精 带下 尿频 煎服 1 5 5g 莲房为莲的成熟花托 苦 涩 温 功能止血化瘀 主治崩漏 尿血 痔疮出血 产后瘀阻 恶露不尽 炒炭用 煎服 5 10g 莲子心为莲子中的青嫩胚芽 苦寒 功能清心安神 交通心肾 涩精止血 主治热入心包 神昏谵语 心肾不交 失眠遗精 血热吐血 煎服 1 5 3g 78 荷叶为莲的叶片 苦 涩 平 功能清暑利湿 升阳止血 主治暑热病证 脾虚泄泻和多种出血证 煎服 3 10g 荷梗为莲的叶柄及花柄 苦 平 功能通气宽胸 和胃安胎 主治外感暑湿 胸闷不畅 妊娠呕吐 胎动不安 煎服 10 15g 荷蒂 藕节 石莲子等 79 芡 80 芡实 81 芡实 本经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 捣碎生用或炒用 甘 涩 平 归脾 肾经 功效 益肾固精 健脾止泻 除湿止带 应用 1 遗精 滑精 甘涩收敛 能益肾固精 如水陆二仙丹 如金锁固精丸 82 芡实 2 脾虚久泻 既能健脾除湿 又能收敛止泻3 带下病 能益肾健脾 收敛固涩 故又有良好止带而治带下病的作用 湿热带下 如易黄汤 脾肾两虚之带下 与补益脾肾之党参 白术 山药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83 金樱子 84 金樱子 85 金樱子 雷公炮制论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