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清平乐 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清平乐 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清平乐 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清平乐 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平乐村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龙北一小 李肖君【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形式,感受不同词牌的风格。2.朗读诗文,理解诗意,讲述村居景象。能力目标: 1.能根据诗文展开想象,并用语言描述。2.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意境。情感目标: 体会辛弃疾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渴望国泰民安这一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搜集整理辛弃疾生平和这首词的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音乐对比,品析主调1.(课前背诵/指名背诵)你们背得可真不错!亲爱的同学们,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经典诗词,我今天特意带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看!2.(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是古诗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就像我们今天的歌词,是可以唱的。古人用这词牌来表示这词的节奏,有的时候,这词牌本身的意思和意境也表现这词的内容。请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结合着词牌以及词的内容,看看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3.(放音乐)生说感受4.(出示题目+音乐)生说感受(板书:清平乐)5.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音乐中听出这么多内容。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6.(板书村居) 读着“村居”二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二、手舞足蹈,吟咏诗文1.辛弃疾正是看到这样恬淡、幸福的村居景象,才写成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词。(出示诗文)2.指名读: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好好欣赏。 3.手舞足蹈读你读得真好!在你的朗读中,我仿佛来到了这低矮的茅屋前,看到这幸福的一家人。兴之所至,我也想来读一读。(示范节拍读) 请起立,让我们一起踏歌而来!引读茅檐/低小. 4.指导上下阕停顿。放松一下同学们,要微笑着,你都手舞足蹈了,怎么还不开心呢。或摇头,或击掌,或踏足,或左右摇摆,或轻轻敲着桌子!都随你们,美美地!起!(放音乐)三、画面解意,讲述“村居” 1.师:真好!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情不自禁地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幅的画面,请你把这几幅图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把“村居”讲给我们听。 生接龙讲述 2.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美好的村居图,真让我陶醉。你能不能送这幅图一句话,一个词,或者是一个字!四、感受想象,醉在“村居”1.说了这么多,其实可以浓缩成诗中的一个字。读读这首词,看是哪个字? 生:醉!(板书醉) 2.师:这是怎样的一个“醉”啊!居于此,美于此,真的让我们“醉”了。正应了那句“沉醉不知归路”,越看越美,越看越陶醉。情不自禁地就会走到这画中人的世界里去。好啊!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中,和他们聊聊吧!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板书吴音) 你怎么理解“吴音”,吴地方言,吴侬软语,听听(放音乐) 生说感受 再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4.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大胆的想象:翁媪说着吴音,互相夸赞着对方的好,你仿佛听到了(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翁夸赞媪说:“。”)(生想象)5.有没有想夸夸翁的。 (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生想象)6.咱们亲亲热热继续聊,刚刚仅仅夸赞对方了,不能忘记他们的儿子啊!所以,谁愿意来夸赞夸赞,大儿,中儿,小儿,谁想来! 生夸赞.7.我们醉于景美,醉于情真,醉于人和。我采访一下这一家的翁或者媪。 你们这五口之家,居住在这低矮的小茅屋里,你就不觉得拥挤?生活不觉得艰难?你怎么还这么乐乐呵呵的,这么幸福地欢欢喜喜地陶醉着呢? 8.这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精神富足,所以他们安心,安逸!诗人在这乡村居住,居得安!(板书:居安)五、迁移延伸,走出“村居” 1.师:然,退居乡村的辛弃疾呀,心里仍有挂念,仍有感慨! 再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板书:看剑) 师:看,美在村居,醉在村居的他,也没忘了“醉里挑灯看剑”。看似居安,实则他想的更多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借助辛弃疾的生平,想一想,谈一谈。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3.辛弃疾胸怀天下,一心抗金,到老却孤苦伶仃、郁郁不得志。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看到这一家人的幸福,他由“这美好的一家”想到“国之千万家”,想到国家的苦难。所以,辛弃疾,看似居安,实则(板书:思危) 4.师:同是“醉”里,却有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含义。但,诗人内心的渴望是不变的,那就是驱除鞑虏,抗金救国。只有国泰,方能民安。古今中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