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简介 20081126.pdf_第1页
2008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简介 20081126.pdf_第2页
2008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简介 20081126.pdf_第3页
2008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简介 20081126.pdf_第4页
2008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简介 20081126.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版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版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唐 光 武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 介简 介 2008年11月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引言 编写背景及总体情况 适用范围及抗震设防分类 设计和分析方法 结语 提纲提纲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0 引言0 引言 2008年8月发布 10月1日实施的公路工程行业推荐 性标准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 T B02 01 2008 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公路桥梁抗震设 计标准 该标准实施后 原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 规范 JTJ004 89 中相应部分被同时废止 在此 对该细则的编写背景 总体情况和技术要点作一 简要介绍 重点对适用范围 设防目标和设防标 准 设计和分析方法 抗震措施等内容进行论 述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编写背景及总体情况1 编写背景及总体情况 我国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 89 颁布已有十 多年 桥梁抗震设计只是其中一章内容 许多方面已显得 落后 存在适用范围偏小 设计方法严重落后的问题 已 不能适应我国桥梁建设发展的需要 1 该规范只适用于墩高不超过30m的混凝土梁桥 圬工或混 凝土拱桥的抗震设计 2 设计方法采用单一的基于强度的一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971年美国圣 费南多地震以后 国外逐渐发展起 来的先进的延性抗震设计方法 能力保护设计原则 和减隔震设计方法 89规范中没有得到反映 和国外先进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相比 我国规范显 得严重落后 因此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同时 由于桥梁抗震的特别重要性 参照先进国家的做 法 交通部决定对公路桥梁抗震设计部分单独修 订 编写独立的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编写 工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写总体思路 1 充分考虑和原89规范的延续性 能够继续采用的都 尽量保留 2 同时充分考虑先进性和实用性 结合我国具体情 况 尽可能吸收国内外相关的成熟研究成果 弥补原 89规范的不足 开展了相关的专题研究工作 吸取了国内有关科研 院校 设计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 参 考 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抗震类标准规范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后 对全国交通 铁 路 建设和地震部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广泛地征 求了意见 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 经反复讨论 修改 于2008年7月完成编写任务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本设计原则 落梁 碰撞 支座破坏 墩柱破坏 盖梁破坏 节点破坏 桥台破坏 基础破坏 砂土液化造成过大位移 次生灾害 吸取桥梁 震害教训 吸取桥梁 震害教训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本设计原则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桥位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桥型和结构体系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避免落梁 避免落梁 Unseating of SuperstructuresUnseating of Superstructures 1989 Loma Prieta Earthquake2008 汶川地震汶川地震 基本设计原则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结构构件分类结构构件分类 耗能结构构件 非弹性 易检测修复 预先确定 端隔板及横向连接体系 隔震支座 剪力键及档 块 墩柱 能力保护构件 弹性 桥面体系 梁 盖梁 接头及基础 墩柱抗剪 基本设计原则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避免钢筋混凝土墩柱脆性破坏避免钢筋混凝土墩柱脆性破坏 基本设计原则 1999Chi chi Earthquake Taiwan 2008汶川地震汶川地震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设计验算标准主要设计验算标准 结构强度与位移结构强度与位移 D Y2 Y1 Displ ARS Force Projected elastic response Idealized actual response 延性构件 整体和局部 延性构件 整体和局部 D D C C D D 地震位移地震位移需求需求 C C 结构位移能力结构位移能力 基本设计原则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CL Column Vocol Mocol Msup Msup c g Hc g 能力保护构件能力保护构件 F FD D F F C C 能力保护设计概念能力保护设计概念能力保护设计概念 结构受力能力保护设计概念 结构受力 基本设计原则 F FD D 根据平衡原理从相连的延根据平衡原理从相连的延 性构件中求得 按实配钢筋性构件中求得 按实配钢筋 并考虑超强 并考虑超强 F FC C 设计结构构件设计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承载能力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延性设计要求 具有足够的非弹性变形能力而强度不受太大影 响 塑性铰 位置选择合理 以位移为设计验算指标 避免非延性破坏 剪切强度设计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延性响应延性响应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非延性响应非延性响应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EQ Plastic Hinge TYPE 1 DESIGN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EQ Seismic Isolation TYPE 2 DESIGN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共有11章4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 内容包括 1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非规则桥梁的抗震设计内容 对斜拉桥 悬 索桥 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跨径梁桥和拱桥 给出了抗震设计原 则和有关规定 增加了减隔震桥梁的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 充分考虑 了和原89规范的延续性 能够继续采用的都尽量保留 同时充分考虑 了先进性和实用性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 尽可能吸收国内外相关的成 熟研究成果 弥补原89规范的不足 2 修订了相应的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采用了两水平设防 两阶段设计 的抗震设计思想 由单一的强度抗震设计修改为强度和变形双重指标 控制的抗震设计 3 补充 细化了场地和地基部分的有关规定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修订了地震作用部分 修订了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反应谱周期由5s增加到10s 增加了场地系数 阻尼调整 系数 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等内容 增加了地震作用分 量组合 设计地震动时程等有关规定 取消了综合影响系 数 补充修订了地震土压力计算公式 5 增加了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和能力保护原则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延性构造细节设计的有关规定 6 增加了抗震分析建模原则和抗震分析方法等有关规定 7 修订了抗震措施的有关规定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适用范围及抗震设防分类2 适用范围及抗震设防分类 细则主要适用于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混凝土梁桥 圬工或混凝土拱桥 斜 拉桥 悬索桥 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跨径梁桥和拱桥 可参照细则给出 的抗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细则主要适用于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混凝土梁桥 圬工或混凝土拱桥 斜 拉桥 悬索桥 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跨径梁桥和拱桥 可参照细则给出 的抗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细则根据公路桥梁的重要性和修复 抢修 的难易程度 将桥梁抗震设防分 为A类 B类 C类和D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分别对应不同的抗震设防目标 和原89规范相比 本细则提出了明确的设防性能目标 细则根据公路桥梁的重要性和修复 抢修 的难易程度 将桥梁抗震设防分 为A类 B类 C类和D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分别对应不同的抗震设防目标 和原89规范相比 本细则提出了明确的设防性能目标 设防目标设防目标桥梁抗震桥梁抗震 设防类别设防类别 E1地震作用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地震作用 A类类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可发生局部轻微损伤 不需修复或经简单修复 可继续使用 可发生局部轻微损伤 不需修复或经简单修复 可继续使用 B类类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 经临时 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 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 经临时 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 C类类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 经临时 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 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 经临时 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 D类类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 复可继续使用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般情况下 桥梁抗震设防分类应根据各桥梁抗震设防类 别的适用范围按表2的规定确定 一般情况下 桥梁抗震设防分类应根据各桥梁抗震设防类 别的适用范围按表2的规定确定 但对抗震救灾以及在经 济 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或破坏后修复 抢修 困 难的桥梁 可按国家批准权限 报请批准后 提高设防类 别 但对抗震救灾以及在经 济 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或破坏后修复 抢修 困 难的桥梁 可按国家批准权限 报请批准后 提高设防类 别 桥梁抗震设防类别桥梁抗震设防类别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A类A类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桥 B类B类 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上的桥梁 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上的桥梁 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二级公路上的特大桥 大桥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二级公路上的特大桥 大桥 C类C类 二级公路上的中桥 小桥 二级公路上的中桥 小桥 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三 四级公路上的特大桥 大桥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三 四级公路上的特大桥 大桥 D类D类三 四级公路上的中桥 小桥三 四级公路上的中桥 小桥 表表2 各桥梁抗震设防类别适用范围各桥梁抗震设防类别适用范围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则采用的设防标准基本维持在与细则采用的设防标准基本维持在与89规范相当的水平 但细则在抗震 设计理念和方法上有大的改变 即 采用两水平的设防标准 进行两 阶段抗震设计 同时特别强调了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 对应 规范相当的水平 但细则在抗震 设计理念和方法上有大的改变 即 采用两水平的设防标准 进行两 阶段抗震设计 同时特别强调了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 对应E1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和E2地震作用两个设防水准的设防标准 在操作上 通过各设防类别桥梁的抗震设防措施等级的选取和重要性系数的两组 取值 地震作用两个设防水准的设防标准 在操作上 通过各设防类别桥梁的抗震设防措施等级的选取和重要性系数的两组 取值 表表3和表和表4 来体现 对应表来体现 对应表4的各重要性系数的设计地震动的重 现期见表 的各重要性系数的设计地震动的重 现期见表5 67896789 抗震设防烈度 桥梁分类 抗震设防烈度 桥梁分类 0 05g 7 7 6 6 0 15g0 3g0 4g A类 0 2g0 10g 8 8B类 更高 专门研究 7 99 89 7 7 9 8 78 8 8 9 C类9 D类9 0 05g 7 7 6 6 0 15g0 3g0 4g A类 0 2g0 10g 8 8B类 更高 专门研究 7 99 89 7 7 9 8 78 8 8 9 C类9 D类9 表表3 各类桥梁抗震措施等级各类桥梁抗震措施等级 注 g为重力加速度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桥梁分类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 A类1 0 0 43 0 5 0 34 0 23 1 7 B类1 3 1 7 C类1 0 D类 桥梁分类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 A类1 0 0 43 0 5 0 34 0 23 1 7 B类1 3 1 7 C类1 0 D类 表表4 各类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各类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Ci 桥梁分类桥梁分类E1地震作用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 A类A类475年475年 75年 100年 75年 100年 50年50年 25年25年 约2000年约2000年 B类B类1000年 2000年 1000年 2000年 C类C类475年475年 D类D类 注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大桥 特大桥 其抗震重要性系数取注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大桥 特大桥 其抗震重要性系数取B类括号内的 值 类括号内的 值 表表5 各设防标准对应的设计地震动重现期各设防标准对应的设计地震动重现期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9规范考虑不同重要性系数和综合影响系数的地震动重现期 年 89规范考虑不同重要性系数和综合影响系数的地震动重现期 年 综合影响系数 重要性系数 0 200 250 300 330 35 1 75075106129147 1 33146647685 12129404752 0 61013172022 综合影响系数 重要性系数 0 200 250 300 330 35 1 75075106129147 1 33146647685 12129404752 0 61013172022 89规范各类桥梁设计地震动的重现期 年 89规范各类桥梁设计地震动的重现期 年 重要性系数年超越概率重现期 1 70 048 约2000年 1 30 106 约1000年 1 00 21 重要性系数年超越概率重现期 1 70 048 约2000年 1 30 106 约1000年 1 00 21 475475 0 60 673 0 60 673 150150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9规范 1 A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 89规范 1 A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0 34 0 595A0 34 0 595A 对应100年重现期 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 对应100年重现期 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0 493A0 493A 2 B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 2 B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0 26 0 455A0 26 0 455A 对应75年重现期 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 对应75年重现期 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0 426A0 426A 3 C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 3 C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0 2 0 35A0 2 0 35A 对应50年重现期的 设计地震动参数为 对应50年重现期的 设计地震动参数为0 34A0 34A 4 D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 4 D类桥梁 考虑重要性系数和不同的综合影响系 数 设计地震动参数在0 12 0 21A0 12 0 21A 对应25年重现期的 设计地震动参数为 对应25年重现期的 设计地震动参数为0 226A0 226A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各国抗震设防标准及性能要求各国抗震设防标准及性能要求 公路桥规范公路桥规范AASHTOCaltrans日本道路桥日本道路桥EUROCODE本细则 桥梁重要性功能类 本细则 桥梁重要性功能类C D湾区悬索桥高度重要的 湾区悬索桥高度重要的 I 1 3A类桥 地震重现期 类桥 地震重现期 年年 300 475弹 性 设 计 结构功能要求 弹 性 设 计 结构功能要求 轻微损伤轻微损伤轻微损伤轻微损伤 不坏 地震重现期 不坏 地震重现期 年年4751000 20001000 200010002000 结构功能要求维持交通 易 于修复 维持紧急交通 不封桥即可修复 有限损伤 可 迅速修复 维持紧急交通 便于 检查修复 有限损伤 非 弹 性 设 计 能力设计要求要求 结构功能要求维持交通 易 于修复 维持紧急交通 不封桥即可修复 有限损伤 可 迅速修复 维持紧急交通 便于 检查修复 有限损伤 非 弹 性 设 计 能力设计要求要求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2000Rion antirio Bridge FEE 450 SEE 1500 New oakland Bay Bridge Return Period Yrs Bridge name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采用两组重要性系数 实现和89规范的衔接通过采用两组重要性系数 实现和89规范的衔接 通过E1阶段的弹性抗震设计 达到和89规范基本相 当的设防水平 通过E1阶段的弹性抗震设计 达到和89规范基本相 当的设防水平 通过E2阶段的非弹性抗震设计 确保桥梁结构具有 足够的延性能力 通过E2阶段的非弹性抗震设计 确保桥梁结构具有 足够的延性能力 既保证了延续性 又保证了先进性 既保证了延续性 又保证了先进性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设计和分析方法3 设计和分析方法 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措施设计抗震措施设计和计算分析设计是桥梁 抗震设计的三项主要内容 1 抗震概念设计重点对桥位的选择 桥型选择和合理 的抗震结构体系选择作出了相应规定 抗震概念设计重点对桥位的选择 桥型选择和合理 的抗震结构体系选择作出了相应规定 2 抗震措施设计内容 和89规范相比 细则给出了更 高的要求 同时 参照日本规范 对防落梁措施给出 了更严的要求 提高要求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抗震措 施往往可以以低的代价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抗震计算分析设计内容抗震计算分析设计内容 1 第一阶段针对E1地震作用进行弹性抗震设计 桥梁可达 到和89规范基本相当的抗震设防水平 1 第一阶段针对E1地震作用进行弹性抗震设计 桥梁可达 到和89规范基本相当的抗震设防水平 2 第二阶段针对E2地震作用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和相应的能 力保护设计 确保桥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力 并且只 在预先设定的部位出现设定的可控的损伤 避免桥墩剪切 破坏 结点或盖梁破坏等脆性破坏模式的出现 2 第二阶段针对E2地震作用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和相应的能 力保护设计 确保桥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力 并且只 在预先设定的部位出现设定的可控的损伤 避免桥墩剪切 破坏 结点或盖梁破坏等脆性破坏模式的出现 通过第二阶段的延性抗震设计 相应的能力保护设计及延 性构造细节设计 取消了物理意义不明确的综合影响系 数 有效弥补了89规范的不足 实现了和国际先进抗震设 计方法的接轨 保证了规范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通过第二阶段的延性抗震设计 相应的能力保护设计及延 性构造细节设计 取消了物理意义不明确的综合影响系 数 有效弥补了89规范的不足 实现了和国际先进抗震设 计方法的接轨 保证了规范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 第一 对竖向地震作用的考虑 采用竖向第一 对竖向地震作用的考虑 采用竖向 水平向谱比函数水平向谱比函数R 来描述地震作用竖向分量与水平分量的相互关系 对于基岩 场地 函数 来描述地震作用竖向分量与水平分量的相互关系 对于基岩 场地 函数R统一取为统一取为0 65 对于土层场地 函数取值如下 式所示 其最大值为 对于土层场地 函数取值如下 式所示 其最大值为1 0 这表明细则对地震作用的竖向分 量总体上采用了较高的设计标准 以减小竖向分量带来的震 害 这表明细则对地震作用的竖向分 量总体上采用了较高的设计标准 以减小竖向分量带来的震 害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 细则将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周期范围扩大了第二 细则将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周期范围扩大了1倍 即 从 倍 即 从89规范的规范的5s扩大到现在的扩大到现在的10s 且反应谱的形状也有 所调整 周期范围的扩大适应了长周期桥梁抗震分析的需 要 且反应谱的形状也有 所调整 周期范围的扩大适应了长周期桥梁抗震分析的需 要 第三 细则将设计地震功率谱也作为地震作用的一种描述方 法 以适应需求分析中新增的功率谱法的需要 第三 细则将设计地震功率谱也作为地震作用的一种描述方 法 以适应需求分析中新增的功率谱法的需要 除以上三个重要的增补和调整 细则还对地震作用分量组 合 空间效应 多个设计加速度时程之间的相关系数等内容 作了明确规定 除以上三个重要的增补和调整 细则还对地震作用分量组 合 空间效应 多个设计加速度时程之间的相关系数等内容 作了明确规定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在抗震分析部分 细则规定了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 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在分析方法上 除89规范 已采用的反应谱方法以外 细则增加了时程分析方 法和功率谱方法的相关规定 同时 对89规范适用 于单墩模型的简化分析方法也予以保留 作为细则 规则桥梁的分析手段之一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参考和借鉴美国规范的做法 细则将常规桥梁 分为 参考和借鉴美国规范的做法 细则将常规桥梁 分为规则桥梁规则桥梁和和非规则桥梁 E2地震作用下 非规则桥梁一般须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非规则桥梁 E2地震作用下 非规则桥梁一般须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E2地震作用下 规则桥梁可以采用简化的线弹 性分析方法 应用 E2地震作用下 规则桥梁可以采用简化的线弹 性分析方法 应用等位移原理或或等能量原理可 求得非弹性位移需求 可 求得非弹性位移需求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等位移原理和和等能量原理 Lateral deflection Lateral inertia load A B O y G D G F E C D 结构周期结构周期C C T T 0 1s1 51 5 T T 1 01 0 0 1s T T 按线性插值求得按线性插值求得 g g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力分析和验算 能力分析和验算 简化计算方法 参考和借鉴了美国规范 PUSH OVER分析 细则规定的两阶段抗震设计中 第一阶段的能力分 析与89规范基本一致 第二阶段则需进行延性位移 能力 转角能力或曲率能力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