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 吴燕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学习和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熟读背诵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良苦用心;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朗诵来理解课文;通过合作探究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等。二、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2、理解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用意。三、教学难点:1、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2、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一)引入课文,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1、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序这种文体吗?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在书的前面,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等;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2、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至正九年,元顺帝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以奉养父母为由,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3、背景: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二)指导朗读,把握生字词含义1、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2、教师强调生字词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请学生点评,明确不足和做得好的地方。4、请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并能结合注释,了解大致内容。(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了解的内容。2、分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3、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4、分别请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补充。(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书序”,什么是“赠序”,并梳理了课文的生字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探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1、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翻译了课文,了解了作者宋濂和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下面我们就来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教师提问)2、请学生朗读课文。(二)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表现了他顽强的毅力和勤奋的精神。2、文章是如何写出作者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找出原文。主要体现在:无书之难,无师之难,求学、生活之难。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未尝稍降辞色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为了说明,勤奋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只要勤奋,肯吃苦,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力量,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三)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1、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其他学生的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目的:作对比。(同舍生富裕的生活与“我”的贫困生活)2、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通过对比,更形象鲜明的突出了作者的勤奋刻苦。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比较点我同舍生吃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日多食,有鲜肥滋味之享。穿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感受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四)体验与反思搜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谈谈你认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 (五)本课总结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1、2课时填完;2、背诵并默写全文。(板书设计) 无书之难以中有足乐者无师之难送东阳马生序 行 求学、生活之难 住 食 衣(七)教学反思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