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1页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2页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3页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4页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职业卫生评价研讨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20年1月7日星期二 1 2 3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 个体防护用品的概念及分类 一 个体防护用品的概念及分类 个体防护装备 是指作业人员为防御物理 化学 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 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 该术语来源于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 GB T12903 2008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个人随身穿 佩 戴的特殊用品 这些用品能消除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如防护帽 防护服 防护手套 防护眼镜 防护口 面 罩 防护耳罩 塞 呼吸防护器和皮肤等 该术语来源于 职业病防治法 条文释义 1个体防护用品的概念 8 护肤用品 7 躯体防护用品 2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3 眼 面 部防护用品 4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5 手部防护用品 6 足部防护用品 9 防坠落用品 按防护部位分个体防护用品 1 头部防护用品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与职业卫生有关的 头部防护用品 防尘帽 防寒帽 防高温帽 防电磁辐射帽等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防尘口罩和防毒口罩 面具 眼 面 部防护用品 防尘 防高温 防电磁辐射 防射线 防化学飞溅 防强光用品等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耳塞 耳罩和防噪声耳帽等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与职业卫生有关的 手部防护用品 防寒手套 防毒手套 防高温手套 防X射线手套 防酸碱手套 防振手套等 足部防护用品 防寒鞋 防高温鞋 防酸碱鞋 防振鞋等 躯体防护用品 防寒服 防毒服 防高温服 防电磁辐射服 耐酸碱服等 护肤用品 防毒 防腐 防射线等护肤品 二 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 选择风险控制时的优先顺序 由于劳动防护用品的门类品种繁多 涉及面广 正确选用是保证劳动者安全 健康的前提 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 首先应根据工作环境和作业内容确定作业类别 并详细了解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劳动伤害危险因素 同时结合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性能数据等来进行 应选购有生产许可证 LA标志的产品 须具备一定针对性的 充分的防护功能 防护性能须适度 不要过度防护 须考虑多种个体防护用品之间的搭配使用 注意相互影响 按作业类别及工种选用 其他影响因素 2 1 2 2 2 3 2 4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种类选用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选用 2 5 选用质量合格的防护用品 2020 1 7 14 作业类别 39种 防护性能 PPE的选用 可以使用 建议使用 按照工作环境中主要危险特征及工作条件特点分为39种作业类别 实际工作中涉及多项作业特征的 为综合性作业 根据防护性能将个体防护装备划分为72类 根据作业类别可以或建议佩戴的个体防护装备 综合性作业需要根据作业特点选择多功能防护装备 还应参照相应的选用规范 遵守国家相应的法规要求 并根据实际作业情况选择 116个典型工种 以及更多相近工种 2 1按作业类别及工种选用 2020 1 7 15 作业类别 选择部分项 2020 1 7 16 防护性能 选择部分项 2020 1 7 17 2 2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种类选用 粉尘 防颗粒物呼吸器 防尘口罩防尘半面具动力送风呼吸器 呼吸防护 防尘眼镜防尘面屏防尘服 眼睛防护 面部防护 全身防护 隔绝式呼吸器防尘手套防辐射服 具有 三致 放射性粉尘 1 7 2020 18 2 2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种类选用 化学毒物 存在形态发散方式侵入途径超标水平 性质及浓度 呼吸 躯体手部 足部眼面部 头部 防护部位 毒物释放计量超标水平 防护级别及指数 1 7 2020 19 2 2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种类选用 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激光手传振动电离辐射 种类 防噪声耳塞 耳罩热防护服防激光护目镜放射防护服 护品种类 传播方式暴露剂量危害部位 防护等级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步骤 第一步 识别危害环境 判定危害水平 第二步 确定各类防护用品的防护级别 第三步 选择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的防护用品 2 3根据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选用 2020 1 7 21 危害因数 现场有害物浓度与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比值 同时计算PC TWA和PC STEL的危害因数 取其中较大值作为作业现场的危害因数 指定防护因数 指某种呼吸器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 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倍数 2 3根据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选用 术语定义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危害因数 如果危害因数 1 表明现场有害物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危害因数越大 说明危害水平越高 注 应同时计算PC TWA和PC STEL的危害因数 取其中较大值作为该场所的危害因数 如果存在多种危害因素 则应分别计算 取其中最大值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举例 氯仿 三氯甲烷 职业接触限值PC TWA 20mg m3PC STEL 40mg m3IDLH 5000mg m3实际暴露浓度TWA 102mg m3STEL 480mg m3应选用哪种呼吸器 该作业场所的危害因数是多少 第二步 确定防护级别 指定防护因数 携气式 负压式100 正压式 1000 负压式100 正压式1000 全面罩100 半面罩10 供气式 送风过滤式 25 1000 自吸过滤式 隔绝式 过滤式 注 就画面显示种类呼吸防护面罩种类而言 指定防护因数 APF 意味什么 定义 一种或一类功能适宜的呼吸防护用品 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 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减低的倍数 APF 10的防尘半面罩可将粉尘浓度降低10倍 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是卫生标准的5倍 防尘半面罩就适合 若粉尘浓度超标10倍 就不适合 佩戴时间决定实际防护水平 在危害因数为6的环境下使用指定防护因数为10的呼吸防护用品 若佩戴时间为实际暴露时间的90 实际暴露水平 未佩戴时间暴露 佩戴时间暴露 10 6 90 6 10 0 6 0 54 1 14 实际暴露是职业卫生标准的1 14倍 仍然超标 特殊环境作业 对于大多数作业环境 可依据上述原理选择指定防护因数大于危害因数的呼吸防护用品 但是 对于IDLH 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 环境 如含氧量低于18 的缺氧环境 危害物种类 性质及浓度等未知的环境 以及有害物浓度超过IDLH浓度的环境 进入该环境作业时 应选择配备全面罩的正压携气式呼吸器等高防护等级的呼吸器 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 1 7 2020 30 实现听力的有效防护所需要的护听器SNR值 即单值噪声降低数 根据作业条件和佩戴者的使用特点 选择具体式样的护听器 2 3根据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选用 听力防护用品的选择 如何选择合适降噪值的护耳器 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的计算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C 用SNR乘以0 6之后应大于噪声超标值 以护耳器包装上的标称降噪值为依据 换算为ISO4869 2定义的单值噪声降低值SNR 合理选择降噪值 降噪不足 最佳 降噪过度 防护后耳内噪声dB A 选择合适降噪效果的护耳器 31dB A 0 6 18 6dB A 10dB A 95dB A 18 6dB A 76 4dB A 某作作业现场8小时噪声暴露为95dB A 超标10dB A 3M1100耳塞标称降噪值NRR为29dB SNR为31dB A 最佳选择 现场噪声dB A 护耳器SNR 0 6dB A 75 80 dB A 最佳效果 如何选择护耳器 2 选择配备护耳器要应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 能够在接触噪声期间一直维持舒适的噪声阻隔效果 舒适性使用简便 2020 1 7 35 1 针对有害物质可能会危害的不同部位或面积 选择相对应的防护用品 2 根据佩戴者身体尺寸或佩戴部位尺寸的大小 选择相应号型或尺寸的个体防护用品 3 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 以及对于作业活动或身体健康的影响 4 需要对多个危害因素或多个身体部位进行防护时 需考虑不同防护用品之间的协调性 匹配性及集成性 5 防护用品的外形结构 尺寸 工作性能 材料等特性对于作业环境及作业活动的适用性 安全性 6 防护用品购买 携带 维护和使用的方便性 2 4其他影响因素 2020 1 7 36 生产许可证 制度7大类32种产品头部防护 呼吸防护 眼面防护 躯体防护 足部防护 手部防护和坠落防护 安全标志 管理制度安全标志证书和安全标志标识 LA 标识 两部分组成 6大类24种产品 2 5选用质量合格的防护产品 2 6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 按防护用途可分为防尘 防毒和供氧三类 1 防尘面具的防护对象为 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 其大小通常以微米表示 包括 粉尘 dust 雾滴 mist 熏烟 fume 烟雾 smoke 及生物性微粒等型态 2 防毒面具的防护对象为 惰性气体 如氦 氖 氮等 酸性气体或雾滴 如氯化氢 氯 二氧化硫等 碱性气体或雾滴 如氨 砷化氢等 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 供氧防护面具可选择用于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 的作业场所 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 按面罩形式可分为随弃式 半面罩和全面罩等 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 按作用原理或功能可分为 净气式 或过滤 air purifying 隔绝式 atmosphere supplyingrespirator 与复合式 combination 三种型式 其中 净气式呼吸防护具是以滤材或吸收罐 合称过滤元件或过滤件 吸收或过滤呼吸空气中的污染物 隔绝式呼吸防护具则是另以清洁空气源供给佩戴者所需之呼吸空气 而复合式呼吸防护具则兼具上述两种不同功能 过滤式 能把吸入的作业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 吸收 催化或过滤作用 去除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分类 自吸过滤式 依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如简易防尘口罩 防尘面罩 防毒面具等 送风过滤式 依靠动力 如电动风机 克服部件阻力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隔绝式 能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隔绝 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或者依靠导气管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分类 供气式 佩戴者靠呼吸或借助机械力通过导气管引入清洁空气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携气式 佩戴者携带空气瓶 氧气瓶或生氧器等作为气源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 根据面罩内的压力大小 呼吸防护具可分为正压型 positivepressure 与负压型 negativepressure 两种 正压式面罩内的压力维持高于面罩外的气压 使空气中的有害物不致在未通过净气材料的状况下经由种种途径 呼气阀 面体与颜面接触之处等 泄入面罩中 负压式面罩内的压力低于周围气压 因此空气中的有害物较易侵入面体内 由于受到佩戴者吸气作用的影响 无动力的呼吸防护装备 防尘面具与防毒面具 都属于负压型 2020 1 7 44 呼吸防护用品分类 随弃式 简易防尘口罩 防毒全面罩 送风过滤式防尘 毒组合 供气式 长管供气式 携气式SCBA 可更换式 复式防尘防毒口罩 能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隔绝 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或者依靠导气管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 将作业环境空气通过过滤元件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 防颗粒物过滤元件的分类和级别 GB2626 2006 防毒过滤件的分类和级别 GB2890 2009 普通过滤件 编号 P 包括 1 A型 防护有机气体和蒸气 2 B型 防护无机气体和蒸气 3 E型 SO2和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气 4 K型 NH3和氨的有机衍生物 5 CO型 CO气体 6 Hg型 汞蒸气 7 H2S型 H2S气体 多功能过滤件 编号 D 防护两种以上气体 综合过滤件 编号 Z 同时防尘和防毒 特殊过滤件 其他或生产商指定 过滤元件必须适合具体的有害气体 错误选用不能有效防护 滤毒罐型号和标色 A型 褐色 有机蒸气或蒸气 B型 灰色 无机气体或蒸气 K型 绿色 氨气 E型 黄色 二氧化硫及其他酸性气体 H2S型 蓝色 尘毒组合加滤烟层 综合过滤件Z 增加粉色 两种以上气体同时防护 多功能过滤件D 关于防毒过滤元件的选择 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且受自身容量 有害物种类和浓度 佩戴时间 使用现场温湿度及维护方法等影响 应适时更换 使用者必须理解使用说明 了解防护用品适用性和防护功能 每次使用前应检查用品是否完好 判断是否适合所遇到的有害物及其危害水平 防尘滤料随使用时间增加 过滤效率将会提高 呼吸阻力也会提高 当使用者明显感觉呼吸阻力增加时 应更换 使用过程中若感觉有害物气味或刺激性 及感觉头晕 恶心等不适 应立即离开污染区域 及时更换坏损部件及已失效的过滤元件 必须加强对使用的监督 呼吸防护用品维护方法 从卫生和延长护品寿命角度出发 应经常清洗橡胶面罩 应使用温和的洗涤剂 不能用有机溶剂清洗面罩 任何过滤材料都不能水洗 建议每次佩戴前和使用后检查护品部件是否齐全 是否有老损现象 及时更换失效的呼 吸气阀 头带 密封垫圈等 面罩破损应及时更换 不允许自行装填活性炭滤毒盒 滤毒罐 不允许自行组装呼吸防护用品 不使用的滤毒盒应在密封容器内保存 防止吸潮 护品应存放在无污染环境 避免日光直射 三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评价依据 法律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11 第52号修正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 不符合要求的 不得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05 第1号 51 3 1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 3 1 3 2 3 3 2 4 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3 4 评价示例 评价依据 相关技术标准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T11651 2008 选用基本原则和要求 39种作业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使用与维护 GB T18664 2002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 T23466 2009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29510 2013 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AQ1051 2008 53 3 1评价依据 54 3 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 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 编制检查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利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应配备人群防护用品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55 3 3评价内容 2020 1 7 56 一 配备人群的确定首先需要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