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石吟相关资料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 康健一、作者简介张锋,国家级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学博士。1982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有机专业大学毕业。1985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无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生物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1993年在辽宁大学化学系任教, 1985-1987年任助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9月-1993年9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部参加国家教委日语培训班并通过选拔考试。1993-1994年国家教委公派赴日留学,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化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室做访问学。1994-199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3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98年3月至今在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1999年8月晋升教授。二、整体把握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 全诗共节,可分层。是写第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节是诗的文体,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节照应、节的设问。全诗结构完整,收放自如。三、文学常识: 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如唐李白作有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梁甫吟等,孟郊作有游子吟,明于谦作有石灰吟。这类诗都有赞颂的意思。本诗标题化石吟,就是赞美化石的意思。四、语言积累1生字注音幅(f) 骸骨(hi) 腐朽(f) 潜行(qin) 裹藏(gu) 颈(jng) 卓越(zhu) 猛犸(m) 档案(dng)2形近字辨析 (hi)骸骨 (dng)档案 (lng)笼络 (zi)万载 (zi)栽种 (hi)惊骇 (dng)阻挡 (lng)葱茏 (ci)裁衣 (f)副食 (f)幅员 (f)辐射3多音字辨析 zi(装载) qio(地壳) zhng(重视)载 壳 重 zi(记载) k(硬壳) chng(重现)4词语解释【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骸骨】尸骨。【太古】远古的时代。【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幽雅】幽静而雅致。【叹服】称赞而且佩服。【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乌有】书虚幻;不存在。【葱茏】(草木)青翠茂盛。5词义辨析【珍贵宝贵】“珍贵”指价值大,极有意义,如“珍贵的文物”。“宝贵”指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程度比“珍贵”轻,多用于比喻,如“宝贵的思想品质”等。五、中心思想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六、相关资料1化石解密石头里的故事(邬若琼)化石吟是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四单元以介绍科学为主要内容。而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选用了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篇的第一段以四个问题引发读者的兴趣:“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那么,就让我们来解答一下这些问题。“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较早期的动物向较晚期的动物进化。实际上是通过其结构由具有一种功能向具有另一种功能转变来完成的。颌就是由一些原来执行的功能与取食无关的结构转变而来的。甲胄鱼类( 原始鱼类) 有大量的鳃, 这些鳃由一系列骨骼构造支撑,每一构造由数节骨骼组成,形状像尖端指向后方的躺着的“V”字形。每一个这样的“V”字形构造就称为一个鳃弓。原始脊椎动物所有的鳃弓排列成左右两排横卧的“V”字形结构。在脊椎动物进化的某一个早期阶段,原先前边的两对鳃弓消失了。第三对鳃弓上长出了牙齿。并在“V”字形的尖端处形成关节结构铰接在一起。这样。能够张合自如、有效地咬啮食物的上下颌形成了。伴随着上下颌的出现,真正的偶鳍也在开始在这些原始的有颌类脊椎动物身上出现。“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鸟的祖先是地面动物, 比如中国龙鸟,当然从恐龙演变成鸟的过程不应该叫做鸟。因为发育还不完全。所以鸟长牙是恐龙变鸟的进化过程,所以鸟才会长牙。实际上,早在1 3 0 年前, 赫胥黎(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之一)就提出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观点。曾在一段时期,这种学术观点未被接受。但进入上世纪的后几十年里,这种说法几乎被同行们默认了。因此,通过“中华龙鸟”这件标本。体现了作为恐龙和鸟类之间存在的极其相似的特征以及微妙的差异,进一步支持了“鸟类的恐龙起源说”的观点。“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登陆的先驱,究竟是哪一种鱼呢? 大约在3亿年前的地层化石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鱼化石总鳍鱼。总鳍鱼有两大特点:一是它的胸鳍和腹鳍的骨骼排列方式和现代生存的青蛙的四肢骨基本相同,这种强有力的鳍,便于在陆地上支撑和移动身体;二是总鳍鱼能用鳔直接呼吸空气。3亿多年前,气候温暖,有些地区,由于植物腐烂,水中缺氧,不适宜鱼类生活。在发生干旱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鱼活活死去。干旱逼着总鳍鱼,从这个水塘死撑活撑地想爬到另外一个水塘。本意想找水的总鳍鱼,这时可能发现陆地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世界! 这个陌生世界对并非游泳能手的总鳍鱼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们终于在呼吸到新鲜空气的陆地上呆了下来。那里有吃的食物,又没有伤害它们的敌害,于是世世代代传下去,胸鳍和腹鳍变成了四肢,鳃退化了,鳔变成了肺,最后形成了新的类群两栖类。“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树类都是蕨科。是最低级的高等植物,繁盛于石炭纪。当时曾是高达2 0 3 0 m 的高大植物。蕨类植物都不会开花,繁育至今。被称作“活化石”的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就是这一类植物的代表树种! 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等地还存活着较少的数量。蕨类植物靠孢子繁衍后代。因为它们是用孢子繁殖的,所以不需要开花。而且那个时候自然界还没有进化出昆虫。所以也没有广泛的媒介来满足传粉的需要。现在的大多数植物都是被子植物,它们是需要通过花粉进行传播繁衍的。深埋地下的亿万年的化石告诉了我们很多现在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也让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进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观,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的生命信息,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风采。诗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2.化石吟引发的几个考古学谜团(武宏伟)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从年代范围划分,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按地区范围划分的分支很多,如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日本考古学等。按研究对象划分,有宗教考古学、美术考古学、铭刻学、甲骨学、古陶瓷学、古钱学、农业考古学、环境考古学(包括地质考古学、考古植物学、考古动物学)等。给课文化石吟定个位,它属于史前中国环境考古学。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必须得到其他许多学科的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考古学常利用第四纪地质学、体质人类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物理学、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科技史、美术史、建筑史的研究成果,对考古材料进行研究和解释:其成果又有助于上述各有关学科的研究。化石吟是一首宣传科普知识的抒情诗。它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现在列举几项考古学中的谜团, 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助读化石吟。谜团一: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达尔文说人是由猿演变而来。那在猿变成人之前生命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演化的?如今,这个千古谜团的另一个答案终于被我国科学家揭开:人是鱼变的,鱼是虫变的。罗惠麟、陈良忠、胡世学等科学家描绘出的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序列如下:由头索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演化模式: 云南虫海口虫华夏鱼中新鱼昆明鱼海口鱼。脊椎动物的演化模式:无颌鱼类(昆明鱼、海口鱼)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一支演化成恐龙、一支演化成鸟类)原始哺乳类(一支演化为象、一支演化为人类)。这个结论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吗?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人们拭目以待。谜团二:史前欧洲有黑人吗意大利的格里姆尔第山洞在本世纪一再成为考古学家关注的热点,并被大力发掘。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这些山洞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就被古代人当作藏身立足之地。目前从这些山洞里发掘出来的最早遗物属于旧石器时代,时间大概是公元前三万五千年左右,这里发掘出的骸骨,属于克鲁马农人,也是欧洲大陆第一批真正的原始人。然而在格里姆尔第山洞发掘的所有骸骨中,最令考古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两具史前的黑人化石。这两具化石一具是老妇,一具是个小男孩。他们合葬在一起,头顶上还有一块架在石柱上的保护板。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研究了这两具骸骨。根据他们头骨的形状、颜面骨的结构以及前臂的长度,判定他们属于尼格罗人种。通俗地讲,就是非洲黑人。这个发现令考古学家们极为惊讶。人们知道,尼格罗人一直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欧洲并没有黑人存在。据历史记载,直到1441年,葡萄牙海军军官安东尼奥贡萨尔维斯在非洲里奥德奥罗海岸掳取了一男一女两个黑人,带回葡萄牙。后来贡萨尔维斯又和另一船队再去非洲,在那儿捕获了12名黑人,带回葡萄牙贩卖为奴。这是黑人被带到欧洲的最早记录。至于大批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欧洲为奴,就更是后来的事了。可是这两具骸骨却属于三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如果那时的欧洲就有黑人在生活,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若说他们是史前欧洲的土著,那后来怎么又完全消失了呢?历史似乎爱跟人类开玩笑,把人或事物放在他们不应该出现的时间和空间里,弄得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仍无法解释。谜团三:楼兰古城之谜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王昌龄有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时又是如何消失的呢?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现在虽然对此研究、探讨有了新进展,但有许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予以揭示。谜团四:千古未解之谜三星堆文明起源何方?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神秘的器具、文字和图画如何破译?考古之谜,非此几例,仅列举几个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有许多谜会被解开,但又有许多谜会陆续被发现。对于学生而言,点到为止,重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去叩启科学探究之门。七、阅读链接琥珀 布封这个故事开始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飒地响。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因为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忽然有个蜘蛛划着长长的腿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着长腿(要划动那八条腿,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沿着树干下来,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哎呀!”它想,“这个小东西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少了。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要是我不小心,被她那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说不定会饿上一天呢!”小苍蝇不住地掸绿翅膀,刷圆脑袋,一点也不知道蜘蛛越来越近了。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上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一对小虫重重包裹在里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几千万绿翅膀的苍蝇跟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树上。后来又有变故发生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海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有个渔民和他的儿子经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踏着沙土里一块硬硬的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选自千字文名篇导读琥珀 艾青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我们的土壤妈妈(节选)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是地球工厂的女工。在大自然的建设计划中,她担负着几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她保管着矿物、植物和动物,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她改造物质,发展生命,经营着无机和有机,两大世界的巨大工程。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由几寸到几千米的深度,都是她的工作区。她的下面有水道,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壳。她是植物的助产士。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开放着所有的嫩芽和绿叶,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根和她紧密地拥抱。她是动物的保姆。在她平坦的摇床上,蹦跳着青蛙和老鼠,游行着蚂蚁和蚯蚓,蜷伏着蛹和寄生虫。在农村,有数不尽的田亩,滴上农民的血汗,播下谷子、小麦和高粱。我们的土壤妈妈,从不辜负农民的希望。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把沙漠变成了绿洲,从荒芜走向繁荣,我们的土壤妈妈,更进一步展开她的工作。选自高士其科学诗集时间伯伯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过程和方法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连续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于人类的伟大。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导入课文:(设计一)放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同学们听后可能会感到奇怪,石头怎么唱歌呢?石头真的能讲述神奇的故事?我们共同来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设计二)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述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诗人张锋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化石吟这首诗。(设计三)诗歌虽然难写,会“吟”便会成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就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试加回顾,我们是否学过带“吟”作标题的诗歌?(学生回答: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诵,这就是化石吟。二、诗歌朗读 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提示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2学生齐读,教师指导。 朗诵指导示例: 3采用多种方式吟诵、朗读第1、2、7节。(教师范读、点读、齐读、轮读) 4学生归纳三节诗意。 明确:、 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5教师小结:这种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行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是第一次。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个问题。到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用近似回答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诗意般的遐想,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诗。三、品味鉴赏 深入理解1反复诵读第节末尾“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一句。质疑:“你讲的故事”是什么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明确:、节为故事内容。 2感悟故事内容 多形式反复诵读36节。(逐节进行,或范读起首,或以范读作结,独诵,二重演读也罢,小组竞读、全班齐诵等) 归纳36节大意。揭示真理()保存信息()科学之美描绘进化()文学之美复现自然() 3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感受诗歌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美。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提问问答呼应的结构来行文,其中包含现实遐想现实的思路。发问想象一遐思飞跃一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一人类伟大一赞美科学4从诗歌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发言的内容可能有:“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鱼类化石沉积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岩石里,距今已有大约四亿年的历史了。通过对岩石的研究,人们知道这种最早的鱼类生活在咸水环境里,或者说是生活在海洋中,它们的身体外面披有铠甲一样坚硬的外骨骼。这些原始的鱼类浑身布满了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于它们没有颔,所以被称为无颔类。“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年,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化石,这块化石残留有翅膀,嘴里有牙齿,翅膀前端有爪,并有着像蜥蜴一样的由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始祖鸟与一种被称作虚骨龙的小型恐龙在骨骼上有非常相似之处,因此有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鸟类的祖先是这个群系的恐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远古时代的总鳍鱼,长着独特的胸鳍和腹鳍,这些鳍的内部骨骼跟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四肢骨骼很相似。此外,它还有能呼吸的鳔。古生物学告诉我们,总鳍鱼是两栖类动物的祖先,它们在发展中分为两支:一支登陆生活,成为两栖类的祖先,发展成为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一支留在海洋,也逐渐演变,大部分种类绝灭了。“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植物的发展是由藻类到蕨类,再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其中到裸子植物才开始算木本植物,也就是树,但裸子植物没有真正意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通信接入设备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血液制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2025贵州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批次“人才强市”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合作项目质量与责任承诺书5篇
- 2025年嘉兴海宁市中心医院公开招聘高层次急需卫技人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行业信誉铸就承诺书9篇
- 2025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绍兴新昌县卫健系统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人员6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作业保护设计印刷合同7篇
- 经济项目合作协议承诺书(7篇)
- 中石油务虚会汇报
- 家具配件厂产品召回记录实施细则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东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护士输液PDA扫码流程课件
- 202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梳理背默清单
- 市政工程交通导改与管理方案
- 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年医疗器械质量记录和凭证管理制度
-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