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改写.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改写.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改写.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改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改写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改写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品味。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改写古诗词教学难点品读,理解,构思,重组。教学方法品析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美不胜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词,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古语虽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但光靠背诵学习古诗词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就是“改写古诗词”,将学习古诗词与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在诗的海洋中,采撷几朵诗歌的浪花加以改写、描摹,细品古诗词,创造优美篇章,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二、热身活动先请2-3名学生将自己为喜欢的古诗词选配的歌或画通过PPT进行展示交流分享。(事先收集优秀作品,选择代表性地进行交流。)学生点评: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以及搭配的音乐、画面很恰当,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制作。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课前准备,为学习古诗词的改写搭好了基石,那么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古诗词,进行再创作呢?三、写作指导1改写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但改变其表现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新的剪裁,新的布局,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2改写的形式1)内容的改变:木兰诗之木兰还乡2)结构的改变:倒叙、顺叙重组。3)人称的改变:石壕吏中第三人称改第一人称。4)文体的改变:诗歌改记叙文等。5)语言的改变:文言改现代。3古诗词改写的三要1)要把握古诗词的原意2)要理解古诗词的意境3)要展开合理丰富想象4以天净沙 秋思改写为例指导如何进行改写(即改写步骤)例文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学生点评:只是对原文进行了粗略地翻译,未拓展开,缺乏描写。例文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生不如意有八九,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苦闷,我骑上了那匹与我朝夕相伴的、瘦骨嶙峋的老马,踏上了寄情山水的旅程。一路游山玩水,也见过不少的灵山秀水,但是我惆怅寂寥的心情并未有多少改变,我眼中见到的都是破败、凄惨的景象。黄昏的时候,我与老马来到了一个垂垂老已的大树下。遥想当年,它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但是,今天我看不到它身上具有生命的影子,一条粗粗的藤挂在它身上,已经枯萎了,当初,藤条依附着树长得多么迅速,攀援得多么高,树也因为有了藤的缠绕而美丽异常,可是今天当树老去的时候,这藤也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枯了。在这死气沉沉的环境中,唯有黄昏归宿的乌鸦的叫声显出一点生机,但也显得单调难听。告别老树、枯藤、昏鸦,我骑马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一座小桥旁,河中的水哗哗地向前流去,声音是那样的动听,仿佛在唱一首美妙的歌,看到小桥,听到流水,我心有种淡淡的释然,更何况小桥不远处有户人家呢,在这蒙蒙的黄昏中,正从那户人家冒出袅袅的炊烟,我想这户人家今晚一定是幸福温暖的,他们一家人在一起享受这宁静的夜晚,那是多么温馨啊,但是,温暖、幸福、温馨是他们的,那么,我的又在哪呢?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寒冷一次次向我袭来,我只能牵着我那匹老马走在古道上,不知要走向何方,西边,一轮如血的红日正在慢慢西坠,半边天空被它浸染的如火般绚丽。看着这美丽的景象,我只能发出感叹:断肠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远方。 学生点评: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改写,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展开合理的想象,文中的描写生动具体。教师小结改写步骤:1)分析意象要准确理解原诗内容,分析意象,确定记叙要素。改写诗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原诗,反复琢磨诗句的含义,想想作者写诗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何人何物、何景何情等,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作文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好,能跳出原诗形式的框架,把原本提供的内容信息熟记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顺手。时间:夕阳 地点:天涯 人物:游子 事件:一位肝肠寸断的游子拉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西风瑟瑟的天涯。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不祥的征兆。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古道:苍凉寂寥;西风:萧瑟悲凉;瘦马:疲惫无力;断肠人:悲伤欲绝的人。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2)扩展再现改写不是想当然地瞎编胡扯,不能随意对诗中内容进行删改,更不能脱离原诗内容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这里的“改”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改古诗语言为现代语言,使语言更浅白、流畅;二是根据诗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白,使内容更形象、具体,但不能改变原诗的主题思想。如果改变原文的主题思想,脱离了原诗的内容乱改,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味,就不符合作文要求,算跑题作文。3)迁移重组诗歌的语言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锤炼之后的语言精华,它的诗句和内容之间不可能像叙事文一样连贯完整,所以它往往在语义上不一定是那么连贯,词语之间、诗句之间有时会有很大的跳跃或空白,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在改写时特别关注,要努力发掘的东西。我们要围绕中心大胆想象。想象的根本是来源于现实,课前的资料与故事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只要是为表达诗词中心服务的,都是你想象的源泉。改写时,需要将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重新构思,使之更具体。4)再造创新诗歌以凝练跳跃的语言,极短的篇幅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多方面的体会,改写现代文时,就必须将这些精炼的语言进行扩展、充实,把减少的空白补充上来;把省略的过程连接起来,还要注意还原或扩写诗中那个时代、那个地点的各种意象的方位、形状、颜色、色彩、声音、气味,填补当时环境下各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对原诗进行艺术上的“添枝加叶”,把诗中的人和事写的更加细腻、传神。把诗中的景与物写的更加饱满、生动,在这样的增、扩之下,才会使改写的文章更具特色。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古诗词改写有哪些注意事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2)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意境3)进行想象、创新4)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更生动5)对于人物可以适当运用描写方法(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6)补充背景资料(天气、地理、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说简单通俗点就是:第一步:读懂古诗,看一看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根据诗句把当时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图画,画面上应该有什么?第三步:根据画面具体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第四步:适当地加入一些情节,再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描写,把你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四、课堂片断写作练笔改写: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改写: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例:薄薄的雾笼罩着山间,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地几声鸡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