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咳嗽.doc_第1页
中医调理咳嗽.doc_第2页
中医调理咳嗽.doc_第3页
中医调理咳嗽.doc_第4页
中医调理咳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1月健康提示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水火相搏,病患表现为寒热相搏,有外寒内热,或脾湿肾热的情况,金被克泻,所以病多伤肺、皮肤。因此要防内热外寒的感冒、脾湿生热导致的水痘、膀胱热导致的溃疡、口腔肿痛等情况。上月提示过,甲流将过,水痘又来,特别小心。防治原则是清内热为主,防外寒为辅,同时补肺气。多运动。 根据12月的健康调查情况,主要问题前三名分依次为1咳嗽,2鼻子(鼻塞、流涕),3发烧。 根据在问题求助中的问题看,主要是内热外寒导致的感冒。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唇红、苔白厚,特别是舌后半部厚。 发病过程: 一、通常开始有轻微咳嗽,多发生在晚上。多数家长未做及时处理,此时应当辨别是积食咳嗽还是伤风咳嗽: 1、积食咳嗽通常有舌苔较厚,舌体红,嘴唇红,食欲不佳等症状,咳嗽有痰音,声音稳而厚,此时用益生菌或山楂丸调理即可,咳嗽重痰音轻,用消积止咳。 2、伤风咳嗽,除可能出现积食咳嗽的症状外,可能会面白颊红,唇红,咳嗽声音干哑,可能伴有鼻塞、头疼、发热。此时可以用含荆芥、防风的感冒药,解表散风。具体可参考伤风证治 3、伤寒咳嗽,一般会在凌晨4点左右咳嗽,治疗用桂枝陈皮汤一次就可以,或者用甘草陈皮姜蜂蜜水 4、伤阴咳嗽,多因冬季干燥加上取暖,导致阴虚咳嗽。用乌梅甘草蜂蜜水。 此时不用太多用药,只要食疗和热水即可。按摩可以搓后背后腰。一岁以下可以用王氏保赤丸,通用治疗 二、咳嗽严重,通常一天没有调整,就会咳嗽严重,甚至发热。此时的咳嗽不仅是初始的原因,多数加上了内热(不管寒热,都转化为热)、咽红、喉咙红肿、唇红等情况,是咳嗽伤及气管。此时先清肺热要紧,可以用清热解表的药,如风热感冒药或者同仁堂儿童清肺口服液。如阴虚症状重,干咳,舌色暗红,可以用止咳橘红丸。此时食疗以清内热为主,用白菜汤。按摩用清肺经,补脾经,坡键可以看小儿 按摩。如果咳嗽更严重,应当及时看医生。 三、咳嗽迁延。之前说过迁延咳嗽的问题,一般用中医治疗咳嗽,不会迁延和引发哮喘。咳嗽后期做好补的工作就好,主要是补脾肺,可以用启脾丸或玉屏风散,但这两个药必须在解表并无内热情况下用,或遵医嘱。如果有面色白,口渴内热、舌头干红,干咳不愈的情况可以用生脉饮(小儿用成人量1/3-1/2)。食疗上注意健脾润肺,忌食油炸、大热、寒凉、油腻的食物。如果平素脾虚,可以少用红枣(掰开煮)水调整恢复。 如感冒后期,流清鼻涕多、咳嗽、食欲不佳,舌淡苔白,手脚凉,身体虚寒,可用藿香正气。 本月关注药物: 王氏保赤丸、益生菌、同仁堂儿童清肺口服液、银黄颗粒、柴黄颗粒、大山楂丸、脾可欣、藿香正气(小孩可能用天士力藿香滴丸比较容易接受,藿香正气水很难喝) 本月主要问题处理方法: 除常规的方法,可以看相关文章外。提示一个鼻塞的处理方法。 早晨鼻塞,多数只是暂时的内热外寒导致闭肺,此时轻搓后腰,后背,令清气上升即可。同时注意如果手脚凉,也要搓热。严重鼻塞,可以用热水熏,同时用紫苏水泡脚。清肺经,补肾经,按摩肺俞穴和坡键感冒用穴位。不能吃软食。 本月重要的观念提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从12月看到的病例可以知道多数小孩因热而伤寒,不是吃太好,就是穿太多,导致内热不能外散,一旦有贼风吹来,立刻病倒。所以再强调保持身体清爽,这点在每年的冬季公告中都提示过,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样的道理。饮食上特别注意吃点寒食、硬食。还是很多人问什么是硬食,就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寒食的典型代表是白菜豆腐海带汤。正好可以防1月问题。另外,每天少量吃蒜,可以帮助防止咳嗽。 还有关于山药的问题,开始说过,湿热(寒)是这两个月的问题,强调保持清爽,而山药有固肠作用,所以此时不可多吃。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每月的健康调查。 2009年1月提示 新年、新春快乐!这个月节日不断,春节很早,春天很快就到。这是冬季最后一个的月份,除了注意防病,还要抓紧为春天做准备。 注意防病:虽然是冬天最后一个月,但寒气依旧,而且消耗、收藏一冬的身体也变得虚弱。要注意问题较多,主要如下: 1、伤热燥,热燥本应是夏秋问题,但因现在人们有机会任意改变温度、保暖,房间往往干燥(从12月以来,天气从湿热转为干燥),特别是北方暖气干燥。小儿多伤于热燥,或者直接咽痛干咳,扁桃体发炎;或者内热厉害,易感外寒,导致内热外寒,都可会发烧、咳嗽、舌体红、声音嘶哑。处理方法应先解表(仅内热不用解表)、清内热。药用小儿感冒药,针对风热的就可以。内热用银黄、双黄连、板蓝根。解表可以用加紫苏的药。同时做好消积工作。如果发烧使用退烧药,必须配合米汤,不可伤津,很多用了发汗的方法也不出汗,因为本身就燥热伤津,再发汗,反而更伤,特别注意,这时候的发烧要用滋阴治疗。 饮食上清茶淡饭,萝卜白菜海带。如果扁桃体发炎,喉咙肿胀,用红豆、绿豆、薏米、百合粥。当然用寒药清热后,还要调整回来。保护脾胃。可以用豆类加红枣粥。伤燥后期可能会发展为痰多咳嗽,可以清脾消积就好。多喝水、米汤。 预防应注意房间加湿,注意三分饥与寒,多吃山药、百合等润肺补气的,可以经常用秋梨膏,经常吃熟大蒜,每次几片,随炒菜吃,可以预防很多问题。经常呼吸潮湿空气。保证脚、后背、脖子(脖子上面有围巾,衣服穿少也没事)保暖外,注意前胸不可以捂。 2、伤食:节日多,好吃的就多,人冬季不应多吃,食物应少而寒素,不可大鱼大肉。不要吃太多温热的食物,否则容易内热外感。及时处理积食问题。伤食和伤寒一起导致积食咳嗽,这在大多数感冒后期都会出现,表现为夜间咳嗽,早上咳嗽。注意晚上少吃点,或吃山楂丸消积。还要想办法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伤食咳嗽往往是大家觉得感冒咳嗽总不好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不能度过,又会反复伤寒、伤燥咳嗽。 3、伤鼻子:流鼻涕是小儿冬季免不了的情况,呼吸道短,容易伤寒,流涕。正常情况下,鼻涕流出,马上热捂处理好就没事。如果严重长期鼻涕,可能导致鼻炎的症状。问题出在脾肺虚,用健脾方法。鼻炎久的用补肾。具体看流鼻涕的宝宝。特别提示一点,流清鼻涕也未必就是着凉了,很多是因为穿太热,遇到寒气就流清鼻涕,这种情况少穿点,注意脖子保暖就可以。千万不要再捂。 伤瘟邪:冬末春初,各种病邪来袭。特别注意春瘟流感。病多从肺发,以预防为主。少吃甘肥厚味,注意清内健外。 注意情况: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应当做好准备迎接新春,春季属木,是生发季节,身体生长最好,但应冬季做好准备。此时应当储存好充分的水,以备供春季木气生发。所以此时多补肾,用干果、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如果肾有问题的,可以此时用六味地黄丸,大人小孩都可以。 本月提高免疫力的提示:做好清内健外的工作,保持身体清爽,少食甘肥厚腻。适当运动,经常通风。食疗可以补气健脾,如身体平时虚弱,或病后,可以用玉屏风散。多吃健脾、补肺的食物,如百合、玉竹、竹笋等。另外,给小儿经常吃点熟大蒜,也可以治疗和预防很多疾病,每次少量即可。 春季木火厉害,容易出肝、燥、热等问题,流感多显示为热证,容易传染,注意提防。主要的预防方法是提升卫气,多加运动,保证身体清爽。及时清热。多吃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适当喝茶。 2008年1月-近期问题提示 入冬以来颇不平静。咳嗽的宝宝众多,有应接不暇之势。主要原因是南北天气偏热,又有寒热不均,病邪肆虐,人体平素体虚不能抵抗。 发病 在各个年龄皆有,甚至百日内小儿。发病症状为咳嗽、舌苔白(薄厚腻干兼有,根据病情转化)、舌体红、嘴唇红、咳嗽开始无痰,之后有痰。发烧者精神倦怠,温 度不高,在38-39.5之间,咳嗽声重,食欲不佳。咳嗽时间不定,以早晚咳嗽重,平时咳嗽轻。西医诊断为病毒感冒,如咳嗽不愈,多诊断为过敏性咳嗽。 这种咳嗽起因多样,但以内热外感为主,其中包括大量伤风寒之后,寒转热,燥转湿,或者是直接被传染感冒咳嗽,也多因平素身体气不足。治疗应以病程多变为原则辨别。最近碰到的主要方法如下两个层次。 1、风寒引起,多因吹风导致咳嗽(干咳)、打喷嚏、流清鼻涕(鼻涕量大),之后迁延难愈。开始用标准桂枝汤(白芍、防风)另外平素体虚者可以用(桂枝、白芍、防风、炒白术、茯苓、当归、炙甘草、陈皮、杏仁、红枣、姜,好喝为准,多数情况1-2次能好。)如果有惊厥史,而且唇红、舌红发热,可以加葛根。如果用桂枝汤1-2次还不能好,检查辩证是否正确,药量是否合适。如感冒因坡见原因延误治疗之后转为咳嗽(干咳)重,此种多是风寒化燥,应解表润燥止咳。用紫苏陈皮甘草露露(一次解表之后取消紫苏)。6个月内小儿用王氏保赤丸。 2、咳嗽迁延或因平素体虚导致湿热重,症状如开始所说,主要特征是早晚重咳嗽、痰多、甚至嘶喘,此时以清湿热、祛痰、运脾为主。成药小儿可用复方鲜竹沥+脾可欣+益生菌,3岁以后可以用宣肺止咳口服液+小儿香橘丸+益生菌。汤药可参考(苇茎10-15克,冬瓜仁10克,桃仁3克,薏苡仁15克,杏仁8克,车前子6克,前胡3克。此为千金苇茎汤加味,汤药应请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加减应用,发热加紫苏)。此时用药以化痰祛湿为主,不可以用止咳橘红丸等生津药物,否则加重。 咳嗽重、痰重、热重、时间较长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用后补充益生菌)。发烧者在39以上可以用退烧药,用后立刻喝薏米、大米汤,帮助巩固降温、调和卫气、保护脾胃。湿热重者,小儿昏昏沉沉,不要硬扛。 平时喝水用陈皮、甘草、露露。食疗用薏米汤加减坡见,平素体虚寒者,薏米炒黄后用。也可以用茯苓、大米汤。 饮食应以大量水果蔬菜,粗纤维为主,帮助肃清肠胃湿热。要注意滋润而不多湿。鸡蛋、肉类都不可吃。此时山药不能吃,山药、银耳、红枣、肉类等湿热或固肠的食物都可能导致病情严重。 3、愈后调养:咳嗽从随时咳嗽,变为早晚咳嗽,醒后咳嗽,之后变为偶尔咳嗽,运动后咳嗽,说明病近尾声。整个病都会伤及脾、肺,所以补脾健肺为愈后关键。此时应保持前面的食疗,另外多吃荸荠、藕、百合等甘润脾阴的食物,以解之前消伐之苦。气虚者,可以参苓白术散调养,但多运动,喝水,自然就好。原则还是健脾。 还是建议大家不要照本看病,应当看相关辩证分析,然后灵活运用才能安全。另外找到一篇好文章供参考, 外感湿热咳嗽的辩证施治 预防:咳嗽难治,预防为主。还是一直说的,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冬天要保持身体内清爽,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这个目的。请不要随便热补,姜枣茶、固原膏、银耳羹之类就不要给小儿补了。者常用黑木耳,多吃三仙子。天天去运动,清爽中气足。 预防食疗:预防以清润为主。除了前面说的,如果感觉痰起,可以用甘草、陈皮、菊花、薄荷水。或者用白开水。另外杏仁露加甘草陈皮水也有鼠喉、止咳作用。注意甘草小儿不可常用。 特别注意在发现小儿食欲不佳,不爱饮水,舌红苔腻,唇红、眼袋,大小便不正常,小便清短频,大便秘而臭,这些情况就很容易发病了。应当立即以清湿热,保证清爽为原则治疗,但不可上来就用泻药寒药,应以食疗和益生菌调整。此时还要防止吹风伤寒和去人多地方。 此处说咳嗽多,因最近最难治的是咳嗽,实际上腹泻、手足口、鹅口疮等湿热病症也很多,原因一样,发出来的方式不同,可各自情况治疗。 二月健康提示汇总 2010年2月健康提示: 根据1月份健康调查看。当前主要问题是咳嗽和鼻塞。主要症状为咳嗽、鼻塞、舌红(或白)苔薄白,有些突然发高热。主要原因是内热外寒。 2月春寒料峭,南北气候差大,南热北寒,各地应按照当地情况注意调整。 必备关键药物:同仁堂小儿清肺口服液,大山楂丸,桂枝汤,同仁堂感冒清热冲剂,小柴胡冲剂,藿香正气,王氏保赤丸,益生菌,启脾丸,生脉饮,紫苏。 藿香正气:治疗内湿、寒症,小儿虚弱、腹泻、寒重,特别是脾胃寒重情况下用。通常用于伤寒重的感冒中后期,和感冒发热治疗后遗留的内寒问题。 柴黄颗粒:治疗发热,咳嗽。 同仁堂小儿清肺口服液:治疗表实的咳嗽,西医诊断为气管炎、肺炎等。一般晚上用效果好,按照桂枝汤用法,配合米汤。 小柴胡冲剂:治少阳病,主要问题在肝,忽冷忽热,一般在感冒后期,内虚。 生脉饮:感冒发热治疗过程中伤津严重,导致病后阴虚,气虚。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点滴治疗和过度发汗治疗发烧后,容易导致短期内再次发烧。用生脉饮调理,但不可多用,发热期间不可用。 基本原则:保养应遵循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治疗发热不可过度发汗,以免伤津导致病情变化和加重。 基本食疗:米汤,白菜、萝卜、豆腐汤 辅助药品:维生素,可以吃水果,果汁,但不可以用太甜的饮料,也不要凉。也可以买儿童用的维生素冲剂。 特别提示:春季开始运动,夏季身体好。 北方:北方小孩容易吃热性食物,然后穿很多,房间里热,外面寒。这导致的主要问题是内热外寒,如果在外面冻或者吹风,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发热情况。家长应当随时注意情况,及时处理。基本原则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变化和处理方式见后。以下建议仅针对完全适应症,并不构成通用处理法,因此不要搞混。坡键辩证应寻求医生帮助): 1、里实:产生积食内热:一般积热不会被及时发现,所以应当经常观察,简单症状如下:舌体红甚至暗红,舌苔白或黄厚,特别注意舌体后部情况,舌苔干等。此时应用食疗消积清热,不必用药。 2、表实:风寒束表:通常伤风会开始咳嗽,唇红,面白颊红,声音嘶哑,有些会出汗(冬季较少)。伤寒者畏寒怕冷,流清鼻涕,面白唇白,尿清长或突然尿床,不喜动。一般情况下,伤风者用防风桂枝汤,伤寒者用普通桂枝汤,但特别注意,如果同时发现舌苔干白或黄等阴虚积热现象,不能直接用桂枝汤,即内热外寒,不能用桂枝汤。可以用感冒清热冲剂,配合消积的药,如大山楂丸。原则是解表清内热。 如果突然发热,唇红,颊红,耳红,舌体红,有咳嗽,可以考虑是肺热导致内热外寒,用同仁堂儿童清肺口服液或坡键成分类似的药,解表清肺。 外治方法:紫苏水泡脚,解表温经。可以配合各类外感,但切记解表不可过度伤津。 3、里虚:伤寒:伤寒发热,面白,唇白,舌体淡,苔薄白,食欲不佳,并伴有呕吐腹泻等情况,所谓秋季腹泻也算其中一种。治疗用藿香正气或桂枝加术汤。如果之后没有伤津的症状,退热后可以用红糖水暖胃活血。 南方:近期南方气候偏热,冬季热,并不是好事,意味着疾病多。从健康调查看,多数还是内热外寒,所不同的是内湿热较重,及时祛湿。健脾药用参苓白术散,湿重舌苔腻、腹泻,用小儿香橘丸。 内湿重,伤肺导致内湿外寒,可以用藿香正气。如有咳嗽痰重,用柴黄颗粒加小儿香橘丸。 以往健康提示 2009年2月健康提示 春季万物复苏,木气旺盛,正是宝宝成长的好时候。但也容易因寒冷交替,变化无常而致病。根据近期宝宝多发病证。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今年火木旺,金水衰。干热是全年的主线。冬季没有搪雪,春季干燥,病邪将出。本月应当严防温病,特别是风温。同时传染病也因气候原因容易发生。今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虚外实,内外皆虚两种情况。表现为苔白、舌尖红、咳嗽、发烧、后期会腹泻。辩证请看风温的辩证 主要备用药为桂枝防风汤、杏苏散、银黄颗粒、板蓝根等。 预防应清内热、补气、健脾。多吃百合、黑豆、山药等。推荐山药、百合、红枣、瘦肉、姜汤(鲜咸味)。如贫血,加当归,气虚加黄芪。清内热可以喝菊花枸杞茶。春寒严重,身体虚弱的可以用玉屏风。 特别提示,蔬菜治疗:大蒜可以杀菌防毒,可以经常给宝宝吃少量熟大蒜;西红柿可以提高抵抗力,可以常吃,感冒的时候更应多吃;白菜可以清热利尿,风寒风热都可以用白菜,风寒可以加姜,风热可以加豆腐、白萝卜,没病多吃白菜也好。 2008年2月的提示供参考: 1/ 肝火克脾:肝属木,春季肝气旺盛,一方面生肝火,一方面克脾土。有上火气躁、食欲不振等情况出现,还会早上干咳,甚者出痘疹。此时如不加防护,再受外寒,病重。这时候可以用菊花茶平肝清热。如已经克脾胃,多数食欲不振、脾胃湿热而发痘疹,可以根据情况,用薏米、茯苓、菊花、白萝卜等清脾胃湿热来预防。如果已经发病,可以用健脾药,如脾可欣配合菊花水、另外吃白萝卜+少量姜煮。 2/ 风寒袭表:春季风大,小儿腠理疏松,容易中风邪,会表现为出汗、发热、咳嗽。请参照伤风治疗,以桂枝、白芍、防风等治疗; 伤风出汗或运动出汗,未及时处理,则汗湿生寒,初时咳嗽,如立刻用热手或坡见干热东西敷后背肺俞穴5分钟以上,可以控制,如果深入,咳嗽加重,甚至发热。治疗以桂枝汤根据病症加减; 春季寒风常有,鼻遇寒风,则打喷嚏,肺遇寒风,则流清涕,此时立刻喝热水或米汤,搓热后背可防深入,如果不行,用姜糖水治疗; 以上问题处理不及,寒邪深入、腠理闭塞,则发热无汗。此时如果不重,用桂枝汤。重热无汗用999风寒感冒颗粒,或小儿清感灵片。 再次特别提醒:999风寒感冒颗粒发汗力强,不可多用,不可与退烧药同用,切记! 以上为主要问题,坡见个别问题再行讨论。当前关键在于保持脾胃清爽,多做运动,注意风、寒二邪。不可吃海鲜,少吃肉。 三月健康提示汇总 2010年庚寅年,3月5日惊蛰大雪,给今年气运带来诸多不安。本来想2月提示已经能给出春季原则,没想到3月又出新变化,所以特别增加本公告,仅就当前问题说明,不再赘述原则。 本季应备关键药:黄连素(小儿用王氏保赤丸)、藿香正气、小儿香橘丸、同仁堂儿童清肺口服液、感冒清热冲剂、益生菌、夏桑菊。 今年疾病特征是上吐下泻,之后咳嗽。目前已经看到不少病例,但尚未引起普遍重视,希望家长们提前注意。本病与秋季腹泻的上吐下泻不同在于秋季腹泻多为伤于寒导致,本季病则多伤于肝热,表现出热像为主。 疾病特征:没有征兆的突然发病,一般在早上或凌晨开始呕吐,伴有腹痛、腹泻。之后饮食不振,吃饭喝水都吐,口渴,但喝水后易吐。之后会开始发烧,多数是精神萎靡,手脚热,全身烫,微汗。 病因分析:肝木克脾土,内积热外吹风,肠胃受损导致上吐下泻。西医可能诊断为病毒感冒或肠胃炎,目前尚不明是否有病毒,个人认为恐怕将是流行性的。 治疗:清肠胃,主药黄连素,小儿用王氏保赤丸(含黄连)。 发热无汗,先用感冒清热冲剂解表,有汗不用解表药。 舌苔淡白,舌体淡,用黄连素后脾胃伤于寒,可以在早上用藿香正气。 呕吐稳定后,用益生菌。小儿香橘丸。 有咳嗽的,先看是否积食,如无积食,注意补水。 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要一次多喝水,少量多次,一次一两口即可。 食疗:防止脱水为主,用糖盐水。食疗用大米粥,加少量糯米,少量多次吃,防止吐。可以吃少量馒头面包,注意在嘴中多咀嚼后吞咽。早上用少量红糖水。 外治:肚脐贴白胡椒,热水泡脚。 预防:严防积食,禁止春捂,喝少量菊花水,上火严重用夏桑菊。及时发现肝的问题,如眨眼,面黄,脾气急躁,淋巴肿大,扁桃体发炎等。 一下为2007年3月的健康提示供参考: 春天到了,万物生发,肝木旺盛,好的方面,正是长身体的好时候,不好的情况是容易多发肝木问题,肝木生风、肝木克脾土。简单看,多数是上火的症状。如咳嗽、皮肤瘙痒、唇红、舌红、苔黄、鼻塞、痰多、食欲不佳、口臭便秘等。 本季应柔肝健脾为主。简单的方法是经常喝菊花冰糖水,平素体虚胃寒者加少量姜或枸杞。鼻塞加薄荷。坡键如红枣、山药等补气补血的食物也可以添加。饮食上,因此时肝木旺盛,泄肾水、克脾土,所以补水健脾最重要,多用五谷杂粮做粥喝就可以。此时应注意补气,准备应付夏季问题。 另外,还要注意传染病,特别是北方地区。坡键问题可以参考去年同期公告。 3月15日新加:随着天气乍暖还寒,流感瘦易发作,防止流感有两个重要的,一个是卫气,一个是身体清爽。提升卫气最好的办法是运动,如果实在体弱,可以用玉屏风散(小儿没有体弱的!),还有盐水漱口、缆籍洗脸等都是防病要点;身体清爽就是多吃清淡、粗粮、水果蔬菜。这些不但在中医角度讲能保持身体清爽,西医角度讲也能促进抗氧化和防止病毒,两全齐美。 如果不幸感示流感,大量吃西红柿,多喝水,吃益生菌和健脾药。然后根据实际症状用药,夏桑菊、板蓝根针对热像,桂枝汤针对风寒像。得流感后一方面水湿停滞,要祛湿气,一方面津液消耗,要补水分,但切不可过多喝水,反而伤了脾胃,病更难治。 四月健康提示汇总 2010年4月健康提示 4月中旬,逢春夏之交,木气逐渐消去,土气渐旺,是补脾的最佳机会,不管病还是健身都以脾为中心。但此时肝火余热尚在,还可能伤脾胃。所以本月关键在补脾和防脾胃问题-手足口。另外,由于今年恐怕会发生热性肺部疾病,此时补脾和如何补脾则更为重要。 关键病:手足口 关键药:黄连素,大山楂丸,健脾散 关键食疗:五豆汤,冬瓜汁 手足口-今年的手足口与去年不同在于,今年是热性手足口,发病更快,病情更严重。尤其平素脾胃虚弱者,发病更复杂,不易治疗。平时注意肝热、脾热的症状:眼睛频眨,眼红,眼屎多,口唇红,便秘,腹痛,食欲不佳,脾气暴躁。 防治原则:清肝热,润脾胃 预防:主要清肝脾热, 食疗一(五豆汤)绿豆,红豆,黑豆,黄豆,芸豆,根据身体情况加减,目前以绿豆为主材,湿热重,容易生口疮,尿少加红豆利尿,阴虚,干热,加黑豆,平素脾虚,多用黄豆芸豆。同时可以加陈皮,山药。主要是清肝脾热,去湿,比较平和,可以慢慢拔去内热而不伤脾胃。 食疗二(山药汤)山药为主材,健脾为主,山药最好买药房的山药干。咳嗽,加陈皮,湿热重,加炒薏米;脾胃虚寒,加红枣、姜;血气不足,加当归、黄芪。可以用肉汤,少量放姜葱调味,鲜咸味。 食疗三(菊花枸杞水):菊花枸杞泡水喝,肝热重,眼屎干,加决明子,栀子,薄荷。肝热咳嗽,加甘草,陈皮。 药物预防:杨树花,杨树花煮水,可以清肝热,预防流感、手足口、痢疾等病。 治疗:手足口虽然症状相同,但各人不同,西医方法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比较好,但因辩证较多,建议看好中医调养。简单辅助控制可以用王氏保赤丸(黄连素),大山楂丸,消食清热。特别强调,手足口辩证多,变化快,必须在不同阶段用不同方法。 辅助治疗:泡脚,姜水,多运动出汗,助内热从皮肤散出。 坡键同类相关病:猩红热,红眼病,沙眼,麦粒肿。 2009年4月提示 本月土太旺,手足口还没结束,又来了个猪流感。目前没有看到详细的情况,简单看,是重内热,治疗用风热感冒药,预防以清肝脾为主,可以适时用乌梅水。坡见预防方法与手足口类似。多吃水果蔬菜总是好的,坡见看下面。(2009年4月28日补充) 本月主要问题在肝、脾,直接症状是,眼屎、食欲不振、流鼻血、积食等。同时应参考前两月公告提示,手足口病只是前面两月预见的春瘟延续。 手足口提示 今年手足口与去年水土导致的手足口不同。今年为土木导致,春季重,夏季轻,毒在血,病在脾肺,显现于表(大肠、肺、皮)。 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发烧,手掌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入院治疗后,多出现肺水肿及脑炎,抢救无效死亡。(以上为媒体公布症状)手足口多发于4岁以下儿童。 病因:温毒,由于冬令过暖,人感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出,表里皆热。邪郁不解,热入血络而成疹,红轻紫重黑危也。 分析:根据手、脚心、口出疹、溃疡的主要症状,与脾热相关,坡见症状因此逐步发展。可分为表里皆热、内热外寒两大情况。后期都因痰湿导致严重后果。手足口开始病在脾,如果健脾祛湿清热就好了。如果治疗不当,湿、热加重,就会舌苔黄腻,精神不振,湿气在脾胃,食欲不振,呕吐恶心。湿气上头导致头疼、呕吐、脑炎。湿热伤肺,就是流涕、咳嗽、多痰、水肿。湿热在肾,就会肾炎、口疮、水肿等。 直接原因:可能是传染,据说两成是EV71 病毒传染,有点难解释,还是中医的分析好。 间接原因:脾虚(各种原因导致的脾问题),导致体内湿热,易感外邪。 预防:手足口发病症状类似,但各人体质有异,实质各自不同,应当辩证施治,未病时,根据体质进行调养预防。预防的总原则是健脾祛湿,保持清爽。 第一步:去除愉畎,春、冬寒气未去,脾胃虚弱,又碰到春季肝木旺盛,所以脾受木克而困(去年是受湿困)。脾的问题是手足口的关键,健脾是基础。脾虚寒的,可以早上喝红糖姜水1-2天,吃启脾丸补脾气;肝火旺的可以同时平肝火,用夏桑菊、乌梅汤等清肝火;脾湿重的(舌苔腻,精神萎靡、不喜饮食),可以用薏米汤祛湿。 第二步:祛湿润燥,不管是受克还是虚弱,脾都容易生湿气。通用祛湿热的食疗是,红豆、土茯苓、(芡实、薏米、玉米须)瘦肉、姜、红枣汤,根据自己情况加减;同时,春季肝旺易燥,又容易血热,应当补血润燥,多吃干果、黑色食品。 第三步:保持清爽,保持体内清爽,是防止温毒伤身的重要方法。除防止积食外,还应主动清理体内啦圾,见后面的食疗。 饮食提示:饮食要干脆利落,硬食为主(水果、蔬菜、硬粥等,特别是苹果、西红柿可以多吃),少吃粘软(肉、银耳、糯米等)。注意祛湿清热,但不可过于寒凉。小儿喝奶特别注意控制,喝奶粉的热气,此时容易生病。 北方用杨树花煮水预防,每周喝2次。南方可适当用龟苓膏(脾虚寒不可用)、红豆、绿豆汤。 预防用药分两类。A类是平素体虚的,健脾补气。B类是平素火旺,食欲旺盛,清热祛湿。 体虚的清内后用玉屏风散提高抵抗力,还可以配合健脾药,如启脾丸。平素火旺的,注意消积,调整饮食。可以用绿豆汤。 预警信号:出现这些现象时,要注意调整了,出现湿热症状,继续发展就可能会发展为手足口。 1、嘴唇红、舌头红。说明心脾积热,用带芯莲子,同时配合坡键症状调整,可能需要滋阴、清火、消积、润脾等工作。 2、眼屎,干黄的眼屎,通常是肝火,可用夏桑菊。 3、舌苔厚,积食。根据情况消积。 4、舌苔黄腻或白腻,说明脾有湿气,黄多为热,白多为虚。根据情况,温脾祛湿或清热祛湿。非病态情况可考虑薏米、红豆等食疗。 5、精神不振,湿气在全身或头,身懒不爱动。 6、发热而包括以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先清湿热。 治疗:看中医按照感冒治疗即可,注意选择医生。清热祛湿为主。 首先是消积清热祛湿。一旦发现问题,先消积,可以用大山楂丸、健胃消食片、消积口服液等配合王氏保赤丸。 以下药物辩证选择: 藿香正气 针对虚寒导致的湿气,或内虚而外感寒邪。 苍苓口服液针对湿热 五苓散针对湿重 银黄颗粒针对热重 注意事项:饮食上要注意一点,有些情况反而不能多喝水。如果湿热严重,多喝水反而伤了脾胃。应当从水果蔬菜中摄取水分,不要直接大量饮水。合适的含有大量维生素的水果最好,苹果、西红柿最佳。饮食上注意硬食,不要用粘稠的食物。腹泻的情况另外看。 口腔疱疹是膀胱湿热导致,除五苓散外,多吃利尿的瓜果,冬瓜、哈密瓜、白菜。不要用西瓜。 参看大大车内手足口坡键文章手足口病 2008年4月健康提示 春夏开始流行手足口病,目前官方通告是EV71型病毒导致,但个人认为,各地会有不同病毒,因为这是天气、环境和人体等各方面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病毒的问题。从中医角度理解,手足口病是内热外邪导致,症状为脾肺热而发疹于四肢,大小肠热而上糜为口疮。根本原因是脾虚湿热导致,外在原因是热气蒸腾。看过电视上的手足口病小孩,大多面颊绯红、唇红,四肢红疹。表现为热像,但从治疗看,多数都是开始发烧,然后点滴退烧,因此可能伤脾胃。导致寒而生热。从治疗上讲,应当健脾、清热、补血、凉血、祛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辩证施治,根据病情变化的不同阶段用药,没有不变的药物。 推荐药物:益生菌、王氏保赤丸、小儿香橘丸。如果发烧,根据发热情况用药,可以用退烧药,但必须配合米汤。如果必须用西医治疗,配合王氏保赤丸和益生菌减少损害。 食疗:薏米汤,白萝卜,多吃苹果、西红柿。 养护:注意通风,多运动。 特别注意:这个病主要在6个月以上,4岁以下小儿中发生。治疗时切不可乱用寒药,伤了脾胃,则越来越严重。参见小儿手足口病。 此外,本季还有很朵睢儿肝火旺盛,上火、脾胃不足、脾气暴躁、咳嗽。也可能导致手足口和类似问题。可以用菊花茶预防。 五月健康汇总 5月5日立夏,进入夏天。今年的夏季将很难捱,天气干热,疾病频繁。特别到6月中,病毒猖獗。因此提早调整身体,做好夏季疾病预防工作很重要。 疾病特点:根据天气看,今年要防的病的症状是一种上火,咳嗽,皮肤损伤疾病,出现皮疹、紫癜等,伤及肝肾肺。目前尚未爆发,不知道是什么病,猜测是猩红热,麻疹,甲流变种等冷钔。 本月主要重病:手足口-关于手足口,请参看 大大车手足口相关文章和论坛提及的手足口问题。上月手足口与去年不同,本月手足口与上月不同,本月手足口可能更多体现在湿热,可以根据此做好预防工作。 本月主要问题:内热外感,主要是感冒症状。可以参看感冒内容,特别是夏季感冒 。本月注意解表清内热,保持体内清爽,感冒就好了。可用的药包括消积(山楂丸),清肠道(黄连素),风热感冒药等。近期的主要症状为夜咳和晨咳有痰,有可能鼻塞,主要问题是内热,鼻塞为外感。治疗还是消积清肝热就可以,吃益生菌,多吃硬食,晚上吃蔬菜萝卜等清热。 本月需要做好的准备:夏季将面临内热,外热,湿热等问题,一般反应在痱子、湿疹。所以5、6月份要做一定准备,7、8月份就好过点。痱子主要问题在内湿热,而发散不足。今年内热尤其严重,可能不止痱子那么简单。调整方法是,清内热,解表散热。简单方法是遵循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夏吃姜,相关方法见后。 本月调养原则:保持内外清爽、通畅。4月公告已经提到清肝热,健脾胃,肝舒脾健,给夏季问题打下很好基础。本月初依旧碰到很多问题是肝热,应该是余孽未除,火气又起,转而湿热。因此本月应继续清热祛湿。 本月食疗:初夏食疗目的是清肝脾余毒,一清爽身体迎接酷暑,苦味和辛味是初夏比较合适的食物,甜、咸少吃。有条件可以常吃野菜,食物应以硬食(瓜果蔬菜、粗粮豆子、木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为硬食)为主,这个和冬天一样,用硬食的目的是保持体内清爽。尽量减少甘肥厚腻。减少外来的寒凉,如空调、冷饮、穿堂风。总之本月做好应对酷暑的准备。 食疗一(姜撞奶):每日早晨,以鲜榨姜汁调奶。开始少量姜,隔天一次,逐渐适应。遇上火症状不用。可以温胃、散热、解毒。针对夏季寒食过度,又内热不散,内热外寒导致的积食、腹泻、咳嗽等问题,也有很强保健预防效果。 食疗二(绿豆汤):海带,绿豆,陈皮。蜂蜜或冰糖调味。平素脾寒易感,可加少量姜。有痰可加甘草。 食疗三(南方凉粉):用凉粉草做成,类似龟苓膏。可以清血热,如有内热生疹问题可以考虑使用。 食疗四(五豆汤):夏季五豆汤以绿豆为主,大概3:1,如有痱子(湿型),水肿等问题加红豆量。 本月药物:以清热解表为主,如感冒清热、夏桑菊,消积为辅,如山楂丸,益生菌,黄连素。但同时因乍暖还寒,也容易着凉,温内的药也会用到,如藿香正气。另外,有些宝宝咳嗽经西医治疗后,白天持续干咳,可以用止咳橘红丸。今年夏天,家内必备黄连素,可以多方面应用。 六月健康提示汇总 今年火旺,夏季恐怕很难捱,所以提前做好夏季的准备,除了备好合适的药物外,身体上也要做些预防准备-保持清爽。 以往的夏季,很少发生咳嗽问题,但今年恐怕会比较多,即便不普遍爆发,也要防止余毒遗留至冬季爆发。主要是火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