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 4、5章答案.doc_第1页
习题 4、5章答案.doc_第2页
习题 4、5章答案.doc_第3页
习题 4、5章答案.doc_第4页
习题 4、5章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名词解释1、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2、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一组染色体。用x表示。3、常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含的常染色体。用A表示。4、性染色体异数:雌体和雄体中,性染色体数目不同或形态有差异的现象。5、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6、限性遗传: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的性状的遗传,这类性状多由常染色体基因决定,基因在雌雄个体中均有。7、Y连锁遗传(限雄遗传)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8、伴Z遗传: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9、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一般特指X或Z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10、性反转:个体从原来的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别。11、性指数:性染色体X和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二、填空1、指出下列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蚕、鸡属于(ZW)型,鸭子属于(ZO)型,蝗虫、蟋蟀、蟑螂属于(XO)型,银杏属于(ZW)型,乌龟属于(XY)型,猫属于(XY)型。2、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倍性)决定的,雌蜂是由(二倍体)发育的,雄峰有(单倍体)发育的。职蜂和蜂皇的差异是由(环境或营养)造成的。三、判断题()1、人和青蛙都是XY型性染色体决定类型,其后代的性比始终是1:1。()2、果蝇和人一样,都是XY型性染色体决定类型,凡是性染色体是XY的合子就发育成雄性个体。()3、自由马丁牛是性反转的、象雄牛的不育雌牛。()4、黄瓜早期多施氮肥,缩短光照时间,可使黄瓜雌花增多。()5、后螠性别的表型完全由环境决定,与受精时的遗传成分无关。四、回答下列各题1、 雄蜜蜂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单倍性的,为什么能形成有功能的精子?1个性母细胞能形成多少有功能的精子?答:雄蜜蜂染色体数是单倍性的,能形成有功能的精子是因为在减数分裂时形成单极纺锤丝,使染色体向同一极移动。1个性母细胞能形成2个有功能的精子。2、伴性遗传的特点?答:(1)正反交F1结果不同,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2)性状的分离比在两性间不一致。(3)表现交叉遗传(绞花遗传):母亲把性状传给儿子,父亲把性状传给女儿的现象。3、性别决定的类型有哪些?(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Y型、ZW型、XO型、ZO型、由x染色体的是否杂合决定、性染色体多态性(2)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a性指数决定性别b染色体组倍性决定性别c环境决定性别-后螠的性决定d基因决定性别五、计算题1、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视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结婚,但这个男子的父亲是色盲,问这对夫妇的子女表现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可能性各有多少?答:人类色盲是伴隐性遗传,且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女子父亲是色盲得出:他父亲的基因型为XbY,该女基因型为XBXb.该男子色觉正常其基因型为XBY.所以她们子女中,男的有1/2正常.1/2色盲.女的也有1/2正常.1/2为携带者.2、 一个性反转的芦花(B显性基因)“公鸡”,与性反转的非芦花(b隐性基因)母鸡交配,其后代雌鸡和雄鸡羽毛花纹?雌雄比例如何?答:性反转个体从原来的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别。性反转的公鸡的基因型仍为ZW,性反转的母鸡的基因型仍为ZZ, 交配结果如下:性反转的芦花公鸡ZB W ZbZb性反转的非芦花母鸡芦花雄鸡 ZBZb ZbW非芦花雌鸡 雌雄比例=1:1六、比较题内容伴性遗传限雄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基因的载体及类别性染色体核基因性染色体(Y染色体)核基因常染色体核基因常染色体核基因与性别的关系与性别有关与性别有关与性别有关与性别有关正反交结果不同相同相同相同F1分离比F2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性染色体决定了表型在两性间表现不同。表型出现孟德尔式分离,仅在雄性中表现。表型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或表型受性别影响,在两性间不同。表型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或表型受性别影响,在两性间不同。七选择题:1 C;2 B; 3 D; 4 A; 5 A;6 A;7 C;8 B ;9 A;10 D ;11 B;八判断题:1T;2T;3T;4T;5F;6F;九问答题:1.以人类为例。人类男性性染色体XY,女性性染色体为XX。男性可产生含X和Y染色体的两类数目相等的配子,而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配子。精卵配子结合后产生含XY和XX两类比例相同的合子,分别发育成男性和女性。因此,男女性比近于1 :1。2。无答案。3(1)基因型:等比例的WwVgvg,WwVgvg, wwVgvg,wwvgvg,WYVgvg,WYvgvg, wYVgvg, wYvgvg。表现型:等比例的红长,红残,白长,白残,红长,红残,白长,白残。(2)基因型: 1WwVgVg :2WwVgvg :1Wwvgvg :1wYVgVg :2wYVgvg :1wYvgvg。表现型: 3红长 :1红残 :3白长 :1白残。4.家鸡性决定为ZW型,伴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鸡全部为芦花羽,雌鸡12芦花羽,12非芦花。5.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它们的子裔的表型分离比为芦花 :非芦花 = 9/16 :7/16。若按性别统计,则在雄性个体中芦花 :非芦花 = 6/16 :2/16;在雌性个体中芦花 :非芦花 = 3/16 :5/16。6.229只幼禽是3只雄禽的子代个体的统计数字。因而,根据题意,这3只雄禽基因型相同,所以,可视为同一亲本。由于雌禽为异配性别,又表现正常,于是推断,其基因型为ZW。雄禽为同配性别,又在子代中出现白化个体,并且全是雌的,所以这3只雄禽肯定是白化基因杂合子,即ZZa。在火鸡中,这种白化症的遗传方式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对于上述假定作c2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认为上述结论是正确的。这样,不难看出,184只表型正常的幼禽中,全部雌禽(ZW)可以放心地保留,对于雄禽应进一步与表型正常的雌禽作一次交配,凡子代出现白化火鸡者应淘汰。7.根据题意,该女子的基因型为XXc,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XY,这一婚配可图示如下:女XXc XY男 1/4XX 1/4XXc 1/4XY 1/4XcY女,正常 女,正常 男,正常 男,色盲。即这对配偶所生的女儿都色觉正常,儿子有一半正常,一半色盲。8.已知血友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因儿子的遗传组成中的Y染色体来自父方。而X染色体来自母方,所以,血友病患儿的表型正常的母亲,一定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即XXh。又因为,Klinefelter患者染色体组成是XXY,故该患儿是h基因纯合体,XhXhY。可见,来自杂合体(表型正常)母亲的成对基因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不分离而成。9.因为F1都是阔叶,母本的阔叶对父本的窄叶是显性。如果雌株是异配性别(XY),而雄株是同配性别(XX)的话,就可以认为F1雌株半合子XY的X染色体来自同配性别XX的父亲,所以是窄叶。而F1雌株是阔叶,它们一定又从母亲那儿得到一条X染色体,这就是说,F1雌株大概是XX(同配性别),但对阔叶和窄叶基因来说他们是杂合体,而雄株是XY。F2的结果支持这一观点,即F2雄株有两种类型,他们是杂合的雌体的产物。F2雌株都是阔叶,因为他们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来自F1-XY父亲,F1父亲在X染色体上只携带一个阔叶等位基因。10。这大概是由于X性连锁隐性基因引起的,因为这个家系的女儿中没有一个有病,但女性I-2恰好一半的儿子有病,这女人很可能是杂合体。11.不能 (2)不能 (3)能 (4)不能13.当为机制(1)时,孤雌发育子代全部为雌性;机制(2)中,雌 :雄为4/5 :1/5; 机制(3)发育之予代全部为雄性。(注:这里所示1a,1b,2a,2b和3a,3b,都是随机发生。)14.该突变基因是X连锁显性遗传。用T表示该突变基因,t表示正常基因,则6个杂交的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分别为:(1):XtXt XTY1/2 XTXt 1/2 XtY 弯曲 正常(2):XTXt XtY1/4 XTXt 1/4 XtXt 1/4 XTY 1/4 XtY 弯曲 正常 弯曲 正常(3):XTXT XtY1/2 XTXt 1/2 XTY 弯曲 弯曲(4):XtXt XtY1/2 XtXt 1/2 XtY 正常 正常(5):XTXT XTY1/2 XTXT 1/2 XTY 弯曲 弯曲(6):XTXt XTY1/4 XTXT 1/4 XTXt 1/4 XTY 1/4 XtY 弯曲 弯曲 弯曲 正常15这三条染色体最可能的特异性变化为(1)HGFEDC区段的倒位 (2)DCB和IH两个区段同时发生了倒位(3)AB之间,DE之间,FG之间,IJ之间发生断裂后重新连接。16345678和876543两个区段形成一个倒位环17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CcRR18(A)(1/2)5 (B)(1/2)4 (C)5(1/2)5 (D) (1/2)5198%;9.6%20(A)所有这些人的可能的基因型:女人XBHXbH 或XBhXbH ;女人的父亲XbHY;女人的兄弟XBhY;女人的舅舅XBhY。(B) XBhXbH .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一、名词解释1、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2、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3、重组值(率):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也叫交换值。4、相引组(相):杂交的双亲是显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想相连锁的杂交组合。5、相斥组(相): 杂交的双亲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相连锁,另一个是相对应的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的杂交组合。6、基因定位:根据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之间的距离。7、干涉(干扰,交叉干涉;I):同源染色体间一个位置上的交换对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8、并发率(并发系数;符合系数;C):实际获得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与理论期望得到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的比值。9、连锁群(基因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连锁群数目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n)。10、连锁图(遗传学图;连锁遗传图):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交换值和排列顺序制定的、表明连锁基因的位置和相对距离的线性图谱。11、着丝粒作图:把着丝粒作为一个作为(相当一个基因),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并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12、顺序四分子:每次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个产物即四分子 (四分体)不仅仍保留在一个子囊中,而且在子囊中成线状排列。又叫顺序四分子13、单交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分别发生单个交换。14、双交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之间,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二、填空1、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发现。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或重组),每发生一次有效(交换),将产生两条含有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重组合配子)。3、每1次交换,只涉及四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中的(2)条,发生1次单交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率是重组合配子百分率的(2)倍。重组值的范围050%之间,重组值(越大),基因之间连锁程度(越小)。4、负干扰是指一个单交换发生,可(提高)另一单交换发生的频率,I(0)。 三、判断题()1、链孢霉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值等于交换型子囊数占子囊总数的百分比。()2、测交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的Rf值的计算。()3、自交法适合异花授粉植物的重组值计算。()4 、符合系数越大,干涉越大。四、问答题1、三点测交与两点测交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三点测交优点:省时省工,精确简便,测试背景一致,严格可靠。无论单交换还是双交换都能测出。2、两点测交与三点测交的主要区别?两点测交是以两对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3次杂交和3次测交,来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三点测交是以三对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1次杂交和1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五、计算题1、小麦中,基因S、O、H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体的F1,用三隐性纯合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测交子代表型 数目测交子代表型数目+ + +292S + +440+ + H1938S + H8+ O +8S O +1224+ O H384S O H252解:(1)根据最少类型是双交换类型,最多的类型是亲本类型可知,基因在第十染色体上的顺序是:HSO(OSH)(2) 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H/+H(H+/H+);+SO/+SO(OS+/OS+)(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用基因之间交换值(重组值)去掉百分号,加上单位厘摩来表示。基因间的交换值是:H-S=(292+4+252+8)/4546100%=12.3% H-S之间图距12.3cMS-O=(8+384+440+8)/4546100%=18.5% S-O之间图距18.5cM H-O=12.3%+18.5%=30.8% H-O之间图距30.8cM2、A对a为显性,D对d为显性,两个位点间相距25cM.基因型为Ad/aD的植株自交后,后代有哪些基因型和表型,他们的比例如何?如果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比例又如何?解:Ad/a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d,aD,AD,ad,由于两者的位点间相距为25cM,所以重组值的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25%(1/4。重组型配子数也基本相等, AD =ad=1/8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Ad=aD=3/8。所以Ad : aD: AD :ad=3:3:1:1.她们的基因型比例为:AADD:AADd:AaDD:AAdd: AaDd:aaDD:Aadd:aaDd :aadd= 1: 6: 6:9:20: 9:6: 6:1,它们表现型之比为A-D-:A-dd:aaD-:aadd=33:15:15:1若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 重组型配子数也基本相等, Ad=aD =1/8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AD =ad =3/8。其配子基因型例为AAdd: AADd:Aadd:AADD:AaDd:aaDD:AaDD:aaDd: aadd =1: 6: 6:9:20: 9:6:6:1它们表现型之比为A-D-:A-dd:aaD-:aadd=41:7:7:93、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与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sh)是3对等位基因,这个3个基因杂合的植株用三隐性亲本测交后得到下面的结果:无色,非蜡质,皱粒84无色,非蜡质,饱满974无色,蜡质, 饱满2349无色,蜡质, 皱粒20有色,蜡质, 皱粒951有色,蜡质, 饱满99有色,非蜡质,皱粒2216有色,非蜡质,饱满15总 数6708(1)确定这3个基因是否连锁?(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3)如果存在着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1)确定这3个基因是否连锁?答:当全部是紫色时,四种表型之间的比例为不满足9:3:3:1所以连锁,其他同此,所以他们之间都连锁,(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答: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且测交后代中亲本所占比例应大很多,所以亲本类型为无色,蜡质,饱满和有色,非蜡质,皱粒 .基因型为cShwx/cShwx和CshWx/CshWx(3)如果存在着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不考虑颜色,Wx和Sh的重组率Rf=(974+20+951+15)/6708*100%=29.2%不考虑蜡质还是非蜡质,C和Sh的重组率Rf=(84+20+99+15)/6708*100%=3.24%不考虑饱满还是皱粒C和Wx的重组率Rf=(84+974+951+99)/6708*100%=32.44%画图:(4) 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实际双交换值为=(15+20)/6708*100%=0.52%;理论双交换值=3.25%*29.2%=0.93%,存在干扰。所以干扰值=1-C=1-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1-0.5%/(3.25%*29.2%)=0.444、桃子中,离肉(M)对粘肉(m)为显性,溶质(F)对不溶质(f )为显性,某种离肉溶质桃与粘肉不溶质桃杂交的后代如下:离肉不溶质92,粘肉溶质81,离肉溶质7,粘肉不溶质8。问(1)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2)F与M之间的重组值是多少?答:已知亲本为M-F-和mmff杂交离肉不溶质,粘肉溶质占的比例大,所以Mf和mF为亲本配子,(1)亲本的基因型为:Mf/mF和 mf/mf(2)离肉溶质,粘肉不溶质为重组型,所以F与M之间的重组值Rf=(8+7)/(92+81+7+8)*100%=7.98%5在家鸡中,px和al是引起阵发性痉挛和白化的伴性隐性基因。有一双因子杂种pxAl/Pxal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孵出74只小鸡,其中16只是白化体。假设小鸡有一半是雌的,没有一只早期死亡,而px和al之间的重组值是10%。那么,在小鸡四周龄显出阵发性痉挛时,预计:(1)在白化体小鸡中有多少只显示这种性状?(2)在非白化体小鸡中,有多少只显示这种性状? 答:(1)在白化体小鸡中有10%, 16 10%=1.6只显示这种性状.(2)在非白化体小鸡中,有90%, 2190%=18.9只显示这种性状6在链孢霉中,基因a距着丝粒10个单位,b距着丝粒19个单位,它们同在着丝粒的一侧。在+ab的杂交中:(1)预计a和b各出现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子囊的频率。(2)假设没有干涉,预计着丝粒与b之间是两线双交换的子囊比是多少?答:基因与着丝粒的距离第二次分裂分离频率1/2M2图距2(1) a和b各出现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子囊的频率分别为20和38(2)双交换10 191.97. 链孢霉的野生型与abc品系杂交,获得下列子囊类型:(1)(2)(3)()()()a b ca b +a + ca b ca b + b +a b ca b + b ca + ca + +a b + + + + ca + + b + b c+ + c+ + + + c+ b + + + + ca + c4303302020100100(1) 这些基因连锁吗?根据什么?:PD与NPD的比例(2) 如有连锁,图距是多少?13%(3) 计算每一个基因与着丝粒的距离。a: 6%; b: 7%; c: 0ab67(4) 画出这些基因的遗传学图8下面是一个四分子图,设第一次交换发生在某一对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第二次交换可发生在任意两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机会相等。请画出4种可能的双交换,并分别写出子囊的基因型。第一次交换发生的地方 第二次交换发生的地方 交换1-32-31-42-4子囊基因型a+ca+ca+a+cab+ab+ab+ab+c+c+c+b+b+bc+b+9如果一只母鸡因性反转变成一只能育的公鸡,那么这只变性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性别比例是怎样的?试用遗传图式加以说明。 Z W Z ZZ ZW W ZW WW(死)数量性状的遗传补充习题 1两个小麦品种杂交,期望得到比两亲本更高的后代,若小麦高度受3对基因控制,大写A是增效基因,每个效应相等,指出亲本品种可能的基因型组合。答:A1A1A2A2a3a3a1a1a2a2A3A33假定某种植物高度是由两对不连锁的基因决定的,每个大写符号的基因对6厘米的基本高度(aabb)的贡献是5厘米。今有AABBaabb杂交,则:(1)每个亲本的高度是多少?26cm和6cm(2)如果不考虑环境效应,F1的高度是多少?6+2516cm(3)F2后代的表型比例如何基因型AABBAaBB AABbAaBb AAbb aaBBAabb aaBbaabb高度cm262116116比例146414如果上题中每对基因以完全显性代替了加性效应,则:(1) 每个亲本的高度是多少?均为6cm(2) F1预期高度如何?16cm(3) F2的表型比例如何?基因型AaBbAaBB AABb Aabb aaBbAABB aabb AAbb aaBB高度cm16116比例4845甲品种穗长平均19cm,乙品种穗长平均10 cm,它们具有3对基因的差异。问F2代中穗长19cm和穗长17.5cm的个体比例如何?答:每个基因的作用(19-10)/61.5cm穗长19cm: 6个显性基因,1/64穗长17.5cm:显性基因个数(17.5-10)/1.55,6/647设两株80 cm高的植物杂交,产生后代比例如下:高度:64 68 72 76 80 84 88 92 96株数: 1 8 28 56 70 56 28 8 1问亲本是何种基因型?4对基因的差异,AaBbCcDd9两个140cm高的玉米杂交,只产生140cm高的子代,另两个140cm高的植株杂交,产生1株180cm,4株160 cm,6株140cm, 4株120 cm和1株100cm高的植株;还有两个140cm高的植株杂交,产生1株160 cm,2株140cm和1株120 cm高的植株。问这些140cm高的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怎样的?在任何一个杂交组合后代中选种,是否能获得超过180cm高的植株?(1)AAbbaaBB (2)AaBbAaBb140 140 140 140AABBAABb AaBBAaBb AAbb aaBBAabb aaBaaabb18016014012010014641AaBa 140(3)AAbbAaBb140 140AABbAaBb AAbbAabb16014012012110测量矮脚鸡与芦花鸡的成熟公鸡和它们的杂种的体重,得到下列结果,计算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和显性程度。 平均(斤)方差(V)矮脚鸡芦花鸡F1F2B1B21.46.63.43.62.54.80.10.50.31.20.81.0答:广义遗传力75狭义遗传力50显性程度d/a, 双亲平均值a4,dF1P-0.6显性程度=0.6/4=0.1511有人对豚鼠的体色进行了研究,测得一个随机交配品系的总方差为0.573,纯合体自交的方差为0.340,通过其它实验测得狭义遗传力为38%,请填写下表:方差成分各方差成分值各方差成分占表型方差的百分率累加性遗传方差0.380.5730.2177438显性遗传方差0.0152659.3环境方差0.3402.7表型方差0.57312根据小麦抽穗期的研究,得到F2表型方差为0.8,两亲本平均方差为0.25,狭义遗传力为60%,求(1)环境方差VE。0.25(2)F2表型方差中的加性遗传方差。0.48(3)F2表型方差中显性遗传方差。0.07(4)广义遗传力。68.7513A、B、C、D是4个玉米自交系。其中A和D是姊妹自交系,B和C是姊妹自交系。4个自交系可配成6个单交种。为了使双交种的杂种优势最强,你将选哪个单交种进行杂交?(两个自交系杂交的杂种叫单交种,两个单交种杂况的杂种叫双交种)。BCADADBCABCD第一章 真核生物染色体作图选择题:1 C;2 D; 3 C; 4 C; 5 D; 6 D;7 A;8 C ;9 A;10 A ;判断题:1T;2F;问答题: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后期I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II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母细胞的一半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 =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1)36;(2)12;(3)12*8;(4)24;(5)24;(6)24;(7)24。3雌配子 极核 雄配子ABAABB AAABBb AAaBBbAbAAbb AAAbbb AAabbbAaaBBb Aaabbb 即下一代胚乳有八种基因型,且比例相等。4无答案。5不对。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1/2,则6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 = 1/64。6(1)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20个配子;(2)5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3)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4)5个胚囊能产生5个配子;7(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63。(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则马-驴杂种是不育的。8无答案。9动物孤雌生殖的类型有一种是:雌性二倍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和极核,卵和极核融合形成二倍体卵,再发育成二倍体个体。例如,AaBb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AB、Ab、aB、ab四种卵和极核,AB卵和AB极核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二者融合形成AABB卵,这是纯合的。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A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B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A位点和B位点都是杂合的。可能是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结合,有些基因才有可能是杂合的。10无答案。11 OS 0.1 Os 0.4 0.4 0.1OS 0.1 OOSS 0.01 OOSs 0.04 OoSS 0.04 OoSs 0.01Os 0.4 OOSs 0.04 0.16 OoSs 0.16 Ooss 0.040.4 OoSS 0.04 OoSs 0.16 0.16 0.040.1 OoSs 0.01 Ooss 0.04 0.04 0.01O_S_ :O_ss :ooS_ :ooss = 51% :24% :24% :1%,即4种表型的比例为:圆形、单一花序(51),圆形、复状花序(24),长形、单一花序(24),长形、复状花序(1)。12根据题意,上述交配。此为自由组合时双杂合个体之测交分离比。可见,co间无连锁。 (若有连锁,交换值应为50,即被测交之F1形成Co :cO :CO :co1 :1 :1 :1的配子;如果这样,那么c与o在连锁图上相距很远,一般依该二基因是不能直接测出重组图距来的。13独立分配时,P = 1/2;(1) 完全连锁时,P = 0;(2) 有一定程度连锁时,p = r/2,其中r为重组值。14无答案。15根据上题的图示可知,有45%的雄性小鸡带有px,45%的雄性小鸡带有al,5%的雄性小鸡同时带有px和al。16(1) F1雌性杂合子的ABC来自一个亲本,而abc来自另一个亲本。在此基础上,观察亲本表型组合是保持(如A-B,a-b),还是改变(A-b,a-B),对回交子代进行分类,看它们对每一对基因分别属于亲本型还是重组型。这些数据说明:A-B和B-C之间是自由组合的,但基因A和C是紧密连锁的,所以没有重组发生。(2) 0%。17对这三对基因杂合的个体产生8种类型配子,说明在两个连锁间区各有单交换发生,同时也有双交换出现。由于每交换只发生在四线体的2条中,所以,互换率50,于是,各型配子中,亲本类型最多,+s和op+一组即是;而双交换是两个单交换同时发生,所以最少,+p+,o+s一组即是。在双交换中,只有位于中间的基因互换,所以前两组比较推知基因o在中间。于是:三基因的顺序应是pos。而二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 po+po+和+s+s。并发系数=实际测出的双交换率/预期的双交换率=(2+2)/1000/(21/100)/(14/100)=13.6%。18无答案。19无答案。20分析表列子囊得知:后面4类型子囊是由于突变基因与其等位的野生型基因(+)发生交换,而使它们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分离(M2)。然而它们属于同一类型,各自子囊孢子的排列顺序不同,是由于着丝粒的不同取向形成的。突变基因a与着丝粒间的图距是4个遗传单位。21同源染色体的异质等位基因有可能通过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互换位置,是姊妹染色单体异质化。只有到细胞第二次分裂,姊妹染色单体分离时,这对异质基因才能分离。22假设这两个位点分别为A-a,B-b,在AB/AB ab/ab杂交的F1代中选雄性个体与ab/ab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只有两种类型,说明AB连锁,如果有四种类型,说明为独立分配。图示如下:(1)连锁:P F1 雄果蝇不交换B1 1/2 ,1/2 (2)不连锁:P F1 雄果蝇不交换B1 1/4 ,1/4 ,1/4 ,1/4 23无答。24无答案。25根据中断杂交原理,就一对接合个体而言,某基因自供体进入受体的时间,决定于该基因同原点的距离。因此,就整个接合群体而论,在特定时间内,重组个体的频率反映着相应基因与原点的距离。26在起始端27首先,这不可能是回复突变,因为这里的频率是12。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进行的是C和C+对寄主的混合感染。当两种类型噬菌体同时感染同一寄主细胞时,两者在同一寄主细胞中增殖,同时,各自按照本身的遗传组成指导合成其外壳蛋白质,以便组装成成熟的噬菌体颗粒。也就是说,在寄主细胞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噬菌体染色体和可以包装其染色体的两类型噬菌体的所需蛋白质。当然,蛋白质包装染色体是随机的,C+染色体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也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从随机事件发生频率上可以理解,C+蛋白质12包装了C+染色体,另12包装了C型染色体。反之亦然。而感染决定于噬菌体外壳蛋白特异结构。于是当后者感染寄主细胞时,表现为C+,但其内含染色体为C型。因此,在宿主中增殖、组装以至成为有感染能力的子代噬菌体时,再度感染新的寄主,当然完全是C型噬菌体。这是一种表型混合的现象。28无答案。29转化通常只是DNA片段。因此,同时被转化的基因肯定是连锁较紧密者。依此可以判定,上述DNA的基因顺序应该是:NXARC。30(1)alapro,proarg,alaarg间的图距分别为30,37,25。由于细菌的染色体为环形的;(2)无答案。31(1)无答案。(2) 因为距离原点最近的基因最先转入受体,因此在接合后,在受体中标记供体染色体离原点最远的基因作标记,以便不会漏检重组子。3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