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祖国》教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祖国》教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祖国》教案.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祖国》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祖国教案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平实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感情,并深入诗中的意境。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欣赏法:通过多种直观的反映与感官的触动,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特殊的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一、 新课导入: 我们都爱自己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爱国的诗人写下了歌颂祖国的诗篇。像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是被人们传诵的名句名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祖国,看看作者在里面寄托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幻灯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中艺术形象,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2、熟读成颂,体会诗歌平实见真情的特点。二、 作者介绍:(幻灯片出示莱蒙托夫肖像。)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被誉为“民族诗人”(别林期基语)的天才作家之一。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终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还有剧本和小说。三、 整体感知:1、 视频欣赏:诗歌朗诵祖国。请你说说欣赏了视频后的感受。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四、 诵读鉴赏:(幻灯片展示)(一)鉴赏第一节。1、自由朗读第一节,并思考: 诗人为什么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呢? 为什么说作者的爱国是“奇异”的?这种奇异与什么区别开来? (引出写作背景)2、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文杂志。诗歌否认了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期拉夫派诗人何来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镇 压国内外人民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总之,诸如此类的虚假“爱国主义”都无法代替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二)朗读诗歌第二至第三节,并思考:1、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表现在什么方面? 引导学生: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 作者描写了俄罗斯的那些景物与风情呢?请同学们从诗歌里 找出来。 草原、森林、大海、小路、灯火 俄罗斯原野的景色 轻烟、车马、山头、白桦 和农家生活 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节日夜晚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