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docx_第1页
【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docx_第2页
【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docx_第3页
【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docx_第4页
【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练习一、 单选题1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该机构是()A内阁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D六部2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3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 皇帝 军机大臣人数 乾隆 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 嘉庆、道光、咸丰 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 同治 五到六人 光绪 76.5%的时间四至六人 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4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其目的是()A“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B“修书以遏邪说”,强化纲常伦理C抱残守缺,反对儒学创新D经世致用,顺应西学传播5“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6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7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制度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81395年,明太祖敕谕群臣说:“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其目的是()A扩充内阁的职权B使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避免权臣专权乱政D由六部掌管国家行政91376年,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这反映了明朝初期()A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B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C布政使掌握着一省全部权力D行省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10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A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B监察权力的不完整C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D凡事须向皇帝奏报11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直接有利于()A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D行政与监察分权制衡12明代票拟制度建立后,各类文书全归内阁票拟,疑难者由皇帝召阁臣一起商议决定,如果皇帝不经阁臣发布手诏,内阁可以奉行,也可以拒绝。这表明()A内阁有独立行政权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C皇权受到内阁制约D内阁负责军国大事13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A扩大地方的权力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整饬地方的吏治D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1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15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答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材料“赞理机务”反映出该中枢机构的职责是协助处理机要事务。清朝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掌握实权的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六部是具体的执行机构,而非中枢机构,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材料“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目的是为满族统治寻找合理依据,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意在平息民间满汉民族矛盾,文化冲突,故B项正确;在舜和文王的时代,儒家思想尚未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恰恰是为了弥合满汉民族间的纷争,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中军机处人数不断变化可以看出皇帝可以随时决定军机的权限,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反映军机大臣人数的变化可以推断机构设置和人数并不确定,故B项错误;综合材料可知历朝军机大臣人数都在六人左右,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军机大臣人数变化而不是保密的程度,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材料中“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说明并不是用来作为借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描述,之所以对反清思想等一概排斥,说明是为了强化纲常伦理,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是仅对儒学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西学的传播,且一概排斥,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宋代设枢密院,故A项错误;清代康熙帝设立南书房,故B项错误;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故C项错误;明成祖设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故D项正确。6【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明代内阁凡行移各衙门的文书均用翰林院印,说明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故A项正确;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阁臣权力大小,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政府办事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密折制度的实行使朝政操作黑箱化,加强皇权,故A项正确;密折制度是与上达相关的制度,是为加强皇权,而非政令下达的畅通,故B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是结果而非目的,故C项错误;加强对官员的监察是目的,但加强君主专制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故A项错误;明朝内阁为非正式机构,故B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吸取了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权归六部是废丞相的结果而非目的,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可以得出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了宣布政使司,无法得出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承宣布政使司只掌握地方行政事务,故C项错误;明朝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对行省制度的发展,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替皇帝决策与材料中“大事奏裁”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但大事奏裁说明其监察权力的不独立、不完整,实际上只是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小事立断”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可知,明清两朝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明清两朝的监察制度,主要针对监察官员,而不是针对相权,故B项错误;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是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行政与监察的关系,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皇帝与内阁的关系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各类文书全归内阁票拟如果皇帝不经阁臣发布手诏,内阁可以奉行,也可以拒绝”,表明皇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内阁的牵制,故C项正确;内阁票拟权,说明内阁权力不断扩张,但最终决策权仍归皇帝所有,故D项错误。13【答案】B 【解析】明清总督是设立于原地方长官之上直接隶属于中央的机构,其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明清总督的职能“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可知总督将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集于一体,以改变各省权力分散的局面,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整饬地方的吏治仅为总督职权的一项,具有片面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总督的职能未体现出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协调,故D项错误。14【答案】B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