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答案b解析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2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由荀子的所见可知,“非幸也,数也”的意思为不是幸运的、偶然的,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3王安石的咏商鞅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据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在于()a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b秦孝公的大力支持c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d取信于民,重视承诺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要抓住诗的内容,由“信诚”和“一言为重”可知,商鞅变法注重诚信和承诺,故正确答案为d。其余三项均不能从诗中体现,可排除。4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自耕农阶层的要求奴隶主阶级的要求商人阶层的要求a bc d答案a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反映的是户数的增加,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6史记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实行连坐之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 bc d答案c解析“勇于公战”是因为变法奖励军功;“怯于私斗”是因为害怕邻里纠纷导致连坐。7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不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鞅认为()a以民为本,放宽刑罚b以法为本,注重教化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从材料“民本,法也”“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可知强调的是法治与重刑。故选d。8“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于堕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的是秦国兵士勇猛,联系“统一六国前”可知直接原因是商鞅变法。9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是由于()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国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落后;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10“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影响深远 b体恤百姓c改革彻底 d法令严酷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潮流,他本人虽下场凄惨,但他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影响深远。1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a解析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即新的生产关系)。12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会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bc d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任何变法都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会遭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0分,第15题1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8分)(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你得出什么认识?(8分)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2)弊病:法律过于严酷。认识: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材料四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6分)(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6分)(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4分)(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经济、政治制度”。(4分)答案(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考查史学研究方法,由“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可知作者从个人品行角度评价,由此带来的局限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由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可判断是从后果(效果)角度评价,班固认为的“王制”实质上是指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围绕此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题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答案,“旧的制度”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15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位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0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2分)答案(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