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探究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探究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探究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探究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1社会状况(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经济落后,贫富悬殊。(2)社会生活条件差:除少数大城市外,人们没有照明用电,没有自来水;卫生医疗设备落后,传染病流行。(3)平均寿命短。(4)丑恶的社会现实和贫穷落后的生活,扭曲了人们的思想,封建、迷信、愚昧、保守的社会习俗根深蒂固。2近代生活的变化(1)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沿海沿江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了洋楼房、大马路、火车和汽车、电灯和电话。(2)辛亥革命后,提倡移风易俗。3社会生活充满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深化探究材料一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思考(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答案(1)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材料二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 不再缠足的姑姑 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思考据图指出照片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变化:民国初期,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众观念发生了变化、中西合璧(或中西文化开始冲突碰撞)、妇女地位得到改善等。原因:辛亥革命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知识要点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的冲击,进而对社会生活各领域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革命思潮的推动,近代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新中国人民的衣食住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表现(1)建国初,生活必需品只能凭票证限量供应。(2)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穿着发生根本变化。(3)粮食基本实现自给,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4)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深化探究材料一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图一身穿列宁装的女子图二身穿流行服装的女子思考(1)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2)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2)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材料二图一陕西韩城党家村的时装表演图二天安门广场上的太极拳表演思考(1)从以上两幅图片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步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人们经常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中国社会的生活习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党和政府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归纳总结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归纳总结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进程相伴相随。(2)演变趋势:由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平民化、文明化、个性化明显。(3)变化特征:既有新旧观念的冲突,又有中西文化的碰撞。(4)地区分布:地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内地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重点精讲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思想不断得到解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国外文化和思想的涌入。(5)科学技术的进步。名师指津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旧社会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着继承和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三、新社会的新习俗1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条件改善和文化教育普及,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表现(1)旧习俗逐步消除,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崇尚文明和团结互助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八荣八耻”的观念深入人心。(2)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3)广大妇女获得解放。(4)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5)传统的年节习俗在继承中得到新发展,既保存优良的民族文化,又注意与世界接轨,节日生活丰富多彩。归类比较简要比较近代和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现代衣“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