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报告(收音机的制作).doc_第1页
电工实训报告(收音机的制作).doc_第2页
电工实训报告(收音机的制作).doc_第3页
电工实训报告(收音机的制作).doc_第4页
电工实训报告(收音机的制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某学校 电工工艺实训报告 学院 工程学院 专业 工业工程 年级 13 工业工程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 2014 年 12 月 22 日 至 2014 年 1 月 4 日 评分表评分表 年级 13 工业工程 专业 工业工程 学号 xxxxxxx 姓名 xxx 序号项目总分评分指标分值 得分评分老师签字 正确识读各种电子元器件 的标称值 精度 正负极 及引脚序号等参数 10 1 电子元器 件认知 20 能够准确利用万用表判断 电子元器件的好坏 10 焊点平滑 光亮 成圆锥 形 电路板整洁 各电子 元器件完好 10 各部件组装后牢固可靠 收音机外形美观 4 FM 波段收音清晰 能稳定 收到大部分电台 音质好 10 2 电工实训 板的安装 30 AM 波段能够稳定收到大部 分电台 音质好 6 内容充实 阐述准确 条 理清晰 20 3实训报告30 格式规范10 4考勤20 20 综合成绩 学生签字 年 月 日 目录目录 项目一项目一 常用电子元件的焊接练习与检测常用电子元件的焊接练习与检测 1 1 1 实训目的实训目的 1 2 2 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 1 3 3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 3 1 万用表功能简介 1 3 2 电阻元件的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1 3 3 电容元件的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1 3 4 二极管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1 3 5 集成芯片的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1 3 6 电压的测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1 3 7 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1 3 8 焊锡膏的使用方法 2 3 9 吸锡器的使用方法 2 4 4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 2 4 1 电阻元件的测量 2 4 2 电容元件的测量 2 4 3 二极管的检测 2 4 4 三极管的检测 2 4 4 焊接成品的检测 2 4 5 电子元器拆卸操作工艺 3 4 6 焊接结果展示 4 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项目二项目二 典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典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 1 1 实训目的实训目的 1 2 2 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 1 3 3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 4 4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 1 4 1 CF210SP 收音机元件的识别和检测 1 4 2 CF210SP 收音机焊接与组装工艺流程 3 4 3 CF210SP 收音机调试 3 4 4 CF210SP 收音机焊接成品展示 3 5 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电工工艺实训总结 1 0 项目一项目一 常用电子元件的焊接练习与检测常用电子元件的焊接练习与检测 1 1 实训目的实训目的 1 熟悉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 掌握电流表 电压表 万用表等仪表的工 作原理及其正确使用 维护方法 熟悉电烙铁的知识 掌握电烙铁及其辅材的 使用维护方法 2 掌握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测试鉴别方法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 材料 类别 型号 规格 主要性能指标及简单测量 3 熟悉电子产品焊接工艺基本知识及焊接机理 掌握电子产品的焊接和 拆卸技术 4 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形成规范操作与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 2 2 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 万用表 电烙铁 焊锡膏 焊锡 斜口钳 吸锡器 烙铁架 十字螺丝刀 一字螺丝刀 镊子 焊接练习实训散件 3 3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3 1 万用表功能简介 万用表又叫多用表 三用表 复用表 是一种多功能的 多量程的测量仪器 一般万用表可测量直流电流 直流电压 交流电压 电阻和音频电频等 有的 还可以测交流电流 电容 电感量及半导体的一些参数 3 2 电阻元件的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四环电阻识别方法 色别第一色环 第一位有效 数字 第二色环 第二位有效 数字 第三色环 应乘数 第四色环 误差 棕1110 红22100 橙331000 黄4410000 绿55100000 蓝661000000 紫7710000000 灰88100000000 白991000000000 1 黑001 金0 1 5 银0 01 10 无色 20 五环电阻的识别跟四环电阻相似 在四环电阻的基础上多添加了第三位有效数 字 测量方法 利用万用表 调到欧姆档 利用黑红表笔接触 直接读数便可 3 3 电容元件的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电容元件的识别 电解电容器的介质是一层极薄的金属氧化膜 氧化膜的金属基体是电容器的 阳极 正极 另一块未氧化的金属极板是电容器的阴极 负极 氧化膜及 阴极均浸泡在电解液中 电解电容器的电极有正负之分 瓷介质电容器是以陶瓷材料为介质的电容器 又称陶瓷电容器 片形瓷介质 电容器应用最为广泛 常说的瓷片电容器指的就是这种电容器 瓷介质电容器 常用于高频滤波 高频信号耦合及谐振等方面 贴片电容又叫多层 积层 叠层 片式陶瓷电容器 其形状细小 方便识别 电容元件的测量 一 直观检查 对于一个电容器是好是坏 首先应采用直观检查法进行初步判断 若电容器出 现开裂 穿洞 烧焦 引脚松脱或锈断 外部有电解液漏出 顶部明显隆起 发热比较严重等现象时 说明电容器损坏 二 用万用表检测电容器 1 如何判断电容器是否断路 在电容器使用前 必须对电容器进行测量 对于电容器的测量应用专用仪器 如电容测量 仪 在某些情况下 对电容量大于 0 1 F 的电容器 可用万用表进行检测 其 检测方法是 首先根据电容器容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 通常为 0 1 10 F 选用 R K 档 10 300 F 选用 R 10K 档 然后用表笔分别接触电容器的两根引 线 表针若先朝顺时针方向转动 然后又慢慢地向反方向退回到 R 的位置 零点位置 当指针不能回到零点时说明电容器漏电 如果表针距零点位置 较远 表示电容器漏电严重 不能使用 对于容量在 0 1 F 以上的电容器来说 用万用表很容易判断其是否断路 先将万用表调至 1k 档或 10k 档 再测量电容 器 若表针不摆动 说明电容器断路 2 如何判断电容器是否击穿 电容器是否击穿 用万用表很容易判断出来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容器时 若测得的阻值很小 且表针总是停在某固定读数上 不再回摆 说明该电容器 已击穿 3 如何判断电容器漏电 电容器是否漏电 也可以用万用表电阻档 1k 或 10k 档 进行测量 若测量 时 表针先偏 2 转一定角度 然后 又回摆至初始位置 说明电容器不漏电 若表针未能回摆 至初始位置 说明存在一定的漏电现象 4 如何判断电容器容量减小 对于大容量电容器来说 其容量是否减小 可通过万用表进行判断 例如 某 电容器的标称容量为 100 F 用万用表 1k 档测量其正向电阻 若表针偏转角 度明显减小 说明其容量减小 3 4 二极管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1 识别方法 二极管的识别很简单 小功率二极管的 N 极 负极 在二极管外表大多采用 一种色圈标出来 有些二极管也用二极管专用符号来表示 P 极 正极 或 N 极 负极 也有采用符号标志为 P N 来确定二极管极性的 发光二极 管的正负极可从引脚长短来识别 长脚为正 短脚为负 2 测试注意事项 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 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 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 极 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阻值 这与指针式万用表 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 3 5 集成芯片的识别 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集成芯片的识别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 采用氧化 光刻 扩散 外延 蒸铝等半导 体制造工艺 把一个电路中所需要的晶体管 二极管 电阻 电容 电感等元 件及布线互连在一起 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体或介质基片上 然后 封装在一个管壳内 成为具有所需要电路功能的一个的微型结构 其外观一般 有很多脚 方便识别 集成芯片的测量 因为集成电路多种多样 所以它的测量方法也有很多种 不同集成电路有不 同的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检查和修理集成电路前首先要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功能 内部电路 主要电 气参数 各引脚的作用以及引脚的正常电压 波形与外围元件组成电路的工作 原理 3 6 电压的测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电压的测量方法 电压用万用表测量 万用表测电压方法首先要将量程开关对准标有 V 的五档 范围内 测试交流电压要对准交流电压的档位 测试直流电压时要对准直流电 压的档位 测量电压时 要把电表表笔并接在被测电路上 根据被测电路的 大约数值 选择一个合适的量程位置 干电池每节最大值为 1 5V 所以可放 在 5V 量程档 这时在面板上表针满刻度读数的 500 应作 5 来读数 即缩小 100 3 倍 如果表针指在 300 刻度处 则读为 3V 注意量程开关尖头所指数值即为表 头上表针满刻度读数的对应值 读表时只要据此折算 即可读出实值 除了电 阻档外 量程开关所有档均按此方法读测量结果 在实际测量中 遇到不能确 定被测电压的大约数值时 可以把开关先拨到最大量程档 再逐档减小量程到 合适的位置 测量直流电压时应注意正 负极性 若表笔接反了 表针会反打 如果不知遭电路正负极性 可以把万田表量程放在最大档 在被测电路上很快 试一下 看笔针怎么偏转 就可以判断出正 负极性 注意事项 1 在使用万用表之前 应先进行 机械调零 即在没有被测电量时 使万 用表指针指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的位置上 2 在使用万用表过程中 不能用手去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 这样一方面可以 保证测量的准确 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3 在测量某一电量时 不能在测量的同时换档 尤其是在测量高电压或大电 流时 更应注意 否则 会使万用表毁坏 如需换挡 应先断开表笔 换挡后 再去测量 4 万用表在使用时 必须水平放置 以免造成误差 同时 还要注意到避免 外界磁场对万用表的影响 5 万用表使用完毕 应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最大挡 如果长期不使用 还应将万用表内部的电池取出来 以免电池腐蚀表内其它器件 3 7 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1 右手持电烙铁 左手用尖嘴钳或镊子夹持元件或导线 焊接前 电烙铁要 充分预热 烙铁头刃面上要吃锡 即带上一定量焊锡 2 将烙铁头刃面紧贴在焊点处 电烙铁与水平面大约成 60 角 以便于熔 化的锡从烙铁头上流到焊点上 烙铁头在焊点处停留的时间控制在 2 3 秒钟 3 抬开烙铁头 左手仍持元件不动 待焊点处的锡冷却凝固后 才可松开左 手 4 用镊子转动引线 确认不松动 然后可用偏口钳剪去多余的引线 3 8 焊锡膏的使用方法 1 焊锡膏应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从冰箱取出并按要求加温 4 8 小时 填写 焊锡膏标签 2 开封后使用时间为 24 小时 未开封常温下保存期限为 30 天 3 使用前需搅拌 3 5 分钟 开封后的锡膏每 8 小时搅拌 1 次 4 焊锡膏首次添加约 1 2 瓶 以后每 30 分钟左右添加 1 次 每次约 1 3 瓶 5 印刷焊锡膏 按照作业指导书添加焊锡膏 进行机器或者手工操作印刷焊锡 膏 6 检查印刷质量 在开始印刷的前几片一定要检查印刷效果 看是否有连锡 少锡 拉尖 塌陷等不良现象 有条件的测试锡膏的厚度 是否在 6 8 7 8mil 之间 在正常生产后每隔 1 小时要抽验 10 片 检查其质量并做好记录 每隔 2 小时要测试 2 片锡膏的印刷厚度 在这些过程中 如果有发现不良品并超出标 准 就要立即通知相应的技术员 7 清洗钢网 印刷不良板清洗后 必须用气枪彻底清除 PCB 贯孔及缝隙中的锡 膏残渣 每 1 小时或停止印刷 10 分钟以上时 人工擦拭钢板 生产结束后要及 时清洗钢网和刮刀并检查 确认无误后 放入相应的位置 4 3 9 吸锡器的使用方法 1 先把吸锡器活塞向下压至卡住 2 用电烙铁加热焊点至焊料熔化 3 移开电烙铁的同时 迅速把吸锡器咀贴上焊点 并按动吸锡器按钮 4 一次吸不干净 可重复操作多次 4 4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内容为认识基本电路部件 如电容 电感 电阻 二极管 集成芯片 等等 了解他们的识别方法和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还有掌握正确的焊接技术 及拆除技术 并且能熟练的完成焊接 还有养成良好的焊接习惯 能做到文明 安全使用电烙铁 4 1 电阻元件的测量 表 1 1 电阻元件的测量结果 类型电阻标识标称值标称误差测量值误差是否合格 0805R33000 5 330000合格 0603R620 5 6200合格 直插电阻R61000 1 610000合格 4 2 电容元件的测量 表 1 2 电容元件的测量结果 类型电容标识标称值测量值误差是否合格 0805 4 3 二极管的检测 表 1 3 二极管的检测结果 类型测量值检测结果 1206 4 4 三极管的检测 表 1 4 三极管的测量结果 类型检测结果 SOT 23 4 4 焊接成品的检测 4 4 1 电阻焊接的检测 表 1 5 电阻焊接检测结果 序号类型个数连接方式测量值误差是否合格 5 1080520串联6600000合格 2080520并联16500合格 3直插电阻5串联308005 1 合格 4直插电阻5串联301950 1 合格 506035串联31000合格 606035并联1220合格 4 4 2 电容焊接的检测 表 1 6 电容焊接检测结果 序号类型个数连接方式测量结果是否合格 108055串联 208055并联 4 4 3 二极管焊接的检测 表 1 7 二极管焊接检测结果 序号类型个数连接方式测量结果是否合格 1120610串联 4 4 4 三极管焊接的检测 表 1 8 三极管焊接检测结果 序号类型个数连接方式测量结果是否合格 108053独立 208053串联 4 4 5 集成芯片焊接的检测 表 1 9 集成焊接检测结果 序号类型个数连接方式测量结果是否合格 108052并排 4 5 电子元器拆卸操作工艺 1 利用电烙铁先融化一端的焊锡 2 利用吸锡器把融化一端的焊锡吸走 3 融化另一边的焊锡 4 吸走融化端的焊锡 5 取下电子元器 4 6 焊接结果展示 6 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集成芯片焊接容易短路 解决方案 先把每一个触电全部焊住 再把触点间分 开 避免短路 项目二项目二 典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典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 1 实训目的实训目的 1 掌握 CF210SP 调频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焊接工艺流程 组装过程 和调试方法 2 掌握 CF210SP 调频调幅收音机线路的检测与维修方法 3 学会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 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养成严谨 求是 务实的职业精神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 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 具有热爱科学 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2 2 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实训设备 仪器和耗材 万用表 电烙铁 焊锡膏 焊锡 斜口钳 吸锡器 烙铁架 十字螺丝刀 一字螺丝刀 镊子 CF210SP 收音机散件 3 3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调频收音机的原理 1 调制的作用声音信号都是一样的 如果不处理就向空中发射 则所有电台的声音信号 将混在一起 将互相干扰变成杂音而无法接收 因此必须利用调制将不同信号调制的 不同频段上 2 低频电磁波传输距离不如高频电磁波 且要求较长的发射天线 通过调制可以将低频 信号变为高频信号 3 调幅 幅度调制 基本原理 4 调幅 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瞬时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 通过用调制 信号来改变高频信号的幅度大小 使得调制信号的信息包含入高频信号之中 通过天 7 线把高频信号发射出去 然后就把调制信号也传播出去了 4 4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 1 了解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了解收音机所需要的零部件 3 了解各零部件的焊接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负极 4 了解各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及补救方法等等 4 1 CF210SP 收音机元件的识别和检测 识别 收音机中共有 只色环电阻 个瓷片电容 个电解电容 以上根 据其识别方式进行识别 个线圈 七圈半的为 八圈半的为 个集成电路 上面均有丝印 其中集成电路 形似三极 管 一个中波线圈 一个磁棒 4 1 1 电阻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四环电阻识别方法 色别第一色环 第一位有效 数字 第二色环 第二位有效 数字 第三色环 应乘数 第四色环 误差 棕1110 红22100 橙331000 黄4410000 绿55100000 蓝661000000 紫7710000000 灰88100000000 白991000000000 黑001 金0 1 5 银0 01 10 无色 20 五环电阻的识别跟四环电阻相似 在四环电阻的基础上多添加了第三位有效数 字 测量方法 利用万用表 调到欧姆档 利用黑红表笔接触 直接读数便可 8 表 2 1 电阻元件的测量结果 序号电阻标识标称值标称误差测量值误差是否合格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R11 R12 4 1 2 电阻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表 2 2 电容元件的测量结果 序号标识标称值测量值误差是否合格 15P 225P 382P 4181 5221 6331 7471 8202 9332 10103 11104 1210 13100 4 1 3 二极管的检测 表 1 3 二极管的检测结果 9 类型测量值检测结果 1206 4 2 CF210SP 收音机焊接与组装工艺流程 1 焊接 12 个电阻 插装电阻器时因孔距不同而有立式和卧式之分 2 焊接 26 只瓷片电容器 插装电容器时要求立式插装并紧贴电路板 3 焊接金属跳线 用焊接电阻后剪掉的金属线替代 4 焊接 4 个电解电容器 插装电容器时要求立式插装并紧贴电路板 电解 电容器有极性之分 电路板有白色端为负极 5 焊接耳机插座和电位器 6 焊接单联可变电容器 7 焊接集成电路 CD9088 CD7642 TDA2822 其中 CD9088 为贴片封装 IC 触脚间不可焊在一起 防止短路 CD7642 字符面按半圆形插装 8 焊接电感线圈 7T5 8T5 其中线圈 8T5 焊在电路板的覆铜面上 9 焊接 FM AM 波段转换开关 10 焊接发光二极管 其存在极性 引脚短端为负极 且其高度要与前壳 圆槽配套 调整合适在焊接 11 焊接 固定中波线圈 中波线圈的两个线头应焊在覆铜面的 AM 处 12 焊接扬声器 应在扬声器两端先上锡 再把导线焊接在扬声器和电路 板字符面 SP 之间 两根导线通过电路板方形缺口进行固定 避免影响电池 盒的安装 13 在天线头上锡 焊接上导线一端 插装天线 再把导线另一端焊接在 电路板 ANT 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