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df_第1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df_第2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df_第3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df_第4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业导航 建筑给水扫 水设计规范 G B5 0 015 20 0 3 局部修订主要内容介绍 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管理组组长张淼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 2 0 0 7 第1 2 5 号 关于印 发 2 0 0 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修订计划 笫一 批 的通知 要求 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 公司主编 会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对国家标 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进 行局部修订 国家标准管理组于2 0 0 6 年6 月向全国设计 科 研 教学等近百家单位征求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修订意见 收到意见近3 0 0 条 同年7 月组建了规范局部修订编制组并进行章 节起草分工 于2 0 0 6 年9 月底完成了规范局部修订 讨论稿 经编制组内部协调讨论 于2 0 0 7 年3 月完 成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局 部修订 征求意见稿 并于2 0 0 7 年4 月通过电子邮 件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 员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 委员会委员广泛征求意见 陆续收到意见7 8 9 条 在此期间 编制组组织开展了以下调研工作 1 开展对国外规范的收集和研究分析 2 2 0 0 6 年6 1 0 月组织开展了排水立管通水 能力的测试 对排水立管在各种通气模式 立管进水 高度 管径 配件类型等进行了全面验证 同时对在 不伸顶通气状况下自循环通气进行了探索性测试 3 2 0 0 6 年组织重力流雨水斗的研发 测试 4 2 0 0 7 年1 2 月8 9 日组织召开了 全国排 水立管通水能力研讨会 重点对排水立管通水能力 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同时对我国雨水排水系统的研 究进行了回顾和评价 5 2 0 0 8 年开展了国内外倒流防止器产品应用 调研 6 开展对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和集体 宿舍设计流量计算分析研究 7 收集调研有关太阳能 热泵应用技术参数 8 开展对热水小时变化系数K n 的讨论 编制组集中对意见进行分析处理 并在调研成 果的基础上完成规范局部修订送审文件 2 0 0 8 年8 月底召开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局部修订 送审稿 审查会 并通过审查 现将 规范局部修订中的重大问题介绍如下 1 调整和补充了生活饮用水管道防回流要求 调整了生活饮用水管道防回流污染措施的适用 条件 补充了由生活饮用水供给回流污染高危场所 和设备的防回流污染要求 补充了倒流防止器 真 空破坏器的设置要求 从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局部修订 征求意见稿 反馈意见分析 许多意 见集中在倒流防止器的设置 由于对条文理解差 异造成重复设置 倒流防止器水头损失大 小区不 能满足消防最低水压0 1M P a 的要求 与节能相 悖 不分回流的具体场合 只用一种倒流防止器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是执行国家新 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 G B5 7 4 9 2 0 0 6 明确规定的要求和目 标 参考了国外规范对生活饮用水防回流污染的设 防要求 并根据我国市场提供的倒流防止器的产品 制订了生活饮用水防回流基本准则 在保证城镇生 活饮用水不受回流污染的前提下 根据回流性质 区 别对待 同质水从宽 异质水从严 具体规定如下 1 1 空气隔断 以最小空气间隙保证不形成虹吸 回流 1 生活饮用水给水配件 补水管口的最小空 气间隙 用水器具 构筑物 2 5 D D 为管口直 径 下同 强制性条文 生活饮用水池 箱 补 给水排水V o L 3 4 l 仉1 02 0 0 8 1 万方数据 水 1 0 D 2 5m m l 1 5 0m m 非强制性条文 消防 中水 雨水回用水水池 箱 补水 2 5 D 但 h 1 5 0r a m 强制性条文 2 生活饮用水池 箱 泄空管 溢流管间接排 水 强制性条文 1 2 管道隔断 通过在管道上设置防倒流装置实现 管道内断流 阻止回流 1 由城镇生活饮用水管道直供 供水下游端 有压生活饮用水管道有可能产生反压回流的下列场 所 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全部为强制性条文 水泵 直接从城市管网中吸水 从城市不同侧引入小区 或单体建筑成环网 有温有压容器 2 由居住区 园区 厂区和建筑物内生活饮用 水管道接出 供水下游端有压非生活饮用水管道有 可能产生反压回流的下列场所 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全部为强制性条文 消防用水管道 连接对健 康有危害物质等有害有毒可能污染的设备 倒流防止器根据回流污染危险等级选用 除连 接对健康有危害物质等有害有毒可能污染的设备 必须采用安全型倒流防止器 第一级阀瓣密封压差 大于1 3 8k P a 第二级阀瓣密封压差大于6 9k P a 外 其余场合均可采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第一级阀 瓣密封压差大于6 9k P a 第二级阀瓣密封压差大 于3 5k P a 3 由居住区 园区 厂区和建筑物内生活饮用 水管道接出 供水管道下游端自由出流 有可能产生 虹吸回流场所应设置真空破坏器 用水器具 游泳 池 水上游乐池 按摩池 水景池 循环冷却水集水池 等构筑物补水空气间隙 2 5 D 时 强制性条文 生活饮用水池 箱 淹没出流 非强制性条文 供水下游端为自由出流 地下或自动升降喷灌 强 制性条文 从生活饮用水管道接出消防 软管 卷 盘 强制性条文 1 3 避免水箱 池 中生活饮用水滞留变质 生活饮 用水池 箱 应与消防用水的水池 箱 坚持分设 有 条件合并 1 供单体建筑的生活饮用水池 箱 应与其它 用水的水池 箱 分开设置 2 当小区的生活贮水量大干消防贮水量 且 合用水池内的水循环设计更新周期不大于4 8h 时 2 给水排水V 0 1 3 4N o 1 0 2 0 0 8 小区的生活水池 含小区分片的生活水池 与消防水 池可合并设置 2 补充了叠压供水原则规定 太阳能 热泵热水供 应等节能技术设计参数 2 1 叠压供水原则 叠压供水是近年发展的节能技术 建设部有关 部门组织编制了相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 管网 叠压供水设备 C J T2 5 4 2 0 0 7 管网叠压供水 技术规程 C E C S2 2 1 2 0 0 7 各地相继出台了有关 的管理办法和规定 本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制订原 则 一方面积极推荐管网叠压供水技术 落实节能措 施 另一方面加强管网叠压供水的安全卫生保障 1 从城镇管网叠压供水的设计方案应经当地 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批准认可 2 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供水或变频调速泵组配 有低位调节水箱供水时 应校核泵组在最低转速运 行时不得断水 3 叠压供水设备配套的水箱中水滞留时间不 得超过1 2h 2 2 太阳能 热泵热水设计参数 近几年来在太阳能 低温自然能源的利用方面 制定了有关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 用技术规范 G B5 0 3 6 4 2 0 0 5 地源热泵系统工 程技术规范 G B5 0 3 3 6 2 0 0 5 各地根据所处的 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也制订了有关太阳能制备热水 的地方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5 2 0 0 3 在热水供应系统 第2 循环系统 的条 文规定方面己完整全面 本次修订根据相关标准及 工程实践经验 在热媒系统 第1 循环系统 中补充 了太阳能 热泵部分即可比较完整地提供太阳能 热 泵热水供应方面的设计依据 太阳能 水源 空气源属低温热源 故水的加热 和贮存及相应贮热设备 水加热器等的设计计算均 不能采用常规热源系统的设计参数 本次局部修订 补充了下列内容 1 太阳能 水源 空气源低温再生能源的适用 条件 日照时数大于14 0 0h a 年太阳辐射量大 于42 0 0M J m 2 及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一4 5 的地区 宜优先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水供应热源 在 夏热冬暖地区 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 万方数据 在地下水源充沛 水文地质条件适宜 并能保证回 灌的地区 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 在 沿江 沿海 沿湖 地表水源充足 水文地质条件适 宜 及有条件利用城市污水 再生水的地区 宜采用 地表水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 2 补充了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的下列内容 太阳能集热器设置 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 化 集热器集热面积计算 含直接加热热水系统 集热器总面积和间接加热供水系统的集热器总面 积 太阳能集热系统贮热水箱容积计算 太阳 能集热系统循环泵流量与扬程计算 包括开式和闭 式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热源确定及其供热 量计算 集热器 贮水箱防过热 防冻措施 3 补充了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设计内容 水源热泵换热系统设计部分按现行的国家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 B5 0 3 6 6 2 0 0 5 中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水源热泵水源总水量确 定 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贮热水 箱 罐 容积计算 区分全日制集中热水供系统和定 时热水供应系统 水源热泵以空调冷却水 冷冻 水为热源时应设置辅助热源 空气源热泵产热量 计算参数冷水水温和气温确定 空气源热泵热水 系统辅助热源的确定 3 完善居住小区 集体宿舍设计流量计算 3 1 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居住小区设计流量计算存在问题 1 30 0 0 人以上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 2 30 0 0 人以下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 3 在30 0 0 人前提下按设计秒流量和按最大 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得到两种结果 4 居住小区给水支管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 算结果偏小 与住宅按概率法计算设计秒流量脱节 5 公共建筑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无依据 通过研究分析 对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的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秒 流量概率公式和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方法进 行比对 找到两种计算方法的衔接点 此衔接点 居 住小区给水管道服务人数 与住宅最高日用水量定 额口o 用水小时变化系数K h 每户卫生器具当量数 N 有关 为此确定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 算准则 1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衔接 点 人数 时 住宅按概率公式计算设计秒流量作为 管段流量 小区配套设施 文体 餐饮娱乐 商铺及市 场 按平方根法和同时用水百分数法计算设计秒流 量作为节点流量 2 居住小区给水干管服务人数大于衔接点 人数 时 住宅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作为管 段流量 小区配套设施 文体 餐饮娱乐 商铺及市 场 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作为节点流量 3 小区内配套的文教 医疗保健 社区管理等 设施 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 道路及广场洒水 公共设 施用水等 均以平均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节点流量 4 公建区室外给水管道按平方根法公式计算 设计秒流量 3 2 集体宿舍设计流量计算 根据工程反馈的信患 集体宿舍用水时间特别 集中 按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3 6 5 公式计算流量偏小 经收集到的论 文和测试资料分析 供水不足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集 体宿舍设置集中或相对集中的盥洗间和卫生间 并 且供水不足的原因不仅是采用用水疏散型平方根法 流量计算公式 其用水量定额g o 小时变化系数K 偏低也是原因之一 为此作如下修订 1 集体宿舍用水量定额单列 并适当提高用 水量标准和K n 值 2 宿舍分类接现行的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 G J3 6 2 0 0 5 进行分类 I 类 博士研究生 教 师和企业科技人员 每居室1 人 有单独卫生间 类 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每居室2 人 有单独 卫生问 I I 类 高等院校的本 专科学生 每居室 3 4 人 有相对集中卫生间 类 中等院校的 学生和工厂企业的职工 每居室6 8 人 有集中盥 洗卫生间 3 按宿舍的居室人数 作息制度 区别对待 I 类 类宿舍仍按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平方根法计算公式计算给水 管道设计流量 类 类宿舍按 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同时用水百分数法 给水排水V 0 1 MN o 1 02 悯3 万方数据 计算公式计算给水管道设计流量 规范增列了 类 类宿舍的卫生器具同时用水百分数 4 对同层排水管道设计提出要求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仅一条推荐性规定住宅排水支管不宜穿越楼板进 入他户 经过这几年的工程实践 出现以下问题 1 过分追求不降板或少降板造成管道坡度不 足 排水水头小 排水不畅 2 管道渗漏 地坪 填层防水层未做好 填层 抗压强度不足 楼面渗漏 3 地漏水封高度不足 甚至用机械密封替代 水封 地漏设置位置不当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局部修订 制订了相应条文规范同层排水设计 1 同层排水设置条件 排水管道穿越楼层影 响下层安全 卫生 安宁 检修的场所 2 同层排水的管道管径 管坡 充满度 地漏 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 器具排水横支管布置和设置标高不得造成 排水滞留 地漏冒溢 4 沟槽内回填材料应有足够强度 5 埋设于填层中的管道不得采用橡胶圈密封 接口 6 卫生间地坪应有可靠的防渗漏措施 5 推荐具有防涸功能的新型地漏 禁用钟罩 扣碗 式地漏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下达的建标标函 2 0 0 6 第3 1 号 关于请组织开展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等三项 国家标准局部修订的函 中的主题是要求三本国家规 范推荐新型地漏 地漏水封消失不仅泛臭味污染室 内空气 还潜在传播疾病 为此 规范不推荐凡卫生 间均应设置地漏 同时根据我国在地漏防涸功能方面 的研发成果 其中磁性密封防涸地漏的防涸功能优 越 可有效延缓地漏水封蒸发损失 同时又具有防虫 功能 本次局部修订推荐防涸地漏 同时将自清能 力差 易沉积泥沙杂物 钟罩 扣碗 易移位的钟罩式 地漏和以机械密封替代水封的地漏为禁用之列 6 调整了通气系统不同设置条件下排水立管最大 设计通水能力 补充了自循环通气系统设计内容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4 给水排水 C o L 3 4N o 1 0 2 0 0 8 及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 J1 5 8 8 版本中有 关排水立管通水能力的设计参数存在以下问题 1 将试验装置实测数据作为设计数据 与排 水设计秒流量公式不协调 如仅伸顶通气的d n l l 0 排水立管 通水能力为4 8L s 按规范公式计算可 承担3 6 层住宅排水 每层设大便器 浴缸 洗脸盆 洗衣机各1 个 又如设专用通气立管的d n l l 0 排水 立管 其通水能力为2 0L s 按规范计算可承担 10 3 8 层住宅的排水 每层设大便器 浴缸 洗脸盆 洗衣机各1 个 2 管材材质 铸铁管和塑料管 对排水立管通 水能力的影响 争论不休 3 不通气立管通水能力小 不能满足工程需 要 2 0 0 6 年分别委托同济大学在1 2 层留学生宿舍 楼消防扶梯平台和日本积水化学株式会社5 01 T I 试 验塔进行实样验证测试 本次修订在此测试成果基 础上 结合我国对排水立管通水能力历次测试资料 分析 引入 设计通水能力 概念 即与规范排水设 计秒流量公式相匹配的排水立管通水能力 其排 水管道内压力不超过 4 0 0P a 确定边界条件 仅设伸顶通气的d n l l 0 排水立管 只适用于9 层建 筑 每层设大便器 浴缸 洗脸盆 洗衣机各1 个 比对在各种通气模式下排水立管通水能力的测试 值 确定排水立管通水能力设计值 本次修订在保留原规范排水设计秒流量公式基 础上对有关排水立管通水能力的条文修改如下 1 补充了仅伸顶通气的排水立管 与支管连 接配件的角度 9 0 顺水三通 4 5 斜三通 有关的通 水能力参数 2 补充了设专用通气立管的排水立管 与专 用通气立管管径 D N 7 5 D N l 0 0 结合通气管层间 连接 每层连接 隔层连接 有关的通水能力参数 3 补充了自循环通气的两种通气模式 专用 通气 环形通气 下的排水立管通水能力 删除了不 通气立管通水能力参数 4 根据测试值比对 调整了单立管形式的排 水立管通水能力 5 归并了不同材质 塑料 铸铁 排水立管通 水能力 万方数据 7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流态 确定了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按重力流和满管压力 流两种流态设计 既保证了屋面雨水管道设计安全 性 又体现了设计先进性 本次局部修订在全面总结我国近半世纪以来的 屋面雨水试验和工程实践教训 确立了在 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规范 G B5 0 0 1 5 2 0 0 3 版重力流和压力 流 本次局部修订改称为 满管压力流 两种流态设 计基础上进行下述修订 1 重力流雨水排水立管的泄流量在原有水膜 流理论推算值基础上 乘安全系数 考虑出现超重现 期雨量时留有余地 以策安全 2 满管压力流 俗称虹吸流 在我国大面积屋 面雨水排水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有相当成熟的技 术 3 我国6 5 型和8 7 型雨水斗基本上抄袭苏联 B P 型雨水斗 其构造必然形成掺气两相流 其掺气 量和泄水量随着管系变化而变化 不符合伯努利定 律 属于无控流态 在多斗架空系统中 各斗泄流量 无法实现平衡 我国虽经多次试验对屋面雨水排水 掺气两相流公式进行推导 但不具备普遍性 故我国 规范T J1 5 7 4 G B J1 5 8 8 版和以后各版 均未采 纳 而仍采用重力流计算 本次修订将6 5 型 8 7 型 雨料归为重力流雨水斗 4 补充了重力流和满管压力流雨水斗的最大 泄流量 8 修正了耗热计算参数 1 为便于计算 耗热量 供热量 热损失等热 量单位由原规范W 即J s 改为k J h 2 全日制供应热水系统 的概念为全日 工 作班或营业时间内不间断供应热水的系统 因此设 计小时耗热量计算公式中用水时间由原8 64 0 0s 即2 4 36 0 0 改为T 3 热水小时变化系数K 仍与用水单位规模 人数 床位数 有关 原规范个别K 偏大 出现热 水最大小时用水量大于冷热水总最大小时用水量不 合理现象 本次局部修订对K n 进行局部修正 9 协调补充了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参数 依据2 0 0 6 年颁布的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 程 C J J1 1 0 一2 0 0 6 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修正 与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 协调一致 补充了下列 设计参数 1 设有管道直饮水的建筑最高日直饮水定 额 2 高层建筑管道直饮水系统应竖向分区 按 建筑物性质区分各给水分区最低处配水点的静水 压 3 循环管网内水的停留时间由6h 改成1 2h 4 从立管接至配水龙头的支管管段长度明确 不宜大于3m 5 水嘴使用概率公式经验系数口根据建筑物 性质确定 青海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完成编制 青海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编制工作全部完成 根 据该规划 青海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