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 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 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a. 大理岩 b. 砂岩 c. 花岗岩 d. 板岩2. 下列成岩过程中,与图示岩石的形成无关的是()a. 岩浆侵入 b. 固结成岩 c. 变质作用 d. 岩浆喷出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 m的佛塔(图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34题。3. 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 a和 b. b和 c. c和 d. d和4. 下列有关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 b. 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类岩石c. 可能埋藏有化石的是c类岩石 d. 石灰岩经过作用形成大理岩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5. 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 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 位于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6. 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c. 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小明在我国某著名大峡谷景区旅游,导游介绍到:该峡谷从谷底向上,出露着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据此回答78题。7. 该峡谷的主要岩石类型可能是()a. 花岗岩 b. 玄武岩c. 砂岩、页岩 d. 大理岩8. 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 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板块运动地壳张裂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 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 甲乙丙 b. 乙甲丙c. 丙甲乙 d. 乙丙甲10. 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岩层属于()a. 沉积岩 b. 花岗岩c. 玄武岩 d. 变质岩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 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c. 风力侵蚀作用 d. 冰川堆积作用12. 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和气候 b. 气候和河流c. 地形和河流 d. 植被和土壤二、 综合题13. 读某地的地形与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地质构造是_,其中a为_斜,b为_斜。(2) 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3) 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_处,理由是_。(4) 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处;原因是_。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处,原因是_。14.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家乡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图。(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主要是由_、_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1. a解析:x岩石处于石灰岩与岩浆之间, 说明其为变质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2. d解析:该地岩浆没有喷出地表,因此没有岩浆喷出过程。3. a解析:从材料看出,该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2中a为岩浆岩、b为喷出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4. c解析: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是(侵蚀、搬运作用等)和(沉积作用);只有在c岩石中有化石,图中的才是变质作用。5. c解析:从图中看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的岩层破碎,易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6. d解析:地质构造的形成力量都是内力作用,而该处的皱褶是岩层受水平抗压形成,故该地质构造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7. c解析:含有化石的为沉积岩,花岗岩、玄武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砂岩、页岩为沉积岩符合题意,故选c项。8. a解析: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固结成岩,然后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形成峡谷。9. d解析: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地表起伏程度日益加大。10. a解析: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11. b解析: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12. c解析:从图中看出,聚落沿河分布且分布区地势低平。13. (1) 褶皱背向(2) 向斜槽部附近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3) aa为背斜,岩层拱起,不易塌陷,不积存地下水,工程安全可靠,b处反之(4) a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聚解析:第(1)题,该处的岩层呈波浪式弯曲,说明其为褶皱,a处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b处相反。第(2)题,甲、乙两处地势相对南北两侧要高,说明其岩石抗外力作用强。第(3)题,隧道最好在背斜构造下开挖,一是岩层呈穹窿形态,物理力学稳定,二是背斜构造不易集水,工程安全性高。第(4)题,油气资源储藏于背斜构造,水资源则储藏于向斜构造。14. (1) b(2) c冰川侵蚀作用(3) ae风蚀蘑菇沙丘风力侵蚀风力堆积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a是风蚀蘑菇,b中有海蚀柱,海蚀涯,图c是角峰,图d是河口三角洲,图e是沙丘;学生甲的老家是海南省三亚,有著名的天涯海角,故甲所绘制的图最有可能是b图。第(2)题,由于学生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