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_禽病学.doc_第1页
鸡白痢_禽病学.doc_第2页
鸡白痢_禽病学.doc_第3页
鸡白痢_禽病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白痢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 沙门氏杆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它们广泛存在于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其最主要的贮存宿主。禽沙门氏菌病依病原体的抗原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类: 1.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称为鸡白痢。 2.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称为禽伤寒。 3.由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称为禽副伤寒。 其中鸡白痢和鸡伤寒有宿主特异性,主要引起鸡和火鸡发病,而禽副伤寒则能广泛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目前受其污染的家禽及相关产品已成为人类沙门氏菌感染和 食物中毒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禽副伤寒沙门氏菌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另外,随着家禽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高密度饲养模式的推广,沙门氏菌病也已成为家 禽最重要的蛋传递性细菌病之一,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可观。 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 本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感染,主要危害鸡和火鸡。临床表现以雏鸡拉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死亡率很高,成年禽多为慢性经过或呈隐性感染。 历史与分布 Rettger于1899年首次报道了此病的病原,次年将本病命名为“雏鸡致死性败血症”。1929年正式将本病命名为“鸡白痢”,并一直延用至今。本 病在火鸡上的发现要迟一些,最早于1928年由Hewitt报道。目前在所有饲养鸡和火鸡的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存在。 病原 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属于肠道杆菌科沙门氏菌属D血清群中的一个成员。无荚膜,不形成芽胞,是少数不能运动的沙门氏菌之一,为两端钝圆的细小革兰氏阴性杆 菌,大小约为(1.02.5)m(0.30.5)m。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于普通的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细小、圆形、 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露滴状、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为1mm2mm。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呈均匀混浊。由于本菌对煌绿、胆盐有较强的抵抗力, 故常将这类物质加入培养基中用以抑制大肠杆菌,有利于本病的分离。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煌绿琼脂上的菌落呈粉红色至深红色,周围的培养基也变红色,透明;在 SS琼脂上形成无色透明,圆整光滑或略粗的菌落,少数产H2S的菌株会形成黑色中心;在亚硫酸铋琼脂上形成黑色菌落,其周围绕以黑色或棕色的大圈,对光观 察,有金属光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生长为淡蓝色菌落,不产生金属光泽。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木胶糖等,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等;能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枸橼酸盐,吲哚阴性,少数菌株产生H2S,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本菌有O抗原,无H抗原。其O抗原组合为O1、O9、O121、O122、O123,抗原型的变异发生在122和123抗原上。由于禽类在感 染后3d10d能产生相应的凝集抗体,因此临床上常用凝集试验检测隐性感染和带菌者。需指出的是,鸡白痢沙门氏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具有很高的交叉凝集反 应性,可使用一种抗原检出另一种病的带菌者。 本菌对热和常规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70 20min,0.3来苏儿、0.1升汞、0.2福尔马林和3石炭酸溶液经1520min均可将其杀死。但该菌在自然环境中的耐受力较强,如在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在干燥的粪便及分泌物中可存活4年之久。 流行病学 多种禽类(如鸡、火鸡、鸭、雏鹅、珠鸡、野鸡、鹌鹑、麻雀、欧洲莺和鸽等)都有自然感染本病的报道,但流行主要限于鸡和火鸡,尤其鸡对本病最敏感。在哺 乳动物中,兔特别是乳兔有高度易感性,豚鼠、小白鼠和猫也能受感染,大鼠则有很强的抵抗力。有人曾在猪体内分离到病菌,儿童亦偶有感染本病的报道。 各种品种、龄期和性别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常呈流行性爆发。新发病的雏鸡死亡率可高达 100%,老疫区一般为20%40%。随着日龄的增加,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强,如4周龄后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成年禽感染后常呈局限性、慢性感 染或隐性感染。另外,不同品种和性别的鸡之间,以及不同饲养模式下的鸡只对本病的敏感性有差异,一般来说,褐羽产褐壳蛋鸡敏感,轻型鸡较其它品种的鸡敏 感,公鸡的抵抗力较母鸡强,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笼养鸡要多。 本病是典型的经蛋垂直传播疾病之一,当然亦可通过多种途径水平传播。 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恶劣,鸡群过于密集,育雏温度偏低或波动过大,空气潮湿以及存在着其它病原体的感染,都会加剧本病的爆发,增加死亡率。 症状雏鸡和成鸡感染本病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显著差异。 雏鸡:蛋内感染者大多在孵化过程中死去或孵出病弱雏,但出壳后不久也死亡,见不到明显症状。出壳后感染者见于45日龄,常呈无症状急性死 亡。710日龄者发病日渐增多,至23周龄达到高峰。病程稍长者常见精神沉郁,绒毛松乱,怕冷扎堆,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特征性表现是拉白色糊状稀粪, 沾污肛门周围的绒毛,有的因粪便干燥封住肛门而影响排粪,并时常发出尖锐的叫声。如果累及肺部,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有些病鸡还会出现眼盲或关节肿胀,跛行 等症状。病程一般为4d10d,死亡率一般为40%70%或更多。3周龄以上发病的鸡较少死亡。但耐过的病雏多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带菌者。火鸡的临床 表现与鸡相似。 成鸡:成鸡感染后一般呈慢性经过,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症状。病鸡表现精神不振,冠和眼黏膜苍白,食欲降低,但渴欲增加,常有腹泻,有些因卵巢或输卵管受到侵害而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出现“垂腹”现象,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死淘率增加。 病变 雏鸡:急性死亡的雏鸡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病程稍长的死亡雏鸡可见心肌、肺、肝、肌胃等脏器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 条状出血,胆囊充盈;心脏常因结节而变形,有时还可见心包炎和肠炎,盲肠内有干酪样物充斥,形成所谓的“盲肠芯”;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变性变质;脾有时 肿大,常见有坏死;肾脏充血或出血,输尿管充斥灰白色尿酸盐。若累及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发炎。 成鸡:慢性经过的病鸡主要表现为卵巢和卵泡变形、变色、变质。卵泡的内容物变成油脂样或干酪样。病变的卵泡常可从卵巢上脱落下来,掉到腹腔 中,造成广泛性卵黄性腹膜炎,并引起肠管与其它内脏器官相互粘连。大鸡还常见腹水和心包炎。急性死亡的成鸡病变与鸡伤寒相似,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变性,呈 黄绿色,表面凹凸不平及有纤维素渗出物被覆,胆囊充盈;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偶尔见灰白色小结节;肺瘀血、水肿,脾、肾肿大及点状坏死,胰腺有时出现细小 坏死。公鸡感染常见睾丸萎缩和输精管肿胀、渗出物增多或化脓。 诊断鸡白痢的诊断主要依据本病在不同年龄鸡群中发生的特点以及病死鸡的主要病理变化,不难作出确切诊断。但只有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之后,才能做出对鸡白痢的确切诊断。 成年鸡鸡白痢的检查可通过血检来确诊。现场诊断常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是种鸡场净化白痢的主要手段。 细菌的分离鉴定是常用的方法。细菌的分离一般采自没有用过药物治疗的病死鸡,可取其肝、脾或有病变的心肌,成年鸡还可采取输卵管和有病变的卵子作为病料,用麦康凯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特征。获取纯培养后可通过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 鉴别诊断 成年鸡还可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诊断和检疫。有的还用卵黄液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据国内资料报道,血清琼扩、卵黄琼扩,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可以相互取代。只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要求结合本场情况进行选择。 鸡白痢的症状和病变不是该病所特有的。即使雏鸡、雏火鸡或成年鸡(火鸡)出现了几乎所有的病变,这也可能是鸡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类似变化。 其他沙门氏菌感染可产生肝、脾和肠道病变,这些病变在眼观上或显微镜下都不能与鸡白痢的病变相区别。曲霉菌或其他霉菌可引起相似的肺脏病变,鸡白痢沙门氏 菌偶尔也可在大量的雏鸡的主要关节和腱鞘内定居,所引起的症状和病变与滑液囊霉形体及其他可在这些部位定居的传染性病原所致的症状和病变相似。 鸡白痢沙门氏菌在成年带菌者的局部感染,特别是发生在心包和卵巢的感染,可能看上去与其他细菌感染引发的病变相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其他沙门氏菌等感染。各种年龄的禽均可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而不表现肉眼可以辨别的病变。 防治鸡雏鸡白痢的防治,饲养者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的种类很多,人们曾使用过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从多年来防治实践和细菌的分 离、药敏试验结果看,以下药物是比较好的,如痢特灵(0.04拌料)、氯霉素(0.1拌料)、庆大霉素(20003000U/只,饮水)及新型喹诺 酮类药物。此外还有兽用新霉素防止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说几乎无效。 用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药物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药物剂量 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在上述药物给药时除痢特灵投喂时间可长一些(连喂7d,停药3d后再投喂57d),其他药物只需投药45d即可达到预 防目的。 近些年来微生物制剂开始在畜牧业中应用,有的生物制剂在防治畜禽下痢有较好效果,具有安全、无毒、不产生副作用,细菌不产生抗药性,价廉等 特点。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在用这类药物的同时以及前后45d应该禁用抗菌药物。经大批量的实验认为,这种生物制剂防治鸡白痢病的效果多 数情况下相当或优于药物预防的水平。这类制剂的使用必须保证正常的育雏条件,较好的兽医卫生管理措施。与鸡群的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在使用时应从小群试 验开始,按照规定的剂量、方法进行,取得经验后再运用到生产中去。 育成鸡白痢病的治疗要突出一个早字,一旦发现鸡群中病死鸡增多,确诊后立即全群给药,可投与恩诺沙星或氯霉素等药物,先投服5d后间隔 23d再投喂5d,目的是使新发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制止疫情的蔓延扩大。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可以大大缩短病程,最大限度地减 少损失。 在防制措施方面,有人曾利用死菌或活菌菌苗控制本病的发生,未获良好效果,故防制本病发生的原则在于杜绝病原的传入,消除群内的带菌者与慢性患者。同时还必须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隔离制度,其综合防制措施如下: 1、挑选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鸡群,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地从外地引进种蛋。在健康鸡群,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定期用血清凝集试验全面检疫 及不定期抽查检疫。对4060d以上的中雏也可进行检疫,淘汰阳性鸡及可疑鸡。在有病鸡群,应每隔24周检疫一次,经34次后一般可把带菌鸡全部检 出淘汰,但有时也须反复多次才能检出。 2、孵化时,用季胺类消毒剂喷雾消毒孵化前的种蛋,拭干后再入孵。不安全鸡群的种蛋,不得进入孵房。每次孵化前孵房及所有用具,要用甲醛消毒。对引进的鸡要注意隔离及检疫。 3、加强育雏饲养管理卫生,鸡舍及一切用具要注意经常清洁消毒。育雏室及运动场保持清洁干燥,饲料槽及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并防止被鸡粪污 染。育雏室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