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升开题报告质量及写作要素 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我国每年毕业30多万硕士生,博士毕业生也达五六万之多,找一个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研究生又能胜任的选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现在学位论文的选题越来越具有重复性和非学术性的特质。有的学人把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归结为:将学术论文与宣传论文混淆;将学术论文与经验总结混淆;将学术论文与教案或普及读物混淆等。现在学位论文选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误将宣传性文章认作学术研究。其实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是“无顶峰、无禁区、无权威”的,开题报告中的选题及结论仅仅是也只能是一个假设,学位论文的中心任务就是去证明或证伪这个假设。如果结论已经预设,只能证明不能证伪,这样的学位论文就沦为“喜鹊的媚鸣”了。法学家梁慧星认为,非学术论文其基本见解早就存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不是研究过程,而是表达过程。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基本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 对于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生来说,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最好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其一,从微观题目做起,力争小题大做。一般来说,只有从事微观研究,研究者才能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完整的训练,比如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甄别与使用等等。初学者若一上来就做大题目,由于没有微观研究作基础,一般不能很好地驾驭宏观课题,往往流于浮泛空疏,易于凌空蹈虚。语言学家王力指出: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其二,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是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这易于学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握研究对象,少走弯路。某些学生为开拓创新,专门选择前人从未涉足的研究课题,其精神当然可嘉;但这些从未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可能仅收集资料就需要数年的时间,这对于学制仅有两三年的研究生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其三,资料的收集成本要相对较低,最好是本课题已经出版了较完整的资料集。比如关于新中国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坊间就有两套相对权威和完整的史料集。最后,由导师代学生选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学位论文题目的寻找与确定,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导师代劳,研究生因此“没有学会如何选题,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缺乏选题的能力”。 当下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的主要问题,是对相关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流水账式的铺陈,且唯恐有所遗漏因此追求面面俱到;但惟独缺乏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理性理解和学术性分析。事实上,真正的文献综述或曰学术史的梳理,很大程度上是透彻地理解前人的研究理路和独创性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出既有著述的哪些思路和结论对开题人当下的研究有明确的启迪与指导,同时指出哪些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还有进一步深入研讨的空间。这样的文献综述既能体现开题人对本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把握,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及学术价值凸显了出来。由此看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是任何一项真正学术研究的前提;文献综述的质量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 做好文献综述还应该注意:其一,收集既有成果要相对全面,不仅应注意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不仅要注意国内的研究成果,更要重视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比如国内近年关于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饥荒的原因和非正常死亡人数等问题上。其实饥荒问题在国外也是热门课题,不仅史学家钟情于此,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参与其间。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指出:“饥饿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而非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足够的食物。”这就把饥荒成因的解读引向了粮食的分配制度。他进一步分析说:“当饥荒构成威胁时,中国所缺少的是一种存在对抗性新闻界与反对势力的政治体制。”这样的见识对“大跃进”的研究的确是别有洞天。其二,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理解透彻而准确的基础上,对其的表述要尽量中性和客观。其三,开题人不能为拔高自己就对既有成果进行无的放矢的贬低。这种情况在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并不罕见。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这样判断道:“第一,研究范围不够全面,缺乏系统专题性研究。第二,研究内容不够深入,浅尝辄止。第三,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样的指责不仅过于宽泛,对前人的成果也不够尊重,同时显示作者对既有成果的理解相当肤浅。 需要强调的是,在开题报告中对本项研究学术贡献做介绍时,不能把题目的新颖、材料的原始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即学位论文应该有命题(Thesis)。命题是贯穿整个学位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试图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的一个基本问题(generalissue)或基本观点(generalposition),应该具有独创性。开题人应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论文大纲的章节安排、材料取舍及方法的选用等都应以阐明命题为圭臬12。如有篇题为“社会转型视野中的中共农村基础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其大纲是这样的:导论,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第一章,转型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三章,农村政治结构变迁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四章,农民分化流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五章,农村宗族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六章,农村文化结构嬗变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语,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论文大纲最大的问题是似乎只有研究对象,而没有归纳总结出一个独创性观点即命题。再有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大纲为:导言;第一章,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第二章,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章,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改革;第四章,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第五章,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成就和问题;结语。这个论文大纲眼熟如同教科书的章节安排,而没有学位论文应该具有的提炼的命题,也没有反映论文主题个人收入分配。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除了上述追求多多益善之外,更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开题人没有搜集、使用第一手资料的自觉,大都填以其他学术作品已经使用过的第二手资料作为主要的参考文献。严格说来,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若不主要以第一手资料作支撑,其开题报告是不能通过的。例如以河南人民公社运动为题的博士生开题报告,其参考文献中绝大部分是第二手资料。关于第一手资料,该开题报告只是笼统地说将使用河南省档案馆有关档案。可到论文答辩时,该博士学位论文中仅有一两处使用了一手资料,结果整篇文章毫无河南人民公社的特点,写成了“全国人民公社运动研究”(一位答辩委员的评语)。学位论文之所以要求以使用第一手资料为主,是因为第二手资料已经被他人“断章取义”,已包含了引用者的主观理解,其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等都大打折扣。史学家韦庆远在“利用明清档案进行历史研究的体会”一文中,对懒于使用第一手资料的学风给予了无情的批评:“史学界存在一股不正之风,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拒绝在反映历史事实的原始资料上下苦功,到写文章时现找几条二手、三手的资料点缀一下,于是便放言高论,好像煞有介事。其实,不论犹可,愈论愈加深混乱,离开历史真实愈来愈远。人们戏称这种学风为回锅肉史学,因为它不过是在别人的成果上再加点佐料,回一下锅而已。”犹如程序民主只关注程序的透明与执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也应该进一步明确“程序”并严格贯彻执行之。惟此,学位论文质量之提高有望矣。 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我国每年毕业30多万硕士生,博士毕业生也达五六万之多,找一个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研究生又能胜任的选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现在学位论文的选题越来越具有重复性和非学术性的特质。有的学人把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归结为:将学术论文与宣传论文混淆;将学术论文与经验总结混淆;将学术论文与教案或普及读物混淆等。现在学位论文选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误将宣传性文章认作学术研究。其实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是“无顶峰、无禁区、无权威”的,开题报告中的选题及结论仅仅是也只能是一个假设,学位论文的中心任务就是去证明或证伪这个假设。如果结论已经预设,只能证明不能证伪,这样的学位论文就沦为“喜鹊的媚鸣”了。法学家梁慧星认为,非学术论文其基本见解早就存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不是研究过程,而是表达过程。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基本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 对于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生来说,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最好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其一,从微观题目做起,力争小题大做。一般来说,只有从事微观研究,研究者才能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完整的训练,比如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甄别与使用等等。初学者若一上来就做大题目,由于没有微观研究作基础,一般不能很好地驾驭宏观课题,往往流于浮泛空疏,易于凌空蹈虚。语言学家王力指出: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其二,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是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这易于学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握研究对象,少走弯路。某些学生为开拓创新,专门选择前人从未涉足的研究课题,其精神当然可嘉;但这些从未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可能仅收集资料就需要数年的时间,这对于学制仅有两三年的研究生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其三,资料的收集成本要相对较低,最好是本课题已经出版了较完整的资料集。比如关于新中国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坊间就有两套相对权威和完整的史料集。最后,由导师代学生选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学位论文题目的寻找与确定,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导师代劳,研究生因此“没有学会如何选题,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缺乏选题的能力”。 当下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的主要问题,是对相关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流水账式的铺陈,且唯恐有所遗漏因此追求面面俱到;但惟独缺乏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理性理解和学术性分析。事实上,真正的文献综述或曰学术史的梳理,很大程度上是透彻地理解前人的研究理路和独创性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出既有著述的哪些思路和结论对开题人当下的研究有明确的启迪与指导,同时指出哪些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还有进一步深入研讨的空间。这样的文献综述既能体现开题人对本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把握,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及学术价值凸显了出来。由此看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是任何一项真正学术研究的前提;文献综述的质量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 做好文献综述还应该注意:其一,收集既有成果要相对全面,不仅应注意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不仅要注意国内的研究成果,更要重视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比如国内近年关于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饥荒的原因和非正常死亡人数等问题上。其实饥荒问题在国外也是热门课题,不仅史学家钟情于此,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参与其间。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指出:“饥饿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而非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足够的食物。”这就把饥荒成因的解读引向了粮食的分配制度。他进一步分析说:“当饥荒构成威胁时,中国所缺少的是一种存在对抗性新闻界与反对势力的政治体制。”这样的见识对“大跃进”的研究的确是别有洞天。其二,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理解透彻而准确的基础上,对其的表述要尽量中性和客观。其三,开题人不能为拔高自己就对既有成果进行无的放矢的贬低。这种情况在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并不罕见。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这样判断道:“第一,研究范围不够全面,缺乏系统专题性研究。第二,研究内容不够深入,浅尝辄止。第三,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样的指责不仅过于宽泛,对前人的成果也不够尊重,同时显示作者对既有成果的理解相当肤浅。 需要强调的是,在开题报告中对本项研究学术贡献做介绍时,不能把题目的新颖、材料的原始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即学位论文应该有命题(Thesis)。命题是贯穿整个学位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试图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的一个基本问题(generalissue)或基本观点(generalposition),应该具有独创性。开题人应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论文大纲的章节安排、材料取舍及方法的选用等都应以阐明命题为圭臬12。如有篇题为“社会转型视野中的中共农村基础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其大纲是这样的:导论,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第一章,转型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三章,农村政治结构变迁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四章,农民分化流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五章,农村宗族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六章,农村文化结构嬗变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语,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论文大纲最大的问题是似乎只有研究对象,而没有归纳总结出一个独创性观点即命题。再有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大纲为:导言;第一章,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第二章,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章,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改革;第四章,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第五章,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成就和问题;结语。这个论文大纲眼熟如同教科书的章节安排,而没有学位论文应该具有的提炼的命题,也没有反映论文主题个人收入分配。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除了上述追求多多益善之外,更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开题人没有搜集、使用第一手资料的自觉,大都填以其他学术作品已经使用过的第二手资料作为主要的参考文献。严格说来,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若不主要以第一手资料作支撑,其开题报告是不能通过的。例如以河南人民公社运动为题的博士生开题报告,其参考文献中绝大部分是第二手资料。关于第一手资料,该开题报告只是笼统地说将使用河南省档案馆有关档案。可到论文答辩时,该博士学位论文中仅有一两处使用了一手资料,结果整篇文章毫无河南人民公社的特点,写成了“全国人民公社运动研究”(一位答辩委员的评语)。学位论文之所以要求以使用第一手资料为主,是因为第二手资料已经被他人“断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售后服务工作总结模版
- 乳头凹陷护理指导
- 小米手机及小米电视发布会
- 2025年建筑总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模版
- 安徽省桐城实验中学2025届数学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明山学校线上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夏季寻爱之旅活动方案
- 幼儿园消防试题及答案
- 营山县国企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总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检察院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女鞋行业市场供需分析与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2030超导磁体和线圈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高瞻课程师幼互动
- 2025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模拟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含解析)
-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技能竞赛试题
- Unit 4 Healthy food B Lets lear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025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数学试题
- 煤矿安全绩效考核制度1
- 体育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教学研究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