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docx_第1页
【同步练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docx_第2页
【同步练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docx_第3页
【同步练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docx_第4页
【同步练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 选择题第一课时1.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戍变法前C. 辛亥革命前夕 D. 辛亥革命2.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上海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产生第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发源地C. 铺设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D. 新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3.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 中国已经使用了无线电报B. 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C. 电报使信息传输更为便捷D. 中国通讯事业发展异常迅速4.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表明 ( )A. 上海交通运输业革新由此开始B. 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根本变化C. 西方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D. 中西文明在矛盾中相互渗透5.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C. 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D. 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6.“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男女杂座,不以为嫌。” “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吾乘电车非节费,实以取其捷也。”“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A. B. C. D. 7.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 )A. 实现与洋商的平起平坐B. 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C. 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D. 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8.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 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B. 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C. 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D. 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9.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A.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B.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C.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的阶段 D. 新通讯技术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生活1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自1992年10月全线开工、1996年9月1日通车运营的这条铁路,仅用3年时间就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 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 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 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1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A. 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B. 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C. 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D. 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12.民国初年的女性发式,时髦的就有十余种,有圆弧式、水波式、镰刀式、垂苏式、绞练式等。男子的打扮也无奇不有,青年人甚至流行起德国威廉二世皇帝的“威廉式”小胡子。这反映了当时( )A. 求异求新的个性追求B. 民主平等的精神风貌C. 崇洋媚外的大众心理D.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13.近代中国道路同行规则是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借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近代中国( )A. 被动学习西方文明 B. 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 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D. 交通工具发生根本变化1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互联网B. 轮船航运业C. 电报业D. 大众报业 综合题15.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咸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4分)(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16.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下,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层出不穷,蒸汽机应运而生。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830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冶铁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煤炭也成为铁路建设的必需品。同时催生了新的城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材料二 1881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因怕反对派反对,以驴马拖载,第二年才敢用机车牵引。1887年,唐胥铁路扩展至阎庄,旋由海军衙门奏准,从阎庄延伸至大沽北岸,再由大沽拓展至天津,1888年9月建成通车。李鸿章、奕诉等人又从加强京师防务出发,要求将铁路伸向北京,此议一出,立即遭到反对派反对。后经激烈斗争,1889年8月,光绪皇帝依据慈禧太后的意见,肯定了修路决策,使铁路之争宣告结束。甲午战后,铁路对加强国防惠及工商的巨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清廷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企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对此,列强难以容忍,它们乘清廷战后财政竭蹶之机,纷纷争当债权人,并在中国争相修建铁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C3. C4. C5. D6. C7. C8. C9. B10. B11. D12. D13. C14. C15. (1)从时间上看,开始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发展缓慢。 (3)从地域看,近代铁路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从作用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6. (1)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及铁路的修建。影响: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特点:起步晚;发展艰难;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大;受外国资本控制;铁路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外国资本的掠夺;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的阻挠。【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交通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经陆续修建了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故C正确。由此可知,ABD不对,故选C。2.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正确识别历史概念的能力。近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铺设在台湾,而不是上海。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表述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C。3. 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相关知识点,具体考查通讯业的进步。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错误,因为无线电报出现于20世纪初,排除;BD两项结论从材料信息中无从得出,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材料揭示的是电报通讯业传播信息的快捷性特征,C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4. 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中提出近代电车进入上海,从刚开始被人认为是祸害到后来的逐渐接受的过程,这里并没有体现中国传统风俗发生了根本变化,故排除B项;也不能得出上海的交通运输业革新就由此开始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西方文明在影响中国文明,并没有体现中国文明渗透到西方文明,不能说是相互,排除D项,应选C项。5.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材料只提及了铁路方面的情况,其他经济状况不可知,故A项错误;孙中山先生是在理念上支持铁路建设,但不参与具体工作,所以不能讲他是中国铁路的先行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铁路以外的建设,没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从材料“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以及孙中山担任会长,提出修建计划等都说明他对铁路的重视,即体现了铁路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故选D。6. 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男女杂座,不以为嫌。”有利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大众可座、稳快价廉。”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吾乘电车非节费,实以取其捷也。”使得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综上,均推动了社会进步,排除AB;“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容易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排除,故排除D。故选C。7. 略8.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故无法得出B项的结论;D项中“遭到抛弃”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电车公司.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上海市民逐渐接受”反映了广告推动了上海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的史实。故选C。9.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可知B正确;A说法错误,故排除;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排除C;D说法明显夸大其词,故排除D。故选B。10.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铁路交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出现原因的认识。解题关键是把握时间,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90年代”“仅用3年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提高,B正确;A项是直接原因,排除;CD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故选B。11. 略12.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结束了独裁专制的封建帝制时代;开创了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时代。时代的转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国初年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礼仪等风俗习惯,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A、B、C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选D。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13. 本题考查近代交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借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左”、“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可知,近代中国交通规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列强的影响,带有殖民主义色彩,C符合题意;AB说法太过表面化,不符合“本质上”,排除;D说法太过绝对,排除。故选C。14.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掌握,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短时间里同步变动的现象”是由于中国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功能,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C;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后半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项A错误;B项是交通运输事业,为商品的快速运输提供了便利,故排除;D项信息传递速度比电报业要慢,故错误;故选C。15.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的认识和理解。从材料一中可以总结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艰难的原因是:迷信思想和愚昧落后观念的阻碍;资金困难;同时近代科技革命成果未完全被中国人认可和接受也是重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新式交通工具出现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材料二中文字说明19世纪末中国铁路主要为外国修筑和控制,铁路总里程少,铁路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处于落后状况。(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