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设计规范.xls_第1页
手机设计规范.xls_第2页
手机设计规范.xls_第3页
手机设计规范.xls_第4页
手机设计规范.xl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 机 设 计 规 范 说 明 制定单位制定日期 制 定审 核核 准 研发部产品设计课2005年5月28日 第一章 手机设计规范 4 翻盖手机上半部份与下半部份的空间标准为0 4 0 6mm 前面转轴部位也要均匀 即面壳镜片与 5 翻盖手机翻开时 不能与中壳干涉 面壳与中壳的角度以160 为标准 6 翻盖手机的翻盖与中壳耳朵之间的间隙为0 15mm 0 15mm 0 6mm 0 15mm 160 0 4 0 6mm 1 铝片厚度做0 3mm 0 6mm 周边不做直身位 最好做平或斜面 产品周边与铝片的间隙为0 1mm 2 面上壳装饰片一般先考虑做热熔或卡扣 热溶柱要比产品高出0 8mm 最后才考虑做贴胶 绝对 3 镜片要做平 厚度0 8或1 0mm 面要比机壳低0 15mm 在有空间的情况下 镜片不做两级 直接 若有空间就不做两级 放下去贴胶 做平或斜面 0 3 0 6mm 0 8或1 0mm 比机壳低0 15mm 双面胶间隙为0 15 0 2mm 如果是高光的要比机壳低0 1mm 不能与面壳卡扣 功能按键不能有干涉 0 1mm 7 排线槽的大小为1 0mm 排线相关地方要倒角 特别要注意排线不能与机壳干涉 空间要大 8 所有机板内面的东西不能外露 最常见的是排线处 9 所有装配间隙能小的尽量小 通常单边0 1mm 有牵涉双面胶组装时的配件一定要留0 15mm 以上的双面胶虚位 10 需要贴胶的位置面积不能低于1 0mm 11 转轴在配面壳与中壳时 间隙是单边0 025mm 这是设计标准 具体以实配为准 12 底壳与电池组装时尾部通常有两个管位 设计时要做45 斜度管位 以方便拆装 不易卡住 此面积1 0mm 做45 斜度管位 此处单边间隙0 025mm 所有装配间隙能小的尽 量小 通常单边0 1mm 此处倒角 排线槽1 0mm 第一章 手机设计规范 4 翻盖手机上半部份与下半部份的空间标准为0 4 0 6mm 前面转轴部位也要均匀 即面壳镜片与 5 翻盖手机翻开时 不能与中壳干涉 面壳与中壳的角度以160 为标准 6 翻盖手机的翻盖与中壳耳朵之间的间隙为0 15mm 0 15mm 0 6mm 0 15mm 160 0 4 0 6mm 1 铝片厚度做0 3mm 0 6mm 周边不做直身位 最好做平或斜面 产品周边与铝片的间隙为0 1mm 2 面上壳装饰片一般先考虑做热熔或卡扣 热溶柱要比产品高出0 8mm 最后才考虑做贴胶 绝对 3 镜片要做平 厚度0 8或1 0mm 面要比机壳低0 15mm 在有空间的情况下 镜片不做两级 直接 若有空间就不做两级 放下去贴胶 做平或斜面 0 3 0 6mm 0 8或1 0mm 比机壳低0 15mm 双面胶间隙为0 15 0 2mm 如果是高光的要比机壳低0 1mm 不能与面壳卡扣 功能按键不能有干涉 0 1mm 和拆卸 14 两个组件装配的止口间隙是0 05mm 不能超过0 05mm 止口斜度为5 3 高度为0 8mm 15 面壳转轴两侧必须加倒斜角0 3 0 3mm 中壳转轴处支架的间隙标准为0 05mm 16 翻盖手机的所有扣位上 下 左 右相应位置都要倒斜角 直板手机扣位的中间不用倒斜角 17 扣位处的装配倒角尽量倒大一点 按扣位的实际情况而定 18 扣位相扣的面值在0 4 0 5mm 间隙为0 05mm 13 SIM卡位的斜度边通常不能有直边 直接设计斜面 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SIM卡能否容易组装 0 05mm 0 4 0 5mm 此处倒角 此处倒斜角 两侧此处必须加倒角 通常不能有直边 直接设计斜面 不可有此直边 止口间隙0 05mm 0 8mm 5 3 此处倒斜角 翻盖手机 直板手机 间隙0 05mm 7 排线槽的大小为1 0mm 排线相关地方要倒角 特别要注意排线不能与机壳干涉 空间要大 8 所有机板内面的东西不能外露 最常见的是排线处 9 所有装配间隙能小的尽量小 通常单边0 1mm 有牵涉双面胶组装时的配件一定要留0 15mm 以上的双面胶虚位 10 需要贴胶的位置面积不能低于1 0mm 11 转轴在配面壳与中壳时 间隙是单边0 025mm 这是设计标准 具体以实配为准 12 底壳与电池组装时尾部通常有两个管位 设计时要做45 斜度管位 以方便拆装 不易卡住 此面积1 0mm 做45 斜度管位 此处单边间隙0 025mm 所有装配间隙能小的尽 量小 通常单边0 1mm 此处倒角 排线槽1 0mm 19 电池扣两侧要倒斜角0 3 0 3mm 中间做两斜度巩固 以保证易装难拆 21 电池扣的斜度通常做平面45 标准 装配会比较顺手 如果平面小于45 则会影响手感 在 与机壳装配滑动时 不能与机壳干涉 22 螺丝位通常在外形允许的情况下不做破边缘 壁厚不能低于0 3mm 23 螺母的孔位要设计整数 如果是2 0mm 2 1mm就不能设计成2 05mm 2 15mm 2 5 3 0mm 0 8 1 0mm 此处倒角 不做破边缘 20 电池扣与底壳装配时 周边间隙以0 15mm为标准 高度以0 1mm为标准 留在上面 下面实配 如是2 0不能设计成2 05mm 不低于0 3mm 0 15mm 上面0 1mm 实配 零对零 AA A A 和拆卸 14 两个组件装配的止口间隙是0 05mm 不能超过0 05mm 止口斜度为5 3 高度为0 8mm 15 面壳转轴两侧必须加倒斜角0 3 0 3mm 中壳转轴处支架的间隙标准为0 05mm 16 翻盖手机的所有扣位上 下 左 右相应位置都要倒斜角 直板手机扣位的中间不用倒斜角 17 扣位处的装配倒角尽量倒大一点 按扣位的实际情况而定 18 扣位相扣的面值在0 4 0 5mm 间隙为0 05mm 13 SIM卡位的斜度边通常不能有直边 直接设计斜面 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SIM卡能否容易组装 0 05mm 0 4 0 5mm 此处倒角 此处倒斜角 两侧此处必须加倒角 通常不能有直边 直接设计斜面 不可有此直边 止口间隙0 05mm 0 8mm 5 3 此处倒斜角 翻盖手机 直板手机 间隙0 05mm 28 一般情况下不设计美观线 特殊情况如需设计美观线以高度0 25mm为标准 27 所有面不平的圆形都要做定位缺口 25 防撞垫与中壳垫结构一般做扣位 扣宽0 25 0 3mm 间隙为0 1mm 辅助组装和条形筋位可设计 长一点 一般4 5mm之间 等组装后再剪去 避免试模后工程师再安排做改模 26 中壳防撞垫要与面壳干涉0 25 0 3mm 扣位 4 5mm 4 5mm 24 螺丝柱与螺丝柱的间隙是0 1mm 0 25 0 3mm 扣位 与面壳干涉0 25 0 3mm 例如此定位缺口 0 25mm AA A A 0 1mm 19 电池扣两侧要倒斜角0 3 0 3mm 中间做两斜度巩固 以保证易装难拆 21 电池扣的斜度通常做平面45 标准 装配会比较顺手 如果平面小于45 则会影响手感 在 与机壳装配滑动时 不能与机壳干涉 22 螺丝位通常在外形允许的情况下不做破边缘 壁厚不能低于0 3mm 23 螺母的孔位要设计整数 如果是2 0mm 2 1mm就不能设计成2 05mm 2 15mm 2 5 3 0mm 0 8 1 0mm 此处倒角 不做破边缘 20 电池扣与底壳装配时 周边间隙以0 15mm为标准 高度以0 1mm为标准 留在上面 下面实配 如是2 0不能设计成2 05mm 不低于0 3mm 0 15mm 上面0 1mm 实配 零对零 AA A A 拨模斜度 29 中壳垫 面壳螺丝塞通常是两个对称的 在设计的时要尽量设计共用 30 所有软胶与机壳相配是零对零 不能留间隙 34 按键的盲点最好设计在机壳上面 特殊情况除外 35 音量按键最好比机壳高0 3 0 5mm 与中壳 底壳组装时必须做定位方向 周边间隙为0 1mm 0 4m m 33 硅胶的厚度以0 4mm为标准 31 所有枕位 骨位都必须设计拨模斜度 32 喇叭位置的胶位至少0 5mm 拨模斜度 至少0 5mm 例如此处按键盲点 喇叭位置 枕位 所有软胶与机壳相配零对零 0 1mm 0 1mm 0 1mm 0 1mm 0 3 0 5mm 此处组装时必须定位方向 骨位 28 一般情况下不设计美观线 特殊情况如需设计美观线以高度0 25mm为标准 27 所有面不平的圆形都要做定位缺口 25 防撞垫与中壳垫结构一般做扣位 扣宽0 25 0 3mm 间隙为0 1mm 辅助组装和条形筋位可设计 长一点 一般4 5mm之间 等组装后再剪去 避免试模后工程师再安排做改模 26 中壳防撞垫要与面壳干涉0 25 0 3mm 扣位 4 5mm 4 5mm 24 螺丝柱与螺丝柱的间隙是0 1mm 0 25 0 3mm 扣位 与面壳干涉0 25 0 3mm 例如此定位缺口 0 25mm AA A A 0 1mm 触点是波点就设计软胶 38 所有要喷油的机壳都要设计夹具 夹具设计具体要求参照 手机夹具设计规范 37 数字按键最好比机壳高0 25mm 硅胶触点根据机板的不同而定 如锅仔为 5 0mm时触点做 36 音量按键触点是波点就设计软胶 用料TPU85 间隙零对零不滴胶 是开关按键就设计十字骨 2 0mm 锅仔为 4 0mm时触点做 1 5mm 按键的高度 直板机与折叠机不同 但直板机的 按键一定要高过面壳0 3mm以上 功能按键要高0 5mm以上 具体请参照 按键规范 触点是开关按键 就设计十字骨 拨模斜度 29 中壳垫 面壳螺丝塞通常是两个对称的 在设计的时要尽量设计共用 30 所有软胶与机壳相配是零对零 不能留间隙 34 按键的盲点最好设计在机壳上面 特殊情况除外 35 音量按键最好比机壳高0 3 0 5mm 与中壳 底壳组装时必须做定位方向 周边间隙为0 1mm 0 4m m 33 硅胶的厚度以0 4mm为标准 31 所有枕位 骨位都必须设计拨模斜度 32 喇叭位置的胶位至少0 5mm 拨模斜度 至少0 5mm 例如此处按键盲点 喇叭位置 枕位 所有软胶与机壳相配零对零 0 1mm 0 1mm 0 1mm 0 1mm 0 3 0 5mm 此处组装时必须定位方向 骨位 第二章 关于模具方面规范 1 所有产品单独开一套模 2 所有电镀件均要开冲模 3 凡一级市场的产品 四大件及装饰片 电池底面壳开硬模 其它开软模 凡二级市场的产品 均 开软模 特殊要求除外 4 所有不用做行位 斜顶的软胶做硅胶 需做行位斜顶的软胶做模具 一级市场产品用料TPU85 触点是波点就设计软胶 38 所有要喷油的机壳都要设计夹具 夹具设计具体要求参照 手机夹具设计规范 37 数字按键最好比机壳高0 25mm 硅胶触点根据机板的不同而定 如锅仔为 5 0mm时触点做 36 音量按键触点是波点就设计软胶 用料TPU85 间隙零对零不滴胶 是开关按键就设计十字骨 2 0mm 锅仔为 4 0mm时触点做 1 5mm 按键的高度 直板机与折叠机不同 但直板机的 按键一定要高过面壳0 3mm以上 功能按键要高0 5mm以上 具体请参照 按键规范 触点是开关按键 就设计十字骨 第三章 手机夹具设计规范 1 所有夹具材质均为PC料 一般无颜色要求 2 胶位壁厚为1 5mm 特殊要注除外 1 5mm 3 夹具非装配转角处 建议出R角 CNC尽量锣出 4 原来定位六角孔现改为四方孔 壁厚单边1 0mm 1 5mm左右 可做直身 1 0 1 5mm 5 定位柱单边2 斜角以便拆装 6 胶位高低有落差时单边放0 3mm斜度 以防粘模 7 电池面壳夹具能设计扣位的 一定要设计扣位 不能设计扣位的 表面一定要平 不能有顶针位 8 制作中壳 底壳夹具时 最好做扣位 不能做扣位的做固定位柱 一定要注意柱子的大小 最多 柱子只能比产品螺丝孔的内径大0 1mm 出R角 最多比螺丝孔大0 1mm 第二章 关于模具方面规范 1 所有产品单独开一套模 2 所有电镀件均要开冲模 3 凡一级市场的产品 四大件及装饰片 电池底面壳开硬模 其它开软模 凡二级市场的产品 均 开软模 特殊要求除外 4 所有不用做行位 斜顶的软胶做硅胶 需做行位斜顶的软胶做模具 一级市场产品用料TPU85 R02 0 5mm 15mm 22mm 9 设计扣位时厚度不宜超过1 0mm 如扣位较长时可在底部增加三角形筋位 10 设计时扣位要做0 5mm前端枕出0 2mm的R角 不宜超过1 0mm 11 压板定位柱不能超过三个 相距的位置如下图 特殊情况除外 12 压片与侧壁留0 8 1 0mm空位 防止喷油后粘双面胶影响质量 13 制作压片夹具时 压片大小要和产品框周边距离1 0mm 并且要稳固 不能左右 上下摆动 压 片的柱子设计不能突出夹具孔表面 14 夹具镶件标准化 线割放余量单边0 1mm磨出省光即可 15 夹具方通孔线割数为13 2 X 13 2mm 16 方通孔外围尺寸为大头14 0mm 小头脑13 2mm 四周利角 深度11mm 小头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