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学课件 第1课时加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单元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新课导入 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和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 要求西宁到拉萨的路程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 1 读题 你知道了什么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 2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二 探索新知 理解题意 问题 1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线段图的 3 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在图上怎样表示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814 1142 1956 加得的数叫做和 和 明确减法的意义 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1956 814 1142 问题 读题 你知道了什么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已知西宁到拉萨的路程和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 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 问题 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1956 1142 814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km 问题 与第 1 题相比 第 2 3 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814 1142 1956 1956 814 1142 1956 1142 814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西宁到格尔木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认为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 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1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加数 加数 问题 如果知道和与一个加数 能求出另一个加数吗 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 被减数 减数 问题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 能求出减数吗 减数 被减数 差 问题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 能求出被减数吗 被减数 减数 差 3 加法与减法间的关系 问题 你认为加法与减法间有什么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043 2468 3043 575 问题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2468 1 根据2468 575 3043 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75 三 巩固练习 201 300 193 258860 237 587 121 2 说说下面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求 依据是什么 并计算出结果 99 65 623 708 四 课堂小结 和 加数 加数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差 被减数 减数减数 被减数 差被减数 减数 差 五 课后练习 加法 减法 加法 减法 2 根据加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350 147 203 350 203 147 55 12 67 67 12 55 239 611 850 850 611 239 56 120 176 792 483 309 500 200 328 651 154 357 511 273 340 190 254 297 586 98 712 455 530 488 257 551 谢 谢 观看 第2课时乘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单元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5 5 5 12 12 12 12 12 15 60 二 探索新知 1 每个花瓶里插3支花 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支花 用加法 3 3 3 3 12用乘法 3 4 12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 2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4 12因数因数积 2 有12支花 每个花瓶插3支花 需要几个花瓶 3 有12支花 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插几枝 12 3 4 个 12 4 3 枝 想一想 与第 1 相比 第 2 3 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明确除法的意义 一起总结一下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 因数 因数因数 积 另一个因数 1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 被除数 除数除数 被除数 商被除数 商 除数 2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与商 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 19 6 3 1 被除数 商 除数 余数 三 巩固练习 问题 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36 14 根据36 14 504 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 14 504 36 1 四年级有4个班 每班40人 一共有多少人 40 4 160 人 2 四年级有160人 平均分成4个班 每班多少人 160 4 40 人 3 四年级有160人 每40人分一班 可分成几个班 160 40 4 个 4 水果店运来20筐苹果 共500千克 平均每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500 20 25 5 光明小学有2400本图书 图书的本数正好是学生人数的4倍 光明小学有多少名学生 2400 4 600 四 课堂小结 积 因数 因数因数 积 另一个因数商 被除数 除数除数 被除数 商被除数 商 除数 谢 谢 观看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第1单元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13 13 0 504 0 8 0 36 0 9 392 0 24 0 70 0 口算下面各题 24 70 0 504 0 0 0 0 二 探索新知 知识点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观察发现 观察下列各式 并计算出结果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 0 456 0 567 0 336 336 234 0 125 0 0 27 76 0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 还得原数 例如 7 0 7 7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 差是0 7 7 0一个数和0相乘 仍得0 0 7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 7 0 3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 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数 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 仍得0 归纳总结记忆 注意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 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除以0不可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因为任何相同的数同0相乘都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如果用0作除数 结果会怎样 7 0 被除数 除数 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被除数 除数 商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没有 小结 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 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之间的关系39 2 19 1184 12 15 4被除数 商 除数 余数除数 被除数 余数 商 三 巩固练习 填一填 1 一个数除以 仍得原数 2 不能做除数 3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 0 1 0 4 根据56 36 2016 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2016 36 2016 56 36 56 5 除数和被除数是相同的数 零除外 商是 减数和被减数是相同的数 差是 1 0 四 课堂小结 有关0的运算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a 0 aa 0 aa a 00 a 00 a 0 a 0 五 课后练习 乘法 除法 除法 除法 13936 208 6713936 67 208 1125 45 2545 25 1125 1008 21 4848 21 1008 4 43 28 700 1015 420 36 129686702612 6 12 3 75 个 240007050400 8 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7 156 16 36 谢 谢 观看 第4课时括号 第1单元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引入 问题 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我们学过的加 减 乘 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并进行计算120 5 2 120 5 2 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 22 40 这是因为小括号的作用 二 探索新知 一 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1 96 12 4 2 问题 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第一步 除法 96 12第二步 乘法 4 2第三步 加法 8 8 96 12 4 2 8 8 16 4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2 96 12 4 2 第一步 加法 12 4第二步 除法 96 12 4 第三步 乘法 96 12 4 2 96 12 4 2 96 16 2 6 2 12 秘诀就在 算式中有小括号时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动动脑筋 为什么 1 2 算式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小结 1 只有加 减法或只有乘 除法运算的算式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 既有加 减法又有乘 除法运算的算式 要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3 如果有括号的算式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 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问题 1 如果在96 12 4 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 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2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再计算 96 12 4 2 96 16 2 96 32 3 一个算式里 既有小括号 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总结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 360 70 4 16 360 70 64 360 6 60 158 27 54 9 158 81 9 158 9 149 三 巩固练习 列式计算 1 43与76的和乘以17与14的差 积是多少 43 76 17 14 119 3 357 2 125除以84减79的差 商是多少 125 84 79 125 5 25 四 课堂小结 一个算式里 既有小括号 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谢 谢 观看 第5课时租船 第1单元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情景导入 问题1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怎样租船最省钱 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 一共有32人 湖边有两种船 一种可以坐4人 一种可以坐6人的大船 坐4人的船每条租价24元 坐6人的船每条租价是30元 二 探索新知 结合生活实际 怎样租船比较划算 5 大船每个座位5元小船每个座位6元租大船更便宜 小船和大船的租金不一样小船租金 24 4 6 元 大船租金 30 6 5 元 全部租大船需要5条大船 2个人无坐32 6 5 条 2人因此需要5条大船 1条小船 5条大船 1条小船 30 5 24 1 174 元 但是租5条大船 1条小船 小船会空出2个座位 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把小船上的2人和一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两条小船 还可以更省钱 4条大船 2小小船 30 4 24 2 120 48 168 元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呢 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 还要 三 巩固练习 假期张华的父母带着他和爷爷 奶奶 姥姥 姥爷去 山旅游 他们准备坐缆车上山 他们怎样买票比较合算 四 课堂小结 我们要解决怎样租船最省钱这个问题 先求出小船每个座位要多少钱 大船每个座位要多少钱 对比之后 确定租哪种便宜 再调整到空座最少为止就最省钱 五 课后练习 怎样租车最省钱 4 春游 选方案二合算 1 成人6人 儿童4人 选哪种方案合算 5 旅行社推出 风景区一日游 的两种价格方案 100 10 1000 元 团体10人以上 包括10人 2 成人4人 儿童6人 选哪种方案合算 5 旅行社推出 风景区一日游 的两种价格方案 团体10人以上 包括10人 答案不唯一 谢 谢 观看 第1课时观察物体 1 第2单元观察物体 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观察这个正方体 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 你看到了什么 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二 探索新知 自主探究 1 横向连续摆三个正方体 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2 同组四名同学分别从物体的前面 上面 左面进行观察 3 用小正方形摆出你所在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 1 看一看 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问题 1 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面 2 从左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3 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三 巩固练习 问题 1 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面 2 从左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3 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想的 1 从它的正面 侧面 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2 从它的正面 侧面 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3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淘气 兰兰 小红 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画 4 辨一辨 淘气 小华 四 课堂小结 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 就从哪一方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第2课时观察物体 2 第2单元观察物体 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从上面 左面 前面看这些图形 分别能看到什么图形 问题 你发现什么了 二 探索新知 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 图形相同吗 从上面看 图形相同 2 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从左面看 图形也相同 从前面看 图形不相同 三 巩固练习 问题 这3个物体 从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 从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说一说你思考的过程 1 摆一摆 看一看 2 摆出的还有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自己摆一摆 3 由一些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这些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是什么样的 请你动手摆一摆 四 课堂小结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五 课后练习 1 这3个物体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相同 2 从前面 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5 看一看 说一说 1 2 4 6 3 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图形相同的吗 2 3 5 1 4 6 没有 1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哪几个 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2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哪几个 问题 你是怎么摆的 说一说你思考的过程 6 下面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请把它摆出来 左图是由至少 个正方体搭成的 第2课时加法简便计算 第3单元运算定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我是口算小能手25 75 123 177 48 70 201 399 85 115 280 170 235 115 10 999 324 76 150 390 820 180 725 125 100 600 200 118 450 1009 300 350 400 540 1000 85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 b b a a b c a b c 二 探索新知 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填上恰当的数 348 217 162 348 25 68 32 25 56 47 44 56 47 217 162 32 68 44 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什么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按照计划 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知道了李叔叔后四天每天计划要骑的路程 要求的是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3 问题 根据题意 你能列式解答吗 按照计划 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 132 118 85 怎么计算呢 问题 1 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2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种解法的理解 方法一 方法二 3 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 你喜欢哪种 4 后一种方法为什么计算起来比较简洁 115 132 118 85 247 118 85 365 85 450 115 132 118 85 85 115 132 118 85 115 132 118 200 250 450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多少千米 115 132 118 85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115 85 132 118 115 85 132 118 450 千米 200 250 答 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450千米 425 14 186 425 14 186 425 200 625 75 168 25 75 25 186 100 186 286 245 180 20 155 245 155 180 20 400 200 600 67 25 33 75 67 33 25 75 100 100 200 三 巩固练习 66 113 87 34 66 34 113 87 100 200 300答 一共花了300元钱 3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 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76 18 18 76 37 45 35 47 31 67 19 31 19 67 56 72 27 56 72 27 24 42 76 58 24 76 42 58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 你会运用加法定律进行计算吗 348 217 152 25 68 32 56 47 44 152 348 32 68 44 25 56 47 217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5 计算下面各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 14 18675 168 25245 180 20 15567 25 33 75 645 245 155 180 20 600 67 33 25 75 200 168 75 25 268 155元 365元 45元 6 小明一直想要一个滑板 一双耐克牌运动鞋及一把玩具冲锋手枪 妈妈到商场里咨询了一下 这三样东西的价钱如下 你能帮小明妈妈算一算 要想买到小明的所爱 得要多少钱 155 365 45 155 45 365 565 元 同学们 你们听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 1 2 3 99的和是多少 你知道高斯是怎样计算的吗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思考题 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 2 3 4 99 100 1 100 2 99 50 51 101 50 5050 四 课堂小结 在一个加法算式中 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时 运用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 可以使计算简便 谢 谢 观看 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第3单元运算定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在加法算式30 20 50中 30 20和50分别叫什么 30和20叫做加数 50叫做它们的和 根据所给的条件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 探索新知 1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 56 56 40 56 40 96 40 56 96 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在想一些类似的算式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没变 符号没有变 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问题 1 像这样的算式你写的完么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问题 2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 a表示第一个加数 b表示第二个加数 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 a b b a 比如 这里有三组算式 在 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2 13 14 12 13 14 30 28 60 30 28 60 320 150 230 320 150 230 观察这三个等式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但它们的结果怎样 从以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 12 13 1412 13 14 30 28 6030 28 60 320 150 230320 150 230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字母a b 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那么加法结合律表示为 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路程 88 104 96 2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方法188 104 96 192 96 288 方法288 104 96 88 104 96 88 200 288 应用加法结合律 上边两种方法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第一道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而第二道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 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数相加 35 78 43 1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 43 78 a 300 600 600 65 65 35 a 12 12 三 巩固练习 2 应用加法交换律 用线连一连 28 56 79 O 69 O 56 28 O 79 69 O 3 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填上适当的数 29 17 29128 15 323 18654 x 17 128 15 323 186 x 54 4 填空 1 一个数加0 还得 2 两个加数 位置 不变 这叫做加法 交换 和 交换律 这个数 5 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符合的画 1 276 124 180 220 2 a 20 400 a 3 550 240 240 550 4 a c c a 6832 704 7 你来当小判官 1 85 150 150 85 2 269与141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数 3 26 8 32 7 26 8 32 7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4 27 46 73 46 27 73 只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8 学生先思考 然后指名回答 并说出错的原因 下面各题计算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283 152 48 283 152 48 283 200 483 加法结合律 2 154 87 246 13 154 246 87 13 154 246 87 13 400 100 500 先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四 课堂小结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a b b a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b c 五 课后练习 问题 观察一下 表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有些利用加法交换律 可以不用计算 直接写答案 3 先计算 再填表 72 114 171 332 374 431 592 213 270 431 156 213 374 114 171 332 4 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1337 848 1118 谢 谢 观看 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计算 第3单元运算定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1 竞赛 第一组 男生做 第二组 女生做 136 65 35136 65 35 362 87 113362 87 113 545 149 251545 149 251 通过观察 比较发现了什么 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二 探索新知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本书一共234页 还剩多少页没看 4 求还剩多少也没看 我们可以用连减计算 即234 66 34 怎样计算 有哪些算法 快点试一试吧 我们可以有下面3种方法 234 66 34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按照顺序依次减去两个数 168 34 134 页 方法1 234 66 34 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34 66 34 234 100 134 减数的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页 方法2 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234 66 34 234 34 66 200 66 134 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部分可以先减这个减数 页 方法3 对比三种计算方法中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三 巩固练习 868 52 48 868 52 1500 28 272 28272 415 74 26 48 1500 415 74 26 a b c a b c 1 528 53 47 2 545 167 145 3 487 187 139 61 4 169 25 25 50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 528 53 47 528 53 47 528 100 428 2 545 167 145 545 145 167 400 167 233 3 487 187 139 61 487 187 139 61 300 200 100 4 169 25 25 50 169 25 25 50 169 100 69 901 109 91 901 109 91 586 78 186 586 186 78 638 438 57 638 438 57 3456 481 519 3456 481 519 改 901 109 91 改 638 438 57 当数学小医生 四 课堂小结 减法的性质 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即a b c a b c 2 在连减运算中 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差不变 即a b c a c b 五 课后练习 107 104 106 38 25 325 276 24 25 谢 谢 观看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 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的相关要求 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切入点 贯彻 以学生为本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的教育思想 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 以激励 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认真 严谨 科学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 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 紧密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 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回馈于生活 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 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出 偏 怪 题 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联系电话 联系QQ 电子邮箱 第4课时乘法运算定律 1 第3单元运算定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探索新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负责挖坑 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5 4 100 人 4 25 100 人 我是这样计算的 我这样算也可以 5 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 种树 负责挖坑 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5 4 100 4 25 100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 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 7 7 18124 35 35 124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 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因数 而且两个因数相同 只是交换了位置 每个等式中 左右两边的因数的乘积相等 5 4 4 5 36 84 84 36 158 68 68 158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65 145 109 31 44 98 346 273 用乘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145 65 31 109 98 44 273 346 a b b a 如果用字母a b表示两个因数 则可以写成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 5 2 125 2 250 25 5 2 25 10 250 25 5 225 5 2 6 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3 6 5 3 6 5 7 4 20 7 4 20 从上面的算式中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个数相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能用a b 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二 巩固练习 把应用乘法交换律的算式连起来 13 12c bb c2 5 72 7 513 12a 00 a 填空1 交换两个 的位置 积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2 75 26 3 a 15 因数 不变 a b b a 26 75 15 a 6 一个数和1相乘得 7 一个数和0相乘得 8 23 25 4 4 9 5 12 8 8 这个数 0 25 23 5 12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 32 32 108 75 30 6 7 30 6 125 8 40 12 75 108 7 125 8 40 填空35 2 5 35 2 60 25 4 60 4 125 5 8 5 3 4 5 6 5 25 125 8 4 5 3 6 利用发现的规律 计算 25 17 4 25 125 8 4 38 125 8 3 25 17 4 25 4 17 100 17 1700 25 125 8 4 25 4 125 8 100 1000 100000 38 125 8 3 125 8 38 3 1000 114 114000 三 课堂小结 两个数相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 三个数相乘 先乘前两个数 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b c 四年级数学下册 RJ 教学课件 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 2 第3单元运算定律 一 复习导入 a b c a b c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积不变 a b b a 二 探索新知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7 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 4 2 25 2 4 25 2 25 4 25 2 25 先算挖坑 种树和抬水 浇树的各多少人 再算总人数 4 2 25 先计算每组多少人 再算总人数 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4 2 25 6 25 150 4 25 2 25 100 50 50 4 2 254 25 2 25 从上面的算式中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相加 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b c a c b c或a b c a b a c 能用a b 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三 巩固练习 1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56 19 28 56 19 28 32 7 3 32 7 32 3 64 64 36 64 64 36 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 12 25 2 25 10 2 观察下面的竖式 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 4 填空 32 35 4 4 4 62 12 3 32 35 62 3 12 3 5 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32 48 32 5220 17 20 1520 17 15 5 8 2424 5 24 832 48 52 四 课堂小结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c b c 五 课后练习 60 70 1000 80 120 100 90 200 15 25 4 8 25 14 8 8 5 103 12 100 3 12 100 12 3 12 1200 36 1236 20 55 20 50 5 20 50 20 5 1000 100 1100 24 205 24 200 5 24 200 24 5 4800 120 4920 10 20 39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 RJ 教学课件 第6课时乘 除法的简便计算 第3单元运算定律 一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 乘法 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 探索新知 1 请在下面的 中 填上 或 420 6 5420 6 5 848 4 2848 4 2 350 5 7350 5 7 小结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能改写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使计算简便 用字母表示是 a b c a b c b c 0 2 你能举出这样等式的例子吗 感知除法运算中的规律 一筒 是12个 1 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8 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 花了330元 还买 了25筒羽毛球 每筒32元 1 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12 25 运用乘法 分配 律 a b c a c b c 请同学用自己最快方法算出结果 还可以这样算 我这样算 12 25 3 4 25 3 4 25 3 100 300 个 12 25 10 2 25 10 25 2 25 250 50 300 个 这两个同学做的方法都很好 第一个同学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首先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 然后用乘法分配律 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相同因数相乘 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完成 第二同学的方法也很好 他是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因数的积 然后用乘法结合律结对找朋友 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出来 一筒 是12个 2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8 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 花了330元 还买 了25筒羽毛球 每筒32元 2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 5 2 还可以这样算 我这样算 330 5 2 66 2 33 元 330 5 2 330 5 2 330 10 33 元 哪个更简便 列出算式后 计算用除法的性质要简便一些 三 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 5 2025 4 8 2000 125 8 35 5 20 35 100 3500 25 4 25 8 100 200 300 2000 125 8 2000 1000 2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60 9 5 360 4800 25 4 4800 1800 25 18 1800 540 9 3 630 42 630 25 540 9 3 7 6 4 18 9 5 25 3 判断48 12 4 48 12 4 700 28 700 7 4 700 7 4 100 4 25 4800 125 8 4800 125 8 四 课堂小结 计算乘法时 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这是除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b c 五 课后练习 565 173 13000 32 11000 3800 230 9000 谢 谢 观看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 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的相关要求 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切入点 贯彻 以学生为本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的教育思想 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 以激励 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认真 严谨 科学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 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 紧密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 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回馈于生活 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 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出 偏 怪 题 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联系电话 联系QQ 电子邮箱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情景导入 二 探索新知 问题 1 对于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用复名数 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2 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1 初步探究一位小数的改写 问题 1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你能用分数或小数表示出其中的1份吗 2 0 1表示什么意思 图中还有哪部分表示0 1 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就是0 1 3 0 1和又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 4 第2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可以表示多少分米 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它代表多少米 5 0 3和0 1有什么关系 6 第3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呢 小结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就是几个0 1 3 0 3 7 0 7 问题 1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2 第2个和第3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用分数和小数分别可以怎样表示 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就是几个0 01 m m m m 辨析理解两位小数的改写 0 04 0 08 问题 1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 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2 第2个和第3个红色箭头所指的刻度用分数和小数分别可以怎样表示 小结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就是几个0 001 m m m m 0 001m 深入 灵活理解三位小数的改写 分母是10 100 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0 006 0 013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问题 1 我们在学习整数的过程中 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1个一是10个 1个十分之一是10个 1个百分之一是10个 小结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 1 0 01 0 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 1 100 1 1000 1 三 巩固练习 0 6 0 7 分数 小数 0 32 分数 小数 1 分数 米 米 米小数 米 米 米 幼儿身高8分米 桌子高85厘米 小蚂蚁身长4毫米 0 8 0 85 0 004 2 3 在 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1 4 1 2 解题思路 根据小数的意义 先用自己熟悉的单位读出数据 然后换算成题目要求的单位作答 四 课堂小结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 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分成10份 100份 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 从而产生了小数 1 把单位 1 分成10份 100份 1000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 100 1000 的分数来表示 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 1 0 01 0 001 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谢 谢 观看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 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的相关要求 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切入点 贯彻 以学生为本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的教育思想 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 以激励 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认真 严谨 科学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 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 紧密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 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回馈于生活 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 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出 偏 怪 题 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联系电话 联系QQ 电子邮箱 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认识小数的数位 十分位 把一张正方形纸 平均分成10份 问题 1 从这幅图上得出分数 并改写成小数 2 如果从0 1开始数 你能数出几个这样的小数 3 小数点后面的这一位叫什么位 十分位 计数单位是0 1 认识小数的数位 百分位 把一张正方形纸 平均分成100份 问题 1 从这幅图上得出分数 并改写成小数 2 小数点后面的第2位叫什么位 百分位 计数单位是0 01 二 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情境 2 研究数位的意义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2 378 1 8 5 63 问题 1 介绍个位及其计数单位 并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2 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数位表示什么吗 3 说一说12 378是由什么组成的 1个十 2个一 3个十分之一 7个百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 表示几个十分之一 是 十分位 这是个位 计数单位是一 表示几个一 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 问题 1 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2 为什么在百分位的后面排上千分位 你是怎么想的 问题 1 自己试着读出这枚古钱币的有关数据 2 说一说你是怎样读的 小数部分的读法 零点五八 四十一点四七 三点五 高 0 58m厚 3 5cm重 41 47kg 0 58读作 3 5读作 41 47读作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 3 小结 读小数时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整数部分是 0 的就读成 零 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零点五八 四十一点四七 三点五 高 0 58m厚 3 5cm重 41 47kg 0 58读作 3 5读作 41 47读作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 你们认识划线部分的数字吗 4 怎么写出这些小数呢 问题 1 自己试着写出上面这段话里的小数 2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 4 5 8 0 09 0 88 1 45 80 090 88 一点四写作 五点八写作 零点零九写作 零点八八写作 写小数时 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2 83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 8 3 三 巩固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 6 50 046 720 058340 09六点五零点零四六点七二零点零五八三百四十点零九 写出下面各数中的 2 表示的意思 20 04 5 42 0 25 0 672 2个十 2个百分之一 2个十分之一 2个千分之一 先说说各数中5 0 7的含义 再把小数和对应的读法连起来 5 07五十点七50 7五十点零七50 07五点零七答案提示 5 07是由 5 个一和 7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50 7是由 5 个十和 7 个十分之一组成的 50 07是由 5 个十和 7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 83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 8 3 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点七一写作 五点零六写作 零点零八九写作 300 71 5 06 0 089 问题 1 哪几个可以连线 你是怎么想的 把小数和它正确的读法连起来 4 10515 72 080 21350 90 一五点七二点零八三百五十点九十四点一零五零点二十一 2 你能把其中错误的读法改正吗 十五点七 三百五十点九零 零点二一 四 课堂小结 读小数时 先读整数部分 按整数的读法去读 再读小数点 小数点读作 点 最后读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注意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整数部分就读零 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小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 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 如果整数部分是零 就直接写0 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小数点 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五 课后练习 8 32 2个十 2个百分之一 2个十分之一 2个千分之一 二十九点五 零点八四 一点二 一点八 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 0 557 40075 69 14 859 99 79 2元6角 3米 5分米 400克 1 0 358 0 385 0 538 0 583 0 853 0 835 2 8 035 8 053 8 305 8 503 8 350 8 530 3 30 58 30 85 50 38 50 83 80 35 80 53 谢 谢 观看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 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猪专业试题及答案
- 养殖专业试题及答案
- 财务相关专业试题及答案
- 绿化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甘肃省金太阳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26-1002C)物理(含答案)
- 飞机多学科优化设计MDO提纲
- 火电燃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班组长管理技能提升修改
-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课件:《玩火很危险》
-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 学习解读《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专题PPT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