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高阁盛名说王勃登上滕王阁这座高雅的文化大殿堂,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气势恢宏地立于眼前,我的思绪就定格在这位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才子身上。我首先想起了明人冯梦龙名著醒世恒言中的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传说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1300多年前的王勃似乎正向我走来。唐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一天,诗人王勃去看望贬到海南交趾为官的父亲。从山西到海南,路途遥远,相隔千山万水。那时候,要走这么远的路程需要很久的时间,但是因念父心切,王勃从山西出发,坐船逆长江而上。不知过了多少天,他来到江西与安徽交界地带的彭泽县。在此县东北,有一座马当山,山势险峻,令人望而生畏。当王勃的船行到马当山时,突然狂风大作,顷刻间大雨倾盘,长江浪潮像恶龙翻滚。船不得不抛锚于马当山庙下。王勃下得船来,到庙内观瞻了一番,又在江边纵览了马当山的风光,正欲回船,猛然间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坐在一块巨石上。见王勃走来,劈头就问:“来人可是王勃?”王勃大吃一惊,忙上前作揖回答:“在下正是,不知前辈何以得知?”老者不作答,继续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你若赴宴作文,当名垂千古。”王勃不禁哑然失笑,心想:莫非这老者神智不清,拿我取乐?此处离滕王阁数百里,明天怎能赶得去呢?于是答道:“多谢前辈指点,怎奈此地距洪都六七百里,一晚上的功夫,恐怕难以赶上宴会,王勃只好作罢。”听王勃说完,老者又是微微一笑,说:“你只管上船,我当助你清风一帆,保你明日早达洪都。”这下可把王勃震慑住了,莫非这老者真是神仙?当下抛却顾虑,纳头便拜:“敢问前辈,莫非你是神仙降临?”老者朗声而笑,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王勃只隐隐约约的听见:“吾即中源水君”。王勃这才知道遇上仙人了,忙疾步上船,还未坐稳,便觉得祥云缥缈,瑞气升腾,脚底下,船就像离弦的箭直往鄱阳湖方向射去。当他抵达洪都时,晨曦初露,曙光微明,正是重阳节九月初九早上,王勃就像做了一场梦,猛然间回到现实。洪都府阎都督果然开宴,遍请了江南名儒。当王勃走进滕王阁一楼时,看见洪都府阎都督、澧州牧学士宇文钧、进士刘祥道、张禹锡等等都围坐在大厅谈笑风生。他们见到年轻的王勃,仿佛觉得似曾相识,都客气地纷纷起身让座。其实,在举行这次宴会前,阎都督心里早有打算,为了显扬女婿的才气名声,他已提早让女婿吴子章写好序文,以便在宴会上好好地露一手。被邀请参加宴会的所有宾客也都深知他的意图。因此,当阎都督拿着纸笔客气邀请各位写序文时,大家都假装谦虚地推却,好让阎公翁婿名利双收。惟有这王勃不知内情,又年轻气盛,当阎都督走到他面前请他作序时,他毫无推辞之意,欣然答应,不客气地提笔洋洋洒洒地写起来。只见他文不加点,运笔如风,惊得大家不知说什么好,也惹得阎都督十分的不高兴,拂袖转身就走。但转念一想,又拉不下面子,只好叫下属伺候王勃写序文,并要求下属将王勃所写的每一句文辞都及时禀报给他。王勃开始写的几句,让阎都督听来,觉得是老生常谈,没什么特别。但慢慢地,阎都督就沉吟不语了,当听到“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都督笑逐颜开地说:“他视我为知音。”当又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不禁拍案叫绝:“神来之笔,真乃罕世奇才也!”此时,满座失色,一片哗然。这便是王勃写作千古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的大致经过。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他的滕王阁序中,以其生花之妙笔,极尽描写之能事,在人们的面前展示了一幅唐代滕王阁建筑艺术的画卷。也正因为他的这篇神来之笔,让滕王阁光辉四射,照耀千秋。千百年来,只要提起江西,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提起滕王阁,而提起滕王阁,人们所怀念和津津乐道的却不是滕王阁的创建者李元婴,而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唐初才子王勃。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只要我们翻开王勃所处时代的历史,就可以知道,王勃所处的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长足发展、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由于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扩大,为我国的文化艺术输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从而使唐代以诗歌、散文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样的黄金时代,难免使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唐代是一个需要巨人和诞生巨人、产生大手笔的时代。因此,这样的时代产生王勃这样的天才一点也不奇怪。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春思赋序文中说:“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依这句话往上推算,王勃应当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如果依旧唐书文苑王勃传中所记载的推算,则其生年应该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而依杨炯王子安集原序中所记载的推算,则其生年应该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按理说,王勃本人记载的比较真实可靠。他应该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6年),终年二十六岁。王勃出身于书香世家,家中藏书,足以汗牛而充栋。从他起往上推八世,多数世祖做官。说到著述则八世以来人人都有。八世祖王玄则著有时变论,七世祖王奂有五经决录,六世祖王虬有政大论,五世祖王彦有政小论,四世祖王一有皇极谠义,曾祖王隆有兴衰要论。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学者、大教育家,曾任蜀都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后弃官,以著书讲学为业,依照春秋体例撰写元经、又依照孔子家语、法言体例撰写中说,都被儒士所称道,死后门人议谥为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在唐代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六合、交趾二县令,以及齐州、泽州二长史等,撰有王氏家书杂录。王福畤生六子,即:勔、勮、勃、助、劼 、劝,王勃排行第三。王勃兄弟都以文章为人所称道。旧唐书说王勔、王勮 、王勃都有文才,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曾称许他们是王氏“三珠树”,又说:其后王助、王劼“又以文显”。还说:王劝“亦有文”,韩思彦看了王劝的文章后说过:“生子若是,可夸也。”王勃与两位哥哥都有“神童”之誉。王勃自幼聪颖过人,小小年纪,便熟读诗书,并能即景赋诗,六岁时,已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旧唐书说:“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王勃到七、八岁时,居然可以应对了,远近四邻都羡慕不已,纷纷夸奖他是罕见的“神童”。九岁时,熟读了颜师古注汉书,撰写了指瑕十卷,指摘颜氏书中的失误。十岁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精通了六经。此后又跟从长安名医曹元学习周易章句及黄帝素问、难经,将近两年时间。王勃十岁那年的重阳节,他的父亲带他郊游赏菊。那天,父子俩来到郊外,果然见秋声秋色,景色迷人。父亲不免诗兴大发,先吟得上联:“重阳郊游,郊野黄花如金钉,钉满野郊。”王勃深思片刻,对了下联:“中秋赏月,月浸白萍如玉盏,盏尽浸月。” 父亲听了,大吃一惊。此联对自十岁孩童之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他只是心里暗暗高兴却不露声色,反而说道:“勉强成对,平常,平常。”临近黄昏的时候,微微的秋风一阵阵吹过,仰头望天,但见一行大雁飞掠而去,转眼间便杳无影踪。父子马上来了灵感,出了上联:“北雁南飞,两翅东西扇上下。”王勃听了顾盼左右,望见路旁的车辙,从容地吟出:“前车后辙,双轮左右辗高低。”这一回,父亲可是什么都没说,心里却更加高兴。父子俩快回到城门时,见旁边有一座关帝庙,便进庙稍作休息。庙内和尚见是朝廷大官驾到,赶忙端上香茶。他们一边喝,一边观看四周。只见关云长雕塑雄伟,左手托三绺长须,右手握青龙偃月刀,秉一支红烛,读一本春秋,后侧立一黑面周仓,牵赤兔马以待。王勃的父亲突然又萌生一联,对王勃说:“捧青须三绺,对青灯读青史垂青名手中握青龙偃月。”这一二十一字长联吟出来,父亲暗自得意,转眼看那王勃,正聚精会神地正看那匹马呢!父亲以为难住了他,不料他却不紧不慢地对出下联:“芳赤县千古,秉赤面掬赤心输赤胆跨下骑赤兔追风。”这一回父亲听后又惊又喜,再也禁不住连声赞赏:“好,好,好!”王勃小小年龄,便有此等本事,其父亲深感脸上荣光,自此,每次赴宴,必带上王勃。一回,一位姓朱的同僚添丁,父亲带王勃前去祝贺。宾客们早已闻“神童”大名,今日一见,果然生得伶俐。酒过三巡之后,一位酒兴正浓的宾客指着门上的珠帘要王勃应对:“门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立时,众人一起起哄,都要王勃赋对。王勃吃得正香,抬头望父亲,见父亲也正微笑着望自己呢。他于是壮了壮胆,说道:“半夜生孩子,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稚嫩的童声虽小,却在鸦雀无声的大堂久久萦回。话音未落,满座皆惊,一片喝采声。王勃父亲笑得合不拢嘴,而王勃,正吵着父亲给自己夹菜呢!王勃在十四岁时,就已闻名于世。与王勃同时代并同为“初唐四杰”的杨炯,在其所撰写的王子安集序中写道:“年十四,时誉斯归。太常刘公,巡行风俗,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这“时誉”是怎么“归”的,怎么又在十四岁这一年“归”,杨炯并没有具体说明,这不能不算是引人深思的问题。后世许多学者认为这可能与王勃十四岁那年在滕王阁宴会上即席写出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有密切联系,或者在杨炯写王子安集序时,王勃即席作序的事已脍炙人口。这样看来,杨炯在序中即使只提 “年十有四,时誉斯归”,读者也可以知道其所指的意思。新唐书中也记载道:“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他十六岁上呈乾元殿颂,十七岁献宸游东岳颂,并被沛王贤看重,擢为王府修撰。十八岁时,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作注并写序。十九岁时,献九成宫颂、拜南郊颂。这几年,是王勃短暂的人生中最春风得意的几年。嗣后,王勃便步入了多舛多艰的命途。他在王府任修撰时,沛王经常与周王以斗鸡为乐,而且每次必定带他一道观赏。王勃二十岁时的一天,又随沛、周二王前往斗鸡。他看着二王为输赢而不惜重金购得的公鸡一上一下,左右扑腾,斗得难分胜负,觉得十分有趣,当下便仗着文才,立刻写成檄英王鸡文。殊料,就是这篇文章害得他与父亲均遭贬斥。恰巧有一天,高宗在沛王府见到了王勃的斗鸡檄文。要是换上别人写这篇文章,高宗可能不会发怒,还会对作者另加褒扬。可偏偏这篇檄文又是出自当朝散郎之手,何况宫廷斗鸡本来就是奢靡现象,身为朝廷命官的王勃,不但不行谏诤,反而作此檄文,岂能不让高宗龙颜大怒?当下,高宗怒叹:“王勃乃歪才,应出王府。”不管沛、周二王如何求请,高宗仍是不改初衷。王勃只好离开王府。从此,王勃开始了客居他乡的生活。在滕王阁序中,王勃暗喻了自己仕途坎坷、抑郁不平的身世,充满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绪。总章二年(669年)五月,王勃由长安进入四川,客居剑南一带。那时,艰苦患难之中的王勃吟咏之作自然不少,自编了入蜀纪行诗三十首(序存诗佚)。咸亨元年(670年),举办时选,朝中显要先后征召王勃,王勃都借口因病加以辞谢。这年,与卢照邻、邵大震等诗人登游唱和,有蜀中九日、圣泉宴等诗。在四川生活的三年里,王勃曾先后到过许多州县,所写诗文很多,影响也很大,“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序语)。咸亨三年(672年),王勃二十三岁,由四川返回长安。后至虢州(今属河南)任参军,因为匿杀官奴曹达,差点判了死罪,碰巧遇到朝廷大赦,结果仅仅撤职除名。一年后又恢复官职,但此时的王勃已“弃官沉迹”,无意作官。他的父亲也受到他的牵连而由雍州司功参军而迁谪到海南任交趾县令。上元二年(675年),是王勃短暂人生的最后一年。弃官为民的年轻诗人,这年春天便开始了赴交趾看望父亲的行程,他由山西龙门南下,到桑泉,继而渡河至潼、崤抵达荆门。又由东门东下,八月至楚州,九月抵达江宁,有学者认为此间王勃来滕王阁参加盛会并作序文。王勃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南海(县名,今广州),后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受惊而亡。卒年二十六岁。王勃诗文唐初就已经成集,“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为王勃所作的集序现在尚存。据新旧唐书、宋人王尧臣的崇文总目中都记载有王勃集三十卷,后亡佚。现存的王子安集十六卷,收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从王勃的生平事迹中,可以看出,王勃确有神童之称,关于他作此序的年龄,最早见于王定保的唐摭言,认为他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写滕王阁序。而太平广记则更加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于宾友帅曰:斯不朽矣”文中所记载的与唐摭言所说的仅相差一岁。在杨炯所作的王子安集序中也说:“年有十四,世誉斯归。”这些记载与滕王阁序中所说的“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等语句相印证,滕王阁序作于王勃年少时候应当是可信的。另一说就是王勃在上元二年赴交趾看望父亲时而路经南昌所作,后渡海时不幸受惊溺水身亡,其时王勃仅二十六岁。在元代以前,认为滕王阁序是王勃“神童”之作,持不同意见的人几乎没有。直到清代姚大荣王子安年谱面世后,才将滕王阁序说成是晚期之作,即溺水而亡之前不久的作品。至于明代冯梦龙话本小说中的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写水中君化作一老者在彭泽马当等候王勃的到来,助他清风一帆,早达洪都,这当然是文学创作中为了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虚构的情节。走笔至此,一个鲜活的人人叹服的天才王勃仿佛就站在我面前。当我走进滕王阁一楼大厅,站在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大型白玉浮雕前,凝望着王勃藉神力日趋百里赶临江时的英姿,联想到荷池内栩栩如生、风流倜傥、神采奕奕的王勃塑像,回味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那个优美、神奇的传说;想像着王勃在滕王阁飘逸潇洒地挥毫作序、大展其才的场面,王勃,这位千百年来人人叹服的旷世奇才,在我的心中已成了一道风景,一道永远绚丽的风景。真可谓“江山之好,亦赖文章相助。”滕王阁的闻名当然离不开王勃的妙文佳作。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问世后,便相继有王绪作赋,王仲舒写记,简称为“三王”。一百多年后,时任袁州刺史之职的韩愈又写了一篇著名的重修滕王阁记,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并未直接写滕王阁之壮美,而是采取烘云托月的手法,并流露出他对王勃等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敬佩;况且,韩愈是著名的古文大家,不但不排斥反而推崇这一篇词采华美、对仗工切、声韵铿锵的骈偶文,个中缘由,耐人寻思。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盛赞“临观之美”、“瑰伟绝特”之后,还郑重写道:“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这位“文起八代之衰”文坛大家公然宣称,以列名于“三王”之后为荣,对扩大王勃序文的影响自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之,后“二王”的赋记几乎未见称引,以至散佚,而王勃的序不仅广为流传,连他的写作经过也被人绘声绘色传为美谈。关于王勃的写作经过,五代时王定保(南昌人)编著的唐摭言,作了精彩而生动的描绘。到了明代,文学冯梦龙根据典籍及民间传说的故事,写成话本小说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并收入醒世恒言中。嗣后,郑瑜又据此编杂剧滕王阁,分北调与南调两折。清代以后,以此为题材的不少,直到现代,仍有为此编剧的,如王树勋的六场京剧王勃与滕王阁,此外还有电视剧滕王阁的传说等等,不一而足。由于小说、戏曲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最为贴近,小说、戏曲中的故事、人物也就广为传播,家喻户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句话,恐怕是尽人皆知了。王勃称赞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疑是对这块神奇土地作了长盛不衰的广告宣传。多少年来,许多人正是从滕王阁序中开始认识江西,认识南昌的。也自从王勃在滕王阁作序后,滕王阁一时名声雀起。从此,文人雅士、迁客骚人,达官大儒慕名而来。王夫之说“王勃一序,脍炙千古。”确确实实,“自有王勃作序后,别是人间翰墨场”,历朝各代名公巨卿宿儒学者登临滕王阁时都有称颂文章,仅唐代就有数不胜数的文人如钱起、郎士元、白居易、李涉、张乔、曹松、陈陶、罗隐、贯休等都曾登阁留下锦章妙句。滕王阁的诗文究竟有多少,历来没有一个全面的统计,直到现在,也难以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真可谓后世文人为滕王阁所写作的诗文连篇累牍,难以胜计,仅有籍可查的诗文就有1360余篇(首),但最著名的仍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没有一篇文章能与王序相媲美。清顺治年间,巡抚蔡士英重建滕王阁,并大量征集诗文,他曾说:“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此话极有道理,子安一序,滕王千秋。这座迭废迭兴的江南名楼,乃是一部“文以阁传,阁以文传”的历史佳话。千载之后的1980年1月,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在广州粒子物理学术会上的一番话颇为感人,他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初唐时代,南昌曾有一次盛会,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样美丽的词句描写了当时中国的巨大潜力。以后,盛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之冠,今天,王勃的名句仍然能用来描绘中华民族的无比潜力。”可见,人们乐于记诵王勃的这一脍炙千古的名篇,不仅透露出初唐走向兴盛的气象,也能历时空而不废,昭示着今日民族振兴的希望。登览滕王阁,遐思千古,谁能不忆王勃?就连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挥毫写下王勃的著名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书法在滕王阁重建时,由邵华将军献出,以对联的形式悬挂于滕王阁一楼两旁红漆大柱上。清代朱銮在江城旧事中更是见前人之所未见。他指出王序中最后两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乃主体诗的的卒章点睛之笔,并非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慨叹,而是对高阁命名者滕王的戏谑和讽喻。因为史书明文记载,在王勃写序文时滕王还活在世上,只是贬谪而去。经此一点,王勃滕王阁序的含义则更高一筹。一个不幸的文人,在高官聚会的大庭广众中敢于讽刺劣王,可见其敢言无畏的气概。谈到王序的影响,还应提到历史上的两位皇帝。一是唐高宗皇帝,据青箱杂记中记载:王勃在沛王府任修撰时,因写了“檄英王斗鸡文”讽刺王爷斗鸡淫乐而遭到高宗怒斥,并被逐出王府。可是后来,因为王勃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在长安城里传颂得沸沸扬扬,满城都在以谈论此文为荣。高宗虽在朝廷,也读到了滕王阁序,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时,不禁拍案叫绝:“此乃千古绝唱也!”接着饶有兴味地继续读下去,当读到了最后那首四韵八句、意境幽远、文采洋溢的诗时,高宗龙颜舒展,心旷神怡,忙不迭地连呼:“好诗!好诗!” 继而若有所思道:“王勃真乃天才也!做了一篇长文章,居然还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当今能有几人?当年因斗鸡檄文而逐斥王勃,乃朕之错矣。来人,召王勃入朝!”当得知王勃已落水受惊而亡的实情时,高宗惊愕不已,不禁后悔地发出一声长叹。二是清代康熙皇帝。这位“清圣祖”对王序也十分宝爱,亲自临摹董其昌笔意,御书全文,高置阁中,后人便在滕王阁中增建了御碑亭。 序以阁名,阁以序传。滕王阁之所以名扬天下,历千载而盛誉不衰,全赖王勃的滕王阁序。那么,序文描写反映了什么内容呢?怀着好奇心,我再三阅读了滕王阁序全文。这篇不足千字的序文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宴滕王阁序、滕王阁诗序。序文可分为四段。第段先从地理形胜落笔,然后转到盛会,亦即作者“躬逢胜饯”的原由。文中写道: 南昌(一作“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檐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第二段交待三秋时节,概写登阁所见,既有精心刻画,又有大胆夸张,更有虚写想象,描绘出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遭华丽宫殿、雄丽江山、浩瀚湖泽的异彩纷呈画面,使人置身于美的时空之中。文中写道: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一作 “天人”)之旧馆。层峦(一作“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一作“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三段以简笔写九重之宴,以繁笔抒人生之感慨喟叹,更将视野投向无穷的宇宙空间,纵观绵邈的历史演化,引发人生失意的感慨,更以“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格言来自励兼劝勉众人,运用典故,络绎不绝,借古讽今,情真意挚。文中写道:遥襟(一作“吟”)俯(一作“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一作“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一作“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贫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馀(一作“怀”)报国之心(一作“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最后一段尾声,淋漓尽致地渲泄了作者自己徒有抱负的悲愤,描写了躬逢盛会的喜悦心情与得遇知音的愉悦之情,并抛砖引玉,赋成四韵八句以收束全文: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一作 “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应当说,王序之骈词丽句的美学魅力,不仅为古人所称颂,而且也为今天的读者所欣赏。这篇文章无论是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是景物的多侧面描绘都堪称为匠心独运,在唐宋四六文体中无愧为翘楚之作。尤其那“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等闪光的名句已经收进民族语言宝库,不仅为今人所使用,而且仍令世代炎黄子孙立志奋发。王勃用生花妙笔写下的这篇千古名文,宛如一花催得百花开,一蝶引得万蝶来,使这座帝子阁一鸣而为天下知,正如著名诗人辛弃疾所说:“王勃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从此,文人雅士、词客骚人、达官大儒才慕名登临络绎不绝,竞相激扬文字,发思古之幽情,为这一江南名楼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从此,滕王阁才成了一座高雅的文化殿堂、送往迎来的驿馆,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人文人提供了登临眺远、以文会友、互相切磋的场所。“江山风物,千古如新。”他们以王勃滕王阁序为诱因并作参照创作,力图走出摹拟的格调。他们在讴歌赞美滕王阁瑰伟奇特的同时,寄托吊古伤今的怀抱,反映了某一时代的气象,既吐露了文人独特的心理感受,又考证了当时阁楼的规模、城池。高阁盛名千古不衰,教人感慨万千:正如清人尚熔所云:“山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如果没有王勃序,就不会有滕王阁历千年而不废的声名。当然,如果没有良辰美景与因缘际会,也不可能激发起王勃的天才灵感。或许,我们在这里道说王勃不能不提及滕王阁的创建者滕王李元婴。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在贞观十三年六月封为滕王。大约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任洪州都督。也许,唐太宗大开杀戒,处死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使这位王子无意于进取,而行为放纵,史载他品行不端,即是其不求政绩令誉的表现。但其性格的另一面是多才多艺,酷爱音乐、舞蹈、绘画和游猎,画得一手好画,所绘滕王蛱蝶图,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争之如宝。明朝陈文烛在重修滕王阁记中说他:“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据传说,李元婴从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心中怏怏不乐遂从苏州带了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洪州都督府里吹弹歌舞,寻欢作乐,谁也奈何不了。他当年创建这座“瑰伟绝特”的江南名楼,其主观上不过是追求游观宴乐、“极亭榭歌舞之盛”。可是,这位历六世的亲王怎么也想不到,自神童王勃一序后,名声远播,成了不朽之阁,而且其功能大大超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面房租赁合同
- 安全施工管理培训课件
- 安全施工培训课程内容课件
- 安全施工培训教案课件
- (苏教2024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 肥沃的土壤 课件(新教材)
- 二一一工程实施方案(3篇)
- 安全文明用语培训课件
- 球面透镜的矫正原理
- 防城港市上思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
- 农业气象服务创新与智慧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
- 安全环保专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部分含答案附面试技巧自我介绍
- 邮政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 回族做礼拜的念词集合6篇
-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解读
-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讲座
- 年处理12万吨煤焦油加工工艺初步设计
- YB 4094-1993炮弹用方钢(坯)超声波探伤方法
-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
- 《嫦娥(李商隐)》课件
- 《人工染色体载体》课件
-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